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852.50 KB
- 文档页数:71
第四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会学到一定的知识,产生一定的情感。
所有这些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痕迹又会重新活动,再现出来,这一心理过程就是记忆。
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观点看,这一基本过程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一)识记识记就是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也可以说识记就是认识某一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印痕的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因而要提高记忆的效果就必须有良好的识记。
1.识记的种类(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经过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记住某些事物的识记。
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识记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
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机械的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通过对识记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意义识记。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2)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的影响(3)识记材料的数量对识记的影响(4)不同感官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此外,识记时主体的情绪状态、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等都对识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保持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就是对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的过程。
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如见过的⼈或物、听过的声⾳、嗅过的⽓味、品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等。
这些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
例如,我们读过的⼩说,看过的电视节⽬或电影,其中某些情景、⼈物和当时激动的情绪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各种印象,当别⼈再提起时或在⼀定的情境下,这些情景、⼈物和体验过的情绪就被重新唤起,出现在头脑中。
记忆同感知⼀样也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感知更复杂的⼼理现象。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l.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
如我们见到过的⼈或物、看到过的画⾯、听过的⾳乐、嗅过的⽓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正常⼈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活中起主要作⽤。
触觉记忆、嗅觉记忆与味觉记忆,虽然⼀般正常⼈在这些⽅⾯也都有⼀定发展,但从⼀定意义上说可称之为职业形式的记忆,因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由于特殊职业的需要,这些记忆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缺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的⼈,如盲⼈或聋哑⼈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的⾼度发展。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对游泳的⼀个接⼀个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运动、⽣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常重要的。
运动记忆⼀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在运动记忆中,⼤肌⾁的动作不易遗忘,⽽⼩肌⾁的动作易遗忘。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类,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根据教育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程序性记忆(又叫技能记忆,其内容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当个体需要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极短,记忆容量大,记忆痕迹易衰退;编码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信息保持大约一分钟(一般为5-20秒);编码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是复述。
长时记忆: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特点是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又分为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可把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和是否了解其意义,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与回忆,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发现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一般来说,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今天今天带领大家学习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人们熟悉的心理现象。
如果没有记忆,个体将一直处于新生儿状态,难以适应一切活动。
所以说记忆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记忆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嗔觉的、味觉的或触觉的形象。
例如,科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声音、气味、软硬、冷热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
这些记忆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表现出事物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这种记忆形式是人类所独有的。
(3)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
例如,失去亲人后的痛苦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忘怀,就是情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7士2个创克。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人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持时间长,从1
分钟。
普通心理学记忆笔记一、记忆的概述。
1. 定义。
-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例如,我们记住了昨天学习的单词,就是对单词信息进行了编码(如根据发音、拼写等规则),存储在大脑中,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
2. 记忆的作用。
- 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 从学习角度看,记忆是知识积累的基础。
没有记忆,就无法将学过的知识保存下来,也就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
比如学生学习数学公式,如果不能记住,就无法运用公式解题。
- 在生活中,记忆让我们能够识别熟悉的环境和人,保持人际关系的连续性。
我们能够认出多年不见的朋友,就是依靠记忆中存储的关于朋友的相貌、声音等信息。
二、记忆的分类。
1. 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 形象记忆。
-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
例如,我们对天安门的记忆,脑海中会浮现出天安门的雄伟外观,包括它的红色城墙、黄色琉璃瓦等形象。
- 情景记忆。
- 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它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学时的情景,包括走进校园的紧张心情、校园里的布局、老师的笑容等。
- 语义记忆。
- 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
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关系。
例如,我们对勾股定理a^2+b^2=c^2的记忆,这是一种对数学知识的语义记忆。
- 情绪记忆。
- 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曾经遭受过的一次重大挫折时的沮丧情绪的记忆,这种记忆在相似的情绪唤起情境下可能会被重新激活。
- 动作记忆。
- 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骑自行车的记忆,一旦学会,这种动作记忆就比较牢固,即使很长时间不骑,再次骑车时也能很快恢复技能。
2.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分类。
-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中学教育知识章节《记忆》的相关内容考点中学教育知识章节《记忆》的相关内容考点导语:记忆也是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划分的,下面就是关于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记忆》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会记忆吧。
一、记忆概述[了解]:(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1)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2)逻辑记忆: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3)情绪记忆:以体验过去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4)运动记忆:以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形象为内容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大约为0. 25~2秒短时记忆——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一种记忆。
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加的程度划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划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二、记忆的过程[掌握]: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一)识记1、概念:识记是人们获得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首要环节。
2、分类:依据目的是否明确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依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二)保持和遗忘1、保持: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
2、遗忘(1)遗忘的概念识记过的信息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过程(2)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遗忘的.理论解释①.痕迹衰退说②.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③.同化说④.动机说(4)遗忘的原因①.时间②.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③.学习的程度④.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⑤.识记者的态度(三)再认和回忆1、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