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78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2级研究生彭京丽[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
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 浊) 为患。
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目前, 现代科学对本病虽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新药物, 仍以定期随访、密切观察其变化为主, 主张对手术持慎重态度, 只有当中度以上异型增生, 胃镜不出现明显肉眼病变时, 才考虑手术治疗。
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治疗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
胃癌是很少直接从正常胃黏膜上皮化生,而大多发生在原有病理变化基础上,即癌前变化。
癌前变化又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1】。
癌前状态是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临床情况,包括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和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残胃、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襞症等。
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据国内统计,胃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者达72.7%,多数报道CAG 随访10~15 年胃癌发生率约为10%。
胃癌而有胃炎的病例,常有5 年以上的胃病史,其中10 年以上者占1/3【2】。
由此可以认为,CAG 发生在先,胃癌在后,CAG 是胃癌的起始条件。
本文仅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
多数研究者赞同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模式,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更具有癌变的危险性【3】。
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5.040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吉跃进,沈洪,朱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疾病。
“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是当前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如何延缓或逆转“炎癌转化”这一途径已成为预防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思路。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一直有着独特的优势。
对2015—2019年在中国知网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进行检索总结,并对近5年相关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从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两方面来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期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药;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试验;机制研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7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05-0166-06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JI Yuejin ,SHEN Hong ,ZHU Lei(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Jiangsu ,China )Abstrac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is not only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clinic ,but also the most common precancerous disease of gastric cancer (GC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flammation -cancer transformation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tumor basic research.How to delay or reverse the pathway of inflammation -cancer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C.Western medicine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 therap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AG.In this article ,the clinical trials of TCM in CAG published in CNKI from 2015to 2019were search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studies within the past five years were reviewed.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from two aspects of clinical trials and mechanism researches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prospective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es.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linical trials ;mechanism researches ;research progress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0104);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407001)作者简介:吉跃进(1991-),男,江苏连云港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脾胃病。
內科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221.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孙玉霞李燕辉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梧州市543002【提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易反复发作,会进展为癌前病变甚至胃癌。
目前西医无特效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近几年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文就CAG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O768(2021)02E221E3DOI:10.16121/45-1347/L2021.02.24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各种病因反复长期作用于胃黏膜上皮而导致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广泛性或局部性萎缩、减少,伴或不伴假幽门腺化生和(或)肠腺化生。
CA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被公认为癌前状态。
CAG患者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症状不明显,一些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饱胀、反酸、暧气、恶心呕吐、胃灼烧等症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CAG患者的特效药,近年来不少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CAG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和明显的优势。
本文就CAG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对CAG并无具体的论述,一般将其归属“胃—痛”“胃痞”“腹痛”“反酸”“嘈杂”等范畴,但其病因病机历代均有论述+《素问•本病论》指出“饮食劳倦则伤脾”;《素问•举痛论》中提及“寒气于膜原之下,肠道之间客之,血散之不去,力、络急引,故痛”;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论述误下误治致痞;《脾胃论》明确提出“痞自血出”,文中还提到寒温不适、喜怒忧恐、饮食失节均会导致气火失调、内伤脾胃;《景岳全书心腹痛-云:“食、寒、气不顺均会胃—痛症,然食寒二者皆关于气,食停滞气,寒留凝气,故其治病应以理气为主,观其果属实邪”。
中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2.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主任,河北石家庄 0500003.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胃粘膜病变,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其是胃癌转化的关键点,因此,为更好地做好胃癌的二级预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尤为重要。
近年来对慢性萎缩性的中西医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过程、预防癌前病变发生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整理近年来关于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医;西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导致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引起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伴或不伴有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病。
内镜下以黏膜红白相间,皱襞变平,甚则消失为特点;病理特征为固有腺体萎缩、肠化[2]。
临床表现主要为胀满、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其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相关性。
胃癌的发生呈多阶段性,其发展模式为Correa模式,即“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4]。
在祖国医学中,CAG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因不外乎外感、饮食、情志、劳逸、体虚等要素[5-7]。
一项Meta探讨了CAG发病与饮食、起居、情志等中医病因及体质之间关系,最终表明CAG病因与饮食、起居、情志刺激,外感湿热(幽门螺杆菌感染,Hp)等因素有关[8]。
其病机临床认识有所差异,但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如《素问》中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摘要] 萎缩性胃炎(cag)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症状持续病程长,cag若伴有中重度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被认为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本文从辨证论治,固方加减,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统一参照标准,需加强中医药研究,开拓新的有效方药,中药剂型治疗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2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本病与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工作节奏、饮食习惯及周围环境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其症状持续,病程长,cag若伴中重度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被认为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诊断主要依据胃镜直视下胃黏膜活检。
1 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临床以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泛酸嘈杂、食后作胀、平素乏力易倦、腹胀嗳气、舌红绛无苔、纳减。
此病多发于青壮年。
究其病因,于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内伤久病体虚有关,多为平素饮酒,进食辛辣肥甘,暴饮暴食,或久服刺激性强的药物,均可致本病的发生。
cag患者常常有情志心理的变化,抑郁恼怒、情志不畅则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
长期饮食不节、体虚久病劳累可使中气受伐、气机不畅、脾胃虚损。
2 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2.1 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
李莉等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9g、白芍药12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陈皮6g、半夏12g、川黄连3g、郁金12g、枳壳15g、延胡索12g、丹参12g,伴食积者加焦山楂,焦神曲;伴阴虚见胃脘嘈杂口干加玉竹麦冬;伴冷酸加海螺蛸、白螺丝壳;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伴郁热胃脘灼热口苦苔黄者加连翘、蒲公英)。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已经被公认为癌前疾病状态,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中医根据其病症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证”等范畴。
西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措施。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而且具有辨证论治、个体化、方药随证加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以了解本病的中医治疗进展,为进一步促进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深入研究提供平台。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已经被公认为癌前疾病状态,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中医根据其病症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证”等范畴。
西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措施。
中医药在治疗CAG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重视整体治疗,侧重健脾扶正的思想,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萎缩发展,甚或逆转萎缩[1],而且具有辨证论治、个体化、方药随证加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研究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以了解本病的中医治疗进展,为进一步促进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深入研究提供平台。
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胃,与脾、肝、胆、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与以下几种因素密切相关:饮食失调、饥饱不调、喜食热烫粗糙或辛肥油腻食物、嗜酒吸烟、情志怫郁、忧思恼怒、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邪毒内侵、久病体弱、劳倦内伤。
为了配合现代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步伐,对病机的认识、分析是必要的,目前对此病病机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戴博军[2]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先天不足、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失调,湿浊内生,气机阻滞。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2级研究生彭京丽[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
胃癌的癌前病变。
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
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 浊) 为患。
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目前, 现代科学对本病虽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新药物, 仍以定期随访、密切观察其变化为主, 主张对手术持慎重态度, 只有当中度以上异型增生, 胃镜不出现明显肉眼病变时, 才考虑手术治疗。
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治疗
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
胃癌
是很少直接从正常胃黏膜上皮化生,而大多发生在原有病理变化基础上,即癌前变化。
癌前变化又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1】。
癌前状态是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临床情况,包括萎缩性胃炎
(伴或不伴有肠化和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残胃、胃息肉、胃黏
膜巨大皱襞症等。
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
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据国内统计,胃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者达72.7%,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