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及方法资料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7.36 MB
- 文档页数:57
园林设计理论主讲:宁崴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绪论一、概念1.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2.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包括前期图纸设计和后期施工设计---造园。
3.绿地广义上,绿地就是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面。
包括森林、农田、自然草地、园林绿地等。
狭义上,专指园林绿地: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G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4.绿化人工栽种植物的过程二、本门课的性质和内容性质:边缘性强----面广、各学科。
综合性强----综合个学科于一身,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
内容: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程序、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
三、学习设计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动手、动脑、多看、多问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第三章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第一节园林设计的依据一、科学依据二、社会需要三、功能要求四、经济条件1、科学依据依据相关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1、景观的定义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1宏观环境规划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情形,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区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卉,营造建筑和安置园路等路子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情形和憩息境域。
”5、美国光景园林学会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3)生态设计的发展(4)低碳概念的体现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这种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生过多次物质形态和审美思想的变迁,最终孕育了现代风景园林学。
第一节风景园林学的相关概念Landscape(园林)——概念的解读长期有争议:1.全国农林院校介定为“风景园林”专业2.清华大学译为“地景”3.香港、台湾译为“景观建筑”学4.工科院校多译为“景观”学5.日本译为“造园”学6.韩国译为“造景科”7.近代园林之父Olms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8.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之一汪菊渊院士: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Landscape(园林)——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用艺术的手段来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园林——园林学——现代风景园林学——LA——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曾经叫做园丁Gardener,后来叫做Landscape gardener。
亦即景观设计师,是以园林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CHSLA——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成员。
/cn/ 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即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景观学——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景观学者对概念的理解差异较大。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第一节:风景园林释义一、传统园林释义(一)、中国传统园林释义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汗·班彪《游居赋》。
中国园林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悬圃(又称玄圃)。
中国早期园林形式:圃:一般都解释为种植蔬菜、瓜果、草木。
园:是农业土栽培果蔬的场所。
台:早在夏、商、周,我过就有了建筑历史。
刘向《新序·刺奢》谢:《图文解字》称:谢,“有屋也”。
孔传《书·泰誓》。
囿、范。
(二)、西方传统园林释义西方园林最早的源头可以最溯到《圣经·旧约》中的伊甸园。
西方园林(Garden、Gǎrden、jardin)园艺(horticulture)(三)、传统园林的含义园林式人们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特点以及所掌握的技术,通过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运用植物、山、石、水、建筑、雕塑等园林要素进行人工构筑,从而形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可以畅达心胸、抒发情怀,便于游憩、居住或者工作,时而也兼作一些生产和宗教活动的宜人环境。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释义(一)、现代风景园林溯源1804年法国风景园林师吉恩•莫雷尔首次创造了法国合成词风景园林师(Ar-chitecte-paysagiste)。
19世纪中期,改词在法国正式流传。
1854年由路易斯•稣尔比斯•玛丽设计的布伦园林的制图上,出现了“景园林师部”印章。
Landscape和Architecture的第一次结合出现则在吉尔伯特•L迈森(Gilbert L Measone),1824年出版《意大利大画家的风景园林》。
20世纪初帕特里克•格迪斯称自己是“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Arechi-tect)。
费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和沃克斯在19世纪60年代初或更早就承认了这一个新术语。
18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AS-LA)成立。
园林规划设计思路及技巧大全园林思路与技巧小区园林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氛围。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园林规划设计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绿地设计的总原则:“经济,实用,美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园林规划设计要体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要求,节约,就地取材,植物造景。
格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给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
囿的特点:以固定的自然风景为主体,配以少量的人工景观,总体上有一定的范围和设施。
无围墙,范围广。
(周文王灵囿)汉的建筑宫苑:是在囿的基础上,是囿和宫式建筑的综合体。
以宫式建筑为主体,综合人工山水动植物而建成,庇佑设施多,有围墙。
(六国宫殿)。
(长乐宫)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由建筑宫苑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的转折点,(西游园),(华林园)日本园林:石灯笼,洗手钵。
意大利:台地园,精制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
英国:自然圆滑的曲线。
园林绿地的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
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刻画城市。
可以满足实用功能。
起安全防护作用。
可以结合生产,增加经济效益。
影响绿地面积的因素:国民经济水平。
城市性质。
城市自然条件。
城市现状。
点:指市中的花园布局。
线:指城市道路两旁,滨河绿带。
面:指城市中的居住区,工厂,机关,学校,卫生等单位专用的园林绿地及附属设施。
主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能起控制作用的景。
突出:1、主体升高。
2、至于轴线或风景视线的焦点上。
3、置于空间构图的重心上。
4、处于动势向心的位置。
5、向阳朝向。
6、运用各种对比手法。
借景:根据造景需要,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对景:指动观或静观时,安排在游人的前方景物。
障景: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点景: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的手法。
方式:匾额,楹联,石碑,石刻。
作用:可以丰富景的欣赏内容。
研究生园艺学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园艺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社会的农业和园林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研究生园艺学类课程的设置和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研究生园艺学类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揭示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研究生园艺学类已成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作物栽培、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等,还包括了园林景观设计、园艺管理以及植物保护等内容,为人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园艺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此外,研究生园艺学类的课程设置也非常丰富多样。
学生将学习到作物生长调控、土壤肥力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对园艺美学和植物设计的学习,学生还能够掌握园林景观设计和园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对于研究生园艺学类的毕业生来说,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生态环境的关注不断增加,农业和园林行业对高级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农业科研、农业企业管理、农业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园艺管理、生态园区建设等方面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研究生园艺学类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全面的专业知识培养,研究生园艺学类将促进农业和园林领域的发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园艺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未来,我们对研究生园艺学类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并期待它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研究生园艺学类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将提供一个概述,介绍研究生园艺学类的基本情况。
接着,我将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将明确本篇文章的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明确预期的内容。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随着我国旅游体系及物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景区公园及大型风景名胜已经逐步成为推动市场经济体系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们物质及精神娱乐需求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景区规划也逐步向系统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其中,景区风景园林工程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社会生态建设及景区功能性建设需求。
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远离生态设计的本质,应坚持多维视角及多维理念的融合,才能全面提升景区园林工程的规划科学性。
1景区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景区属于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区风景园林工程包含自然类风景园林和人工类风景园林。
(1)自然类风景园林:大部分以自然保护区或原生态森林公园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景观都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未进行人工修葺或人工干预程度较少,这类景区往往保留着原始的野生特征,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部分,能够呈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益以及原生美学[1]。
(2)人工类风景园林:通过人工修砌打造的园林景观工程,是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城市绿化率,提升景区生态效益为目的构建的风景园林,这类风景园林往往体现出更为浓厚的人文性、服务性特点,有大量人工修砌的建筑物、景观小品及人造自然生态结构。
这类景观工程更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契合性、游客的审美需求、不同区域的地域性需求及文化传承需求,是需要进行多维设计的重点内容。
但无论是何种景观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都不能远离景区本身的规划需求。
首先,要有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与基础设施相辅相成,可构建具备人文性和生态性的小广场、公园、游步道、庭院及景观小品;要营造出审美与体验相互融合的景观园林环境,同时,构建动静分区,确保景观工程空间分布合理,以满足游客的感官和心理需求。
而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必须从多个视角出发设计景区园林景观,不能单纯将其作为生态工程,更需要具备人文性、经济性、艺术性。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一、园林艺术法则: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1.主景与配景手法:2.对景与抑景手法3.分景与隔景手法4.夹景与框景手法5.透景与漏景手法6.配景与添景手法7.前景与背景手法8.层次与景深手法9.俯景与仰景手法10.引景与导景手法11.实景与虚景手法12.景点与点景手法13.内景与外景手法14.朦胧与烟景手法15.四时造景手法园林空间艺术布局: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3)三远视景: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
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