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线虫纲-1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27
一线虫目的和要求1.掌握蛔虫、钩虫、蛲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2.掌握蛔虫、钩虫、蛲虫虫卵和丝虫微丝蚴的形态特征。
3.熟悉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
一、示教(一)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1.蛔虫成虫(大体标本) 肉眼观察。
蛔虫为寄生于人体肠道中最大的线虫。
虫体长圆柱形,似蚯蚓。
活时淡红色,死后经固定呈灰白色。
体表有纤细横纹,左右各有一条纵行侧线。
雌虫长20~35cm,尾端钝直。
雄虫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蛔虫成虫(解剖标本)肉眼观察。
消化器官:为一纵行直管,口孔位于虫体顶端,下连食道,以下依次为中肠和直肠。
雌虫直肠通于后端肛门。
雄虫直肠末端与射精管相通于泄殖腔。
生殖器官:雌虫的生殖器官为双管型,卵巢细长如线,一端游离,另一端膨大形成输卵管接子宫。
子宫为最粗部分,长约200mm,其内充满虫卵。
两组子宫末端合并而成阴道。
阴门开口于虫体腹面前1/3与中1/3交界处。
两组生殖器官盘绕在虫体后2/3部分。
雄虫的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盘绕在虫体后半部,依次为睾丸、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
尾端有交合刺两根伸入泄殖腔而通至体外。
3.蛔虫卵(玻片标本)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
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随粪便刚排出时内含一球形卵细胞,两端有新月形空隙。
如粪便放置一段时间,卵细胞分裂,新月形空隙就逐渐消失了。
未受精卵:黄褐色,与受精卵相比较狭长,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薄,蛋白质膜分布不均匀。
卵内含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脱蛋白质膜虫卵: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皆可脱掉外层的蛋白质膜,使其变为无色,但卵内结构不变。
应注意与钩虫卵相区别。
4.病理标本来自临床手术病人。
蛔虫性肠梗阻:可看到大量虫体扭结成团阻塞肠腔。
(二)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1.蛲虫成虫(浸制标本)患者经驱虫后由粪便中收集,雌虫也可在患儿入睡时从肛周取得,保存于福尔马林液中。
教案[学科]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授课班级] 10级中护2,农医1、2、3班[授课时间] 6.16/6.13/6.10/6.13[授课教师][课题]线虫纲(一)[课型]理论[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蛔虫成虫的形态2、掌握蛔虫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形态结构3、掌握蛔虫的生活史与致病性[教学重点] 蛔虫成虫的形态,蛔虫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史与致病性。
[教学难点] 蛔虫成虫的形态,蛔虫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史与致病性。
[教学活动] 通过教师对课本的精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蛔虫成虫的形态,蛔虫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史与致病性的相关内容。
[教具] 教材[布置作业] 课后题[教学内容]:线虫纲线虫1、形状:线虫虫体细长,通常为两侧对称的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呈线状或毛发状。
通常前端钝圆,后端较尖细。
2、大小:虫体大小差别很大,有的1mm左右(如旋毛虫的雄虫),有的可达1m以上(如麦地那龙线虫的雌虫) 。
3、颜色:活体常为乳白色,吸血的虫体常带红色。
4、雌雄异体,雄虫较雌虫小,且后端有交合伞或其它与生殖有关的构造。
与雌虫有显著区别。
5、结构:虫体可明显分成头部、尾部、腹面、背面和侧面。
有口、排泄孔、肛门和生殖孔等天然孔。
6、体壁由角质层、皮下组织和肌层组成。
体壁内包着消化道,生殖腺和生殖管等内部器官。
在体壁和内部器官之间为假体腔。
7、虫体外表常有角皮参与形成的特殊构造。
如头泡、颈翼、唇片、叶冠、尾翼、交合伞、乳突等。
这些构造有附着、感觉和辅助交配等功能。
它们的形状、位置和排列顺序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似蚓蛔线虫此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发达国家的感染率明显较低,如美国为1%,而我国农村为90%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卷曲。
生殖器官为单管形,末端有一对镰状交合刺。
颜色:活动时呈粉红色,死后变为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