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2 新人教版 .doc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导入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首先跟着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秦始皇时期,政治上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汉武帝时实现大一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汉武帝统一铸币(五铢钱)、盐铁官营;思想文化上,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到隶书)、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开南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所以说秦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军事强大、社会稳定,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昌盛的秦汉文化,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这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过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同学们知道吗?有关造纸同学有什么了解吗?造纸术或纸真的是蔡伦发明的吗?学习过下面的内容,大家就会知道答案了。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纸的发明【问】纸,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纸的呢?纸最大用途:文字的载体,书写的材料。
在原始社会,主要的文字载体是彩陶(半坡人面鱼纹彩陶);商周时期用龟甲兽骨、青铜器;春秋战国有了竹木简、丝帛,一直到西汉,都是当时主要书写材料(联系书本东方朔奏本,说明竹简笨重、丝帛贵重),怎么办呢?书上87页讲甘肃天水……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
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
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
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武帝。
汉武帝大怒。
此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
【板书】时间:西汉早期名称:麻纸地点:甘肃天水地位: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东汉桂阳人,汉和帝时候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宦官。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 教材分析:秦汉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形成了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局面。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成就以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科技成就的重要代表,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纸的发展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主要介绍了纸的发明及其改进的史实。
第二目:《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和地动仪的相关内容。
第三目:华佗和张仲景。
介绍了华佗和张仲景的事迹及其所取得的医学成就。
二.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
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历史情境,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过程与方法:通过虚拟历史场景导入新课,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情境。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情境创设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收集华佗、张仲景的事迹资料,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感受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讨论的学习方法及学会制作表格的制表法。
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途径收集史料的学习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各学科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五.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析研讨法六.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背景,懂得文化的繁荣同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对外的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就事论事地看待历史现象的毛病。
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
知道《九章算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感知信息。
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视频、图表等历史资料,体会造纸术发明的必然性、时代性和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能整理、归纳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地震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了解华佗、张仲景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并能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课前预习题】:一、填空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土于,是时期用做的纸。
时期,宦官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总结了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东汉科学家制造的。
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由汉代著名医学家制成,此人还编制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
同朝代的另一名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七年级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的地动仪。
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是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重点分析: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成书于东汉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一、课前展示主持人提问: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3、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4、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5、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方面采取措施?6、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经济方面采取措施?、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文化方面采取措施?8、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军事方面采取措施?二、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节课我们将来一起学习一下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生: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师:那么,有关造纸术同学们了解多少呢?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么?请大家自读教材87页,看谁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学生自读,并尝试回答问题。
问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发现地在哪?(2)蔡伦是什么时期的人物?蔡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3)“蔡侯纸”的原料是什么?“蔡侯纸”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板书:1.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名称:麻纸地点:甘肃天水地位: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2、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间:东汉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较高名称:蔡侯纸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在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的人不是蔡伦,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师:汉代除了造纸以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发展较快的还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下面我们看一看其他方面的表现。
板书:《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板书:1、九章算术师:《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内容。
第 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4.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5.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造纸术: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1、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2、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议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
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
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2 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及华佗的医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对比法、列表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出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从中了解我国早期纸的发明的情况。
提问: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西汉以前,我们的祖先曾把什么作为书写工具?
我们课本上提到: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的一张纸上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而且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欧洲用纸代替羊皮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12世纪以后的事了。
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提问:它出现在什么朝代?汉代的纸是怎样做的?
(多媒体演示汉代造纸工序。
)
思考:我国纸张的普及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总结: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这种纸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制作简单方便,造出的纸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
提问: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总结:中国的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也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引导提问:除了造纸术外,两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成就?
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还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的仪器。
关于《九章算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成书于东汉,是一部数学名著。
2、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不仅仅是汉代的数学成就。
3、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下面让我们看看地动仪是如何测定地震的?
利用多媒体演示地动仪震动示意图。
(学生观摩)
地动仪之所以能够预测地震,是因为它利用了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
如果不够清楚,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再请教物理老师。
张衡除了制造地动仪外,还制造了指示方向的指南车和计算路程的记里鼓车,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在汉赋四大家中就有张衡的名字。
(其余三家为西汉的司马相如、杨雄和东汉的班固)因此我们还应象他一样全面发展。
提问:在医学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总结:①东汉华佗制成的“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编制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②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世称他为医圣。
课堂小结:
成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