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庄暴见孟子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40.37 KB
- 文档页数:8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一)练习测试之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一、字词1.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一蹴而就(cù)几乎(jī)暂时(zàn)B箪食壶浆(dān)恻隐(cè)倾轧(yà)C疾首蹙俶(cù)不屑(xiè)装帧(zhēn)D庶乎可行(shú)苟且(gǒu)树荫(yīn)2.下列句子黑体字注音无误的是()(1)王语暴以好乐(2)曰:“可得闻与?”(3)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4)请为王言乐Ayǔ yǔ wàngyuèByùyúwànglèCyùyúwāngyuèDyǔ yǔ wānglè3.为句中黑体字选择正确义项例句(1) 万钟于我何加焉()A添上B放上C增益D更加例句(2)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A假如B现在C现代D今天二、语言运用1.选出与例句2黑体字词含义相同的项例句(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A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例句(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A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B且尔言过矣C俶尔远逝,往来翕忽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例句(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2.选出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句()A王语暴以好乐B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C今王鼓乐于此D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3.选出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中的“使”义项相同的一项()A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B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C时周瑜受使至番阳D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4.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A(齐王)曰:“可得闻与?”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5.选出句中不含有谦称的两项()A臣请为王言乐B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C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D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E愚谓大计不如迎之F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阅读思考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高三语文19庄暴见孟子20孟子见梁襄王人【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19庄暴见孟子20孟子见梁襄王19庄暴见孟子〔一〕分析课文:本文记述了两次有关齐王“好乐〞的谈话,表现了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本文可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答复,那么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
〞但这一局部的对话没有阐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也许是孟子根本没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切有力。
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阐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这种以对话形式切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
下文中孟子向齐王阐述自己的观点,仍是用对话方式切入。
第二局部,孟子与齐王的谈话。
这局部才是正文。
这一局部又分为三层,前两层只是为了把齐王引入自己设计好的论题中,最后一层才是本文的重点。
第一层〔从“他日,见于王〞至“今之乐犹古之乐也〞〕,紧承与庄暴的谈话,再次提出论题。
孟子与齐王的谈话,也从齐王好乐开场。
但话不投机,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
齐王变了脸色,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惭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成认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的立场对立起来了。
这时的谈话气氛并不融洽。
假设此时孟子顺着齐王的话题去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雅俗上下,谈话气氛必然更为紧张,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也不可能到达。
所以孟子转换谈话内容,再提早文与庄暴谈话时已提到的论题:“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庄暴见孟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给**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庄暴见孟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庄暴见孟子》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ﻭ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ﻭ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ﻭ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ﻭ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ﻭ曰:“不若与人。
”ﻭ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ﻭ曰:“不若与众。
"ﻭ“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ﻭ《庄暴见孟子》原文翻译ﻭ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ﻭ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ﻭ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庄暴见孟子》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学习要点(一)简介这一章记孟子与庄暴、齐宣王的两次对话。
孟子劝齐宣王“与民同乐”,实行仁政,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二)课文内容1、内容结构第一段:记庄暴与孟子的对话。
通过他们的对话,引起论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第二段:记孟子与齐王的对话。
论述的内容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提出论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第一层先写齐王听孟子说他“好乐”而变乎色(因“好乐”等于说不务政事而羞愧),并说自己“非好先王之乐”(因他知道孟子主张“先王之乐”,有不满抵触情绪),而孟子先迎合齐王,稳住他,借题发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并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第二层(到“不若与众”):引入正题(中心内容):当与人乐、与众乐。
这一层由齐王悦而愿听孟子说音乐事起,孟子连续问两个“孰乐”,使齐王承认与人乐、与众乐为乐。
第三层(到文末):从正反方面论述归结论点: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这一层由孟子为齐王说什么是快乐起,举“鼓乐”“田猎”事,先从反面说明不与民同乐,即暴政、苛政虐民;又从正面说明与民同乐,即行仁政。
最后归结论点: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写作特点:体现了孟子论辩机智,即借题发挥,因势利导、引人入彀(掌握论辩主动权,把话题巧妙而自然地引入预先构想的范围,控制而驳服论敌)。
二、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题。
楚顷襄王疾病。
黄歇(楚国人,此时出使于秦)言于应侯(范雎为秦国相国,封应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不归,则咸阳布衣耳。
楚更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
”应侯以告王。
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而后图之。
”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
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阳文君,楚王室权贵)子二人在中。
《庄暴见孟子》配套练习题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吝啬(2)则齐其庶几..乎?差不多(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临,统治(4)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收紧(5)孰能一.之数词做动词,统一(6)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满足(7)出,语.人曰语:告诉(8)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9)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10)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11)今.王鼓乐如此今:如果二、解释下面一词多义1、牧A 持汉节牧羊。
放牧牲畜。
B 马有圉,牛有牧。
《左传·昭公七年》牧场C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
―司马光《训俭示康》官署D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统治2、见:A 见牛未见羊。
看见B 百姓之不见保。
表被动“被”C 亮见权于柴桑。
拜见D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接见E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现”,外现,被看见;3、何:A 何可废也。
怎么B 是诚何心哉?什么C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为什么D 牛何之?哪里E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多么4、以A 作《师说》以贻之。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B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连接状语和谓语,表偏正关系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表递进关系D 挟太山以超北海。
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偏正关系E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表并列关系F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表示处所5、卒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6、一A谁能一之统一B用心一也专一C一鼓作气第一次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经7、就A由水之就下也往B金就砺则利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8、之臣闻之胡龁曰(起衬音作用)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动词,“到”,“往”)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 (代词)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结构助词)9、御A、桓公田于泽,管仲御驾车B、振长策而御宇内控制C、其如是,孰能御之阻止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治理三、10、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1、臣未之闻也2、将以衅钟3、构怨于诸侯4、莫之能御5、此无他,与民同乐也6、良人者,所仰望终身也答案:1、4为宾语前置,2省略句,3为状语后置,5、6为判断句四、阅读:(一)他日,见於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键入文字]
最新高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庄暴见孟子同步练习
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庄暴见孟子同步练习,希望大家认真练习。
一、同步阅读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语(yǔ)暴以好(hào)乐B.则齐国其庶(shù)几(jī)乎
C.举疾首蹙(cù)頞(è)而相告曰D.百姓闻王官箭(yuè)之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A.臣请为王言乐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得闻与?
1。
庄暴见孟子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基础部分(16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羽旄(máo)庶几(jī)蹙(cùè)管龠(yuè)B.与人乐乐(yù)与(yǔ)人为善则王矣(wáng)独何与(yú)C.王语(yù)暴以好乐(yuè)独乐(lè)乐(lè)孰乐(lè)为(wéi)王言乐(lè)D.殇子(yáng)箪食壶浆(dàn)田猎(liè)疾首(jì)3.选出下边句子里加粗的词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句。
(3分)(1)A.则各国其庶几乎()B.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C.其若是,孰能御之?D.其喜洋洋者矣(2)A.臣请为王言乐()B.寡人窃闻赵王好乐,请奏瑟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D.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3)A.与人为善()B.吾王庶几无疾病与?C.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D.若是其甚与?4.从文言句式角度分析,找出与例句不同的一句(2分)()例句:暴见于王A.而君幸于赵王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金石可镂D.构怨于诸侯5.下面词语古今义不同,请予比较。
(5分)(1)其实汉贼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2)齐地方千里古________今________(3)所以去亲戚者古________今________(4)于是相如前进缶古________今________(5)北面而事之古________今________(6)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________今________(7)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8)吾王之好鼓乐古________今________(9)兄弟妻子离散古________今________(10)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古_______今________二、阅读部分(34分)(一)(4分)6.阅读课文,找出孟子善用对比手法的例句,并分析孟子说理的特点。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4.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他日,见于王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③不若与众④今王田猎于此⑤何以能鼓乐也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③/⑤⑥5.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B.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D.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6.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
1、语:王语(yd)暴以好乐(动词,告诉)2、庶几(shdjl):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3、他日:他日,见于王(另一天,过了几天以后)4、直……耳:直好世俗之乐耳(仅仅……罢了)5、蹙頞(c说):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紧额头,指愁眉不展)6、无他: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没有别的原因)二、通假字1.可得闻与(与通“欤”)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三、词类活用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作动,欣赏音乐)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钟、鼓、管、籥:名作动,敲钟、打鼓、吹管籥)四、句式1.暴见于王。
(被动句)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短语后置)3.他日,见于王。
(省略句,被动句)五、难句翻译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译:大王你那样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独自一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译:大王以前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件事吗?六、释字义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an现)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O):《说文》:“五声八音总名。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
”《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
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
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
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
”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
前一个“乐(yuO)”欣赏音乐名词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孟子见梁襄王同步练习(带解析)-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在平时注重基础,以下是第六单元孟子见梁襄王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进行练习。
ﻪﻭ【阅读训练】1.解释(1)语:告诉(2)卒然:突然(3)恶:怎样(4)定:安定(5)一:统一天下(6)孰:谁(7)嗜:喜欢(8)与:归附2.翻译(1)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ﻭ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
ﻪ(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ﻪ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能阻挡得住呢?3.简要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ﻪ主要论述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不要滥杀无辜,人民才会“引颈而望”,进而“定于一”。
孟子在文中以“禾苗喻百姓”,以“雨水”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
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ﻭ第六单元孟子见梁襄王同步练习的内容及答案解析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ﻭﻭ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带解析)-文言文在高中阶段学习一定要注重基础,以下是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进行练习。
ﻪ1.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ﻭ——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ﻭ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易:换。
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
ﻭ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乃:是。
ﻪ——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2.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ﻪﻭ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
高三年级语文庄暴见孟子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
1、语:王语(yù)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ù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见于王(另一天,过了几天以后)
4、直……耳:直好世俗之乐耳(仅仅……罢了)
5、蹙頞(cù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紧额头,指愁眉不展)
6、无他: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没有别的原因)
二、通假字
1.可得闻与(与通“欤”)
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
三、词类活用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作动,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钟、鼓、管、籥:名作动,敲钟、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见于王。
(被动句)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短语后置)
3.他日,见于王。
(省略句,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大王你那样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独自一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译:大王以前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件事吗?
六、释字义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an现)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
”《易》曰:“雷
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
”《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
可见,古代的乐是为
了身心合德而作。
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
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
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这
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
不正也。
”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
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
前一个“乐(yuè)”欣赏
音乐名词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⑧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⑨举: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è):疾,《说文》:“病也。
”蹙,《说文新附》:“迫也。
”引申为聚也。
赵注云:“疾首,头痛
也;蹙,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頞,《说文》:“鼻茎也。
”
(11)极:《说文》:“栋也。
”《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引申为极致,极端。
(12)田猎:在野外打猎。
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因为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
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13)旄:旗帜,这里指仪仗。
(14)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练习题】
一、同步阅读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语(yǔ)暴以好(hào)乐
B.则齐国其庶(shù)几(jī)乎
C.举疾首蹙(cù)頞(è)而相告曰
D.百姓闻王官箭(yuè)之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相同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