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25.21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管涵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XXXXXX改建工程圆管涵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

(2)路基宽度:23m,预留30m

(3)最大纵坡:6‰;

(4)最小曲线半径:200m;

(5)设计速度:60km/h

(6)行车道宽度:4*3.5m;

(7)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8)停车视距:75m

(9)安全设施:A级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一般要求

①做好单位工程的施工测量,并向两端延长进行联测。联测测量范围为向施工区域两端各延长至少两个导线点。

②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并精心做好标志。精密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网点埋设采用普通混凝土或水准标石,布设在与施工干扰小且不受破坏的地方,要保证控制点在整个施工中不产生位移及破坏。同时加强对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控制点的保护和检查。

(2)平面控制测量

①建立平面控制网

利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放样测量。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布设精密控制网。

②高程控制测量

设置两个以上水准控制桩,每次水准测量都必须采用往返测量闭合,闭合误差均需满足规范规定。

4.2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处理验收→基础模板安装、加固、混凝土施工→基础拆模→管涵位置放样→管涵安装→涵身调直→管节接头处理→基座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进出口施工

5、施工要求

5.1技术准备

(1)技术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配备足够数量且专业状况、职称状况和能力状况均满足本工程施工管理要求的技术干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制度,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测量

测量人员提前到位,在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后,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线路控制桩位的复测和加设,采用水准仪对高程控制点复测和加密。对设计提供的各控制桩点认真做好防护、记录、计算、测量无误后,整理成正式资料,并协助架子队测量班完成开工前的定位测量。

(3)图纸会审

项目部技术人员按照建设项目部下发的图纸会审纪要文件,组织桥涵施工队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图纸审查交底,搞清设计意图,保证施工图本身准确无误。

(4)施工方案编写

根据施工的需要,开工前完成单位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组织工程的实施,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5)技术交底

配齐各专业人员、施工资料、有关仪器;根据设计要求备齐所需定型图、参考图及各种相关资料。项目部工程部长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桥涵施工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位技术培训。

5.2.1 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测定基坑中心线、轮廓线、方向和高程。

2、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基坑坑壁坡度应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安全的原则下确定,并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规定。

3、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

4、弃土应统筹安排,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应弃在下游指定地点。

5、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6、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铲除。当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应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清挖。

5.2.2 基底处理与检验

1、基础开挖后,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基底的地质情况和地基承载力通过试验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

2、碎石类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对松散表层应进行夯实。

3、基底处理后应再次进行基底检验,基底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施工,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5.2.3 模板及支架施工

1、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并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制涵节宜采用钢模板。

2、模板及支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

3、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互相连接。

4、模板安装应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5、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应逆着立模的方向进行拆除。

5.2.4 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2、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4、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平面位置、尺寸、底面及顶面高程、基底地质条件等进行检查并形成施工记录;

5、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撑进行观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拆除非承重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2.5MPa。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测试结果,按调整后的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配合比设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