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9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文学各专业:《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文艺学:《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中国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文学:《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硕士(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复习经验指导由于这门课内容繁杂,涉及十几本书,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十分彷徨。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麦永雄20080401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研究生姓名:余沛泓导师姓名:麦永雄学科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西方文论年级:2005级摘要米歇尔·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1925--1986)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历史哲学家和后现代文化理论家,其日常生活实践美学具有丰赡而深刻的思想蕴含,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的三个向度,即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抵制”的“战术”、“都市漫步”、消费观念具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理论阐释的空间。
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为我们阅读和理解社会生存经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野,在当下文化研究以及各个相关领域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全文由“引言”、“正文”及“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三章。
引言主要是梳理和综述德塞都国内外研究现状。
进而说明本文研究题旨、框架和理论意义。
第一章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抵制”的美学意蕴主要论述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中文化“抵制”的战术,如“假发”战术,重点分析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战略”与“战术”,并从东方理论视野对其美学意蕴加以阐释。
第二章空间与都市:“漫步”的当代审美体验论述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的“都市漫步”美学,重点探讨在漫步实践中所发现的后现代地理学以及城市漫步过程中的审美生存体验,并从空间与城市漫步的关联域探讨文明冲突中的当代审美经验。
第三章转化的智慧:德塞都的“消费”观与日常生活美学阐述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中的消费理论,指出其日常生活实践的理论精髓在于“避让并不逃离”的生活美学,并将其理论置于当下理论研究的背景之下,对德塞都生活美学与福柯、法兰克福学派的关联性进行探讨,以揭示出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研究的当下意义。
结语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性研究以及对生活的主体“人”的反思,他的理论体现了一种实践逻辑,展示了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的三个向度提供了一种观察社会文化的人文视角与微观研究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比较文学原理一.比较文学的名称:1.名称释义:1934年傅东华依照法文本译出了“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简史》2.“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比较性的文学研究,是联系性地看不同国家的文学,并不是比较高低和区别,这里的“比较”是比较意识,比较思维,重在联系地看问题3.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
(1)为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2)比较文学的定义二.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一直占主导,1958年后美国学者后来居上)1.国外定义:(1)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事实联系。
★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从历史的角度、宏观的整体的角度为“文学史”。
从批评的角度、微观的具体的角度为“文学批评”。
从理论、哲学的角度为“文艺学”或“文学概论”。
★文学史又分为国别文学史和国际文学关系史两个部分,前者是研究本国的文学,后者是研究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
所以卡雷所指的文学史一支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2)基亚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两个国家以上文学现象的事实考证(实证法)(3)美国亨利·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的关系。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因此与法国学派不同,美国学者则直接认为是文学史。
(4)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
见P60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1.事实联系。
2.美学价值。
3.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的定义应当包括文学的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价值。
见P9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国外学科史一.学科形成的背景:19世纪20年代萌芽--------19世纪70 、80年代成熟维尔曼----比较文学之父歌德-----1827年明确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阅读中国小说,认为中国人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
什么专业学文学史
文学史是一门涵盖了从古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其内容广泛,涵盖了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因此,想要学习文学史,可以选择以下几个专业:
1. 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是中文系的一门重要专业,注重汉语言和文学的研究,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2.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注重外国文学的研究,包括各个国家的文学发展历程、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3. 比较文学专业:该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一个分支,注重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以更广泛的视角理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4. 文艺学专业:该专业是中文系的一门专业,注重文艺理论、文艺批评、文艺美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对文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重要学科。
以上几个专业都可以帮助你深入学习文学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选择哪个专业取决于你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陕师考研必读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我的考研路考研,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奋斗的日子仍然很怀念。
在自己的青春里留下了埋头苦读,认真刻苦的身影,是我的骄傲自豪,更是一种财富,毕竟这样的经历不会再有了。
录取通知书我是志在必得的,从考场出来的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对自己的答题状态和感觉非常满意。
所以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也没有那么一样不到的开心。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经历了考研,发现考研真的不只是智力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
你要面对初期选择时的困惑与迷茫,你要面对暑期复习时的炎热和烦躁,你要面对着无数学子报名的压力与恐惧,你要面对着很多人找工作赚钱时的诱惑和反思,你要面对着永远复习不完的文字和题海,你要面对着考场失利的担忧和紧张,你还要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纷繁复杂的一切,一路背负压力负重前行,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是对你心灵上考验。
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真的这条路是不会走下来的,那有同学就问了,只有内心强大的人就可以考研吗?玻璃心的人就不可以吗?当然不是,心理的承受能力都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主要是要学会心态的调整。
避免两种极端心态,重在参与和志在必得。
重在参与者常常自嘲成炮灰,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试一试,这样的人复习热情往往很低,效率也不会太高,有点儿风吹草动就放弃了。
志在必得者,往往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心弦绷得太紧,这样容易患得患失,好像考不上就一无所有,一败涂地。
这样的人把考试当成唯一有意义的事,就会缺少很多世俗的欢乐,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处理的一团糟。
我的心态一开始是比较接近后一种的,被来自师友期望的压力和自己过重的自我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
渐渐地,逐步调整自己,我告诉自己尽人事,听天命,我要完成的是自己,不是迎合考官,对比别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考研毕竟只是无涯生命大海里的一座码头,不是风雨交加夜晚里唯一的孤舟。
还要处理好和室友、朋友、家人和恋人的关系。
你是一个立体的人,处在各种关系织成的大网之中,富有多方面的责任,不要把自己孤立于生活之外。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3,国际文化交流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7002201课程名称:西方文论学分: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
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古希腊文艺理论;2,古罗马文艺理论;3,基督教文艺理论;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9,19世纪现实主义文艺理论;10,现代主义与非理性思潮。
参考书目:1,Pierre V. ZIMA, Critique littéraire et esthétique, L’Harmattan, Paris.2,Denis Husman, L‘esthétique, PUF, 2000, Paris.3,栾栋:《感性学发微》,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第1期(总第74期)比较文学的危机和世界文学的兴盛王 宁(清华大学外语系,北京 100084)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09)01-0024-3 讨论比较文学的危机问题,历来是西方比较文学学者所热衷的一个话题:上世纪50年代韦勒克发出的“比较文学的危机”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的“非文学性”弊端,结果导致了美国学派的异军突起。
进入90年代以后,同时在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两个学科内都有所建树的英国学者苏珊·巴斯奈特也介入了对比较文学的批判性研究。
她出版于1993年的专著对比较文学作了一个批判性的介绍,曾在学界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专著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厚此薄彼(比):借翻译研究的兴盛来贬抑比较文学。
因此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读到她的新著丝毫不感到意外。
在前一本书中,巴斯奈特在大谈翻译研究的合法性之后,直截了当地宣布:“今天,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已经死亡了。
二元差别的狭隘性、非历史方法的无助性以及作为普世文明力量的文学这一看法的沾沾自喜的短视性都为这一死亡推波助澜。
”[1]但是就在她宣布比较文学“死亡”的同时,人们却不可忽视另一个具有悖论意义的现象,也即比较文学学者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十分活跃,他们出没于各个领域的学术会议,著书立说,各大学里的比较文学系所也不断地举行各种学术活动,对整个人文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种状况又作何解释呢?巴斯奈特显然也注意到了,因此她接着指出,“但是它是在另一些旗号下存活的:当前在世界许多地方进行的对西方文化模式的激进的重估,通过性别研究或文化研究提供的新的方法论洞见超越了学科的界限,以及对发生在翻译研究内部的跨文化传播过程的审视。
”[1:47] 所有这些现象均说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比较文学研究确实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危机:作为一门学科,它的领地变得越来越狭窄,许多原有的领地不是被文化研究占领就是被(文化)批评理论侵吞;但另一方面,比较文学学者的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和对前沿理论的敏锐感觉,再加之他们那训练有素的写作能力,又使得他们很容易越界进入一些跨学科的新领域并发出独特的声音。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特的文学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或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来探讨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文学作品不再被局限于特定的国家或地域,而是被看作全球文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反映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主题和价值取向。
通过比较分析,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传统、美学观念和思想风格,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时空比较除了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还致力于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揭示出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演变和相似之处,发现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延续和转变。
3. 文学形式和风格的比较比较文学也涉及文学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比较,如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异同。
通过比较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叙事手法和艺术风格,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4.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比较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还会对不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比较和借鉴。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人们可以寻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文学研究路径,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促进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文艺学专业(050101)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古典文论与美学是构建文艺学理论的重要支柱,该方向以大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及理论史料为对象,研究中国文艺发生、发展、存在、接受的状态与规律,深入总结中国文艺思想、美学思想的特色。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充分挖掘古典文论与美学的价值,对于正确认识和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运用历史学、社会学、阐释学等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美学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一、美学范畴的研究。
本方向对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整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古代文论、美学体系的研究。
二、艺术关系的研究。
本方向对中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打通了各艺术门类,以文艺美学的高度研究文学艺术。
本方向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古典文论与美学遗产为己任,旨在培养出熟悉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研究古典文论与美学,并能以古典文论与美学知识思考当代美学现象的人才,可从事教学、研究、编辑、出版等工作。
本方向梯队成员学术功底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方向要求学生在熟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全面学习掌握文艺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学习中国古代文论、古典美学的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美学现象、美学思潮进行深入思考。
除了开设文艺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审美文化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文艺学基础课程外,开设的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有:中国文论史、中国文论作品精读、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范畴、中国艺术关系史,以及古典美学作品阅读等。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方向文艺学学科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本方向是为了重视文艺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及文化行政管理实践等需要而设立的。
文艺学原理侧重深入总结、概括所有文艺种类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特征,侧重学理性的探索,培育抽象、概括等理论思维能力,文艺学原理涉猎的范围较为广泛,理论探索较为系统和深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编号:S0102050501007课程名称:当代俄苏文学研究课程英文名称:The Contemporary Soviet and Russian literature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当代苏联文学的历史进程(50—80年代);2、文学创作中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历史、人与战争的主题;3、小型化史诗的形成与传统史诗的回顾;4、关于回归文学;5、苏联解体后的新俄罗斯文学。
基本要求:熟悉当代苏俄文学主要思潮的更迭,了解当代俄罗斯作家创作的最新情况。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作品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陈建华、倪蕊琴《当代苏俄文学史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2、李明滨等主编《苏联当代文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3、薛君智《回归:苏联开禁作家五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
填写人:田全金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034课程名称:世界文学与文化课程英文名称:学分: 3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1、古希腊文学与文化专题;2、中世纪文学专题;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专题;4、十八世纪文学专题基本要求:阅读相关作品与文化著作,参与主讲与专题讨论,在全面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研究状况,培养从事研究的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完成专题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相关外国文学史基础知识及理论知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世界文明史――希腊生活》(美)威尔·杜兰,东方出版社1998;《欧洲文化的起源》(苏)兹拉特科夫斯卡雅,三联书店1984。
2、《希腊文学史》(英)吉尔伯特·默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欧洲小说的演化》(美)吉列斯比,三联书店1987;《小说美学经典三种》(英)卢伯克、福斯特、缪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文学原理》韦勒克等,上海三联出版社19845、《浮士德研究》董问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填写人:王圣思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045 课程名称:西方文艺理论专题课程英文名称:LECTURES ON WESTERN LITERRATURE THEORY 学分:3 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讲读对象为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集;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德国浪漫派美学;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美学。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相关著作,并能选取一个适当的视角独立地分析一个理论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文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和资料:1,《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杜心源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098 课程名称: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课程英文名称:The relation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60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比较文学的视野与文学关系研究;2、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3、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基本面貌;4、个案研究——中俄文学关系研究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熟悉比较文学方法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运用;对作为个案的中俄文学关系研究有相对深入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比较文学原理、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钱林森主编:《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建华:《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Шнейдер М. Е.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в Китае. Москва. 1977.填写人:陈建华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099 课程名称:圣经文学研究课程英文名称:The holy bible literature studies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圣经文学的背景;2.圣经文学中的叙事散文:(1)神话故事(2)民间传说(3)史传文学(4)原始小说(5)宗教故事;3.圣经文学中的政论散文;4.圣经文学中的诗歌;5.圣经文学的特征;6.圣经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1)圣经与欧美文学(2)圣经与俄苏文学(3)圣经与亚非文学。
基本要求:1.了解圣经文学的特点、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及论域;2.至少选择研读两个相关专题的文本或参考文献;3.联系自己的兴趣域提出问题并研讨之。
考核方式及要求:听课报告、读书札记、专题讨论、期末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世界文学与文化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弗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基督教文学》,梁工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3.《基督教与文学》,朱维之著,上海书店,1992年。
4.《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梁工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5.《圣经诗歌》,梁工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6.《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刘小枫著,三联书店,1998年。
7.《圣经与文学阐释》,梁工、卢龙光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填写人:谢家驹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0 课程名称:欧美现当代文学研究课程英文名称:Studies 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eary Eur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象征主义和艾略特;2、表现主义和卡夫卡、奥尼尔;3、未来主义和马雅可夫斯基;4、超现实主义和布勒东5、意识流小说和乔伊斯、沃尔夫、福克纳;6、存在主义和萨特、波伏瓦;7、荒诞派戏剧和尤奈斯库;8、新小说和格里耶9、黑色幽默和冯尼格10、后现代主义和卡尔维诺等。
基本要求:了解有关思潮和作家的研究现状;阅读相关的论著和论文,作进一步探索。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某一专题研究的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外国文学史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龚翰熊:《现代西方文学思潮》,四川大学出版社。
2.《西方人文思想家回顾丛书》(有关现代文学家的几种)四川人民出版社。
3.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Hassan: Studies in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novel, Princeton Univ. Press.相关书目太多,下略。
填写人:楼成宏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1 课程名称:东方文学研究课程英文名称:The oriental literature studies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课程性质:硕士学位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东方文学之特点;2.东方文学与宗教专题;3.印度古典梵剧研究专题;4.印度近现代文学研究专题;5.日本古典小说研究专题;6.日本近代文学研究专题;7.日本现代文学研究专题;8.东方比较文学研究专题;9.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专题;10.其他。
基本要求:1.了解东方文学的特点、成就和论域;2.至少选择研读两个相关专题的代表作或个案文献;3.联系自己的兴趣域提出问题并研讨之。
考核方式及要求:听课报告、读书札记、专题讨论、期末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世界文学与文化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印度古代文学史》,季羡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2.《印度现当代文学》,倪培耕著,新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3.《日本文学史》(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叶渭渠、唐月梅著,经济日报出版社。
4.《东方美学史》(上、下卷),邱紫华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
填写人:谢家驹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222课程名称:20世纪中外文论与文化课程英文名称:学分: 3 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文艺学、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为线索,介绍、讲析外国文论、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域外资源的了解。
同时,强调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影响,扼要介绍海外的中国学资料。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外文学、文化的专业知识,对同时期的文学史有较丰富的认识,特别是对翻译、比较文学等有相当的知识或理论基础,熟练使用一种外语。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2、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3、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4、随教学进度适时布置阅读篇目填写人:吴俊审核人:课程编号:S0102050501280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Literary Theory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方向)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文论、女权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
基本要求:了解20世纪西方文论的流变和主要派别的基本观点;在阅读几个重要理论家的主要著作的基础上,掌握几种重要理论的精义,能初步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来分析各种文学现象。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专题性小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文学概论、美学和外国文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朱立元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3.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楼成宏审核人:陈建华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2课程名称:比较文学原理课程英文名称:学分: 3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1、学科理论概述;2、学派理论认知;3、各类范文解读;4、推荐最新例证;5、具体实践操作基本要求:阅读大量相关论文,参与主讲或专题讨论,在全面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培养从事研究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