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课件 (共30张P
- 格式:pptx
- 大小:601.61 KB
- 文档页数:31
捕捉“动情点”1.你认为下面这段文字的动情点在哪里?试作简要分析。
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面一段文字是动作描写,其刻画的动情点在“傣族女子的婀娜多姿”。
文段通过肩、手、身材,步履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这一“动情点”。
2.用浓墨重彩来渲染是烘托动情点的重要方法。
请你用这一方法,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展现“运动健将的英姿飒爽”这一动情点。
飞翔离弦之箭飞燕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
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阵旋风冲过终点。
3.请你用白描手法写一句话,介绍一位老师,并且要突出其“和蔼”这一动情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修改:就小鸡吃食时的热闹情景进行扩展: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有时一只鸡抢了一块食,别的看见了也来争。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三国时著名作家曹植很有才华,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结果招致了兄长曹丕的嫉妒。
曹丕称帝后,多次迫害兄弟。
有一次,他威逼曹植在踱七步之内必须做好一首诗,否则就得治罪。
怀才不遇的忧郁,手足相残的悲愤,让诗人灵感迸发,他不到七步就吟出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豆、萁相煎,比喻骨肉相残。
诗人不是在保命,而是在愤怒地控诉!曹丕心生惭愧,又一次打消了杀害兄弟的念头。
正是由于曹植机智灵敏地捕捉到“动情点”——“本是同根生”,在他受到兄长的迫害时,以手足之情打动曹丕,才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也留下了一首千古奇诗。
1.根据课文中的例子回答,什么是“动情点”?“动情点”有什么作用?【答案】2.【答案】 (1)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2)启发:只有捕捉“动情点”,才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
3.如何捕捉“动情点”?【答案】 捕捉“动情点”⎩⎨⎧注重情感的抒发浓墨重彩或白描合理布局,形成高潮4.什么是“横断面”和“纵断面”?【答案】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是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5.写作时,如何处理“横断面”?【答案】 (1)“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
(2)处理“横断面”的结构基本原则是“动情点”出现在文章尾部。
(3)处理“横断面”的谋篇要领是尽量“动情点”延后出现,并让倒叙、插叙和补叙为之服务。
(4)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宜写“纵断面”。
技法一 如何捕捉“动情点”[技法·点拨]“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写作是对生活相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建。
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相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
所谓相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获“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索,体现出显明的特性化色调,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在写作时常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索,并且努力捕获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相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奇的文章来。
另外,相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
《捕获“动情点”》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获“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须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培育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解并描述了“创新意识”的培育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装扮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麻木不仁,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闻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日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特别哀痛。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静静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忙地离去了。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 2 -人教版高中语文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人教版高中语文- 3 -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案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修改:就小鸡吃食时的热闹情景进行扩展: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有时一只鸡抢了一块食,别的看见了也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