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高职“电子技术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摘要:针对高职“电子技术工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没有先进的smt实训等问题,提出“电子技术工艺”一体化教学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教学模块的设计与整合、教学条件及教学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本院09级电子技术专业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工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一、引言高职“电子技术工艺”课程理论与实训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在培养学生电子装配工艺技能、电子产品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能力、电子产品电路板的调试与检测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形成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先进的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对电子制造工艺、设计与检测方面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技术工艺教学,不仅为应用电子技术学生的就业赢得主动,而且对地区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受到电子工艺实训设备昂贵或是实训教学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国内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工艺”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是有理论教学,无实践教学;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三是先进的电子工艺,如表面安装技术(smt)技术没有得到训练,仅有纸上谈兵的模拟。
针对当前高职“电子技术工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对原来的“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理论课与“实用电子操作技能”实训课这两门课整合为一门新的“电子技术工艺”一体化课程,将以前几乎脱节的理论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增加了smt的实训内容,并在09应用电子专业开展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几个方面,以本院09电子专业的电子技术工艺课程为例,谈谈我们的不很成熟的做法,借以抛砖引玉,期望共同提高电子技术工艺课程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本门一体化课程共计92学时,根据“电子技术工艺”一体化课程标准所定的主要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电子装配工艺技能、电子产品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能力、电子产品电路板的调试与检测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以及科学素养,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下面七个模块,各个模块相对独立有相互关联,每个模块既有理论教学内容,又有实操训练,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即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技工电子工艺实训的兴趣教学模式【摘要】在当今社会,技工院校学生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怎样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技工教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本文主要阐述了技工电子工艺实训的课程定位与内容设计,兴趣一效果导学模式在电子工艺实训课中的实践,兴趣、效果导学模式对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等问题。
【关键词】技工;电子工艺;实训;兴趣教学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助推剂,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汲取知识。
还有位名人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也体现了兴趣导学和调动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技工院校学生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怎样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技工教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本文从电子工艺实训课入手,研究适合技工院校电子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兴趣导学模式。
1、电子工艺实训的课程定位与内容设计1.1课程定位电子工艺实训课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技术专业链路中处于基础课地位,是在学生刚进入学校第一学期先要接触的一项集中实训课程。
设置此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因此课程开设在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电子相关专业课程链路中处在较底层,是把学生引入电子专业领域的第一座桥梁,所以,它的教学效果对调动学生后续的学习能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是由于它位于教学链路的较底层,学生仅掌握了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还未开始学习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多,在设计实训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它与专业知识的依赖性不可过强,而一定是本专业知识的典型范例。
1.2电子工艺实训课的实训内容设计按照图1所示的课程链路能看出,电子工艺实训课是在学生学了电路分析基础后及把要学习模电数电课程前开设的,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所以,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不可单纯只涉及电路分析基础知识,还应适度加入后续课程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学探知欲。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探索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07-02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而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都很差,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而实践课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1\]。
电工电子实习是理工科院校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缩短与工程技术人员差距的有效途径\[2\]。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电工电子实习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因此,有效、扎实的电工电子实习教学,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将产生重要影响\[3\]。
由于招生规模扩大、相关条件建设滞后、主观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原因,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已经落后于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现有的电工电子实习教学存在着许多急需改进的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要求。
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4\]。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电工电子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电工电子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内容落后,缺乏创新性电工电子技术是发展很快的技术领域,而电工电子实习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与当前技术发展速度相适应,缺少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的实验内容\[5\]。
总体上电工电子实习内容的更新速度明显落后于其它专业课程实验内容的更新速度。
例如电子实习,目前,国内多数工科高校的电工电子实习内容之一是组装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采用的电路板是设计好的,使用的元器件都是配套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很容易完成焊接、插件和调试,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子工艺的实习总结范文
在电子工艺的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对电子工艺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实习总结: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采购。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不同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以及适用场景,提升了我的元器件选型能力。
其次,在实习中,我参与了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我学会了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和制造工具,熟悉了电路板的设计流程和生产工艺,掌握了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此外,我还参与了电子产品的测试和调试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测试仪器进行电子产品的功能测试,如何分析和解决电路故障,提高了我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有效沟通、协调、配合,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通过这次电子工艺的实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电子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因此,不僅要加强对电气专业学生的要求,同时要强化非电专业的电子基础教学内容,研究旨在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知识更新的步伐也在加快,因此对于现代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本科院校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论和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电子工艺实习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要结合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
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丰富,动手能力差。
其原因分析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基础多于实践动手环节。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与实践的问题,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动性,在教学模式上应进行充分的改革,转变教学手段。
从我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认为教学模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革。
1 焊接技术的规范化训练,使学生掌握焊接技术要领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于电子工艺实习的兴趣。
本科生对于专业,大脑还是一片空白,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在实验板上作焊接练习,一般要求焊接600~800个焊点。
使学生掌握焊接技术要领,从而增强了工艺实习的兴趣。
其二,采用焊接简单实用的电路如门铃、防盗报警等,通过有成
就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建立简单的工艺基础平台,进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理论的动力,养成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对于电子工艺实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要积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并引导学生重视向书本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并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以此引导有实践性的理论学习兴趣和能力。
其三,让学生多看一看各种不同的焊接样品和焊接方式,像侵焊、波峰焊和表面贴装技术,让学生可以开拓专业视野,了解电子行业发展情况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
使学生养成自我拓展专业视野,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2 指导学生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方法及制造工艺
印制电路板是电子设备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基础组装部件,它广泛用于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所谓印制电路板是指:在绝缘基板上,有选择地加工安装孔、连接导线和装配焊接电子元器件的焊盘,以实现元器件间的电气连接的组装板。
印制电路板的出现与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由于印制电路板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优点,使其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中。
学生通过电子工艺实习,熟悉印制电路板的基本知识,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基本设计方法和简单的制作工艺。
2.1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是整机工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像电
路原理设计那样需要严谨的理论和精确的计算。
排版布局也没有统一的固定摸式,但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范和原则。
学生通过电子工艺实习,基本掌握这些基本规范和设计原则,以保证元器件之间准确的连接,并防止干扰。
尽量做到:元器件布局合理、调试和维修方便。
学生在设计时很难形成具体的实物印象,难理解理论知识。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恰当地引入实物,在对具体实物有了印象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解,这样就达到容易理解、容易记忆,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2.2 通过具体实物的设计,了解设计规范和原则
我们在学生电子工艺实习中,要求学生根据双声道有源功率放大器原理图,设计出印制电路板的布线图。
同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印制电路板的手工制作。
这样,不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且通过具体的设计和手工制作,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启发学生探究现象的本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和手工制作,让学生自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建立工艺基础平台
实习是本科院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必须重视实习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
通过学生对双声道有源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使学
生对工业生产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工艺基础平台。
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加强了实习教学方面电子实习教学场地的建设,更新了所需的设备,为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重视作业,着重能力培养
作业也是实习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从画印制电路板的原理图到布线图,以及印制电路板手工制作过程,元件的组成、识别、焊接过程等。
要求学生写出制作报告。
这些学生自己亲自参与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还可以把学生从过去的单纯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向工程方向发展。
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程及科研设计的要求,增强学生逻辑性、条理性及数字的准确性能力。
因此老师必须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
5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
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引入新的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比如可将目前较为流行的 Protel 99SE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引入教学,使得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逻辑设计、性能分晰、时序测试直至印制电路板的自动设计。
并告诉学生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综上所述,电子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因此,不僅要加强对电气专业学生的要求,同时要强化非电专业的电子基础教学内容,研究旨在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尤其是《电子工艺实习》的课程教学需要改变目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改革,重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性和实用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宏.电子工艺实习[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罗小华.电子技术工艺实习[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徐国华.电子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