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26
永磁同步风⼒发电系统的组成、⼯作原理及控制机理永磁同步风⼒发电系统的系统基本组成、⼯作原理、控制模式论述1.系统的基本组成:直驱式同步风⼒发电系统主要采⽤如下结构组成:风⼒机(这⾥概括为:叶⽚、轮毂、导航罩)、变桨机构、机舱、塔筒、偏航机构、永磁同步发电机、风速仪、风向标、变流器、风机总控系统等组成。
其中全功率变流器⼜可分为发电机侧整流器、直流环节和电⽹侧逆变器。
就空间位置⽽⾔,变流器和风机总控系统⼀般放在塔筒底部,其余主要部件均位于塔顶。
2.⼯作原理:系统中能量传递和转换路径为:风⼒机把捕获的流动空⽓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直驱系统中的永磁同步发电机把风⼒机传递的机械能转换为频率和电压随风速变化⽽变化的不控电能,变流器把不控的电能转换为频率和电压与电⽹同步的可控电能并馈⼊电⽹,从⽽最终实现直驱系统的发电并⽹控制。
3.控制模式:风⼒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是综合性控制系统。
它不仅要监视电⽹、风况和机组运⾏参数,对机组运⾏进⾏控制。
⽽且还要根据风速与风向的变化,对机组进⾏优化控制,以提⾼机组的运⾏效率和发电量。
风⼒发电控制系统的基本⽬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保证风⼒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获取最⼤能量,提供良好的电⼒质量。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变距系统、运⾏主控制器、功率输出单元、⽆功补偿单元、并⽹控制单元、安全保护单元、通讯接⼝电路、监控单元。
具体控制内容有: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变桨控制、转速控制、⾃动最⼤功率点跟踪控制、功率因数控制、偏航控制、⾃动解缆、并⽹和解列控制、停机制动控制、安全保护系统、就地监控、远程监控。
⼀、系统运⾏时控制:1、偏航系统控制:偏航系统的控制包括三个⽅⾯:⾃动对风、⾃动解缆和风轮保护。
1)⾃动对风正常运⾏时偏航控制系统⾃动对风,即当机舱偏离风向⼀定⾓度时,控制系统发出向左或向右调向的指令,机舱开始对风,当达到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时,⾃动对风停⽌。
2)⾃动解缆当机舱向同⼀⽅向累计偏转2~3圈后,若此时风速⼩于风电机组启动风速且⽆功率输出,则停机,控制系统使机舱反⽅向旋转2~3圈解绕;若此时机组有功率输出,则暂不⾃动解绕;若机舱继续向同⼀⽅向偏转累计达3圈时,则控制停机,解绕;若因故障⾃动解绕未成功,在扭缆达4圈时,扭缆机械开关将动作,此时报告扭缆故障,⾃动停机,等待⼈⼯解缆操作。
第一章双PWM型变流电路简介本文讨论克驱式风电系统的一种电力变换装拓扑结构,选取背靠背双PWM型变流电路为研究对彖.直驱式风电系统结构原理如图1-1所示。
风轮电机图1-1永磁同步电机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并网结构图双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变流器是由2个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VSC)背靠背连接构成,2 VSC直流侧通过直流母线并联,两极直流母线Z间并联滤波电容器以提高直流电压的电能品质。
由于该电路结构是完全镜面对称的,文献中称这种结构为背靠背连接。
背靠背双PWM变流器以其控制功能灵活、交流侧功率因数可调和直流电压可控等诸多优点,在轻型直流输电、统潮流控制器和柔性功率调节器等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该电路拓扑结构如图1-2所示,整流和逆变部分都采用PWM三相桥实现,这种结构的优点:输入电流为正弦波,减少了发电机的铜耗和铁耗;发电机功率因数可调节为1,且能够与大阻抗的同步发电机相联接。
凤轮图1-2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第二章双PWM变流器动态数学模型三相桥式拓扑结构构中交流侧采用三相对称的无中线连接方式, 图中L代表交流侧滤波电感参数,R为电感中的寄生电阻,图中直流电压源1}血代表并网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同时也是与发电机转了绕组相连的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
为建立三相电压源型并网变流器的数学模型,根据其其拓扑结构,首先作以下假设:1.电网电动势为平稳的纯正弦波电动势(e a,e b,e c)o2・主电路开关元器件为理想开关,无损耗。
3・三相参数是对称的。
4・网侧滤波电感L是线性的,且不考虑饱和。
以A相为例,当VI导通V2关断时,直流电源Ude正极直接加到节点a处,由图可知,U M1 =U dc/2;当V2导通VI关断时,直流电源Ude负极接于节点a处,同理可知,=-U dc/2,同理易知节点b和c也是根据上下MOS管V5、V6 )导通情况决定其电位的,由此可见,三相中任一相输出的相电压都有正负两个电平,因此这种结构的逆变器称为三相两电平逆变器。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结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主要包括风轮、永磁同步发电机、机架及偏航系统、主控系统、变流器、空-空循环冷却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变压器、中央监控系统、塔架和机舱等部分。
风轮是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也是最直接受到风能作用的部分。
它由多个叶片组成,通过风力的作用使得风轮旋转。
风轮通常采用可调角度的叶片设计,以便在不同风速下获得最高效率的转动。
发电机通过法兰与风轮直接相连,省去了影响风机可靠性的最薄弱环节———齿轮箱,以及主轴系统、联轴器等传动部件。
风轮与发电机转子直联,简化了结构,缩短了传动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
机架和偏航系统支持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并能根据风向的变化自动调整机舱的角度,以保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提高发电效率。
主控系统负责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控制,包括启动、停机、偏航、故障保护等功能。
变流器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空-空循环冷却系统则负责冷却发电机和变流器等发热部件。
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则分别提供机组运行所需的液压动力和润滑。
此外,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还包括变压器、中央监控系统、塔架和机舱等部分。
变压器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升压后送入电网,中央监控系统则负责监控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塔架和机舱则构成了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和运行环境。
海上风力发电及其关键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短缺,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应用到电力企业中,企业越来越重视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本文探讨了海上风力发电及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海上;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引言能量转换技术是现代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而发电技术是影响最深远的技术之一。
因此,利用自然能源最有效的方式是先将这些能源转化为电能,向个人或企业用户提供电能,然后根据具体使用需要将其转化为动能、热能、光能等形式。
1 海上风电的概述虽然一些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使用海上风力发电的假设,但直到上世纪末才真正开始全面的科学探索和具体应用。
这是因为与陆上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相比,可以看出海上风力发电面临的繁琐的施工地质条件缺乏成熟的参考工程技术作为基础,对于海水的波浪冲击和风向变化,还不能形成一套实用的计算标准和分析标准。
此外,由于受工程环境和运维技术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上风电场建设缺乏丰富的经验作为参考依据,导致海上风电场建设的规模和回报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海上风力发电的商业推广才真正开始于近十年来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
2 海上风力发电的优势海风比陆风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当风吹过陆地时,风的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因为陆地非常粗糙,有许多障碍物。
但由于海面相对平坦,摩擦力小,海洋风速小,风向相对稳定。
其次,由于海风比陆风更稳定、更强,因此无需建造该装置。
塔太高,这降低了风力涡轮机的成本。
据统计,距海岸线10公里的海域风速通常比沿海地区高20%左右,发电量可增加70%。
因此,海上风力发电不仅成本低,而且产量高。
最后,海面上的气流是稳定的,海面是复杂的,海上发电机不需要承受太大的工作强度。
陆上使用寿命为20年,海上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可延长至25至30年。
此外,海上风力发电不受噪音、电磁、鸟类等因素的影响。
3 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的对比及其技术难点3.1 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的对比(1)随着高度的变化,近海风速呈下降趋势。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原理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技术,它利用风力将机组的转矩转化为电能,并将该电能输出到电网中。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特殊的发电机组,它采用永磁材料制造的发电机,可以将风力转换为电能,而无需使用变速箱和传动轴。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可以输出一定的功率,其输出电能可以用于发电。
并网发电是指将发电机组输出的电能输入到电网中,实现了发电和用电之间的互联互通。
发电机组可以将连续的电能输出到电网中,供用户使用,从而实现发电。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运行维护成本低,可以有效地利用风能,实现节能环保,并可以获得较大的发电量,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费用,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而且可以缓解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是一项重要的发电技术,它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可以节省能源,缓解电网负荷,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永磁直驱式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与控制1 引言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是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流机型之一。
永磁风力发电机通过增加极对数,降低发电机转速,从而能够与风力机直接相连,取消了增速齿轮箱。
由于没有传统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率很高的齿轮箱,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稳定性和效率大大提高,且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具有比较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图1 风力发电系统结构2 永磁直驱式并网型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同步速较低,输出电压较低。
考虑到电网电压较高,电网与电机之间的能量变换装置,必须要有较大幅度的升压能力。
考虑到变压器体积较大,实际系统中,发电机组运送到塔顶成本较高,所以本文采取方法是直流母线侧先升压再进行并网逆变。
本文采用的机组方案如图1所示。
图2 桨距调节控制系统3 风力机的建模风力机建模一般只考虑其风能利用系数而忽略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过程。
本文即采用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来建立其仿真模型。
图3 机侧电流内环控制系统风力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程:(1)这里Cp-λ曲线采用文献[1]中给出的公式:(2)其中: (3)采用c1=,c2=116,c3=,c4=5,c5=21,c6=。
考虑到是发电机,建模时转矩要取反。
图4 网侧逆变器电流内环控制系统4 控制系统的设计桨距调节控制系统的设计当系统存在显著的不确定因素时,设计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必须研究控制系统在不确定情况下的鲁棒性。
PID控制器能够在很宽的运行条件下具有比较好的鲁棒性,并且形式简单,易于操作。
这里采用PID控制器来进行机组在高风速区的桨距调节。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在低风速区进行最大风能跟踪,节距角为零,即不进行变桨距调节。
图5 网侧逆变器电压外环控制系统风力机和发电机不经过增速齿轮箱而直接联接,传动系统的动态方程如下[4]:(4)式中,J是风轮转动惯量;ω是风轮转动的角速度;B是发电机的摩擦系数;Ta是风轮的气动转矩;Te是发动机获得的电磁转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