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2.53 KB
- 文档页数:5
),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期中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涂在答题卡上.1.设集合M x | ( x 3)( x 2) 0, x R , N x | 1 x 3, x R ,则 M NA .1, 2B .[1, 2]C . 2, 3D .[2, 3]2.已知元素 ( x ,y) 在映射 f 下的原象是 ( x 2 y , 2 x y) ,则元素 (4,3) 在 f 下的象是A . 10,5B . 2,1C . (2, 1)D . (11 2 5 53.函数 y a x 2 a 0, 且 a 1 的图象经过定点A . 0,1B . 2,1C .2,1D .2, 04.若 f 10x x ,则 f 33 10A . log3 10B . lg 3C .10D . 35.设 a log3 2, b log5 2, c log 2 3 ,则A . a c bB. b c aC. c b aD. c a b6.函数 y a x 1 (a 0, a 1) 的图象可能是a2x 1 1, x 1,7.已知函数 f xlog2若 f (a) 1 ,则 f (1 a) 3 x , x 1,A. 2 B. 2C.1 D. 18.已知 f (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增,若实数 a 满足f (2|a 1| )f (2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 (, 1 )B. (, 1 ) U ( 3 , )2 2 2( ) x2 2 2 19.已知函数 f x21 log2 x ,若 x0 是方程 f x 0 的根,则 x012 A . 0,2B . ,12 C . 1,4 x b2 D . , 210.函数 f ( x) lg(10 x 1) ax 是偶函数, g ( x)是奇函数,则 ab2 xA .1B . 1C. 1 D. 12 211.偶函数 f ( x) log a x b 在 (, 0) 上单调递增,则 f (a 1) 与 f (b 2) 的大小关系是A. f (a 1)C. f (a 1)f (b 2) f (b 2)B. f (a 1) D. f (a 1)f (b 2)f (b 2)12.集合 A 如果满足:① A为非空数集;② 0 A ;③若对任意 x A 有 1 A ,则称xA 是“互倒集”.给出以下数集:①x R | x 2 ax 1 0, a R;②x3 1 x⎨ ⎨312 x 2 , x0,1 y | y③x51 , x 1, 2.其中一定是“互倒集”的个数是xA .0B .1C .2D .3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13.已知幂函数 y f ( x) (2, 2 ) ,则它的解析式为 .214 (3 3) 3 log 2 (log 2 16) (5log 15 3 ) 2= .15. 若函数 f ( x) log 2 (1 ax) 在 (,1) 上单调递减,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2 x 1, x 016.已知函数 f x ,若方程 f x log x 2 (0 a1) 有且仅f x 1 , x 0 a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上,并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题满分 10 分)已知 A {x | a x 2a 3} , B {x | x 1, 或x 6}(Ⅰ)若 A B x 1 x 3,求 a 的值;(Ⅱ)若 A U B B ,求 a 的取值范围.18.(本题满分 12 分)1 x已知函数 f ( x) log a (a 0 , a 1) .1 x(Ⅰ)求函数的定义域;(Ⅱ)若 a (lg 2)2 lg 2 lg 50 lg 25 ,求使的 f ( x) 0 的 x 的取值范围.19.(本题满分 12 分)已知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f x2x b x 1是奇函数.(Ⅰ)求 a , b 的值;2 a(Ⅱ)证明:函数在 R 上是减函数.20.(本题满分 12 分)如图,已知底角为 45的等腰梯形 ABCD ,底边 BC 长为12 ,腰长为 4 2 ,当一条垂直于底边 F )的直线 l 从左至右移动(与梯形 ABCD 有公共点)时,直线(Ⅰ)令 BF x 0 x 12,试写出直线右边部分的面积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f x , 0 x 4,(Ⅱ)在(Ⅰ)的条件下,令 y f x .构造函数 g x(6 x) f ( x), 4 x 8.①判断函数 g x在4, 8上的单调性;②判断函数 g x在定义域内是否具有单调性,并说明理由.21.(本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f ( x) a x a 1 (a 0 且a 1) ,恒过定点 (2, 2) .(Ⅰ)求实数 a 的值;(Ⅱ)在(Ⅰ)的条件下,将函数 f ( x) 的图象向下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a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 g ( x) ,设函数 g ( x) 的反函数为 h( x) ,直接写出 h( x) 的解析式;(Ⅲ)对于定义在 (0, 4) 上的函数y h( x) ,若在其定义域内,不等式[h( x) 2]2 h( x)m 1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22.(本题满分 12 分)已知二次函数 f ( x ) x 2 bx c 的图像经过点 (1,13 ) ,且满足 f ( 2) (Ⅰ)求 f ( x ) 的解析式;f (1) ,(Ⅱ)已知 t 2, g ( x ) [ f ( x ) x 2 13 ] | x | ,求函数 g ( x ) 在[t ,2 ]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Ⅲ)函数 yf ( x ) 的图像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其横坐标是正整数,纵坐标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如果存在,求出这样的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期中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ABCBD DBCBD DB二、选择题: 13.21x y = 14.14 15.(]0,1 16.11,32⎡⎫⎪⎢⎣⎭ 三、解答题:17. 0332)1(=⇒=+a a 令,经检验符合题意. …………5分分或分或分当10.139;163232132,7;33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φφ18.(1)由101x x +>-解得11x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11x x -<<.……4分 (2)2(lg 2)lg 2lg50lg 25a =+⋅+222(lg 2)lg 2lg(25)lg 5=+⨯+22(lg 2)2lg 2lg 52lg 52=++=,……8分()0f x >,即221log 0log 11x x +>=-,111x x +>-,解这个不等式得0 1.x <<……12分19.(1)∵()f x 是R 上的奇函数,∴()00f =,即-102b a +=+,解得1b =,……2分从而有()1212x x f x a +-+=+,又()()11f f =--知1121241a a -+-+=-++,解得2a =.……4分 当2a =,1=b 时,12221)(++-=x xx f 12121++-=x , ∴12121)(++-=--x x f x x 21221++-=121)12(21+-++-=x x 12121+-=x )(x f -=, ∴()f x 是奇函数.从而2a =,1b =符合题意.……6分(2)证明:由(1)知)(x f 12121++-=x ,设21x x <, 则-)(1x f 1211)(2x x f +=2211x +-)12)(12(222112++-=x x x x ,……9分 ∵21x x <,∴02212>-x x ,∴-)(1x f 0)(2>x f ,即>)(1x f )(2x f .∴函数()f x 在R 上为减函数.……12分20.(1)过点,A D 分别作,AG BC DH BC ⊥⊥,垂足分别是,G H .因为等腰梯形ABCD 的底角为45︒,腰长为,所以4BG AG DH HC ====,又12BC =,所以4AD GH ==.1︒ 当点F 在BG 上时,即04x ≤≤时,21322BEF ABCD y S S x ∆=-=-梯形;……1分 2︒ 当点F 在GH 上时,即48x <≤时, ()848404y x x =+-=-; ……2分 3︒ 当点F 在HC 上时,即812x <≤时, ()21122y x =-.……3分 所以,函数解析式为()22132,04,2404,48,112,812.2x x y x x x x ⎧-≤≤⎪⎪=-<≤⎨⎪⎪-<≤⎩ ……5分(2)()()()2132,04, 26404,48.x x g x x x x ⎧-<<⎪=⎨⎪--<<⎩ ……6分①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函数()g x 在()4,8上是减函数. ……8分 ② 虽然()g x 在()0,4和()4,8单调递减,……10分 但是()()3.924.395, 4.144.84g g ==,∴()()3.9 4.1g g <.……11分 因此函数()g x 在定义域内不具有单调性.……12分21.解:(1)由已知2122a a a -+=∴=. …………2分(2)2()21()2x x f x g x -=+∴=2()log (0)h x x x ∴=> ……4分(3)222(log 2)log 1x m x +>-在(0,4)恒成立 ∴设2log (04)t x x =<< 且2t <2(2)1t tm ∴+>- 即:2(4)+50t m t +->,在2t <时恒成立. …6分令2()(4)+5g t t m t =+- 2422(4)200m m -⎧≤⎪∴⎨⎪∆=--<⎩解得:48m -≤ ……8分 或422(2)1720m g m -⎧>⎪∴⎨⎪=-≥⎩解得:1782m <≤ ……10分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74252m -<≤ ……12分 22.解:(1)因为二次函数所以二次函数c bx x x f ++=2)(的对称轴方程为21-=x ,即212-=-b所以1=b ......................1分 又因为二次函数c bx x x f ++=2)(的图像经过点)13,1(所以131=++c b ,解得11=c ......................2分因此,函数)(x f 的解析式为11)(2++=x x x f ......................3分 由(1)知,⎪⎩⎪⎨⎧>--≤+--=⋅-=0,1)1(0,1)1(||)2()(22x x x x x x x g ......................4分所以,当]2,[t x ∈时,0)(max =x g ......................5分当21<≤t ,t t t g x g 2)()(2min -== 当121<≤-t ,1)(min -=x g 当21-<t ,t t t g x g 2)()(2min +-==......................8分如果函数)(x f y =的图像上存在点),(2n m P 符合要求其中N n N m ∈∈,* 则2211n m m =++,从而43)12(422=+-m n即43)]12(2)][12(2[=+-++m n m n ......................10注意到43是质数,且)12(2)12(2+->++m n m n ,0)12(2>++m n所以有⎩⎨⎧=+-=++1)12(243)12(2m n m n ,解得⎩⎨⎧==1110n m (11)因此,函数)(x f y =的图像上存在符合要求的点,它的坐标为)121,10(........12分。
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英语试卷第I卷(共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shopping mall.B. In a tie shop.C. In a theatre.2. What will the woman do?A. Give Joan a call.B. Tell Joan about the meeting.C. Have lunch with the man.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A. She wants to know John Hart.B. She called the wrong number.C. She couldn’t find John Hart.4. What does the man mean?A. He isn’t good at painting.B. The woman has a talent for art.C. He doesn’t like those painting.5. Who is Cindy?A. The man’s wife.B. The man’s cousin.C. The man’s friend.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河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语文试卷 第Ⅰ卷(题 共分) 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作者: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
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
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数学(理)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复数(是虚数单位),则的共轭复数为()A. B. C. D.【答案】B化为,,故选B.2. 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D集合,,所以,故选A.3.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名著《算术启蒙》是中国古代代数学的通论,其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右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图,若,,则输出的()A. B. C. D.【答案】A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不满足,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退出循环,输出的值为,故选A.4. 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和,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或B. 或C.D.【答案】A由渐近线方程为,即渐近线方程为,设双曲线的方程为,则渐近线方程为,即有,又,即,可得,故选D.5.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上单调递减的是()A. B. C. D.【答案】C是奇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增,不满足条件;不是偶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增,不满足条件;是偶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减,满足条件;,是偶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增,不满足条件,故选C.6. 某校初三年级有名学生,随机抽查了名学生,测试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次数),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的中位数为次B. 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的众数为次C. 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超过次的人数约有人D. 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少于次的人数约为人.【答案】C第一组数据的频率为;第二组数据的频率为,第三组的频率为中位数在第三组内,设中位数为,则数据的中位数为,故错误;最高矩形是第三组数据,第三组数据的中间值为人众数为,故错误;学生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超过次的频率为人超过次的人数为人,故正确;学生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少于次的频率为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少于次的人数为人,故错误,故选C.7. 若,均为锐角且,,则()A. B. C. D.【答案】B为锐角,,,,,,故选B.8. 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参加某次过关考试,甲乙丙三个人分别去老师处问询成绩,老师给每个人只提供了其他三人的成绩.然后,甲说:我们四个人中至少两人不过关;乙说:我们四人中至多两人不过关;丙说:甲乙丁恰好有一人过关.假设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甲没过关B. 乙没过关C. 丙过关D. 丁过关【答案】B因为甲说:我们四个人中至少两人不过关;乙说:我们四人中至多两人不过关;所以四人组有且只有两人过关,两人不过关,又因为,丙说:甲乙丁恰好有一人过关,不过关的情况有三种可能:甲乙、甲丁、乙丁,根据甲不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说四个人中至少两人不过关,可见乙丙丁中有两人不过关,不过关的可能的情况有三种:乙丙、丙丁、乙丁,结合与以上六种,同时成立的是乙丁不过关,所以一定正确的结论是乙没过关,故选B.9. 一个正六棱柱的主视图(由两个边长等于的正方形组成)如图所示,则该六棱柱的侧视图的面积为()A. B. C. D.【答案】C由三视图可得,正六棱柱的直观图如图,,图中,设正六边形边长为,则,棱柱侧视图是边长为与的矩形,面积为,故选C.【方法】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正六棱柱的性质,属于难题. 三视图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不但要注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位置对几何体直观图的影响.10. 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设,则数列的前项和为()A. B. C. D.【答案】D设首项为,公差为,成等比数列,,解得,,,,故选D.【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属于中档题. 裂项相消法是最难把握的求和方法之一,其原因是有时很难找到裂项的方向,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根据式子的结构特点,常见的裂项技巧:(1);(2);(3);(4);此外,需注意裂项之后相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丢项或多项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11. “”是函数满足:对任意的,都有”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当时,在上递减,在递减,且在上递减,任意都有,充分性成立;若在上递减,在上递增,任意,都有,必要性不成立,“”是函数满足:对任意的,都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12. 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平面,则此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B. C. D.【答案】D因为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三棱锥的外接球就是以为长宽高的长方体的外接球,所以外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对角线,可得,此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选C.【方法】本题主要考查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的求法,属于难题.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求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垂直则用(为三棱的长);②若面(),则(为外接圆半径);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 若,则__________.【答案】1令x=1,得到=0,令x=0得到两式子做差得到.故答案为:1.14.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__________.【答案】时,时,,,故答案为.15. 若,,点在圆的外部,则的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可化为,,又在圆的外部,,画出的可行域,如图,由图知,在处有最大值,在处有最小值,因为此可行域在边界处不能取值,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属简单题. 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是“一画、二移、三求”:(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2)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点(在可行域内平移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就是最优解);(3)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16. 直角梯形中,,,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是平面上的动点,,设(,),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以为原点,为轴,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可设,因为,所以,,即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设函数(1)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2)设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成等比数列,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单调递增区间为,;(2).试题:(1)根据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可得,根据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可得,解不等式可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2)由,,成等比数列,可得,再根据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可得,从而可得角的范围,进而可得的取值范围.试题:(1).,令,则,,所以函数单调递增区间为,.(2)由可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综上的取值范围为.18. 某中学调查了某班全部名同学参加书法社团和演讲社团的情况,数据如下表:(单位:人)(1)能否由的把握认为参加书法社团和参加演讲社团有关?(附:当时,有的把握说事件与有关;当,认为事件与是无关的)(2)已知既参加书法社团又参加演讲社团的名同学中,有名男同学,名女同学.现从这名男同学和名女同学中选人参加综合素质大赛,求被选中的男生人数的分布列和期望. 【答案】(1)见;(2)见.试题:(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到,此时可以下结论;(2)根据题意分别求出的取值为,,,,时的概率值,再写出分布列和期望值即可。
绝密★启用前2016届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4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图中甲图示意我国某省主要物产分布,乙图示意该省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图例甲、乙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 .小麦、水稻 B .小麦、玉米 C .高粱、谷子D .玉米、水稻2、若对该省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频繁监测,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 .GPSB .GISC .RSD .数字地球3、关于该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显著 B .南部的自然带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D .该省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 A .移动沙丘 B .喀斯特地形 C .冲积平原 D .盆地地形5、 A .降水 B .交通C .光照D .政策6、 A .矿物丰富B .高原地形C .地势落差大,水量丰富D .纬度较低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图中A 、B 、C 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 .草地、林地、耕地 B .耕地、草地、林地 C .林地、耕地、草地 D .草地、耕地、林地 8、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 .冬季风B .地势C .天气D .纬度9、图中D 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③地势低平④河网稠密⑤夏秋雨多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经研究发现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人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蓝色色素的合成,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他们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分子而影响各自的表达.某同学用纯合亲本P做实验,结果如右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F1中无色植株的基因型是.(2)若F2紫色:蓝色:无色接近,则可判断植株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3)现有一批末知基因型的无色植株,欲通过测交实验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判断其基因型:a.若,则无法到断;b.若,则其基因型为AaBb.(4)在(3)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判断(3)a中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AaBb(2 )3:3:10(3 )a.若后代全表现为无色性状b.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蓝色:无色二1:1:2( 4 )让( 3 )中测交的后代,分别再自交一代,观察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若后代全为无色,则未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紫色:蓝色:无色书:3:10,则未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干信息,“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蓝色色素的合成”,则紫花的基因型为A_bb,蓝花的基因型为aaB_,“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他们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分子而影响各自的表达”“a、B对b完全显性”,白花的基因型为A_B_、aabb.【解答】解:(1)亲本的性状是紫花和蓝花,子一代全为白花,则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蓝花的基因型为aaBB,F1中无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若F2紫色(A_bb):蓝色(aaB_):无色(A_B_、aabb)接近3:3:10,则可判断植株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3)现有一批末知基因型的无色植株,欲通过测交实验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判断其基因型:a.若后代全表现为无色性状,则无法到断,可能为AABB,也可能为aabb;b.若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Aabb):蓝色(aaBb):无色(AaBb、aabb )=1:1:2,则其基因型为AaBb.(4)在(3)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判断(3)a中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并简要分析:让(3)中测交的后代,分别再自交一代,观察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若后代全为无色,则未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紫色:蓝色:无色=3:3:10,则未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故答案为:(1 )AaBb(2 )3:3:10(3 )a.若后代全表现为无色性状b.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蓝色:无色二1:1:2( 4 )让( 3 )中测交的后代,分别再自交一代,观察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若后代全为无色,则未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紫色:蓝色:无色书:3:10,则未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 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 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 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
河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段考测试卷数学(文)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α是第四象限角,==ααsin ,1312cos 则 ( ) A .135 B .125- C .125 D .135-2.0585sin 的值为 ( )A. 2-B. 2C. 2-D. 2 3.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1684=+a a ,则=+102a a ( )A. 12B. 16C. 20D. 24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 3a 11a =16,则5a =( ) A. 4 B. 2 C. 1 D. 8 5.已知=+==)tan(,3tan ,4tan βαβα则( ) A .117 B . 137- C .137 D .117- 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12n n S a +=,,则n S =( ) A.12-n B.1)23(-n C.1)32(-n D.121-n7.已知}{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10484}{a S S n a S n n ,则项和。
若的前为==( ) A.219 B.217C.10D.12 8.在ABC ∆中,C B A 222sin sin sin <+,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9.要得到函数y =πsin 3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πsin 6x ⎛⎫-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π6个单位 B .向右平移π6个单位C .向左平移π2个单位 D .向右平移π2个单位 10. 函数x y 2cos 2=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A .)4,4(ππ-B.)2,0(π C .)43,4(ππ D .),2(ππ1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cos πn n a n =,其前n 项和为n S ,则S 2012等于( )A.1006B.2012C.503D.0 12. 已知等比数列=-==24531),1(4,41}{a a a a a a n 则满足( ) A.81 B.21C.1D. 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S n 项和为。
2017-2018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5分)已知集合A={1,3,4,5},集合B={x∈Z|x2﹣4x﹣5<0},则A∩B的子集个数为()A.2 B.4 C.8 D.162.(5分)计算:=( )A.2 B.﹣2 C.2iD.﹣2i3.(5分)在下列区间中,使函数存在零点的是()A.(0,1) B.(1,2) C.(2,e) D.(3,4)4.(5分)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0,1),P(X>1)=p,则P(X>﹣1)=()A.p B.1﹣p C.1﹣2p D.2p5.(5分)调查表明,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交通法规规定: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血液中酒精含量不得超过0。
2mg/ml.如果某人喝了少量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将迅速上升到0.8mg/ml,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就以每小时50%的速度减少,则他至少要经过()小时后才可以驾驶机动车.A.1 B.2 C.3 D.46.(5分)如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一个体积为20cm3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面积(单位:cm2)等于()A.55πB.75πC.77πD.65π7.(5分)某一算法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输出的S的值为( )A.B.C.D.08.(5分)设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为M,函数y=﹣的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区域为N,向M内随机投一个点,则该点落在N 内的概率为()A.B.C.D.9.(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n∈N*,n>1)”时,由n=k(k>1)不等式成立,推证n=k+1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是()A.2k﹣1 B.2k﹣1 C.2k D.2k+110.(5分)已知函数f(x)=cos(2x+),将y=f(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所得的图象向右平移|φ|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φ的一个值是()A.B.C.D.11.(5分)“a>4”是“方程x2+ax+a=0有两个负实数根”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5分)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准线为L,A、B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FB=.设线段AB的中点M在L 上的投影为N,则的最大值是()A.B.1 C.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已知两个单位向量,满足|+2|=,则,的夹角为.14.(5分)若dx=a,则(x+)6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5.(5分)已知,则= .16.(5分)已知函数f(x)=(x2+ax+b)e x,当b<1时,函数f(x)在(﹣∞,﹣2),(1,+∞)上均为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70分。
高四第一学期第1次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命题“()0000,,ln 1x x x ∃∈+∞=-”的否定是( ) A. ()0000,,ln 1x x x ∃∈+∞≠- B. ()0000,,ln 1x x x ∃∉+∞=- C. ()0,,ln 1x x x ∀∉+∞=- D. ()0,,ln 1x x x ∀∈+∞≠- 2.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2321n n n N n +++⋯+<∈≥-时,由()2n k k =≥不等式成立,推证1n k =+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为( ) A. 12k - B. 21k - C. 2k D. 21k+3.已知全集U R =,集合{|20}M x x a =+≥, ()2{|log 11}N x x =-<,若集合(){|13}U M C N x x x ⋂==≥或,那么a 的取值为( ) A. 12a =B. 12a ≤C. 12a =-D. 12a ≥ 4.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满足.若展开式中项的系数等于数列的第三项,则的值为( ) A. 6 B. 8 C. 9 D. 105.函数()2232xx xf x e+=的大致图像是( ) A. B.C. D.6.若关于x 的不等式()2121x x a a x R ---≥++∈的解集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1,0-C. (),1-∞-D. ()(),10,-∞-⋃+∞7.命题p :“x R ∃∈”,使20x <,命题q :“2a >, 2b >是4ab >成立的充分条件”,则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 8.设随机变量()()2,,4,B p B p ξη~~,若()51=9P ξ≥,则()2P η≥的值为( ) A.1681 B. 3281 C. 1127 D. 65819.若函数()()sin 2f x x b ϕ=++,对任意实数x 都有()2,133f x f x f ππ⎛⎫⎛⎫+=-=- ⎪ ⎪⎝⎭⎝⎭,则实数b 的值为( )A. 2-和0B. 0 和1C. 1±D. 2± 10.已知集合,,则( ) A.B.C.D.11.下列命题中:①线性回归方程ˆˆˆybx a =+必过点(),x y ; ②在回归方程ˆ35yx =-中,当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 y 平均增加5个单位; ③在回归分析中,相关指数2R 为0.80的模型比相关指数2R 为0.98的模型拟合的效果要好;④在回归直线0.58ˆyx =-中,变量2x =时,变量y 的值一定是-7.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12.已知函数,若存在实数满足时,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为( )A. B. C. D.二、填空题13.若x , y 满足约束条件2{2020x x y 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sin 2sin A B =,且a b +=,则角C 的大小为________.15.已知平面向量,m n的夹角为6π且2m n == ,在ABC ∆中, 2AB m n =+ ,26AC m n =-, D 为BC 中点,则AD = _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师范大学附中东校区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二、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2.如下列图,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如此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3.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OO′段水平,长度为L;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如此钩码的质量为〔〕A. M B. M C. M D. M4.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假设滑轮转动时与绳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如下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A.T1=B.T1=C.T1=D.T1=5.P1、P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外表一样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1、s2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1、P2周围的a与r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一样.如此〔〕A.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大B.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小C.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D.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6.如下列图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U〞形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O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2r,一辆质量为m的赛车通过AB线经弯道到达A′B′线,有如下列图的①、②、③三条路线,其中路线③是以O′为圆心的半圆,OO′=r,赛车沿圆弧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为F max,选择路线,赛车以不打滑的最大速率通过弯道〔所选路线内赛车速率不变,发动机功率足够大〕,如此〔〕A.选择路线①,赛车经过的路程最短B.选择路线②,赛车的速率最小C.选择路线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D.①、②、③三条路线的圆弧上,赛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7.如下列图,一个内壁光滑的圆管轨道ABC竖直放置,轨道半径为R.O、A、D位于同一水平线上,A、D间的距离为R.质量为m的小球〔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从管口A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通过C点落到AD区,如此球经过C点时〔〕A.速度大小满足≤v c≤B.速度大小满足0≤v c≤C.对管的作用力大小满足mg≤F C≤mgD.对管的作用力大小满足0≤F c≤mg8.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一样,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下列图,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不可能的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三、非选择题9.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将力传感器安装在置于水平轨道的小车上,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小车与轨道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开始实验后,依次按照如下步骤操作:①同时打开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②释放小车;③关闭传感器,根据F﹣t,v﹣t图象记录下绳子拉力F和小车加速度a.④重复上述步骤.〔1〕某次释放小车后得到的F﹣t,v﹣t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此次操作应记录下的外力F大小为N,对应的加速度a为m/s2.〔保存2位有效数字〕〔2〕利用上述器材和过程得到的多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随F变化的图象〔a﹣F图象〕,如图3所示.假设图线斜率为k,如此安装了力传感器的小车的质量为.10.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O1、O2、A、B、C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实验过程一:挡板固定在O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1A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1;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1点距离为d的O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O2C的距离与O1A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2.〔1〕为完本钱实验,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 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 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小红在进展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小滑块从飞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11.如下列图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一样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物体A、B的质量相等均为M,物体C的质量为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轻绳不可伸长且足够长,如果M=4m,求:〔1〕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2〕系统在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C对B的拉力.12.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长为l=1m,高为h=0.8m,质量M=2kg的木板,木板的右侧放置一个质量为m=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6,初始时两者均静止.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求木块落地时距离木板左侧的水平距离△s.〔取g=10m/s2〕13.深空探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如下列图为此次探测中,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的由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等任务段组成的接力避障模式示意图.请你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如下问题.〔1〕地球质量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将月球和地球都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与其他天体的影响.求月球外表重力加速度g月与地球外表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2〕由于月球外表无大气,无法利用大气阻力来降低飞行速度,我国科学家用自行研制的大范围变推力发动机实现了探测器中途修正、近月制动与软着陆任务.在避障段探测器从距月球外表约100m高处,沿与水平面成45°夹角的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到着陆点上方30m高处.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探测器燃料消耗带来的质量变化、探测器高度变化带来的重力加速度g月的变化均忽略不计,求此阶段探测器的加速度a与月球外表重力加速度g月的比值.2015-2016学年河北省师范大学附中东校区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位移图象反映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斜率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解答】解: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B、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如此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C、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如此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2.如下列图,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如此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人先做加速运动,之后是匀速运动,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比照,得出结果.【解答】解:根据v=at可得,2=2×t1,所以加速的时间为t1=1s加速的位移为x1=at2==1m,到达关卡2的时间为t2=s=3.5s,所以可以通过关卡2继续运动,到达关卡3的时间为t3=s=4s,此时关卡3也是放行的,可以通过,到达关卡4的总时间为1+3.5+4+4=12.5s,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此时关卡4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所以C正确;应当选:C【点评】此题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的考查,注意开始的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要先计算出加速运动的时间.3.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OO′段水平,长度为L;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如此钩码的质量为〔〕A. M B. M C. M D. M【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由几何关系求出环两边绳子的夹角,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求钩码的质量.【解答】解:重新平衡后,绳子形状如如下图:由几何关系知: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如此环两边绳子的夹角为60°,如此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环两边绳子拉力的合力为Mg,根据平衡条件,如此钩码的质量为M.应当选:D.【点评】该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对线圈进展受力分析,利用平衡状态条件解决问题.力的计算离不开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4.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假设滑轮转动时与绳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如下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A.T1=B.T1=C.T1=D.T1=【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压轴题.【分析】题目中滑轮有质量而且还转动,超出了高中的大纲要求,我们接触的题目都是轻质滑轮,质量不计,做选择题时我们不妨设m=0,按照常规题型去求解,解得结果后看看选项中哪个答案符合即可.【解答】解:设m=0,如此系统加速度a=,对A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T1﹣m1g=m1aT1=m1〔g+a〕=把m=0带入ABCD四个选项得C选项符合.应当选C.【点评】该题较为复杂,题目中滑轮有质量而且还转动,超出了高中的大纲要求,我们可以把该题往熟悉的常规题型考虑,用假设法,带数字法等去解选择题.5.P1、P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外表一样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1、s2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1、P2周围的a与r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一样.如此〔〕A.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大B.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小C.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D.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考点】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结合a与r2的反比关系函数图象得出P1、P2的质量和半径关系,根据密度和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分析求解;根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周期表达式求解.【解答】解: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为:a=,两曲线左端点横坐标一样,所以P1、P2的半径相等,结合a与r2的反比关系函数图象得出P1的质量大于P2的质量,根据ρ=,所以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大,故A正确;B、第一宇宙速度v=,所以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大,故B错误;C、s1、s2的轨道半径相等,根据a=,所以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故C正确;D、根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周期表达式T=2π,所以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小,故D错误;应当选:A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理论,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会用这些关系式进展正确的分析和计算.该题还要求要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会从图中读出一些信息.就像该题,能知道两个行星的半径是相等的.6.如下列图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U〞形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O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2r,一辆质量为m的赛车通过AB线经弯道到达A′B′线,有如下列图的①、②、③三条路线,其中路线③是以O′为圆心的半圆,OO′=r,赛车沿圆弧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为F max,选择路线,赛车以不打滑的最大速率通过弯道〔所选路线内赛车速率不变,发动机功率足够大〕,如此〔〕A.选择路线①,赛车经过的路程最短B.选择路线②,赛车的速率最小C.选择路线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D.①、②、③三条路线的圆弧上,赛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考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根据几何关系得出路程的大小从而进展比拟.根据最大静摩擦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最大速率,从而比拟运动的时间.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比拟三段路线的向心加速度关系.【解答】解:A、选择路线①,经历的路程s1=2r+πr,选择路线②,经历的路程s2=2πr+2r,选择路线③,经历的路程s3=2πr,可知选择路线①,赛车经过的路程最短,故A正确.B、根据得,v=,选择路线①,轨道半径最小,如此速率最小,故B错误.C、根据v=知,通过①、②、③三条路线的最大速率之比为1:,根据t=,由三段路程可知,选择路线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故C正确.D、根据a=知,因为最大速率之比为1:,半径之比为1:2:2,如此三条路线上,赛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知道汽车做圆周运动,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抓住最大静摩擦力相等求出最大速率之比是关键.7.如下列图,一个内壁光滑的圆管轨道ABC竖直放置,轨道半径为R.O、A、D位于同一水平线上,A、D间的距离为R.质量为m的小球〔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从管口A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通过C点落到AD区,如此球经过C点时〔〕A.速度大小满足≤v c≤B.速度大小满足0≤v c≤C.对管的作用力大小满足mg≤F C≤mgD.对管的作用力大小满足0≤F c≤mg【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小球离开C点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求解C点的速度大小范围.由于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所以管对球的作用力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这两种情况下球对管的作用力大小范围.【解答】解:AB、小球离开C点做平抛运动,落到A点时水平位移为R,竖直下落高度为R,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竖直方向有:R=水平方向有:R=v C1t解得:v C1=;小球落到D点时水平位移为2R,如此有 2R=v C2t解得 v C2=故速度大小满足≤v c≤,故A正确,B错误.CD、由于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所以过C点时,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当v C1=,向心力F==<mg,所以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 c1=,解得N=mg;当v C′=,向心力F′==2mg>mg,所以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 c2=,解得N′=mg;假设在C点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为0时的速度大小为v C3,如此由向心力公式可得mg=,解得v C3=,v C3在≤v c≤范围内,所以满足条件.所以球经过C点时对管的作用力大小满足0≤F c≤mg,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AD.【点评】此题要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根据物体的不同的运动状态,采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求解即可.8.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一样,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下列图,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不可能的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考点】同步卫星.【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合速度为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一个分速度是在转移轨道上的速度,另一个分速度待求,运用速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如此求解即可.【解答】解:合速度为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v=3.1×103m/s;一个分速度为在转移轨道上的速度,为:v1=1.55×103m/s;合速度与该分速度的夹角为30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另一个分速度v2如下列图:该分速度的方向为东偏南方向,根据余弦定理,大小为:v2===1.9×103m/ s.此题选择不可能的,应当选:ACD.【点评】此题合速度和一个分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求解另一个分速度,要结合余弦定理列式求解,根底题目.三、非选择题9.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将力传感器安装在置于水平轨道的小车上,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小车与轨道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开始实验后,依次按照如下步骤操作:①同时打开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②释放小车;③关闭传感器,根据F﹣t,v﹣t图象记录下绳子拉力F和小车加速度a.④重复上述步骤.〔1〕某次释放小车后得到的F﹣t,v﹣t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此次操作应记录下的外力F大小为0.79 N,对应的加速度a为 1.8 m/s2.〔保存2位有效数字〕〔2〕利用上述器材和过程得到的多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随F变化的图象〔a﹣F图象〕,如图3所示.假设图线斜率为k,如此安装了力传感器的小车的质量为.【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1〕了解该实验装置,知道实验过程中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F﹣t,v﹣t图象求出F大小和a的大小,〔2〕根据a=可知a﹣F图象知道理论上直线斜率应等于小车质量的倒数【解答】解:〔1〕根据v﹣t图象得到0.8s前小车是静止的,0.8s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所以此次操作应记录下的外力F大小为:F=0.785N=0.79N,根据v﹣t图象的斜率求出加速度:a==1.8m/s2.〔2〕根据a=可知a﹣F图象知道理论上直线斜率应等于小车质量的倒数,如此小车的质量为m=.故答案为:〔1〕0.79,1.8;〔2〕【点评】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与须知事项.通过作图法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里常用的一种手段,只有直线图形可以清楚地说明两变量之间的关系10.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O1、O2、A、B、C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实验过程一:挡板固定在O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1A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1;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1点距离为d的O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O2C的距离与O1A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2.〔1〕为完本钱实验,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C .A.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 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 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小红在进展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停止滑动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小滑块从飞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不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滑块在空中飞行时间很短,难以把握计时起点和终点,秒表测时间误差较大.【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专题】实验题.【分析】从实验操作的步骤可知,两种情况下弹簧做的功相等,物块滑出桌面时的动能是弹簧做功与摩擦力做功的和;求出滑块滑过不同距离下的摩擦力做的功,即可求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因数的大小.【解答】解:〔1、2〕滑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时间:滑块飞行的距离:x=v•t所以滑块第1次离开桌面时的速度:…①滑块第2次离开桌面时的速度:…②滑块第1次滑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和摩擦力做功,设弹簧做的功是W1,AB之间的距离是x,如此:…③滑块第1次滑动的过程中,W1﹣μmg•〔x+d〕…④联立①②③④可得:即:μ=。
2017-2018学年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燃煤为燃气,是减少SO2等有害物质排放量的一种措施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
D.金属防护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是电解原理
8、把a 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
一份用b mol烧碱刚好把NH3
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C(NO3--)为
9、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10、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只作还原剂
11、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量石灰水与碳酸氢钙反应:
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B.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
4Fe2++O2+4H+=== 4Fe3++2H2O
C.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Al3++4NH3.H2O = 4NH4++AlO2-+2H2O
D.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
Ba2++OH-+H++SO42- = BaSO4↓+H2O
12、设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3、W、X、Y、Z均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处于同一周期,W、X、Z的简单离
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X的氧化物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W>X>Z B.原子半径:Z>X>Y
C.单质的熔点:W>Z>Y D.最高正价:Z>W>X
26、( 14分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相应的化
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⑴ 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⑵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⑶ 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
⑷ 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
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________。
a.MnO2b.FeCl3 c.Na2SO3d.KMnO4
⑸ 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常温下,为使0.1 mol/L M溶液中由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至_____________。
27、(14分)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
等,回收镁和其中另一种金属单质的工艺流程如下: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可回收到的金属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3)“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两条措施)。
(4)调pH时需要调多次,第一次调pH主要为了除去________
(5)在HCl氛围中灼烧后可通过__ _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到
单质Mg。
(6)在农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可用制备,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⑴A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
剂;⑤检查气密性。
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⑹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8、(15分)根据图示填空:
⑴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写结构简式)。
⑵B与Br2反应得到E,E在足量的氢氧化钠醇溶液作用下转变成F。
由E转变成F时
发生两种反应,其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⑷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G,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化学答案
7C、 8B、 9B、 10C、 11B、 12A、 13B
26.(1)Na>Al>O (2)HNO3>H2CO3>H2SiO3
(3)略(4)a、b
(5)Al3++3NH3·H2O===Al(OH3↓+3H+
2Al2O3= 4Al+3O2↑溶液的pH等于7
27、(1)Al2O3+2OH-=2AlO2-+H2O
(2) 略
(3)升温、搅拌或适当增大酸的浓度(任意两种或其他合理答案)
(4)Fe3+
(5)MgCl2 = Mg+Cl2↑
(6)①2NaClO3+MgCl2=Mg(ClO3)2+2NaCl↓②在相同温度下,由于NaCl溶解度较小最先析出,Mg(ClO3)2剩余在溶液中通过蒸发结晶可得。
(其他合理叙述均得分)
28、
(1)NaOH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⑤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5)略(6)偏小
38.(1)羧基、醛基、碳碳双键(2)消去反应中和反应
(3) NaOOC—CH===CH—COONa
(4)略(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