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须家河组气藏气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2.58 KB
- 文档页数:3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采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作为国内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然而,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对渗流机理的理解与储层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方法,为该类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特征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储层以低渗透率的砂岩为主,储集性能较差;二是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区域渗透率差异大;三是气藏压力系统复杂,储层压力变化大。
这些特征使得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较为复杂,给开发带来了困难。
三、渗流机理研究1. 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其渗流过程。
实验表明,低渗透砂岩的渗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岩石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等。
在低渗透条件下,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往往呈现出非达西流特征。
2. 数学模型分析基于达西定律和流体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揭示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为优化开发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四、储层评价方法研究1. 岩石物理性质评价通过岩石物理性质测试,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的测定,可以了解储层的物理性质,为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2. 地质综合评价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分析储层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特征等因素,可以评估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开发风险。
3. 开发效果预测基于数学模型和实际数据,对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效果进行预测。
通过分析不同开发方案的优劣,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提供依据。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考虑;二是储层评价应结合岩石物理性质、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数据等多种方法;三是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对于提高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
气水两相流实验研究李义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E-mail:lee022@摘要:煤层甲烷气藏是一种压力闭圈气藏。
煤层气-水的渗流过程只是为研究其在煤层中吸附全过程的第一步,是开采煤层气的重要环节。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煤样进行气-水两相流的实验研究,通过改变煤体压力(围压、轴压、孔隙压)测得不同饱和度下的通过的气体和水的流量以得出煤体的渗透率。
通过实验得出在围压、轴压固定的情况下,单相流通过多孔介质时符合的二次函数规律,并且渗透率随着孔隙压的增加而增加。
本文的重点将放在对煤样施加不同围压时煤样的渗透规律以及煤体的相对渗透规律的研究,分析其渗透规律,进而了解煤体结构特征,为搞清煤体内部结构特性和煤层气(水)在煤层中流动机理奠定了基础。
为进行煤层气的开发、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轴压;围压;孔隙压;饱和度;渗流中图分类号:TD1. 引言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烃类气体,是一种高效的洁净能源,热值和成分与天然气相近,几乎不含硫化物,是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能源。
在世界范围内其储量十分丰富,总储量超过天然气。
目前,我国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每年保持在15%以上,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石油、煤炭。
据预测,我国到201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而目前的天然气储量尚不能满足要求,煤层气将成为天然气资源的必要补充。
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2倍。
据测算,所有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中,20%是由甲烷引起的,而我国煤矿的甲烷占全球的35%以上,相当于荷兰全国所有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
长期以来煤层气一直被作为煤矿生产的一种主要灾害来对待,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黑勇士、圣胡安盆地煤田进行的煤层气地面开发实验的成功,才真正揭示了这一新型洁净能源的潜在经济效益和广阔前景。
20余年来,从事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与科研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将近30个,只有美国实现了产业化。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其开采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作为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其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对提高开采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并对储层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川中须家河组地质特征及低渗砂岩特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地层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等组成,其中低渗砂岩是主要的天然气储集层。
低渗砂岩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气藏的渗流特性及开采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三、渗流机理研究1. 渗流物理模型针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建立合适的渗流物理模型是研究渗流机理的基础。
通过综合考虑岩石物理性质、流体性质及渗流过程,建立能够反映实际地质条件的物理模型。
2. 渗流数学模型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建立渗流数学模型。
运用达西定律、泊肃叶定律等基本原理,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
同时,考虑低渗砂岩的特殊性质,如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等影响因素,建立更为准确的数学模型。
3.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的渗流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包括岩石物性测试、流体性质测定、渗流实验等,以获取低渗砂岩的渗透性、孔隙结构、流体流动规律等关键参数。
四、储层评价研究1. 储层物性评价储层物性评价是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的岩石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储集能力。
2. 储层含气性评价储层含气性评价是评估储层天然气富集程度和开采潜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气藏的地质条件、流体性质及储层物性等参数,评价储层的含气性和开采效益。
3. 开发效果预测在储层评价的基础上,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效果进行预测。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新的低渗气藏指数式产能方程
何军;贾爱林;胡永乐;何东博;位云生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13(035)004
【摘要】基于对低渗气藏渗流机理的研究,在Rawlines和Schellhardt指数式产能方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推导出了适合低渗气井的产能预测公式及地层压力计算公式.产能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Gps增大,气井绝对无阻流量qaof增大,同时,地层压力p与波及半径r在半对数曲线p-lgr上其形态也越呈现出“S”形.对于地层压力梯度而言,启动压力梯度Gps越小,井眼附近的地层压力梯度变化越快;启动压力梯度Gps越大,井眼附近地层压力梯度变化相对平缓,在井壁附近很小的区域以外,地层压力梯度几乎等于启动压力梯度.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何军;贾爱林;胡永乐;何东博;位云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
【相关文献】
1.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超深层气藏产能方程的建立
2.一个新的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三项式产能方程
3.考虑变启动压降低渗气藏产能方程的建立
4.考虑应
力敏感储层与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气藏产能方程5.考虑应力敏感储层与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气藏产能方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体渗流特征及启动压力规律的研究吴凡;孙黎娟;乔国安;赵晓林;陈冬玲【摘要】实际气藏的生产特征反映出气体渗流与液体一样存在启动压力现象,而气体的"滑脱效应”似乎与气体的启动压力现象相矛盾,所以极有必要通过试验来研究气体二者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变化规律.文章利用天然岩心进行了实验室试验,探讨和研究了不同压差条件下的气体流量和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气体的滑脱效应是有条件的,在更低速条件下,气体的渗流具有启动压力现象,并建立了室内统计规律,即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的渗透率呈反比.并简单地介绍了利用该规律确定气藏合理井距的计算方法以及该规律在气井稳定试井解释中的实际应用.气体启动压力规律的存在使气井的无阻流量变小、气藏的废弃压力提高,造成了气藏采收率的降低.利用气藏启动压力规律可更好地指导气藏的开发设计和动态分析,为气藏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1(021)00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天然气;启动压力;滑脱;稳定试井;无阻流量;井距【作者】吴凡;孙黎娟;乔国安;赵晓林;陈冬玲【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天然气工业2001 年 1 月吴凡’ 孙黎娟乔国安赵晓林陈冬玲(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吴凡等.气体渗流特征及启动压力规律的研究,天然气工业,2001 ; 21(1) : 82 ~84摘要实际气藏的生产特征反映出气体渗流与液体一样存在启动压力现象,雨气体的“ 滑脱效应”似乎与气体的启动压力现象相矛盾,所以极有必要通过试验来研究气体二者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变化规律。
文章利用天然岩心进行了实验室试验,探讨和研究了不同压差条件下的气体流量和渗透率变化规律。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吴小奇;罗开平;王萍;陈迎宾;王彦青;胡烨;黎华继【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7(038)006【摘要】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 m3的天然气.【总页数】11页(P1068-1078)【作者】吴小奇;罗开平;王萍;陈迎宾;王彦青;胡烨;黎华继【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裂缝特征及识别 [J], 董国良;周文;高伟平;孟森淼;王辛2.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上段沉积微相研究 [J], 雍云乔;侯明才;王文楷;王俊;李秀华3.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J], 徐樟有;吴胜和;张小青;赵艳;曾小英;张晓玉4.致密砂岩裂缝测井识别特色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J], 刘志远;李浩;武清钊;南泽宇;苏俊磊;金武军5.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增产实践 [J], 朱化蜀;刘林;黄志文;范鑫;张金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 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 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072-04新场气田低品质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马飞,杨逸,宋燕高,付育武(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德阳618000)摘要:川西新场气田JS21、JS23储层品质差,储层改造中水锁伤害严重,储层启动压力的变化能够反应储层水锁伤害的大小。
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测定了新场气田低品质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值。
对影响储层启动压力的因素,如岩心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界面张力、外来液体的入侵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
经研究发现,渗透率降低导致启动压力的增加,启动压力随含水饱和度上升而增加,界面张力越小启动压力越小,破胶液的滤失是造成储层水锁伤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低品质储量;启动压力;水锁伤害;新场气田中图分类号:TE313文献标识码:A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JS21、JS23气藏,面临着储层品质差、地层能量不足、压裂改造中的水锁伤害严重的问题。
本文结合新场气田低品质储层地质特征,并对储层改造施工过程中影响储层启动压力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启动压力梯度特征,来降低储层的水锁效应,提高压裂液的返排率。
1低品质储层地质特征新场JS21、JS23气藏储层品质差[1],具有很强的非均值性和较差的储层物性,构成了储量难动用的地质因素。
新场JS21、JS23储层喉道细,孔渗相关性差。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JS21次生溶蚀孔隙中粒间溶蚀扩大孔相对不发育,以粒内溶孔为主,在次生孔隙中占56.9%,孔、渗相关性仅为0.46。
JS23与JS21相似,粒内溶孔在次生孔隙中占50.2%,孔渗相关性也较差,相关系数为0.52。
此类储层压裂改造时由于毛细管效应,很容易造成储层水锁伤害。
表1砂体孔隙类型组合特征砂体储层类别残余原生粒间孔,%含量贡献率次生溶蚀孔,%含量贡献率粒内溶孔比例粒间溶孔比例孔-渗相关关系JS214.33.20.9437.637.415.67.25.35.162.462.684.456.943.10.46平均 3.033.1 5.166.9JS234.73.23.346.739.231.55.34.97.153.160.868.550.249.80.52平均 3.739.8 5.660.2JS21储层杂基含量最高,达7.5%,岩屑成分以沉积岩岩屑较多,且含碳酸盐岩岩屑;JS23储层杂基和胶结物的总含量达到21.2%。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异常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模式的报告,
800字
须家河组地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这一地区具有多变的气藏特征,对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须家河组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模式的报告将考虑如下内容。
首先,考察须家河组的压力演化情况。
根据钻孔数据,须家河组的原始压力受到了隆升底部断裂带的影响,造成压力大幅降低,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
此外,四川盆地的侵蚀、整体上抬,还以及该区的油气成藏,也导致了该地区地层压力系统的变化。
其次考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
由于该区深度较浅,熔融性烃类受温度影响较小,容易提供有效储集空间,形成储集层。
此外,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也导致储集层的发育有利于气体的向外扩散,形成分布较广的构造性天然气藏。
最后,考虑须家河组压力演化后天然气藏发育的局部分布特征。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该区局部储集层表现出了不同的埋藏深度、气体浓度差异,且部分储集层存在分叉结构,节理网络表现出丰富的复杂性。
本报告对须家河组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须家河组压力降低,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促使气体向外扩散形成较广的构造性天然气藏,而局部的储集层分布形态也发生变化,形成复杂的节理网络结构。
未来在继续深入探讨此区成藏机理和储集层分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其天然气勘探开发模式,对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其开采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作为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其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采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并对储层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川中须家河组地质背景川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是该地区主要的低渗砂岩气藏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同时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因此,研究该地区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对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渗流机理研究1. 渗流理论分析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物理性质、流体性质以及地质构造等。
在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中,由于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导致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对气体在低渗砂岩中的渗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影响渗流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 实验研究方法为更深入地研究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需要采用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实验主要包括气体在低渗砂岩中的渗透实验、压力传导实验等。
通过实验可以观测气体在低渗砂岩中的流动过程,分析气体渗透率与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关系,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对渗流的影响。
四、储层评价研究1. 储层物性评价储层物性是评价低渗砂岩气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须家河组低渗砂岩的岩石物理性质、孔隙结构、含气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价储层的物性特征。
同时,结合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等地质信息,可以进一步分析储层的空间分布和构造特征。
2. 储层动态评价除了对储层的物性进行评价外,还需要对储层的动态特征进行评价。
这包括对储层的产能预测、采收率预测、开采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可以预测储层的产能和采收率,评估开采风险和经济效益。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低渗砂岩气藏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潜力巨大。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作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其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方法,为该类气藏的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地质特征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主要分布于川中凹陷带,具有埋藏深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等特点。
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粉砂岩,成岩作用较强,孔隙度较低。
此外,储层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对气藏的渗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三、渗流机理研究(一)渗流基本理论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涉及多因素、多场耦合的复杂过程。
本部分从渗流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川中须家河组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气体在低渗透砂岩中的流动规律和渗流特性。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分析压力、温度、饱和度等参数对渗流过程的影响。
(二)低渗砂岩的物理模拟实验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低渗砂岩的渗流特性,本部分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气体流动过程,观察压力、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三)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数学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气藏的渗流过程进行定量分析,预测不同开采条件下的产量和采收率。
四、储层评价方法研究(一)储层分类与评价标准根据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渗流特性,建立了储层分类与评价标准。
通过分析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含气性等参数,将储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为后续的开采和开发提供依据。
(二)储层参数的获取与评价方法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获取储层的各项参数并进行评价。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采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作为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其开采潜力巨大。
然而,由于低渗透性砂岩气藏的特殊性,其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成为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开发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方法,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地质特征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主要分布在川中凹陷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多源成藏的特点。
该地区砂岩储层以低孔、低渗为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复杂。
此外,储层中还存在着较多的粘土矿物、碳酸盐等次生矿物,对气藏的渗流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三、渗流机理研究1. 渗流物理模型针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特殊性,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地区的渗流物理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等因素,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气藏的渗流规律。
2. 渗流实验研究通过开展室内岩心渗流实验,研究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砂岩储层的渗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压力等。
在低渗透性储层中,气体流动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特征,需要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四、储层评价方法研究1. 储层物性评价储层物性是评价低渗砂岩气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等手段,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进行评价。
同时,结合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对储层的含气性、产能等进行预测。
2. 储层敏感性评价由于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储层中存在较多的粘土矿物、碳酸盐等次生矿物,这些矿物对储层的渗流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储层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尤为重要。
通过室内敏感性实验,分析储层对不同矿物的敏感程度,为开发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升,能源需求不断增大。
天然气的应用愈发广泛,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亦日趋重要。
本文将重点关注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旨在为该类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二、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概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
该气藏的砂岩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储层物性差异大,给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其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渗流机理研究(一)渗流基本理论渗流是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程。
在低渗砂岩气藏中,由于孔隙度小、渗透率低,渗流过程更加复杂。
研究过程中需结合流体物理性质、岩石物性及渗流场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二)低渗砂岩的渗流特性低渗砂岩的渗流特性主要表现为非线性流动、启动压力梯度大等特征。
在低渗透率的条件下,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往往呈现非达西流特征,需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此外,低渗砂岩的孔隙结构复杂,流体在其中的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三)渗流机理分析针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需结合地质资料、实验数据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揭示其渗流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开发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四、储层评价研究(一)储层物性评价储层物性是评价低渗砂岩气藏的重要指标,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
通过对储层物性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储层的储集性能和产能潜力。
(二)储层类型划分及评价标准根据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地质条件,可将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划分为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为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储层改造技术及效果评价针对低渗砂岩气藏的开采难题,需采取有效的储层改造技术。
通过分析不同改造技术的效果及适用性,评估其对提高气藏产能的贡献,为实际开发提供指导。
低渗透气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测试新方法房茂军;盛舒遥;段永刚;魏明强;李昊【摘要】针对传统方法测量精度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启动压力实验测量方法.基于毛细管有色液滴移动原理,进行高精度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测试精度达到10-4~10-5 mL数量级.将该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低渗气藏储层岩样启动压力梯度测试中,讨论低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测试的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范围为0.69~11.06 kPa/m,比传统方法测试的启动压力梯度值低1~2个数量级,且同一岩样的启动压力梯度随含水饱和度增加而增大.【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6【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低渗气藏;启动压力梯度;毛细管;渗透率;含水饱和度【作者】房茂军;盛舒遥;段永刚;魏明强;李昊【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 637001;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 637001;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 63700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关于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结果一直存在争议[1-4]。
有文献证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气井产能和单井控制储量等指标的计算产生影响[5-8]。
目前启动压力梯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有非稳态压差-流量法和气泡法,不同的实验技术手段所测数值相差很大。
传统实验测试法的测试流量计精度为0.01~1.00 mL,所测启动压力梯度偏高(0.10~0.70 MPam),与油气运移动力(0.001~0.005 MPam)及开发实际数据不相符。
为此,针对传统实验测量精度差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的启动压力实验测试方法。
应用新的启动压力实验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低渗气藏储层岩样启动压力梯度进行测试,讨论低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19年第23期·39·文章编号:2095-6835(2019)23-0039-02不同压力梯度下气水相渗曲线的实验和产能研究*杨志兴1,许馨月2,陈自立1,郭平3,汪周华3(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2.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摘要:现已有采用不同速度下的气驱水测试束缚水的速度敏感性实验,实验得到了速度与束缚水的关系曲线,而开发过程中需要不同压力梯度下的气驱水相渗完整曲线,针对目标区块的储层特点,采用非稳态气驱水实验研究方法,用氮气和地层水测试4块岩心在常温不同压力梯度下的气驱水两相渗流,得到对应条件下的非均质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使用eclipse 建立单井模型,采用不同压力梯度下气驱水相渗实验得到并经处理后的实验数据对单井开发动态进行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0.4mD 的致密岩心因绝对渗透率太低,在束缚水条件下气水相相对渗透率较低,几乎没有渗流能力,开发潜力小;渗透率7~11mD 岩心,两相共渗区范围较大,随气驱水压力梯度增加,束缚水下降2%~3%,相渗曲线整体向右移动,在低压力梯度下,气相渗透率提升,而压力梯度过高会引起非线性渗流阻力,气相渗透率反而有所下降,合理确定生产压差是开发时应当仔细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气驱水;相渗曲线;压力梯度;生产动态中图分类号:TE312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9.23.015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因素作了大量研究。
然而,关于压力梯度对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并不多。
方建龙等[1]指出高压下会获得更高的气驱水波及效率,更宽的气水两相共渗区;邓英尔[2]揭示了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加,气驱水线性渗流会转变为非线性渗流。
新场气田须二气藏成藏机理深化研究黎华继;陈兰;刘叶;冉旭;罗桂滨【摘要】以深究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复杂气水分布的根源为出发点,梳理前期气藏成藏研究成果为基线,融入气藏动静态特征研究,探寻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复杂气水分布的根源.新场气田须二气藏经历了早期原油聚集与裂解阶段、中期生气增压聚集阶段、晚期高压驱赶运聚成藏阶段.关键时期为晚期高压驱赶运聚成藏阶段;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高孔隙型储层发育于高含水区;受裂缝发育影响,须二气藏为无统一气水界面的边水气藏;潜力区应为气水过渡带之上、近断层的区域.【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38)004【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须二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储集性【作者】黎华继;陈兰;刘叶;冉旭;罗桂滨【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由多个NE、SN、NEE向高点组成的NEE 向复式背斜,地层可划分为3个亚段、10套砂层组,储集砂体厚度大,延伸范围广,厚度比较稳定;须二段以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为主,有利储层的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中—细粒砂岩沉积;埋藏深度4500~5200 m,砂岩平均孔隙度为3.75%,平均基质渗透率只有0.07 mD,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孔超致密储层;产出的流体以天然气为主,不含凝析油,产地层水,但无统一气水边界;气藏的压力系数为1.64左右,属裂缝控产的异常高压有水气藏。
在新场气田10余年的勘探开发过程中,2006年杨克明、叶军等[1]提出的“早期古构造之上叠加晚期‘断而未破’裂缝系统是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的高压驱赶成藏模式,较好地指导了气藏的勘探开发。
但由于气藏独有的复杂性(基质储层在致密背景下,不乏相对疏松储层,同时裂缝发育程度的差异使得须二储层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质性,另外,气水同产但无统一的气水边界),使上述成藏模式难以指导气藏下一步的开发评价工作,针对须二气藏成藏的复杂性,有必要对进入开发评价阶段的须二气藏前期气藏成藏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气藏特征,明确真正的气藏成藏主控因素,探索气藏开发潜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