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秋风起》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端居咏怀白居易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张翰:字季鹰。
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
惊鵩鸟:贾谊曾作《鹏乌赋》,借与鹏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
惊鹧乌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
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B. 颔联的“鹏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 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
D. 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
②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志。
③暗含了诗人待罪闲居、有志难申的忧愤不平。
名篇名旬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启示人们应目光长远,放眼大局。
(2)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泠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今,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倡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作风。
【答案】 (1). 不畏浮云遮望眼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3). 此虽免乎行 (4). 犹有所待者也 (5). 苟非吾之所有 (6). 虽一毫而莫取。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
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
“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秋思》阅读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好词好句、故事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insight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sto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思》阅读答案《秋思》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篇一:《又是一年秋风起》九月,金秋节时节、硕果累累,金黄色铺满了大地。
在那儿、在那儿、还有那儿,金黄色树叶如同一群小仙女偏偏起舞,还有几群小仙女摇曳在枝头向我们打招呼。
然而一阵凄凉的秋风吹过,本来还在向我们打招呼的小仙女便随着这凄凉的秋风而飘在空中,翩翩起舞,但不久便落在地上,任人踩踏,刚刚还在空中舞蹈的小仙女也早已疼痛难忍、肮脏不堪。
而我就好像本在飞舞而后落到地上的小叶子一般。
分数如同一个可怕地恶魔降临在我身边一般。
这时一股秋风从窗外吹来,刺痛着我的脸颊,紧接着全身似乎感到火辣辣地痛,隐隐约约还有针扎的感觉。
灼烧着我、威逼着我、震撼着我,让我无处藏身。
看,被人踩踏的小仙女身上有几滴水,不,不是水,是她的心中淌出来的泪。
有一阵秋风吹过,把她吹走,一路上无影无踪,大概是不想让我感到伤心吧!可是,在我的心中也早已承受不了,悲伤欲绝,但我极力掩盖住这一切。
但是,七十九分,我哪有过啊。
悲伤、痛苦、难受一股脑的向我涌来,我哪能掩盖得住呢?灿烂的笑容,甜美的笑声也离我而去了,许久不再回来。
算了,忘记这一切吧,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忘记这一切重新努力,看下次的成果吧,望望窗外,欣赏一下风景,就像那首歌所唱得忘记这一切,从头再来。
一缕秋风吹来,抚摸着我的脸颊,让我感到一丝惬意。
咦,刚刚着陆的小仙女又飞了起来,在空中一展她的舞姿,还有的小仙女又向上浮了一层,让更多的人一睹她的舞姿,而我的忧愁,这时也被秋风一扫而去,又吹来了平静的、无忧的心情。
秋风,又是一年秋风起。
篇二:《2013届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2013届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又见秋风起”主备人:邱为将使用时间:班级学号姓名教学目标:1.记叙文如何选择线索;2.评讲《又见秋风起》教学过程:一.记叙文的线索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
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时间与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线索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落叶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到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啦!”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把“片、间、条、只”填到括号里。
一(______)小鱼一(______)蚂蚁一(______)树叶一(______)屋子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催”的意思是()A.让小燕子快一点儿B.对小燕子生气了4.树叶是小虫的____ ,是蚂蚁的____,是小鱼的____,是小燕子的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冬天来了冬天来了,小青蛙还在小池塘里游着。
找个同伴儿一起玩儿多好啊!小青蛙问小泥(ní)鳅(qiū):“我们一起玩儿好吗?”小泥鳅说:“天冷了,我要钻到被窝(wō)里过冬呢。
”说完钻进软软的河(hé)泥(ní)里不见了。
小青蛙又问身边的一条小鲤(lǐ)鱼:“我们一起玩吧?”小鲤鱼摇摇头说:“冬天我们都围(wéi)在一起睡(shuì)觉(jiào)哩。
”小青蛙应该怎样过冬呢?1.这篇短文一共(______)个自然段,在段首标上序号;第一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
2.用“”画出这篇短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名字。
3.鲤鱼是怎样过冬的?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钻进河泥里(______)②围在一起睡觉(______)③钻进洞里冬眠(______)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搬家大树边,一群蚂蚁正在往山坡上搬家。
有的蚂蚁围成圈,一起用嘴咬着饼干,慢慢地向前移动;有的蚂蚁力气大,独自咬着菜叶;还有的蚂蚁两两结队咬着饭粒,爬得又快又稳。
当季节将天空扩散了,拉长了,又压缩了的时候。
我站立在生命的又一个高度,迎来了又一届孩子们。
面对他们可爱的,天真的,清纯的脸,我的心,有些许伤感,些许无奈,失却了往昔的热情。
当夕阳的余晖映入教室,我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为哪般?飞扬的激情,真挚的问候,哪儿去了呢?整理书橱时,无意间触到一叠稿纸——是上届学生留下的手迹。
我不觉怦然心动,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张尘封了的纸张,上面的字迹模糊了我的眼睛:那里有娟秀如脸庞的,粗犷如原野的,玲珑如水晶的,歪斜如诗行的笔迹。
一张张生动的,有棱角的,秀气的,可爱的脸霸道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或说笑,或凝神,或蹙眉,或手舞足蹈。
我笑出声来,是连日来第一次真正的笑,我伸出手,想招涞她们过来,眼前却分明只是书橱,我摇摇头,是如此动人的无奈,我瘫坐在地上,心潮湿了,近日来的点点滴滴爬上心谷,爬上舌尖。
忆起了教师节那些电话里特有的久违了的声音:想您了——是哭音,哭感顿时掘走了我的灵魂,我彻底崩溃了,长时间以来一直紧绷的神经在此酥酥软软的崩溃了,静悄悄的,我泪流纵横。
我知道,是他们掘走了我的灵魂,我的心。
我为我近日的心不在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是我太崇尚感情,还是三年多的岁月我将自己的生命与她们置于等同,将每一个四十五分钟,每一张朝气的,天真的,可爱的笑脸融汇在一起,融汇在生命的血液里。
这里有激情,有疑虑,有探讨,有释放的天地;这里有童心,有真诚,有关爱,有呵护,也有无奈与泪水,几十个生命朝夕相伴,真情融铸,定格了永恒。
流逝了,多少个和着真诚与汗水的日日夜夜;走过了,都少个伴着梦想与思考的春夏秋冬。
我不想探究师德的高贵与否,感情的压抑与显露,不想扮作清高长者以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手势向他们挥手作别,轻松也罢,沉重也罢,让他们继续走向生命的另一个高度。
又见秋风起,是迎来送往的日子,我心些许有些释然,有些任命,拾得一句诗,权当结束语:如果不曾相逢,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沉重;如果不曾感动,也许脸上永远不会有泪痕,道一声珍重,无论走多远,秋风起时,有人在为你们送行。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是怎么过冬的昆虫对气候变化十分敏(mǐn)感。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升高,它们就纷纷出来活动。
秋风起,落叶飘,它们又悄悄地躲藏起来,一旦进入冬天,连影子都不见了。
昆虫过冬有很多方法,但主要以卵(luǎn)和蛹(yǒnɡ)这两种虫态过冬。
每年天气转凉,昆虫就忙于找一个隐(yǐn)蔽(bì)的场所,产下越冬的虫卵(luǎn)。
那些以蛹或幼虫越冬的昆虫,在化成蛹前干脆钻到土里。
昆虫的卵或蛹在越冬期间不食不动,平平安安地度过冬天。
也有的以成虫过冬。
如果以成虫过冬,那么这些昆虫在越冬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过冬前,它们需(xū)要大量吃食,然后找一个隐(yǐn)蔽(bì)保暖的地方,这样在冬天就不会死了。
还有一些昆虫,如蚂蚁、蜜蜂等,它们在过冬前已备足了越冬的粮食,一般在冬天不外出活动,在巢(cháo)内享(xiǎnɡ)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日子过得非常美。
(1)填空。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升高,昆虫纷纷______,秋风起,落叶飘,昆虫悄悄______起来。
(2)蚂蚁以________方式过冬。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片段中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有:______;描写渔夫神态的词语有:______。
(2)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句子中的“熬”字,你体会到了什么?3. 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1)这段话选自《______》。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沧浪亭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
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
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1)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2)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4)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5)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文学家。
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
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不久,囧果被杀。
(6)撇浪:搏击风浪。
(7)汀湾:水中港湾。
(8)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
此时作者人在苏州。
(9)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
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10)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11)刺棹:即撑船。
【创作背景】本词是苏舜钦的仅存之词。
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延揽改革派人才,苏舜钦作为宰相札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又见秋风起记叙文高中优秀5篇又见秋风起记叙文高中1十七岁的花季,本该是美丽缤纷的,却对于满园春色无动于衷,对于荷塘月色视而不见,对于洁白宁静不为所动。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的,就像,并不是所有笑容都表示快乐,象征幸福。
我将自己的悲伤隐藏得很好,却不难发现,对于凄凉萧瑟的秋,我是有别样的情愫的。
秋风四起,我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步行去西溪,从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到泰山寺到海春轩塔,荡满了我们的笑声,印满了我们的脚步,那种快乐是放肆的。
我们手牵手在洒满落叶的街道边走着,脚踩在干枯的叶上发出磁裂的声音,不时有几片叶子被风吹落,归根了。
很是唯美。
你说,这种幸福是悲伤的。
摸着冰凉的塔身,在上面刻下了我们的名字,圈在一起,誓言是我们一起长大。
我们笑了,开心地,笑得很灿烂。
我们一起哭过,笑过,悲伤过,幸福过,磕磕绊绊的走在青春的岁月里。
我依稀记得,你的真诚,你的执著,你的坚持……多少次失败时,我黯然神伤,悄然落泪。
你不停地安慰我,为我擦干眼泪,为我鼓劲,为我加油。
多少回,带着你的浅香,我婉转入梦。
时隔几年,我没有再见过你。
直到,直到那天,又是秋风起的时候。
我再次回到那个城市,一个人走在秋天落叶落满的街道上,突然想起了那个小玩伴。
凭着记忆,我找到了你的住处,只是再也见不到你。
听邻居说,你父亲酗酒,打你母亲甚至也打你。
你只好辍学,跟着离婚的母亲远走他乡,去了一个很遥远的贫穷的北方农村。
那样不算浪漫,更不是童话。
我们的.承诺,到底是谁先违背的,我也说不清。
你说过,我们是好姐妹,我们要一起读书,一起上大学,一起工作……“你放心,我一定会履行这个约定的!”记得你当时说得那么坚定。
只是,只是为何你要抛下我?十七岁的你,身体孱弱,却要永远离开学校,过早地走上社会,过早地扛起沉重的生活负担。
这,合情合理吗?我坚守着,静待你的音讯。
可是,一切都是浮云。
曾经,我多么喜欢秋天的风,秋天的落叶,秋天的雨,喜欢秋天的一切。
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知道,从那以后,我厌恶了秋,也许你要为它抱不平;你可知道,尽管提及会将痛撕裂,但我还愿走向宝塔为你祈祷;你可知道,现在的我依旧坚持对向日葵的爱;你可知道,我对你的思念,好多好多,已经成了我戒不掉的习惯,像毒瘾漫开……如今我逃避了那个地方,来到这里,我知道,你依然可以找到我。
又见秋风起
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秋水,吹来了满地荒凉,秋又到了。
独自走在那条篱笆小径,独自站在那棵梧桐树下,往事如昨,在眼前清晰可见。
我与她就相识在那棵梧桐下,那时是初春呢,梧桐树上泛着点点新绿,朝阳洒在上面更添了生命的气息,充满希望,好美,好美,我们得相遇也是那样,好美,好美……
上了小学,我们又成了同班同学,来往更密了,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就在那条篱笆小径边的梧桐树下。
它见证了我们的友谊,伴随着我们一同成长,曾几何时,她在那儿对我说,我们永远不会分开,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时光如白驹过隙,承载着那样的誓言到了四年级。
她要离开了,要搬家,搬去很远的地方,要转学,转去很远的地方,到底有多远,我不知道,只记得她在那棵梧桐树下与我作别。
“是最后一面吧?”我这样问她,她没有回答,只是重复了那已半裂的誓言,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风起,梧桐落叶,纷纷扬扬,如蝴蝶般舞动,似是生命尽头的最后一舞,很美也很有忧伤,我们相顾无言。
她要走了,夕阳拉长了她离去时的背影,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我们也已有三、四年不相见了,不知她是否还记得我,当时的我们竟也不知道留下联系方式,她如今过得还好吗?
又见秋风起,一样的篱笆小径,一样的梧桐落叶,细数昨日点滴,却已是物是人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见秋风起
①深秋,渐起的冷意使整个校园花草萧条,生命全无。
飒飒秋风中,两株奇崛的古槐硬是挺着虬枝到现在,也再无还手之力地落个满地枯枝败叶。
冬天未到,我早已佝偻了腰背,像一只僵硬的蚂蚁踟蹰着。
②“丁零零……”清脆响亮的电话铃声响起,一看,是妈。
③“天气转冷了,你衣服够吗?棉被厚不厚?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下降
10 度,不够的话我明天给你拿来……”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通。
④“够了够了,你不用专门跑一趟了。
”妈仍不放心地嘱咐了好几遍,才不舍地放下电话。
⑤从她的声音里我似乎能感受到她急促的鼻息,耳边萦回的叮咛撩动我隐约的遥想。
我仿佛能看到此刻的她正拿起亲手为我新织的毛衣,铺平又叠起。
其实远在异乡工作的我每年秋寒时都会第一时间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那些琐碎的唠叨如时光深处的温暖烙印,为我拂去秋寒,融化冬雪。
⑥记得还在读师范时,秋寒刚刚到达的一个大清早。
我懒洋洋地拿着饭碗,不情愿地走出寝室。
被迎面的寒风一吹,我浑身瑟缩,慢吞吞地朝食堂走去。
⑦下了楼,发现门口有两个熟悉的身影。
走近了,却发现是父亲和母亲。
父亲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中山装,袖口的卷边已经磨破。
他通红的脸上直冒热气,一双粗粝厚实的大手正凑到嘴边哈气。
母亲的头发上沾满了细碎晶莹的冰霜,脖子里土黄的围巾衬得她的脸色有些泛黄。
她把双手叉进棉裤口袋里暖手,肥大的棉裤使她瘦小的身躯看起来更加单薄。
他们的身旁支着一辆 28 寸的加重自行车,一边的脚踏上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车子不堪重负似乎将要倾倒。
⑧“你们怎么来了?”我赶忙把母亲拉到一旁的桂花树下低声询问。
父亲在一旁笑盈盈地望着我,眼里却盛满疑惑。
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这身乡下人的打扮在这县城里有多扎眼,我真怕会有同学看见。
⑨“这不你爸昨晚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冷空气,怕你冻着,一大早就赶来了。
”母亲边解释边伸手去解蛇皮袋,里面装满了我的衣裤鞋袜。
“还有你最爱吃的土酱炒冬笋肉片,天冷要多吃点!”母亲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保温杯塞到我怀里。
⑩我一边应声一边催促他们赶紧回去,父亲便骑上车带着母亲回家。
我一看表:才 7 点整,而他们却空肚子骑了 15 里路,把掌心的温暖捎带到了我的手里。
我愣愣地站在那儿,嗓子眼儿被哽住。
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花树下泪流满面。
父母亲每天夜晚为我看天气预报,牵挂着他们一辈子也不放心的儿子,而我却忘记了问候一声右手还植着钢板的父亲和惧寒的母亲。
⑪想起“气象先生”宋英杰接受电视采访时说的一个故事。
⑫家住北京的他看完电视后,寝不安席。
他拨响了远在武汉的儿子电话。
告诉儿子寒流快到武汉,嘱咐儿子注意保暖,要不就寄点衣物过去。
儿子在那一头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挂了电话。
他准备再拨时,哈尔滨的母亲打来电话,关切地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没有?”他来不及答话,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
母亲急了,唠唠叨叨地说了半天“责备”的话。
她问母亲那边天气,母亲说:“雪还在下呢。
”
⑬他愣住了,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记了北风起处的哈尔滨和自己的母亲。
⑭为什么人间最温暖的亲情都是自上而下的?在秋风起时,父母常常惦记着远方的儿女,而我们却忘记了去关心下独守家中年迈的双亲。
父母永远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灯,照亮黑暗,驱逐寒冷。
而生活在融融爱意中的我们是否能用及时的问候抚慰他们,让他们的心远离寒冬?
119.文章记叙了三件事情,请仿照例句,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例句:母亲打来嘱咐的电话让“我”添衣注意保暖,“我”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
①读师范时一个秋寒的早晨,________。
②北风未到武汉时,________。
120.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21.第⑩自然段画线句“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花树下泪流满面”表达了“我”此刻怎样的思想感情?
122.文章为何要叙述“气象先生”宋英杰的故事?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19.父母空着肚子赶远路为“我”送御寒的衣物;宋英杰电话嘱咐儿子保暖,而被他忘记的母亲打电话关心他。
120.环境描写,生动地描写了深秋到来植物萧条的景象(或者渲染了寒冷、萧瑟的气氛),为下文母亲打来嘘寒问暖的电话作铺垫,反衬母亲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
121.既为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和牵挂而深深感动,又为自己因虚荣嫌弃他们的打扮(为自己忘记问候父母的行为)而愧疚自责。
122.结构上,与上文“我”的父母为“我”送衣物的事情相照应。
内容上,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更能表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思考与反省,启示我们也要及时用温暖抚慰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