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走进春天教案中班走进春天教案(通用13篇)中班走进春天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
2、能力目标:能够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歌词。
3、情感目标: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唱歌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丽,热爱祖国大自然。
二、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春季特征的知识经验。
2、自制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
3、《春天》、《郊游》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一)以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分别做柳树迎风飘,小燕子飞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一猜,同时引出歌词。
(二)依次出示图片,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
画面一:“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
画面二:“春天来了,谁飞回来了?小燕子是一只什么鸟?(报春鸟)教师逐步出示图片,根据歌词一问。
四、学唱歌曲。
1、通过欣赏示范曲,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想学唱歌的兴趣。
2、幼儿自我发现。
结合图片,师范读歌词,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引导幼儿思考:“歌词里说到了谁?”3、进行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天的歌,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好,谁愿意到前面来演唱一下呢?4、歌曲舞蹈创编。
教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给《春天》这首歌曲伴伴舞好吗?五、活动延伸: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带领幼儿到室外继续演唱美丽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中班走进春天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装饰。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已欣赏过春天美丽的景色。
2.装饰用的材料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1、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美丽的景色。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幅图是什么季节?(春天)过渡:春天的景色可漂亮啦,你们看有高高的树、绿绿的草……2、请幼儿参加森林舞会,要求幼儿装扮自己。
《走进春天》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季节特点2. 春天的美丽景色3. 春天的生物变化4. 春天的活动安排5. 春天的诗歌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景色和生物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和生物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春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欣赏教学法: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春天的图片、视频、诗歌等。
2. 活动材料:户外活动所需器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教案内容示例:一、春天的季节特点(课堂讲解)1. 讲解春天的定义和季节特点,如气温回升、植物生长等。
2. 引导学生回忆冬天的景色,对比春天的变化。
二、春天的美丽景色(观察活动)1. 组织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景色,如花朵、树木、草地等。
2. 引导学生用词语或绘画表达春天的美丽景色。
三、春天的生物变化(实践活动)1. 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生物变化,如蝴蝶、小鸟、昆虫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记录生物的变化。
四、春天的活动安排(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春天的活动安排,如踏青、放风筝等。
2. 每组分享活动安排,共同制定全班春天的活动计划。
五、春天的诗歌欣赏(课堂讲解)1. 讲解春天的诗歌,如《春晓》、《春日》等。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春天景色和情感。
六、春天的环保教育(课堂讲解与实践活动)1. 讲解春天的环保重要性,如保护植物、节约用水等。
2.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种植花草、清理环境等。
七、春天的手工制作(实践活动)1. 让学生利用春天的素材制作手工艺品,如制作花朵、风筝等。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春天的特征,体验春天的气息。
具体目标包括: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景观与变化,如花开花落、绿意盎然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3.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春天的特征表现手法,包括色彩运用、构图技巧等。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春天景象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春天的图片、视频资料,以供学生观察学习。
2. 准备绘画材料如彩笔、画纸、颜料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3.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如春日花名、诗歌等,为课堂创作提供灵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开始前,首先为学生们播放一段轻快的春天主题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唤起他们对春天的感知。
接着,展示一组春日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说出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和认知。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春天”。
二、感知春天(一)故事引入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如春天的来历、春天的动植物等,让学生们对春天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在讲述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春天色彩的探索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讨论春天的颜色。
教师总结并展示春天的色彩,如嫩绿、粉红、淡蓝等,让学生们通过色彩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三、实践操作(一)绘画春天教师为学生们提供绘画材料,指导学生绘制自己的春日场景。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回指导,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
(二)手工制作在绘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纸花、剪纸等。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理解。
走进春天优秀教学设计走进春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春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春天优秀教学设计1单元主题分析:春风、春雨带来《春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开笑靥,《柳笛和榆钱》里,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
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古诗、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
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应和“走进春天”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漂、雏、耀、”等3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冬、换、牵”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走进春天教案走进春天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春天教案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春天教案1一、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认识常见的颜色。
3、尝试运用线、形及平涂着色的方法描绘身边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重难点:1、认识常见的颜色。
2、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歌曲《春来了》、《春天在哪里》,表现春天的绘画作品,六种颜色的大张色纸。
四、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说春天—了解春天2、演春天—了解春天中生物的形态3、赏春天—感受春意4、唱春天—体验春天二)、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以《春姑娘来了》为主题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作品:可以用绘画、剪纸、折纸等各种方式表现春天。
注意色彩的选择和运用。
三)、评价与反思把学生的作品贴在老师准备好的有简单装饰的绿色纸上,聆听《春来了》,在音乐声中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它。
走进春天教案2【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养成探究习惯。
2、通过现场看图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通过综合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文章(包括诗词)的积累。
2、口头表达训练:关于春天的景色描述(看图的、心中的)。
【教学方法】1、展示法;2、表述法。
【预习要求】1、收集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古今中外的诗词、文章。
2、以“我心目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分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提到“春”,许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东风浩荡、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象;一提到“春”,许多人就会体会到无限的生机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量。
走进春天的教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走进春天的教案走进春天的教案走进春天的教案1教学目标:1、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
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1、寻找自己所生活的地区在春天盛开的花朵,留住春天的方法及作品。
2、教学器材: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实物投影、教师制作的干花标本、《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描写春天的诗。
教学课件:春天盛开的花朵、《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
教学设计复习春天的主要特征。
介绍在春天里盛开的花朵。
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春天盛开的花朵。
借助花体会春天的美丽。
学习展示、留住春天美丽的方法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行为。
用学过的方法走进春天、留住春天、展示春天。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了知道一年有四季,复习春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在春天盛开的花朵有哪些。
3、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春天盛开的花朵。
4、借助花体会春天的美丽。
5、学习展示、留住春天美丽的方法。
6、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行为。
7、向周围人宣传环保意识。
8、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回答问题。
将自己了解的春天盛开的花朵,介绍给大家。
3、看图比较五种花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各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一句话表达对这些美丽花朵的喜爱之情。
5、思考、讨论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方法,并展示相关作品。
《走进春天》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认识并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2)学会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自然景象;(3)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春天的变化;(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探讨春天的生态环境;(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春天的季节特点》1. 导入:讲解春天的定义和季节特点;2. 新课:介绍春天的自然景象,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3. 练习:观察周围的春天的景象,描述春天的特点。
第2课:《春天的生态环境》1. 导入:讲解春天生态环境的变化;2. 新课:介绍春天的生态环境,如气候、植被、动物等;3. 练习: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探讨春天的生态环境变化。
第3课:《春天的保护》1. 导入:讲解春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新课:介绍春天的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3. 练习:制定个人和集体的春天保护计划。
第4课:《春天的活动》1. 导入:讲解春天适合进行的活动;2. 新课:介绍春天的活动,如户外运动、旅游等;3. 练习:计划一次春天的活动。
第5课:《春天的诗歌》1. 导入:讲解春天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 新课:欣赏春天的诗歌,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3. 练习: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春天的特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春天的生态环境;3.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天季节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春天生态环境的认知水平;3. 学生对春天保护措施的掌握情况;4. 学生对春天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5. 学生对春天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走进春天》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 学生培养对春天的欣赏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点:春天的天气、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等。
2. 季节变化:春天的到来对自然环境和其他季节的影响。
3. 春天的感受: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春天的图片、视频、观察工具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春天的氛围,如摆放春天的图片和花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2. 探索春天: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使用观察工具记录春天的特点,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
3. 描述春天的感受:学生回到教室,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可以结合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
4. 分享交流: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在户外观察春天的特点时,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 分享交流:评估学生在小组分享春天的感受时,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的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表现力。
七、教学延伸:1. 春天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春天的户外活动,如春游、种植花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研修作业】+邓阳/初小美术坊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走进春天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知识领域,通过学习走进春天这一课,可以让同学们领略春天的无限风光,感受祖国的魅力风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天的特点,试着用语言描绘春天的情景。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对春天有足够用的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
教学难点:制作一副描绘春天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四季的风景图片PPT)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短片你们能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季节吗?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真聪明啊。
看完了图片下面老师要让你们用耳朵听一听了(多媒体播放一首关于歌颂春天的歌曲),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描绘的什么季节?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
引出课题------走进春天
2、讲授新课
同学们,下面由老师带领你们在春天的世界里徜徉,那位同学能说一说哪些现象代表这春天来了吗?
生:燕子、发芽的小草树木、鲜花、蝴蝶.......
师:总结,燕子是春的使者,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
师:那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春天呢?
生:喜欢
师:在春天你都喜欢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生:郊游、捉蝴蝶....
.同学们这么喜欢春天啊,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图片,看看画家们是怎么描绘春天的?(多媒体播放展示画)
师:看了这些画,你知道春天的色彩是什么了吗?
生:绿色、红色、黄色、蓝色......
师:是的,春天的色彩是鲜艳明亮的,充满了生机。
3、布置作业
同学们现在你们多春天有了新的认识,根据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能不能也绘画一副关于春天的作品呢?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作业。
4、展示评价
(教师把作业录入多媒体,由多媒体打开分组作业),请同学们先自己说一说那幅作品哪里绘画的好,然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
5、板书设计
走进春天
特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