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教程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53.51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
(2)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讲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文化。
3.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四、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东南亚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收集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了解其特色产业和文化。
3. 思考题: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启示?六、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以山地、高原为主,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3. 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 展示东南亚地形、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形、气候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
4. 培养学生的地图识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3.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4. 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5. 东南亚的宗教文化6. 东南亚的民俗风情7.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
2. 难点:东南亚国家的首都、地理位置示意图的识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俗风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东南亚的宗教文化和旅游资源。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东南亚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东南亚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东南亚的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分享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地图,通过互动方式让学生指出主要国家和首都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
3. 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东南亚不同国家的人物,讨论该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东南亚的宗教分布和影响,以及主要旅游资源。
5. 采用问题解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关于东南亚的问题,并尝试共同解决。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七班级地理《东南亚》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奉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技能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力量。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育同学的区域分析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进展应当因地制宜的观点,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教学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教学方法】观看、比较、演示、商量、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同学回答,老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确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东南亚单元七学科地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能够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3.能够售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2.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从图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华人和华侨为东南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华人对东南亚的认识历程。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十字路口”的位置体验之旅:(一)整体感知,探寻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重要性。
体验内容:1.读东南亚位置图,找出东南亚的纬度范围。
2.读东南亚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说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3.简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通过体验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总结: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自然原因:气候高温多雨,利于水稻的生长社会经济原因: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而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3.天然橡胶、椰子、棕榈油、蕉麻候条件与热带农作物的关系。
课堂总结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东南亚单元七学科地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知道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重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元帅的诗《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教课方案(2)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教课方案(2)讲课目标: 1 、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2 、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东南亚人口及城市分布特色。
3 、认识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讲课重难点: 1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2 、东南亚人口及城市分布特色。
讲课方法:以教课方案为载体,实行小组讲课形式,实行零距离课堂讲课模式。
依据讲课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饶启示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供给动脑、着手、动口的时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学生主体地位。
讲课准备: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物产分布图讲课过程:一、创办情境,导入新课个性化更正方式一:复习发问: 1 、东南亚包含哪两大多数,为何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 、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天气,分别有什么特色,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东南亚地点、天气地形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东南亚的物产和居民。
方式二:跟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出国旅游的中国人愈来愈多,此中东南亚“新马泰”旅行是最热旅行路线之一。
那么你认识东南亚有那些物产和民族风情?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习任务(一): 1 、学生自学:读“富饶的物产”一框全部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看图 2-6 ,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主要产地?(2)找出主要的两种矿产资源是什么?分布在什么地方? 2 、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 、合作研究:【研究问题】 2011年元旦前后,泰安市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参加订货会,并观光考察。
依据资料,回答 1-4 题。
1 .以下物件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需携带的是 ( ) A .雨伞 B .御寒衣物 C.摄像机 D.地图 2 .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察看时期的生活主食是 ( ) A.面食 B .牛羊肉 C.大米D.鱼 3 .以下产品最有可能出此刻订货合同中的是 ( ) A. 棉花、小麦 B. 橡胶、椰子 C. 牛肉、水稻 D. 蔬菜、牛奶 4 .以下是代表团某成员在东南亚时期的见闻,你以为可信的是() A .当地居民是黑皮肤,头发卷曲 B .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C.每日中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D.居民主食为面包、牛肉【教师精讲点拨】运用所学东南亚的天气知识,我们知道东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天气和热带雨林天气,终年高温,不用携带御寒衣物; 由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所以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察看时期的生活主食是大米 ; 由经济作物主要为热带经济作物,我们知道最有可能出此刻订货合同中的是橡胶和椰子;由物产主要为石油和锡矿,我们以为可信的是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第一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1.1 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范围:东临南海,西接印度洋,北接中国,南邻澳大利亚。
1.2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适合热带雨林生长。
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旱雨两季,雨季降水丰富,旱季干旱。
1.3 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中南半岛: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自北向南流。
马来群岛:由众多岛屿组成,地形复杂,多火山、地震。
第二章:东南亚的国家与地区2.1 东南亚的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
2.2 东南亚的主要地区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旨在促进地区内的政治、经济合作。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
第三章:东南亚的民族与文化3.1 东南亚的民族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主要民族:越南族、高棉族、老挝族。
泰国的民族:泰族、老挝族、缅甸族等。
马来西亚的民族:马来族、华族、印度族等。
3.2 东南亚的文化佛教文化: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文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的主要宗教。
儒家文化: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
第四章:东南亚的经济4.1 东南亚的农业水稻种植: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的主要产业。
热带经济作物: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菲律宾的蕉麻等。
4.2 东南亚的工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汽车、电子、纺织等制造业。
新加坡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第五章:东南亚的国际关系5.1 东南亚的国际组织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旨在促进地区内的政治、经济合作。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5.2 东南亚的国际关系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经济合作、友好交往。
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经济、政治合作。
第六章:东南亚的自然保护与旅游资源6.1 东南亚的自然保护热带雨林的保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杨河初中舒问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指图答题和填图练
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
比河流流向等特点,说出其对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3.能运用地图,说出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4.能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说出东南亚气候类型和分布范围,能
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
了解东南
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5.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
矿产的分布。
6.能根据位置等因素分析新加坡经济发展原因,了解华人华侨对
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由东南亚旅游导入本堂课的内容。
2.用各种地图和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范围和国家,领会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南亚气候及特点。
4.学会根据地理要素分析地理问题。
5.用读图讲解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授课,由于出现地名较多都需
要落实,因此必须围绕着读图、问图、讲图进行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区域
分析能力,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
系互相作用的地理道理。
3.了解东南亚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
进一步树立因
地制宜的观点,进而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
主,坚持对外开放。
【重点】东南亚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性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口说地理法、图绘地理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Flash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多媒体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