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生物
- 格式:doc
- 大小:787.00 KB
- 文档页数:5
2014四川理综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D 诱导茎分化形成幼苗为有丝分裂,故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2:C 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故不能进行分裂3:C 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故而可将肌肉看做突触后膜,因而刺激②,不能引起前膜所在神经元电位变化 4:D 降低反应活化能实际上是催化剂的功能,D中水浴加热还是提高了分子的热运动,而与催化剂无关 5:A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与它是否为单倍体无关,只需要其细胞具有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即可;B有丝后期着丝点断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应为40条染色体;C由题可知该突变植株为杂合子,但是表现抗病,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那么连续自交后,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无限趋近于50%;D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6:B 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7:A 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具有能够进行相关呼吸作用的酶,因而其呼吸作用可产生CO2二、非选择题:8.(1)叶绿体叶绿素a (2) C5 [H]和ATP(3)光照强度细胞可进行呼吸作用补充CO2(4)提高光合速率的作用较强光照强度(向阳)9.(1)储能物质少(PS:因为脂肪含氢更多)(2)氨基酸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体液特异性受体(3)①高无法合成瘦素②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连体共生 (PS:目的是排除实验操作带来的影响)10.(1)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淀粉分离纯化(PS:关键点在第二步操作中的“选取”)(2)稀释涂布法菌液稀释浓度较大(3)工程酵母菌工程酵母菌利用淀粉能力更强,产生CO2速率更快(4)较小11.(1)X 隐 2 1/4(2) XbXbee 4(PS:分别为EeXbXb、XBXbEE XBXbEe XBXbee) 1/2(3)乙链 3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
为大家整理了四川理综生物试卷,供大家参考。
2014高考生物试题汇编(含解析)目录1、全国大纲卷(考试地区:广西)2---72、新课标全国卷(I)(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7--133、新课标全国卷(II)(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辽宁)14--204、北京市21--275、浙江省27--326、四川省33--407、天津市40--478、福建省47--549、重庆市55--6010、安徽省61--6711、上海市(生命科学)67--8712、广东省87--9613、山东省96--10614、江苏省(生物)106--12315、海南(生物)123--135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大纲卷)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大纲卷)2.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 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 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 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汇编1.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1卷(生物部分)2.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2卷(生物部分)3.2014年高考理综山东卷(生物部分)4.2014年高考理综四川卷(生物部分)5.2014年高考理综天津卷(生物部分)6.2014年高考理综浙江卷(生物部分)7.2014年高考理综安徽卷(生物部分)8.2014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生物部分)9.2014年高考理综广东卷(生物部分)10.2014年高考理综重庆卷(生物部分)11.2014年高考理综福建卷(生物部分),2014年生物高考题新课标1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正常生长的绿藻,阳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C.ATP / ADP比值下降D.NADPH / NA DP+比值下降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的个体)。
2014高考生物试题汇编(含解析)目录1、全国大纲卷(考试地区:广西)2---72、新课标全国卷(I)(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7--133、新课标全国卷(II)(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辽宁)14--204、北京市21--275、浙江省27--326、四川省33--407、天津市40--478、福建省47--549、重庆市55--6010、安徽省61--6711、上海市(生命科学)67--8712、广东省87--9613、山东省96--10614、江苏省(生物)106--12315、海南(生物)123--135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大纲卷)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大纲卷)2.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 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 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 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新课标1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正常生长的绿藻,阳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 / ADP比值下降 D.NADPH / NADP+比值下降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的个体)。
近亲结婚时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二、非选择题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201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生物卷命题与解题全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B)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C)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3.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使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解析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而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可以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A项和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T 淋巴细胞除了能给B细胞呈递活化信号外,而且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进一步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D项错误。
2014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生物(注:绿色字为新修定,红色字为2013年内容)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生物学科各学科的命题,遵循有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并结合我省中学教学的实际,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掌握程度和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考查,并在试卷结构,试题设计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适度创新。
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III.考试内容一、考试的能力要求高考生物学科所要考查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与要求表”所列的实验与探究。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持能进行综合运用。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梢中的极性运愉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组来自氨基和羧基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3.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人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
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 )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侧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2014四川高三理综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D 诱导茎分化形成幼苗为有丝分裂,故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2:C 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故不能进行分裂
3:C 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故而可将肌肉看做突触后膜,因而刺激②,不能引起前膜所在神经元电位变化 4:D 降低反应活化能实际上是催化剂的功能,D中水浴加热还是提高了分子的热运动,而与催化剂无关 5:A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与它是否为单倍体无关,只需要其细胞具有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即可;B有丝后
期着丝点断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应为40条染色体;C由题可知该突变植株为杂合子,但是表现抗病,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那么连续自交后,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无限趋近于50%;D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6:B 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7:A 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具有能够进行相关呼吸作用的酶,因而其呼吸作用可产生CO2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四川高三理综生物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201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生物卷命题与解题全析
(四川省夹江中学校罗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B)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C)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3.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使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7.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48分)。
8.(11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⑴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
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为__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点时,该结构发生的
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网
⑵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
此时,内脏
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
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直
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⑷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⑴传入神经(或感觉神经)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⑵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
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⑷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9.(11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⑴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
⑶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
⑷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⑸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学科网
【解题】⑴随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⑵消费者捕食⑶大于J
⑷次生狐尾草⑸抵抗力
10.(11分)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
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
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⑴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___________保存备用。
⑶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_。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
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⑷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
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⑴无机盐和氮源只有能降解利用苯磺隆的菌株才能生存繁殖成菌落
⑵细胞分裂素母液
⑶接种环(或接种针)接种环在二区划线前未冷却即划烫死了菌种,或不
小心从一区末端的空白处划线
⑷目的菌株通过分泌蛋白酶来降解苯磺隆不合理,因为该菌种的培养液中
已含有分泌出的蛋白酶,对实验结果会带来干扰。
正确做法是,将上清液先经高压
蒸汽灭菌后再做图乙实验。
11.(15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
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
白鼠共有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
⑵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
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学科网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⑴①两aabb ②3 8/9 ③黑aaBB和aaBb
⑵①A 显②黄色:灰色:黑色=2:1:1
③相应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