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 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培训测试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正确在括号内划√,否则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土地复垦义务人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应当批准建设用地,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颁发采矿许可证。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使用土地复垦费用和实施土地复垦工程的监督。
(√)3.生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阶段实施土地复垦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应当包含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4.《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前,采矿生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已经包含了土地复垦费用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向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属实的,可以不再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5.土地复垦义务人不依法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在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时,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6.《土地复垦条例》颁布前,生产建设活动已经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复垦。
(×)7.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当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
(√)8.复垦后的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相关手续。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作为本市、县内进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的补充耕地指标。
(×)10.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后可以交给农民集体使用,也可以自行使用。
(×)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0个,合计20分)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2.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复垦。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搜集的资料及野外调查内容
土地复垦是指对已经荒废了的土地进行再利用,使其重新变为
可耕地或者可用地的技术活动。
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是土地复垦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和进行
野外调查,下面是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搜集的资料及野外调查内容。
一、资料搜集
1.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已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
清楚地了解到该地区土地的开垦情况,以及对该地区土地进行复垦
的可行性与机会。
2.气象和气候资料:对于适宜耕种或者用于其他用途的土地来说,气象和气候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资料包括降雨量、气温、
气候类型等。
3.地形和地质调查资料: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河流
分布、地质构造、土质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土地
复垦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活动,比如选择适当的复垦方式、水利工程
建设等。
4.植被和动物调查资料:需要了解该地区的植被和动物群落的
分布情况。
这些资料可以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提供重要信息,比
如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植被和动物对土地利用和复垦活动的影响程度。
土地复垦的知识点总结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土地复垦是指通过改善土地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肥力,使废弃的土地重新变成耕地,成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地。
土地复垦包括对不同程度的荒漠化、盐碱化、酸化等土地进行治理,以恢复其肥沃度和适宜种植作物的能力。
二、土地复垦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复垦可以修复荒漠化、盐碱化、酸化等退化土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2. 增加耕地资源:通过土地复垦,可以将荒废的土地重新变成肥沃的耕地,增加可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 促进农业发展:土地复垦可以增加耕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保障粮食安全。
4. 改善农民生活:通过土地复垦,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5. 利国利民:土地复垦可以增加土地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土地复垦的适用范围1. 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逐渐沙漠化的现象。
荒漠化土地的复垦可以通过人工植树造林,修复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环境,使土地重新变得肥沃。
2. 盐碱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难以种植作物。
盐碱化土地的复垦可以采取排盐、石灰中和、改良灌溉水质等措施,使土地恢复耕作能力。
3. 酸化土地:酸化土地是指土壤酸性增加,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地。
酸化土地的复垦可以通过施入石灰、有机物质等措施,改善土壤酸性,恢复土地肥力。
四、土地复垦的方法1. 改良土壤环境:可以采取施入有机物质、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恢复植被覆盖:可以通过人工植树造林、草场建设等措施,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排除盐碱:可以采取排水排盐、改良灌溉水质等措施,降低土壤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恢复土地的耕作能力。
4. 种植适宜作物:可以选择适合土地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土地复垦知识复习考试重点注:绿色下划线字体是定义,蓝色波浪线字体是简答。
第一章绪论土地复垦:中国《土地复垦规定》——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研究对象的扩展:从过去的各种因挖损、塌陷、压占破坏的土地,扩展为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
土地复垦目标的扩展:从过去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并侧重复垦为耕地,扩展为恢复土地期望的利用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复垦内涵的扩展:从过去偏重土地整治工程,扩展为土地整治的生物措施、复垦土地的景观生态恢复、土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效能与效益的恢复。
土地复垦的作用:是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维护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二章矿区环境监测与评价矿区土地破坏综合评价(程序包括一、二、三、)对矿山开采已被破坏土地进行评价和按矿山开采规划对以后将要破坏的土地进行预测评价是矿山生态复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为生态土地复垦、土地利用规划及复垦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作为土地破坏程度综合评价的第一步。
它揭示了土地的可资利用范围以及利用上的潜在能力,它对于进一步研究土地的承载能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评价单元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是复垦土地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
同一评价单元在土地的基本属性方面是基本一致的。
由于复垦土地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对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鉴定得出的,因此,评价单元的划分与复垦土地评价工作量的大小和评价成果应用有密切的关系。
1、采用土壤发生学分类的某一级(耕地采用土种,牧地采用土属)作为评价单元。
2、采用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可看成是一定气候条件下的地貌、土壤和植被的共同体。
3、按耕作地块作为评价单元。
1.土地资源的特性。
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的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整体性)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点,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整体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兼容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 折中性);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3.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减慢),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减小)。
在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土壤水分以(气态)形式逸入大气中。
4.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对其进行调节。
3.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5.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6.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7.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水的保证率)。
8.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9.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岩石矿物)。
10.残积物一般分布在(丘陵山地),可依下伏母岩的矿物学性质,把山地分成(石灰岩山区花岗岩山区)紫色砂页岩山区、玄武岩山区等等。
11.当坡度大于(10º)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布设。
12.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肥力状况耕作性状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复垦方案提纲一、前言。
1. 复垦的缘由。
你知道吗?咱们这片土地之前因为各种建设或者开采啥的,被折腾得有点惨,现在就像一个生病的小伙伴,需要咱们来好好照顾它,让它重新健康起来,所以就有了这个土地复垦的计划。
简单说呢,就是之前对土地的利用有点过度或者不合理,现在要弥补,这可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尊重和负责哦。
二、项目概况。
1. 项目的基本情况。
这就像介绍一个新朋友一样。
这个项目在哪块地盘上呢?它的范围大概有多大呢?比如说,是在山脚下那一大片地,还是城市边上的一块小角落。
项目都干了些啥把土地弄成这样的呢?是挖矿挖得坑坑洼洼,还是盖房子把地都压实了?这得说清楚。
项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呀?到什么时候结束?就像这个项目的“出生”和“死亡”时间一样重要。
2. 土地破坏现状。
现在这片土地就像一个被调皮孩子弄乱的房间。
有些地方是不是陷下去了,形成了大坑?这可能是挖矿或者挖地基造成的。
还有那些土,是不是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污染了?像化学物质啊之类的,让土地都变得不健康了。
植被呢?原本好好的草地或者树林,是不是都没了,变得光秃秃的,土地都开始“害羞”了呢。
三、复垦的目标。
1. 总体目标。
咱们的最终梦想就是让这片土地重新变回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
就像把一个生病的人调养到活蹦乱跳一样。
要让土地变得肥沃,能够种出绿油油的庄稼,或者重新长出茂密的树林,成为小动物们的乐园。
2. 具体目标。
比如说,在多长时间内把那些大坑都填平。
是一年呢,还是三年?这得有个计划。
土壤的肥力要恢复到什么程度呢?能不能达到可以种高级农作物的水平,像那种有机蔬菜啥的。
植被覆盖率也要有个小目标,比如从现在的几乎没有,到三年后达到百分之多少,是30%还是50%呢?四、复垦的措施。
1. 工程措施。
填坑行动开始!咱们要用什么材料来填那些大坑呢?是从别的地方运来干净的土,还是用一些特殊的填充材料?如果土地被压实得像石头一样硬,那得想办法松松土。
就像给土地做个按摩一样,用挖掘机或者专门的松土设备,让土地能够呼吸。
土地复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题,共计100分)1. 土地复垦的目的是()。
A. 增加城市用地B. 增加农田面积C. 恢复土地资源D. 提高土地土壤质量2. 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土地复垦的常见方法?A. 农田转用B. 矿山复垦C. 滩涂开发D. 垃圾填埋3. 复垦后的土地可用于下列哪些方面?A. 农田种植B. 工业用地建设C. 生态保护区建设D. 以上皆是4. 实施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 多种方式结合B. 有计划、有步骤进行C. 科学合理利用土地D. 以上皆是5. 农田转用是指将农用地转为()的行为。
A. 工业用地B. 居住用地C. 交通用地D. 商业用地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1. 请简要介绍土地复垦的意义和作用。
2. 列举你所了解的常见的土地复垦方法。
3. 请阐述土地复垦的原则和步骤。
4. 农田转用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和挑战?请进行相关讨论。
5. 试述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
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D5. A二、问答题1. 土地复垦的意义和作用是恢复和改善被人类破坏或荒废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
它可以保护环境、增加土地资源供给,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常见的土地复垦方法包括:农田转用、矿山复垦、滩涂开发、河湖水域的整治、垃圾填埋场的修复等。
3. 土地复垦的原则是多种方式结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科学合理利用土地。
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开展复垦工作,监测评估,修复完善。
4. 农田转用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农用地减少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农民失去耕地导致就业问题,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问题,土地利用冲突导致社会问题等。
5. 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等。
土地整理复习大纲土地整理与复垦复习大纲考题类型: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名词解释4题12分;简答题5题25分;论述题1题16分。
计算和应用题2题,分别为15分和12分,总分27分;需结合课本与ppt复习,祝君好运~ GO!1.田块(斑块)设计;水田、旱地和望天田的区分;(1)斑块规划设计:斑块大小、斑块数目、斑块形状、斑块位置、斑块朝向、斑块基质。
a.斑块大小:农田长度:平原一般为500-800m;农田宽度:平原一般为200-400m。
适宜的田块长度,应有利于:①有助于机械作业;②有利于组织田间生产过程;③有利于灌水工作;④有利于平整土地。
适宜的田块宽度,应有利于:①机械作业要求;②灌溉排水要求;③防风要求b.斑块数目:平原区斑块密度一般3-10个,山区、丘陵地区数量有所增加。
c.斑块形状(长方形、方形最佳)要求外形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好,形状选择依次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其他形状,长宽比以不小于4:1为宜。
d.斑块位置(物种种群迁移,斑块和其他用地)e.斑块朝向:有利于采光,机械作业,水土保持,防风,一般南北向为宜。
f.斑块基质:斑块基质条件包括土壤、土地平整度、耕作方式等。
(2)区分:有灌溉设施而且种水生作物的叫水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田);没有灌溉设施且种旱生作物的叫旱地;没有灌溉设施的但是种水生作物的叫望天田。
2.农渠农沟的一般布置形式。
(?)(1)平原地区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布置a.灌排相邻布置:即灌水农渠与排水农沟相邻布置。
b.灌排相间布置c.灌排合渠3.渠系建筑物中的交叉建筑物;(1)渡槽(明槽代替渠道穿越障碍的交叉建筑物)渠道与道路相交,当渠底高于路面,而且高差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净空;渠道与河沟相交,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时;渠道与洼地相交,为避免高填方,或洼地中有大片良田时。
√渡槽布置的要求:●渠道与道路、河流、山谷等障碍物交叉且高差大于等于5m(与河流最高洪水位),地质条件较好,可采用渡槽直接输水。
土地复垦学考试重点总结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建设项目是指依法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
3、生产项目:是指报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许可证的开采矿产资源、挖沙采石、烧制砖瓦等项目。
4、土地挖损:因采矿、挖沙、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致使原地表形态、土壤结构、地表生物等直接摧毁,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的过程。
5、土地塌陷:因地下采矿导致地表沉降、变形,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过程。
6、土地压占:因堆放采矿剥离物、废石、矿渣、粉煤灰、表土、施工材料等,造成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的过程。
7、土地污染:因生产建设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土壤原有理化性状恶化,致使土地生产力降低、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8、露天开采:将矿藏上的覆盖物(包括岩石、土壤等)剥离后开采显露矿层的采掘方式。
9、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称为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10、土地复垦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
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11、根据进入矿体井峒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平峒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和综合开拓等四种开拓方式。
12、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
13、土地损毁是指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地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
14、土地复垦方案包括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15、地表移动和变形一般指在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影响下,地表产生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1、土地与生态问题已达到了一定的危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2、公众有关心环境质量的意识。
3、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土地复垦定义:对人为和自然损坏的土地,因地制宜的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为或过程。
生态重建: 将人类所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区域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二者的关系:
1,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本质和内涵来讲,二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目标,这种理解,可以看做土地复垦的广义内涵。
2,土地复垦侧重于土地的保护利用,而生态重建侧重与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这种理解为土地复垦的侠义内涵,由于土地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土地复垦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生态重建的核心内容。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
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
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社会安定团结的
有效途径。
4、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特点:
1、有健全的法规。
2、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有明确的资金渠道和建立了恢复基金。
4、将生态修复纳入开采许可制度之中。
5、实行生态修复的保障金制度。
6、建立严格的生态修复标准。
7、重视科学研究和多学科专家的参与合作。
8、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且学术活动十分活跃。
矿产资源:有地质作用形成的,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或者气体的自然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1、矿产种类齐全,总量大,但人均矿量严重不足。
2、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矿少,综合矿多,单一矿少。
3、资源分布广泛,但储量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特点:
1、需求量不短增大,资源量日益短缺。
2、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
3、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成本高。
井工开采沉陷对地表的破坏形式:
1.地表下沉盆地。
2.裂缝及台阶。
3.塌陷坑。
井工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
1、开采沉陷对景观的影响。
2、开采沉陷对生物的影响。
3、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4、加剧岩石的风化和侵蚀。
5、疏干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1、固体废弃物对景观的影响。
2、固体废弃物对生物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对水资源的影响。
4、固体废弃物对大气的影响。
(1)扬尘对大气的影响。
(2)矸石山自燃对大气的影响。
5、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其他方面的影响(1)煤矸石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2)煤矸石山崩塌和滑坡。
(3)煤矸石泥石流(4)煤矸石山爆炸。
土壤的形成:是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生物为主导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环境污染的发生类型:
1、水质污染型
2、大气污染型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4、农业污染型
5、综合污染型。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为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
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
3、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化学行为的依据。
4、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染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进行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研究时,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土地环境容量: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生态系统功能:
1、生态系统的物质产生。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物种流动。
5、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
景观具有特征:
1、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2、景观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3、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又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4、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全球环境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
5、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土壤重构:即重构土壤是以工矿区破坏土地的土壤恢复或重建为目的,采取适当的采矿和重构技术工艺,应用工程措施及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措施,重新构造一个适宜的土壤剖面和土壤肥力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提高重构土壤的生产力,并改善重构土壤的环境质量。
论述我国实施矿产双向发展战略(石油战略)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以品位较差、地理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油气资源为主,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相对不足,国家石油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未来我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
这些将是我国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的主要目标区,也是今后发现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
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我认为在外交和军事力量支持下,逐步开发利用这一区域的油气资源。
这对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上来自中东。
除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东南亚、中亚、俄罗斯。
中东的油田大多规模巨大,产量高、持续。
是石油开采的天堂。
中亚、俄罗斯、次之,东南亚、南美再次之。
但是从中东进口原油有很多隐患,就是:要经过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地,运到中国沿海。
波斯
湾受制于美国,印度洋受制于美国、印度,马六甲海峡是东盟和美国、南海争端一直存在,又是东盟和美国,台海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东海是日本、美国。
一路都受制于人,随便哪个地方出问题,石油供应就受大影响。
最近中国通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伊朗等国都加大了石油贸易的力度,但是中东问题复杂,美国势力介入太多。
而且伊朗与美国的冲突随时可能激化。
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自苏联解体后,中国一直想要进入,但是屡屡受制于俄国,尤其是普京上台俄罗斯逐渐强大,问题更加突出。
东南亚国家中,缅甸一直是我们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可以修建管道,将波斯湾的原油运到缅甸,然后通过管道直接送到中国云南。
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最为简单便利,但是俄罗斯也是一个大国,对于中俄而言,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共同利益,随时都受制于各自的国家利益,所以中俄都不希望在石油这个问题上太单一。
中国的另一个石油进口区时非洲,不过非洲问题很复杂,中国大规模向非洲进军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儿,效果好于不好有待观察。
还有一个是南美,不过南美一向被美国视为自己的后院,自然也不好处理。
总之,中国的石油能源安全,是隐患多、机会多、发展快、需求大。
在当前格局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去,开展与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努力创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