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乘除法简便运算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苏教版)教案的设计要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8。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说说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强调?同时?、?相同的数?)。
导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感悟规律出示例题:队鼓单价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①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②想一想能不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结果不变。
③根据学生讨论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
④设问: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2.出示:队号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 ①教师巡视;②指名学生说,教师板演。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演的算式,让学生讨论这里的?2?是几?④引导学生通过验算检验余数是?20?还是?2??3.模仿练习,巩固新知识。
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发展,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五第6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
汇报时注意让学生比较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余数的变化规律)。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求什么?(2)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先求出什么?四、全课小结,内化知识设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五、作业:练习五第题以上是就爱阅读网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 运算定律第6 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运算RJ四年级下册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当堂检测(1)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除法的运算性质1课堂探究点复习导入2课时流程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探究点1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一打”是12个。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12×25=____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c+b×c请同学用自己最快的方法算出结果。
12×25=(3×4)×25=3×(4×25)=3×100=300(个)12×25=(10+2)×25 =10×25+2×25 =250+50=300(个)方法一:方法二:哪个方法更好?提示:在计算12×25时,把12分解成3×4或10+2,都体现了分解的数学思想。
归纳总结:乘法的简便算法: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可考虑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或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可将其分解成10±()、100±()、1000±()……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讲解源于《点拨》)小试牛刀(选题源于教材P29做一做前两题)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0 25×(4+8)=35×(5×20) =35×100=3500=25×4+25×8 =100+200=300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选题源于教材P30练习8第6题)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8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P29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或相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口算。
4×( ) =12 100÷( )=25 4×( )=32 1000÷( )=125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想)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简便计算。
5×13×432×(20224) 5×99+5让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8。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生交流后,教师可选择重要问题进行解决。
(1)解决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学生尝试计算,探索简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研究12×25应该怎么算更简便些。
展示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算理。
交流预设:方法一:12×25 =(3×4)×25 =3×(4×25)=3×100 =300(个) 方法二:12×25 ‘ =(10+2)×25=10×25+2×25 =250+50 =300(个) 方法三:12×25=12×(100÷4) =12×100÷4 =120224 =300(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25×12时,方法一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方法二是把12写成10与2的和,目的是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0个25是多少,再计算2个25是多少,最后把计算的结果相加。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7页至第79页的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计算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乘除运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他买了多少斤苹果?解答:15元÷ 3元/斤 = 5斤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初步了解除法的性质。
2.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3 + 17)× 5解答:23 × 5 + 17 × 5 = (23 + 17) × 5 = 40 × 5 = 2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17 + 23)× 4答案:17 × 4 + 23 × 4 = (17 + 23) × 4 = 40 × 4 = 1603. 乘法结合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5 × 4 × 3解答:25 × (4 × 3) = (25 × 4) × 3 = 100 × 3 = 3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6 × 7 × 5答案:6 × (7 × 5) = (6 × 7) × 5 = 42 × 5 = 2104. 除法的性质的学习:a. 讲解除法的性质的概念和意义。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3. 乘法分配律:a×(b+c)=a×b+a×c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引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新知讲解:1. 乘法交换律:通过举例说明两个数相乘,无论怎样排列,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3×4=4×3;5×7=7×52. 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三个数相乘,无论怎样组合,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3)×4=2×(3×4);(5×6)×7=5×(6×7)3. 乘法分配律:通过举例说明一个数分别与另外两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例如:5×(2+3)=5×2+5×3(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检验他们对乘法简便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简化计算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定律。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可以用到乘法简便计算的例子,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化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二)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_ 30 _ 20 24 4035 4 25 4 45 2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_=( ) ( ) 30=( )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_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第一种解法6 _ 5=72 5 =360(元)第二种解法6 (_ 5)=6 60 =360(元)你发现什么?使学生明确(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 _ 5= 6 (_ 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板书课题:简便算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35 5 2 学生试做(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35 5 2 =35 (5 2) =35 10 =350(3)拓展补充45 2 9.(4)学生完成做一做.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5 _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_分成4 4,这样25 4 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25 _ =25 (4 4) =25 4 4 =100 4 =400 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2)拓展补充_ _怎样算比较简便?三.巩固发展1.填空(1)27 4 5 (2)_ _=27 [( )○( )] =_ [( )○( )]=27 [( )○( )] =_ [( )○( )]=27 [ ] =_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46 25 4=46 [( )○( )]3.练习二十五1题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5.练习二十五5题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五.布置作业练习4题.六.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4.创新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教学分析:乘这里讲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除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教学重点: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教学难点: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教师行为:导引目标1.口算(投影出示)240 20 360 40 450 30 350 70450 50 630 70 800 100 240 80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 ) ( ) 54=( ) ( )32=( ) ( ) 40=( ) ( )25=( ) ( ) 28=( ) (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解法解同一应用题,观察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明确:已知数相同,计算结果也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同.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教师板书:90 2 3=90 (2 3)教师:抛开具体的事理,单看两个算式,90 2 3还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积计算填空练习_0 4 5=_0 ( ) _0 5 4=_0 ( )240 5 6=240 ( ) _0 5 2=_0 (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教师:学习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除法中的简便计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教师板书课题.二.创造条件教学例3 (1)出示例3 390 5 6 引导学生汇报,先算出5和6的积,再用积30去除390.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反馈练习_60 8 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2)练习810 9 2怎样计算简便?教师巡视把学生的不同作法板书并比较810 9 2 810 9 2=90 2 =810 (9 2)=45 =810 _ =45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连除法时,如果两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先乘起来,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3)反馈练习:_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补充:_0 _ 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组织研究教学例4 教师:在例3中,我们利用这一规律把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来简算.(1)出示例4:420 35 教师: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420 35 420 35=420 7 5 =420 5 7=60 5 =84 7=_ =_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简便,因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诀求商,所以比较简便.(2)教师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怎样使计算比较简便,就怎样计算.三.引导创新_1页做一做(幻灯出示)350 25 480 32四.反思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三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内容.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学习难点: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师:〝一打〞是多少个?(_个)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1.教学教材29页例8(1).(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预设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_ 25=(3 4) 25=3 (4 25)=3 100=300(个)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_ 25=(10+2) 25=10 25+2 25=250+50=300(个)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_ 25=_ (100 4)=_ 100 4=_00 4=300(个)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 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①这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②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5)总结: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教材29页例8(2).(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预设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330 5 2=66 2=33(元)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 (5 2)=330 10=33(元)(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①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330 5 2=330 (5 2)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 b c=a (b c)(b.c均不为0).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能力.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简便计算.32 _5=(________ ________) _532 _5=32 (________ ________)32 _5=(________+________) _532 _5=(________-________) _5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材30页1.4题.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教案:乘除法的简便计算课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2.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乘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计算,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和速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3.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乘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正确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收集一些实际问题,尝试运用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计算题。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一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我们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一重点细节,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补充和说明:1. 乘法简便计算方法:(1)分配律:a × (b c) = a × b a × c。
第4讲挑战高峰——乘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春季全国版,4年级第4讲“挑战高峰——乘除法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够学会根据题目特点运用不同的简便方法。
3.培养学生总结并归类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达到熟练巧算的程度。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问题解决1.通过较丰富的教材,现实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培养学生运用概念、性质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2.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通过资助探索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本讲教材及练习册参考答案:教材:探究类型1:49×2×5 75×16=49×(2×5)=3×(25×4)×4=49×10 =1200=490探究类型2:1. 99×9+92. 99×9+993. (20-4)×25=9×(99+1)=99×(9+1)=20×25-4×25=9×100 =99×10 =500-100=900 =990 =400变式练习:98×38 101×65-65=(100-2)×38 =(101-1)×65=100×38-2×38 =100×65=3800-76 =6500=3724探究类型3:1. 37500÷4÷252. 125×91÷253. 1000÷(25÷4)=37500÷(25×4) =125÷25×91 =1000÷25×4=37500÷100 =5×91 =40×4=375 =455 =160探究类型4:999999×999996=999999×999996+999996-999996=999996×(999999+1 )- 999996-4+4=999996000000-(999996+4)+4=999995000000+4=999995000004大胆闯关:1、13×15×4 99×299+99 496×837-496×737=13×(15×4) =99×(299+1) =496×(837-737)=13×60 =99×300 =496×100=780 =29700 =4960025×64×125 45000÷(90×25) 35×103=(25×4)×2×(8×125) =45000÷90÷25 =35×(100+3)=100×2×1000 =500÷25 =35×100+35×3 =200000 =20 =3500+105=3605 2.3333333×333333433×34=1122 333×334=111222 3333×3334=11112222……3333333×3333334=11111112222222练习册1.125×47+63×47+12×47 64×125=47×(125+63+12) =8×(8×125)=47×200 =8×1000=9400 =8000384×26÷13 (125×99+125)×16=384×(26÷13) =125×8×(99+1)×2=384×2 =100000×2=768 =20000056000÷(14000÷16) 14×6×5×15=56000÷14000×16 =(14×5)×(6×15)=4×16 =70×90=64 =63002.22...22×99 (99)295个2 295个92×9=1822×99=2178222×999=2217782222×9999=22217778……22...22×99...99=22... 22177 (778)295个2 295个9 294个2 294个7补充练习123×456÷123÷456 4004×25=(123×456)÷(123×456) =(4000+4)×25=1 =100100(64×75)÷(32×25) 980000÷25÷25÷4÷4=(64÷32)×(75÷25) =980000÷(25×4)÷(25×4)=6 =9899999×77778+33333×66666=99999×77778+33333×3×22222=99999×(77778+22222)=9999900000。
第3单元运算定律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第6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1、黄鹂方才唱,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教学目标:1.能够快速进行简便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理解简便运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1.加法的简便运算。
2.减法的简便运算。
3.乘法的简便运算。
4.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个简单的算式,让学生快速计算结果,引导学生体验快速计算的乐趣。
2.介绍本堂课的主题,简便运算,告诉学生通过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二、加法的简便运算(30分钟)1.介绍加法的简便运算法则: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不进位。
2.给学生提供一些计算题目,让他们通过运用简便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并让他们再次进行练习。
三、减法的简便运算(30分钟)1.介绍减法的简便运算法则: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减,不借位。
2.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验减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并进行练习。
3.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并进行巩固练习。
四、乘法的简便运算(30分钟)1.介绍乘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利用乘法表中的规律进行运算。
2.给学生提供一些计算题目,让他们通过运用简便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并让他们再次进行练习。
五、除法的简便运算(30分钟)1.介绍除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利用乘法的逆运算进行运算。
2.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验除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并进行练习。
3.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并进行巩固练习。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给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简便运算法则,并强调运用简便运算法则的重要性。
2.给学生出一些综合运算的习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简便运算法则。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减乘除的简便运算法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九章《乘法和除法》的第三节“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运用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计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性质,能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乘除法运算的熟练程度,提高计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总价,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兴趣。
21 × 4 = 8484 ÷ 4 = 2121 × 5 = 105105 ÷ 5 = 213. 讲解:讲解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如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运算规律等。
25 × 32125 × 812 × 5144 ÷ 12六、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2. 简便计算方法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明运用了哪种简便计算方法。
14 × 15360 ÷ 9(2)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 × 463 ÷ 32. 答案:(1)14 × 15 = 210(乘法分配律)360 ÷ 9 = 40(除法的运算规律)(2)27 × 4 = 10863 ÷ 3 = 2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如:(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明运用了哪种简便计算方法。
第3单元运算定律
第6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