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管理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527.22 KB
- 文档页数:7
武则天管理思想武则天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
从公元660年掌权到公元705年病逝,她执政近半个世纪。
执政其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
故世称贞观遗风。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农业方面,人才方面,法律方面,军事方面首先是农业方面编撰指导农业的书籍,建设农田水利,鼓励屯田和移民垦荒。
首先武则天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她深深懂得,一个国家要想恢复元气,达到繁盛,农业不可忽视。
她曾经写过一本书,书的内容是劝农,鼓励农桑,同时把农业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重点,凡是能够达到“田畴肯辟,家有余粮”的,奖励。
如果没管理好,为政苛滥,户口流移,那就是要惩罚的了。
怎么惩罚呢?轻则贬官,重则革职查办。
历朝历代的皇帝重视农业的有很多,但是像武则天这样亲手写出一本鼓励农桑的书,上下五千年只有她一个。
在她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在封建时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发展了,种地的人多了、农民多了,生活稳定了,人口自然也就增长了。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的脚步,她还实施了一项措施,那就是兴修水利,在其执政期间她下令修了将近二十个水利工程,能够查到的有十九个,极大的帮助了农业生产。
除了兴修水利以外,武则天还一直在抓土地兼并问题,她曾经下令不准买卖世业田和口分田,若土地兼并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要么沦为佃户,给别人打长工,要么就只有逃荒,成为流民。
所以为了确保农业正常发展,武则天不让农民买卖土地,禁止买卖这类田地。
她曾经给唐高宗提出过十二个建议,第一个就是劝农桑,薄赋徭,鼓励农民种地,把徭役赋役减轻;十二条建议虽然有些唱高调,但武则天把劝农桑和徭役赋役放在前两位,可见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在武则天的努力下,她所建立的王朝国势是非常昌盛的,粮食堆积如山,可见她对农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都是成功的。
其次是人才方面.武则天非常重视人才,就其人才思想而言,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贤若渴,极力求访;二是任人唯贤、不拘门第、资历;三是广揽英才、不避仇怨;四是信赖人才、爱惜人才。
第40卷第9期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9月20日Vol.40No.9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 Sep.202020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9.008《臣轨》一书中武则天的吏治思想及其历史镜鉴王军(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则天除了改革科举,扩大取士范围外,也对治国理政的大臣提出具体要求,即撰写《臣轨》并将其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同时也对官员进行规诫,这成为武则天一朝官员的行政指导和为官准则。
党的十九大以来,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臣轨》中的诚信、公正、廉洁、利人等要求,对当今社会加强行政队伍建设仍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臣轨》;吏治思想;历史镜鉴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9-0021-03武则天(公元624—705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旧唐书》中说“则天皇后武氏,讳矍,并州文水人也”[1]115-118O其于公元690年登上帝位,共统治武周政权15年。
其为政时期,重视人才,尤其注重对官员的考核和监察。
她继承了“贞观遗风”,并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为了规范和整顿吏治,武则天下令编撰《臣轨》_书,该书便成为官员为政的准则和标准。
其中的部分思想于今天的行政队伍建设依然有镜鉴作用。
一、重视对臣下的教化与规诫对当国者来说,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善于管理和任用大臣。
对此,唐太宗李世民曾有一段论述:“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橈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翩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
”作为唐太宗的继任者,武则天对于吏治也有着清晰的认识。
要想国家永治,政治昌隆,就必须对臣僚群体进行规诫。
为了达到“资栋梁而成大厦,凭舟楫而济巨川”的效果,武则天特颁布诏令,撰写《臣轨》,来作为臣僚行事的轨仪和规范。
第1篇一、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敢于担当武则天出生于唐朝,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都受到严重限制。
然而,武则天却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勇敢地担当起国家的重任。
1. 勇于追求个人理想。
武则天从小就有抱负,她渴望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在丈夫去世后,她没有沉溺于悲痛,而是勇敢地投身政治,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胆识。
2. 坚定信念,敢于担当。
在担任皇后期间,武则天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兴衰的重任。
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她始终坚定信念,敢于担当,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善于用人,知人善任武则天在位期间,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1. 勇于启用新人。
武则天不拘一格降人才,她敢于启用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如狄仁杰、姚崇等,使他们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公正用人。
武则天在用人方面注重公平,她反对任人唯亲,坚持任人唯贤,使唐朝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三、改革政治,振兴国家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1. 重视农业。
武则天深知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因此她大力推行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2. 加强法制建设。
武则天重视法制建设,她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使国家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3. 拓展外交。
武则天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崇尚文化,推动教育发展武则天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她崇尚文化,推动教育发展,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 重视科举制度。
武则天在位期间,扩大了科举制度的规模,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
2. 倡导文学艺术。
武则天喜爱文学艺术,她提倡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唐朝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个人品质1. 坚韧不拔。
武则天在位期间,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武则天治国理念的具体事例
一、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二、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三、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但其执政期间,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崩溃。
四、军事,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浅论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成为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桥梁,对促使唐朝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乃至世界上强大、繁荣的文明大国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武则天统治的大约五十年间,她通过镇压异已,草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等治国方略,使唐朝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这些政绩的取得无不显示出武则天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也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风范。
一、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武则天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她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ⅸ建言十二事》,其中第一条就是“劝农桑,薄赋徭”。
由此可见,她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武则天执政时期,继续推行“均田制”,而且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她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她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性水利工程有19项;同时,武则天还注重对农业的管理,她曾亲自督编农书《兆人本业记》,颁发天下,指导农业生产一在剥削制度方面,武则天除了要求农民负担均田制的调庸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已有的盐税、铁税;她还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官员贬职,甚至“非时解替”。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粮食丰实,不仅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地方储粮也很丰富。
其二,户口显著增加,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户数从贞观时的380万户增至则天临终时的615万户,几乎增加近一倍。
这些都是当时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是武则天治农方略的重大成果。
二、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大胆使用有识之士,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是武则天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则天用人方面的措施
1.重用能力:武则天注重选拔和重用人才,不论是官员还是士兵,只
要有能力,就会得到提拔和晋升的机会。
2.提拔女性:武则天提拔了很多女性官员,如宰相、尚书等,使女性
在政治上得到了更多的参与和发展机会。
3.政治平等:武则天尊重各种族群和信仰,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不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能在政治上得到平等对待。
4.改革选拔制度:武则天推行了科举制度,使得人才得到了更加广泛
的机会,不再被出身和家族束缚。
5.加强考核制度:武则天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重视官员的实绩和
政绩,不赏不罚、失察必究,增强了官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武则天用人方面的措施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用人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智慧。
本文将从武则天的用人方面措施入手,深入探讨她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用人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政治用人方面的措施武则天在政治用人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善于用人,不拘一格,注重人才的能力和表现,而不是看重其出身和门第。
她不仅重用贤才,而且重用女性,对于女性有很高的包容度和支持力度。
例如,她重用了韦皋的女儿韦昭度为皇后,重用了张昌宗的女儿张昭华为贞观殿大学士,重用了李义山的女儿李娇容为太子宫女。
武则天在政治用人方面的这种宽容和包容,为唐朝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军事用人方面的措施武则天在军事用人方面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军事才能,善于选拔和培养军事人才。
她注重士兵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
她重用了李靖、李世民、秦叔宝等军事将领,赏罚分明,激励士气,使唐朝的军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武则天在军事用人方面的这种重视和培养,为唐朝的军事强盛和国家的安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用人方面的措施武则天在文化用人方面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文化才能,注重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
她重视文学、诗歌、音乐等文化艺术,鼓励文人墨客,重视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
她重用了骆宾王、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化名流,赏识他们的才华和成就,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文化最繁荣和文化最高峰的时期之一。
武则天在文化用人方面的这种重视和培养,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用人方面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她注重人才的能力和表现,而不是看重其出身和门第。
这种用人观念强调的是人才的实力和能力,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
其次,她善于用人,不拘一格,能够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人才。
这种用人观念强调的是多元化、包容性的用人原则,体现了用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与效果南北朝至唐代末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女性皇帝武则天。
作为一位女性,武则天治国有方,在其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唐朝的稳定,为后世留下了千古的佳话。
武则天在政治措施上采取了许多开明的方式。
首先,她对官员选用采取严格的领导原则,取消了唐代貌似很糟糕的九品官人制度,采用了“科举”选拔人才,这使得唐朝的政治中,实现了官员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其次,武则天女皇在经济措施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为著名的措施是推行均田制。
均田制,简单来说就是将国家的土地分配给每个人,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
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就变得更加公平了。
同时,均田制的推出可以有效地避免富者越来越富、穷者日渐贫困的情况。
除此外,武则天也在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例如她大力儒教,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加强了对海外的控制力。
这些措施都对唐朝的稳定生活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治国措施推行之后,武则天女皇带来了很大的效果,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她所采纳的各种措施都证明了其功效。
在她当政的年代里,唐朝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武力强盛,直到武则天去世的那一刻,唐朝的统治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
最后,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皇帝。
她作为女性,能够站在政治的最高点上,不仅仅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才能,而且也证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性别并不能成为制约某个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