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139·科教理论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及评价研究林晓庆(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采用递进式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引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采用合理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真正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计算思维;培养;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47(2019)01-0139-002《C 语言程序设计》属于计算公共基础课程,其主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在专业领域可以利用计算思维。
但当前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多数教师注重讲解语法规则,没有强化培养计算思维,以致学生即便掌握了实际方法,也不能切实解决问题,没有达到既定的课程设置目标。
同时,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切过度强化考试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路比较狭隘,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
对此,学校应针对此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教学组织计算思维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解决专业问题时采用科学的计算机基础概念,并融入计算思维,开拓思维渠道。
信息社会中,人类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工具便是计算思维,每个人都应熟悉掌握,且实际教学中应将计算思维细分为计算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意识以及计算思维能力等三个方面,为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提供更明确的指导依据。
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递进式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效串联各个知识点,促使形成逻辑较强的知识主线。
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解决问题时应引导学生站在思维角度,主动利用计算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在专业问题中有意识的采用明确的解决措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一、引言C语言是一门经典的编程语言,在计算机编程领域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相关的建设研究和实践措施,以期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置1. 课程定位《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技能;(2)培养学生对C语言程序的编写、调试和优化能力;(3)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应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实现。
3. 课程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应包括C语言基础知识、控制结构、函数、数组、指针、文件操作等内容,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丰富课程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调整1. 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整体布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 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调整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相对固定,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或者在实践环节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式的改进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为C语言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通过举例、案例分析和实验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技巧。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围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展开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课程内容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深入了解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模式。
随后重点探讨课程建设实践以及课程评价,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向。
在总结与展望中对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实践、教学方法、评价、改进、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课程围绕C语言这一编程语言展开,通过学习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打下坚实的编程基础。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程序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加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分析、教学方法探讨和课程建设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编程基础,提升其在未来信息社会的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寻找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旨在为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二、课程建设研究1. 课程目标确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实际编程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能够通过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在目标的确定上,应该注重与计算机专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2. 课程内容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基础,结合C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设置合理的内容模块和学习任务。
可以设置基本语法的学习、函数的使用与定义、数组和指针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C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常用功能,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3. 教学方法探讨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加深对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如考试、作业、项目实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表现。
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课程建设实践1. 课程教学实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置实际编程案例和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开发,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加深对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培养其实际编程能力。
2. 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资源建设实践中,可以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和实践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和工具。
可以引入相关的教学软件和开发工具,如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IDE)、代码编辑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3. 课程案例建设实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建设实践中,可以引入实际的应用案例和项目案例,使学生了解C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应加强对学生基本编程概念、程序实现和算法设计的系统教学。
应提高学生对C语言的了解程度,包括语法规则、数据结构、算法等方面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编程实践来加深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算法设
计能力。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编程实验室资源,设计一系列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实验项目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
为不同难度等级,通过逐级增加难度来帮助学生提高编程能力。
实验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基
本数据类型的使用、数组和字符串的处理、结构体和指针的应用、排序和搜索算法等方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解析经典的程序案例,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思路和
方法,通过分析程序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
生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例如小游戏或简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来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实际产业界的联系,开展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
与软件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编程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编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计算机初学者必修的编程语言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建设和实践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教学建设1. 课程目标C语言是一门中高级编程语言,它可以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游戏开发等领域。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结构;(2)能够独立编写C语言程序;(3)了解C语言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C语言程序的控制流和函数;(3)C语言的数组、指针和结构体;(4)C语言的文件操作和动态内存分配;(5)C语言的预处理器和多文件程序设计。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编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和规范,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实践1. 教材选择本课程选择了《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一书作为主要教材。
该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C语言的各个方面,且案例丰富、易于理解,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
2. 实验环境学生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C语言编译器,本课程使用Visual Studio Code + Mingw-w64的编译环境。
这个环境同时适用于Windows、Linux、Mac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且开源、免费、方便使用。
3. 实验内容本课程设计了多个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方法。
例如:(1)计算器程序设计:使用控制流和函数来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功能。
(2)数组操作程序设计:设计一个程序,能够实现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如排序、查找、矩阵乘法等。
(3)文件操作程序设计:设计一个程序,能够读取和处理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4.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提高其编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程序代码、实验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全面评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的建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一、引言《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建设目标(一)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课程中进行自主的编程实践。
(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编程项目。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合作完成大型编程项目。
三、教学内容(一)基础知识: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包括变量、运算符、控制语句等。
(二)函数和指针:讲解C语言中的函数和指针的概念和用法。
(三)数据结构和算法:介绍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如链表、栈、队列、排序算法等。
(四)编程项目:引入一些实际的编程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一)项目驱动教学:通过引入编程项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中。
(二)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鼓励他们独立完成编程项目。
(四)互动教学: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手段(一)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际案例、示意图、代码等展示给学生,增强教学效果。
(二)编程实践:通过让学生进行编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料、资源共享等功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的研究报告1.引言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语言已经成为最流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作为学习计算机科学的重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包括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2.教材选择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材应该充分覆盖C语言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同时还应该涵盖C语言高级特性和实际应用。
其次,教材应该有足够的练习题和案例,以帮助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
例如,由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合著的《C程序设计语言》是经典的教材之一。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以及一些高级特性和实现方法。
此外,通过对网站和博客等资源的查找,也可以寻找到很多优秀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
3.课程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应该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早期阶段,以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种课程通常由一系列底层计算机科学课程构成,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和编程语言等。
具体而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应该从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开始,例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和函数。
然后,课程应该介绍一些高级概念和技术,例如指针、结构体、动态内存分配和文件处理等。
最后,课程应该涵盖一些实用应用案例,例如网络编程、数据库和图像处理等。
4.教学方法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应该向学生传递基本的构建模块和思维模式。
尤其是初学者,应该着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编程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代码和调试程序是如何工作的。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室讲解、案例研究和实验。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编程概念和技术,以及进行实际编程练习。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评建总结牡丹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6年4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评建总结《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几年来,在院系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
承担本门课程的师资队伍在壮大、教学教改方面成绩显著。
一、教学队伍(一)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负责人是赵杰,主讲教师有隋清江、李树平、张岩、杨文君、陈丽敏。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负责人及承担本门课程授课任务的全体老师本着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宗旨,努力钻研,不断进取,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课程负责人:赵杰,男,中共党员,教授,出生于1963年10月,毕业于1985年7月,先后承担过教研室主任、教学副主任等职务,现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软件理论方向学术带头人。
长期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专业教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主干专业课及主干专业基础课,承担所讲授的课程的全部实验部分,学生总人数为872人; 2002年-2005年共指导毕业论文50余篇。
非常注重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秀,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多次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工作,多年来一直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论文。
主持了省级课题《高等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关于监控系统图象模式识别的研究》的研究,编写教材《计算机教学论》(主编)、《离散数学》(参编),发表了多篇国家级论文《L-Fuzzy Posets》、《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分析》等。
《计算机教学论》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讲教师隋清江:近五年来主要讲的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微机原理》等主干专业课及主干专业基础课,承担所讲授的课程的全部实验部分,年平均课时达430学时。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作者:申自浩贾宗璞王辉
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1期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提升学科内涵的重要手段。
搞好精品课程建设,有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研究了该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并给出了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关键词:精品课程质量工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15
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工程的启动,各个高校都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高潮。
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更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事项和教学评价进行一些探究,期望能够为该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目前在全校理工科专业范围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其开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与逻辑思维,最终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我校教学中学生的反映,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1 学生层次广,个体差异大
目前我校招生层次广泛,有专科、本科、单招、中外合作办学等层次,这些学生均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异较大。
另外,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个体差异也很大,为统一授课提出了挑战。
1.2 学生专业差异性普遍存在
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专业分布广,各自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同,为了能够将本课程与其专业相衔接,需要任课老师进行专业方面的研究。
1.3 大班授课,教学任务重
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不少甚至是跨专业合班授课,使得任课教师很难对其进行个性化授课。
1.4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动摇
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还很难动摇,有些时候甚至是满堂灌,缺乏学生的广泛交流和沟通。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改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尤为必要。
2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解析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认真研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先决条件,我们对其指标体系进行了分解细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做好准备。
2.2 填报精品课程申报书
结合课程评审指标,认真填报精品课程建设申请书,反复讨论,保证了格式的规范无误,内容上要也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时提供的支撑材料也有理有据。
2.3 制定教学及考核标准
把该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与各专业培养方案相结合,制定出各自的教学与考试大纲。
2.4 编写教案、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要求每一位任课老师都编写各自的教案,同时,组成研发小组,投入经费,鼓励其研制多媒体课件,并从中择优选用。
2.5 录制教师授课录像
从所有授课教师中选择其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几位,由专门人员为他们录制授课的录像。
授课录像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应该有合理的授课内容且注重授课方法的先进性和趣味性。
2.6 建设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有精品课程网站的支撑,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发布和展示。
我们开发了课程网站,在网站栏目设置,界面布局,色彩配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
开发的网站充分展示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各个考核要素。
3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质量评价
采用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同样也要考虑其教学质量的评价。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类似,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质量的优劣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评价。
我们从以下方面来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
3.1 网站的建设质量
作为优质资源展示的平台,课程网站的建设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课程网站,栏目设置合理,界面美观大方,安全性与稳定性高,方便教师和学生用户的使用。
3.2 课程资源质量
精品课程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质量,避免课件粗制滥造,教师授课录像、课件等内容照本宣科。
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资源,要花大力气,学校、学院进行一定的经济投入,鼓励教师提供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
3.3 学生评价
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要重视学生的使用评价。
与传统授课评教类似,我们采取在线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系统,留言等信息化手段多方面获得学生对使用效果的评价。
3.4 教师与督导人员评价
教师可以从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来对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督导人员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
3.5 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教学研究与成果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做的革新,有利于学生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学质量的效果。
4 结束语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如火如荼。
这对于提升学校学科内涵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结合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本文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最后给出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因素。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升我校该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下一步,我们应更加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尹睿,谢虎.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胡德华,任磊,车丹.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1).
[3]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4]申自浩,李云全.高校多媒体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2012,(25).
作者简介:申自浩(1980-),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学理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贾宗璞,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王辉,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