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8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3种方法由于材料作文的主旨较为隐蔽,所以我们在审题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常常因为缺乏全局意识,造成立意的“走偏”甚至“跑题”。
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如何走出误区,顺利“通关”呢?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十三种审题立意的实战技法。
一、提炼本质法这种技法适用于较为平实的叙述性材料。
由于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主旨未集中显现,所以我们在审题时就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提炼出一个蕴涵哲理的观点。
二、道理升华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寓言、漫画等含蓄的材料或蕴涵哲理的关于自然现象的材料。
对这类材料的审题,我们就是要通过分析,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对应现实并加以升华。
三、以果溯因法这种方法就是依据材料中所提供的“结果”,用“上溯”的思维方式推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原因”一旦明晰,材料的主旨也就明了了。
它适用于已交代事情结局、主旨较为隐晦的材料。
此类材料的审题有一定难度,用“以果溯因法”则能够轻松应对。
四、异中求同法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化材料,也适用于看似矛盾的多元化材料。
审题时,我们要异中求同,即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取出来,继而作为文章的观点。
五、辨明关系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材料作文题。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国力与体育、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往往会使审题取得突破,有利于我们立意行文。
六、关键词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的材料,就是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正确理解其含意,进而把握整段材料的核心和主旨。
关键词句往往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一般来说,这样的语句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审题往往能事半功倍。
七、明确褒贬法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搞清楚对某件事情的评判上,是褒还是贬,是肯定还是否定。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7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1】秋天,不像春天那样万紫千红,也不像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更不像冬天那样粉妆玉砌,但是也有她独特的美。
秋姑娘挎着五彩缤纷的化妆盒,来到了田野里。
一阵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地摇动起来,跳起了金黄的波浪舞,稻穗沉沉的低下了头,正笑眯眯地对秋姑娘说:今年真是个大丰收年呀;秋姑娘来到玉米地里,她给玉米换了身金装,玉米高兴地把长长的水袖挥舞在空中,亭亭玉立迎风微笑;秋姑娘来在大豆地里,她给大豆抹上绿油油的水粉,大豆开心的笑鼓了肚子,有几粒种子扑通直蹦向泥土,在土里开始生根发芽呢;秋姑娘又来到高梁地里,高梁们马上换上火红的外套,羞答答地垂下头,那些饱满的硕果里,却掩藏不住丰收的喜悦。
秋姑娘来到果园,她给桔子涂上了黄澄澄的水粉,桔子便熟透了,挂在树上像一盏盏小灯笼,照着小蝴蝶回家的路;她给石榴换上红通通的纱巾,石榴兴奋地把肚子撑破了,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让人垂涎三尺;她给梨儿织出金黄的礼服,梨儿赶紧穿上新衣,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宝葫芦……秋姑娘来到树林,告诉树叶宝宝,你们的树妈妈要过冬了,快下来吧!树叶宝宝不肯下来,想为妈妈尽最后一份孝心,但是,他们坚持不住,仍然飘飘扬扬的落了下来,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又像一只只受伤的小鸟,他们盘旋着,向妈妈留下安慰的话话:明天春天,我们一定会再来看你。
妈妈含着泪水,微笑着点点头,心里感叹着:孩子们,你们长大了,但愿你们过得更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美丽季节,我喜欢粉红的石榴;金黄的稻子;飘飞的叶;怒放的秋菊,我喜欢美丽的秋天,我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收获了许多许多!冬天已经过来了,我期待着明年另一个收获的季节!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2】秋天,你有着美丽的景色。
还带给我们香甜的果实。
你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果园里,那沁人心脾的味道扑鼻而来。
红彤彤的苹果像小姑娘的脸蛋儿,红扑扑的。
一串串紫的发亮像美丽的宝石的葡萄,也长成了香甜的果实。
还有金黄的柿子挂满枝头。
材料作文一:试题1:材料:有位神父在非洲传教时,看到乡村的妇女都背着沉重的木头艰难前行,而她们的丈夫最多持一根手杖,远远的走在前面。
根据当地人的观念,为丈夫负重是女人的荣耀。
神父为此深感不安,他决定引进独轮车解决这个问题。
他就买了200辆独轮车送给她们,几周后神父发现这里没人使用独轮车。
他不解地问:“你们怎么不用车呢?”一个女人回答说:“要是我们把这车上装满木头,在全背在身上,那实在太重了”。
根据上述材料,自我提炼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分方案:构思一:立意:有创意才够味框架:从思考人生的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开头:开篇点题,举出古今中外发明家科学家都是如此。
例如: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者、文学创作者、政治思想者,无不是以非凡的创造力誉满全球,由此可见,为人为事为文为官,有创意才够味!主体:分三段。
第一段用一个小女孩在火车上做试验被打仍坚持自己的做法和爱迪生的事例,证明观点。
第二段用自己现实生活的感受,证明观点。
第三段联系当今社会的各种情况,并把“国家发展的成功比作一条大海,那么汇成这条大海的一点一滴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
”再次证明自己的观点。
结尾:独句成段,再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构思二:立意:生于“守旧”,死于创新框架:写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开头:从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提出创新的重要性。
然后笔锋举出反面的例子:因为创新而造成失败,形成悬念。
主体:用实践调查小组为切入点,对上述的例子进行分析,指出失败的原因。
接着,在说明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正确的创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创新。
最后,再指出“生于守旧,死于创新”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对待创新。
构思三:立意:由非洲女人说开去框架:写一篇随感。
开头:从材料引出父子非洲女人的思维的机械定格现象。
并且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主体:由非洲女人背木头联想到教育的改革中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思维,指出不能因为我们原来是如何做,现在仍然要如何做的危害性。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详解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纳这种方法来立意。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制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训练20篇作文一: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无敌英雄安泰,他的母亲是地神XXX。
XXX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因为他能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只要身不离地。
然而,他的敌人XXX发现了他的秘密,将他扼死在空中。
作文二:一位卖草帽的老人在树下打盹,醒来时发现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树上的猴子都戴着草帽。
老人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于是他摘下自己的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也跟着做。
老人高高兴兴地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也在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
他想起了爷爷的故事,摘下草帽往地上一扔,但猴子并没有跟着做,反而嘲笑他。
猴王出来说:“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作文三:楚国有个人挑着一只山鸡在路上走,过路的人问他:“这是什么鸟?”挑山鸡的人说:“是凤凰。
”过路的人想把这只“凤凰”献给XXX,便掏出XXX买下。
然而,山鸡过了一夜就死了,过路人感到十分遗憾。
这件事传到了XXX的耳中,他非常感动,赐厚金重赏那个过路人。
作文四:公鸡在沙土堆上找食物时,翻出了一颗珍珠。
然而,公鸡觉得这个宝物对他毫无用处,不如找到一颗麦粒填饱肚子。
他把珍珠扔到一边,继续去找麦粒。
公鸡觉得珍珠可以让人们当作宝贝,但他用不着佩戴它或打扮自己。
作文五:一只老鹰从峰顶俯冲下来,抓走了一只小羊。
一只乌鸦看到后非常羡慕,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已经练得很厉害了,于是从树上扑向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飞上天,但由于它身体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如何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最终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狼和羊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争斗后,终于握手言和了。
为了建立信任,双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然而,小狼长大后变得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牧羊狗则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最终被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3种方法材料作文一直是中学生们最为头疼的考试之一。
在材料作文中,审题立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精准,结构是否完整。
下面笔者将介绍13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希望能对广大中学生朋友有所帮助。
一、精读题目,理解考点材料作文的题目通常会在文章末尾给出,我们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论点,从而明确文章的考点。
二、仔细阅读提示材料作文通常会有一定的提示,我们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提示,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和论述方向。
三、抓住关键词在材料中,有一些关键词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因为它们涉及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诸如“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等等。
四、明确立意方向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立意方向,即确定写作的目的、态度和观点,以保证文章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五、注重论证材料作文需要注重论证,要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比较和评价,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来进行论证,以体现出个性化的观点。
六、突出重点在材料作文中,重点不一定在文章的核心论点,有时候还会在一些细节上,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重点,以便更好地达到写作的目的。
七、注意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所用语言的表达是否准确、简洁、生动,是否符合文章的主题和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八、注重结构材料作文需要有良好的结构,每一段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句,每一个要点都要有清晰的论证,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九、恰当运用材料在材料作文中,材料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恰当地运用所给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进行论证,并且要注意材料的引用和解释。
十、依据论证在论证过程中,我们要依据事实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保证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十一、注重个性化在材料作文中,我们要注重个性化,以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说法,而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说明】本文系本人于20xx年XX月11日晚在“生成语文研究中心专题讲座”上的讲座稿之浓缩版。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以下我将结合自身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以20xx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截取片段),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升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
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
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材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材料作文的要求是:“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自定立意”并非自由立意,考生切勿当真自定立意。
须知,并不是所有的立意都符合命题意旨。
②、“自选角度”,但一定要选最佳角度、最好写的角度来写。
③、“自选文体”,虽然众体皆可,但最适合材料作文的还是议论文。
④、“自拟题目”,千万不可忘!⑤、“不少于800字”是硬性要求,否则被视为残卷。
材料作文审题指导1、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主旨,抓主要意义。
要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内容、主要意义及其主要方面,概括、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意思,才能确保立意“正”而“准”。
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只见一点而不顾其余,否则必偏无疑。
2、抓住材料关键句,理解材料中心主旨。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
开头句或总领句、结尾句或结论句、概括句、对话句、重复句、警句等,往往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暗示材料中心主旨。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中心意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3、把握材料及命题人褒与贬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人褒与贬的思想情感倾向,我们可从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要感受:命题人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4、把材料分析成原因和结果两部分,由果溯因,探求因果关系,分析事物本质。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中的因果联系,从结果切入,追溯原因,理解材料思想意义,进而确立文章中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注意:抓事物原因,要抓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
(本次作文中,事件的结果是年轻人们“找到快乐了”,其原因有哪些?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是什么?)5、辨明材料内部的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如成功与快乐)、辩证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对比关系(如激进与稳健)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如何立意:1、提炼出中心事件、主要意思:一群年轻人,一起帮助苏格拉底造船,在船下水、年轻人划船唱歌时,他们找到了快乐。
2、探求因果关系:如何感受快乐?年轻人找到快乐,原因有哪些?3、提炼观点:①、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就是一种快乐。
②、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并取得成功,是人生莫大的快乐。
·③、对奋斗与成功的体验就是一种快乐。
·④、劳动是快乐的源泉。
·⑤、在劳动与创造中,感受无限快乐。
·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目标\奋斗\成功\创造\团结协作\劳动\助人·材料作文如何使用材料?①、材料是由头,是引子,引出论题,引出观点。
对材料要概括,能证明自己观点的部分,要引用要进行阐述,来论证观点。
但不可囿于材料就事论事,不可评述材料本身。
②、绝不可照抄照搬原材料。
③、也不可完全脱离原材料。
【规范例文】造一条船吧,向快乐出发怎样才能找到快乐呢?一群古希腊的年轻人为此而苦恼。
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说:“去造一条船吧!”当年轻人们造出船来荡舟高歌的时候,便与快乐邂逅而且同行了。
“造一条船吧”,一句简单的话,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体现了一种高明的快乐之道:树立目标,并为之辛勤劳动,在团结协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造一条船吧——树立目标,踏上快乐之旅。
有了目标,才有对于未来的明确的打算,才有对于生活的执着的信念,才有对于人生的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投入的姿态。
因此,有目标的人是充实的,是幸福的,必然拥有更多真正的快乐。
而一个没有目标的人肯定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其心灵是荒芜的。
有人说得好:“荒芜的心田杂草丛生。
”空虚,迷茫,苦闷,颓废,就是最易生长的“杂草”,快乐又从何而生?造一条船吧——辛勤劳动,换取快乐之果。
没有一直快乐的懒人。
只有自己亲手做的面包最香甜,只有自己亲手做的船坐着最舒适。
很多时候与其无谓地寻找快乐,不如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让快乐青睐于你。
辛勤的劳动不就是为了实现心中那个梦想吗?成功了,心中的空缺也弥补了,快乐也就诞生了。
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虽然夜夜挑灯很苦很倦,但那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啊!没有艰辛的跋涉攀沿,何以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畅快?造一条船吧——团结协作,抵达快乐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往往是因为人际关系等事情处理得不好,看到哪里都是充满恶意的眼光,合作更无从淡起;然而,没有大家齐心协力的建造,大厦如何矗立?铁轨如何蜿蜒?兄弟情谊如何牢不可破?有一首童谣能很好地说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起进洞里。
”团结协作,使小小力量也能聚集起来,也能溃千里之堤。
在团结中领会同心同德的力量,在协作中缔造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团结协作中创造一个又一个超乎想象的惊喜,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快乐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也并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 造一条船,以目标为舵,以勤奋为桨,以团结协作为风帆,向快乐出发,终能抵达你期盼的快乐彼岸。
【材料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中心主旨: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1)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材料2】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这则材料中的中心主旨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中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大半天,还是并没走到河边。
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大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材料的主要意思:青蛙给螃蟹指路,让他一直往前走,就会到达目的地河边,却忘了螃蟹是横着爬。
结果,螃蟹却走了大半天,也没走到河边。
因为他把“走”理解为“横着爬”。
关键句: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艺术形象:青蛙和螃蟹。
情感倾向:对螃蟹?对青蛙?一、从螃蟹的角度思考,分析原因,提炼思想。
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可以提炼如下观点:①、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就是。
③、学会思考,切勿“照搬”④、认清自我,走适合自己的路。
二、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可以提炼如下观点:1、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能自以为是。
2、换个角度,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别人。
三、从青蛙、螃蟹错误共性的角度思考,可以提炼观点:①、两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缺乏沟通,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②、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才能避免误解。
分析以下立意:做人要脚踏实地。
讽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不怕挫折,向前走。
我们要解放思想。
不要横行霸道。
要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
不能推卸责任,埋怨别人。
要学会反省自己。
换一种思维面对生活。
人生需要指导。
要学会变通。
学会创新。
【材料4】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真正的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的形象:百合。
中心事件、中心话题:记叙野百合如何开花、成为真正的百合的事情。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即是作文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