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2 苏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71.72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科学下册《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变化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感受科学知识的趣味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变化现象2. 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物和非生物的变化现象。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化现象。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变化现象。
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变化现象。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评估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变化现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考察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如植物种子、腐烂的食物、化学试剂等。
3. 辅助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等。
4. 信息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实验观察,第二课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提升和课后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变化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3. 反思实验设计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能否有效地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 课《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学问)科学探究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沟通自己对青春期学问的了解。
科学学问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进展特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1.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教学重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沟通自己对青春期学问的了解。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二、课前预备老师: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制作成页。
同学:课前让同学分男、女生坐或和好伴侣一起坐。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构思与调整一、回顾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沟通了一些成长的状况,大家发觉自己都在渐渐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静静发生的,今日我们要来连续了解我们身上静静发生的变化。
同学争论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1.叙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
我们六班级的同学立刻要告辞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
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情愿和好伴侣或老师说说静静话,沟通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3.全班沟通: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看其它同学说).老师针对性小结。
4.谈话:请同学们观看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头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5.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头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
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6.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7.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悄悄发生的变化》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悄悄发生的变化》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和非生物在生活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实验也有较高的兴趣。
但是,对于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变化的原因,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和非生物在生活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和非生物变化的原因。
2.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如植物、果实、化石等。
3.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变化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果实的腐烂、化石的形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和非生物变化的原因,如生物的生长、繁殖、衰老等,非生物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二:观察果实的腐烂实验三:观察化石的形成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生物和非生物变化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六下《悄悄发生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悄悄发生的变化》是苏教版科学六下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课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以及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和描述生物变化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认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物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物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生物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吗?”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变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悄悄发生的变化》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二是动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实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知道这些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生物生长的变化。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材料,如种子、幼苗、成熟植物和动物标本等。
2.准备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放大镜、显微镜、实验盘等。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生长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悄悄发生的变化》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悄悄发生的变化》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二是食物的变化。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食物的营养成分。
但他们对生物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食物储存过程中的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体生长和食物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命变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生物体生长过程中变化的机理,食物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3.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
4.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5.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物体生长过程中变化的原因,以及食物变化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悄悄发生的变化”,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长。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旨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
然而,他们对生长的理解仍然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验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正处在高峰期,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并解释生物生长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物的生长过程,发现和记录变化。
2.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生物生长的原因。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互相交流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实验材料、显微镜、记录表格等。
2.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长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同时,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悄悄发生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交流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随着进入青春期,身体各个部分将不断发生变化
△知道什么是青春期
△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青春期,敢于面对自身和别人的变化
△意识到两性在青春期开始就有不同的生理变化
△关注自身的变化,愿意了解自身将要发生的改变
△愿意和别人交流青春期遇到的困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前和家长交流什么是青春期,询问哥哥姐姐是怎么度过青春期的,需要注意些什么,相关图片或视频。
课前组织学生排一小品,表现学生的叛逆期。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从出生开始到现在我们身体的变化,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未来的我们。
因为我们快要进入到或者已经到青春期。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青春期
(1)你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
(2)对,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3)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交流和家长、朋友聊天的结果)
2.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点
(1)阅读P5表格,了解你将要发生的变化
(2)你还知道哪些?有哪些疑惑?(鼓励学生有不懂就问)
3、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
(1)阅读P5对应文字,自我检验有几条对应
(2)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找寻同感人,释放出压力。
例如第3、4条
(3)小品表演:“我是爸爸(妈妈)”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体谅老师和家长的一些做法教师多准备些注意事项,以过来人的观点,站在学生旁边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
(4)课外作业:跟家长进行一次心贴心聊天,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争取获得家长认同
4.怎样应对青春期变化
(1)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怎样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呢? 阅读P6图
(2)你从哥哥姐姐那学到了什么?
(三)拓展
1.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板书设计
2.悄悄发生的变化
身体变化: 快速生长……
心理变化: 独立自主 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