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总11页)
- 格式:doc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11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除杂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需要掌握各种常见气体、酸溶液、碱溶液、碳酸盐等的检验方法,熟记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及这些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分离与提纯,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
专题归纳一、物质的除杂1.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为提纯。
2.除杂质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和“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①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①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①确定除杂质方法;①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转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二、混合物的分离1.混合物的分离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离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存在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2.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例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例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三、物质的检验、鉴别1.物质鉴别的方法。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验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篇一:2015初中化学知识点之物质的检验2015初中化学知识点之物质的检验(一) 、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篇二: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1]物质检验归纳审核:九年级化学组编写:杨艳丽初中化学知识归纳:重要离子的检验在这里,我们要对初中重要离子的检验来做一次分析与总结,让大家在理解离子检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熟悉离子检验的各种题型,提高相关的解题能力。
【中考化学】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及成分确定(基础篇)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B .用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C .用灼烧方法区分棉纤维和合成纤维D .用硬水洗涤衣服有利于节约肥皂2.向溶液X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则溶液X 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A. Cl - B.C. Ca 2+D.23CO -4NH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A KCl MnO 2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 H 2HCl 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D CO 2CO将气体点燃A. AB. BC. CD. D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观察颜色B鉴别尿素[CO(NH2)2]和硝酸钾加碱混合研磨闻气味C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D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加适量的二氧化锰,加热A. AB. BC. CD. D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试剂或方法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B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稀盐酸C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灼烧闻气味D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过量铁粉、过滤A. AB. BC. CD. D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B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SO4滴加适量Ba(OH)2溶液后过滤C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体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D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A. AB. BC. CD. D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A KCl MnO ₂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O 2H 2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DNaCl 溶液BaCl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A. AB. BC. CD. D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猪肝中的铁元素”,进行了以下实验:选用新鲜猪肝,如图操作I 将猪肝中的铁转化为铁离子,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硫氰化钾溶液遇铁离子变红色)。
第4讲酸碱盐综合【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物质或离子的鉴别和检验2.认识常见的化肥及掌握化肥的鉴别3.学会判断溶液中的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4.掌握酸碱盐的简单推断考点一、常见离子的检验与鉴别【考点扫描】一、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等)或化学性质(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将它们逐一区别的操作。
1.几种重要粒子的检验【例题精讲】常见物质的鉴别例1在实验室中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方法:①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②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③闻气味;④品尝;⑤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⑥分别加入大理石。
其中可行的是()A.都可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答案:C一次性鉴别和组内鉴别2(1)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
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C.KNO3溶液D.NaOH溶液答案:A(2)现有①石蕊、②盐酸、③氢氧化钙、④氢氧化钠、⑤碳酸钠五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A.①②③⑤④B.②③⑤④①C.①②⑤③④D.③④①⑤②答案:C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①NaOH、MgCl2、FeCl3、K2SO4;②Ba(OH)2、Na2CO3、H2SO4、CuSO4③HNO3、Na2CO3、NaHSO4、NaCl;④(NH4)2CO3、BaCl2、MgSO4、NaOH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酸碱盐的鉴别及应用4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别这些溶液,将它们编号为A、B、C,并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1)写出试剂的名称①是;②是;(2)写出三种溶液的化学式:A、B、C;(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本实验如果将步骤①与步骤②颠倒,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初中化学中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鉴别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其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
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除外),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
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
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
对于不用试剂的鉴别题要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寻找突破口,从而鉴别出一种试剂,然后再用这种试剂与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解题原理]:1、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反应现象。
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一种:(1)变色;(2)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3)生成沉淀(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
[解题步骤]:一般按如下程序:(1)取少量溶液(固体取少许配成溶液)于试管中;(2)加入少量的试剂(试剂的选择,一般应遵循如下顺序:①酸碱指示剂,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③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④硝酸银溶液,⑤碳酸钠溶液);(3)观察实验现象;(4)判断检验结论。
一、任选试剂鉴别题:1、现有一瓶工业酒精和一瓶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最简便的方法是()A、闻气味B、品尝味道C、取少量点燃D、用硝酸银溶液检验2、只用一种物质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A、①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D、③④⑤3、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将氯化镁、氯化钡、氢氧化钾三种溶液区别开来。
则这种试剂的化学式是。
若选两种试剂可用、。
二、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1、只需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Na2SO4 CuSO4 CaCO3B、AgCI BaSO4 CuSO4C、NaCI CaCI2 BaCI2D、BaCI2 AgCI CaCO32、下列四种溶液,只用FeCI3溶液就能把组内三种溶液区别开来的是()A、Ba(NO3)2 NaCI HCIB、AgNO3 KOH Na2SO4C、MgSO4 NaCI H2SO4D、KNO3 NaOH BaCI23、今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钡、碳酸钠、氯化镁三种溶液,要求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硝酸银溶液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4、有四种固体:CuSO4、Na2CO3、BaCO3、NaNO3,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经过一步实验操作即可将它们鉴别,此试剂是()A、水B、H2SO4溶液C、NaCI溶液D、NaOH溶液三、不另选试剂的鉴别题:1、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①NaOH溶液、②Ba(NO3)2溶液、③CuSO4溶液④KCI溶液鉴别顺序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1、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区别Na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BaCI2溶液B、KOH溶液C、NaNO3溶液D、稀盐酸2、现有①KCI ②MgSO4③KOH ④CuCI2四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用观察法和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其区别开来,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A、④③①②B、③④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3、向某澄清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是()A、Na2CO3 B、MgSO4 C、FeCI3 D、AgNO34、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2CO3 HCI H2SO4 NaNO3B、K2CO3 H2SO4 HNO3 BaCI2C、HCI AgNO3 HNO3 NaCID、NaOH FeCI3 MgCI2 BaCI25、向工厂排出的一种澄清废液中,加入BaCI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液中一定有Ag+B、废液中一定有CO32-C、废液中一定有SO42-D、废液中没有H2SO46、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A、固体:NaOH NaCI CaCO3B、固体:KNO3 NaNO3 H2SO4C、固体:CuSO4 FeCI3 CaCI2D、溶液:NaOH Ba(NO3)2 H2SO47、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8、要鉴别HCI溶液和NaOH溶液,有如下三种物质:①PH试纸,②无色酚酞试液,③紫色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③C、②③D、①②③9、下列各组物质中,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A、FeCI2、NaOH、KOH、HCIB、NaCI、BaCI2、NaOH、CuSO4C、HCI、NaCI、AgNO3、NaNO3D、H2O、H2SO4、Ba(OH)2、Na2CO310、现有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硝酸银溶液;③氯化钡溶液;④稀硝酸。
物质的鉴别和推断检验、鉴别、推断的含义检验及鉴别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及区别。
推断是根据已知现象,应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被检测物是什么或其中含有什么,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1、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1)酸液(H+):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⑵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⑶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⑷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5]碳酸盐(如:碳酸钠等)(2)碱液(OH-):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⑵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区别Cl-和SO42-:先用 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相关例题[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专题二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类型1 物质的共存(A 卷:2016.12, 2015.15; B 卷:2016.9, 2014.15)卡类型精讲1. 物质共存的条件(1)组内物质均可溶。
(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______ 、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
2.常见的不能相互共存的离子对(1)结合生成沉淀①Cl-- Ag+(AgCl)②SO;——Ba2+(BaSO4)③CO]——Ba2+(BaCO3)④CO2-—Ca2+(CaCO3)⑤OH-- Mg2+[Mg(OH)2]⑥OH-- Cu2+[Cu(OH)2,蓝色]⑦OH-- Fe3+[Fe(OH)3,红褐色](2)结合生成气体或水① OH--H+(H2O)②CO2-—H+、HCO--H+(CO2+H2O)③OH-- NH+(NH3+H2O)3.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1)溶液为电中性,即溶液中既含阳离子也含阴离子。
(2)酸性溶液、pH=2(pH<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溶液中一定存在H+。
(3)碱性溶液、pH=10(pH>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或能使无色酚欧溶液变红的溶液:溶液中一定存在OH-。
(4)溶液无色:溶液中不含Cu2+、Fe2+、Fe3+、KMnO4o等针对训练1.(2018齐齐哈尔)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Fe3+、Na+、NO3-、Cl-B.K+、Na+、Al3+、SO24-C.H+、K+、SO42-、OH-D.Mg2+、NO3-、OH-、Cl-2. (2018贺州)下列各组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Ca2+、Cl-、OH-B.K+、Mg2+、NO3-、SO24-C.K+、Ba2+、NO3-、SO24-D.NH4+、Na+、CO32-、Cl-3.某溶液中存在有大量的Ba2+、Ag+、Na+,还会存在的一种离子是()A. CO32-B. Cl-C. Fe3+D. NO3-4.(2018天水)下列每组离子相互反应,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Cu2+、Na+、NO3-、OH-B.H+、Ca2+、CO32-、SO42-C.NH4+、K+、CO23-、OH-D.Mg2+、Ba2+、SO42-、H+5.(2017河池)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显红色的是()A.NaCl Ba(NO3)2 HClB.NaOH CuSO4 H2SO4C.NH4NO3 NaOH K2SO4D.NaNO3 Na2so4 NH3 • H2O6.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 Ca2+、Cu2+、NO-3、Cl-B. Na+、Mg2+、sO24-、Cl-C. Na+、K+、CO23-、sO24-D. Na+、Ba2+、Cl-、NO3-类型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A卷6年5考;B卷6年3考)等类型精讲1.常见液体鉴别的思路和方法(A卷6年4考;B卷6年2考)2.常见气体的检验(B卷:2017.15B)3.常见其他物质的鉴别[A卷:2018.17(3); B卷:2015.18(2)]♦针对训练重庆真题1. (2016重庆B卷)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2015重庆A卷)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CO2和CO:闻气味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D. 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3.(2014重庆A卷)某矿物质水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第3题图A.稀硫酸B. AgNO3溶液C. BaCl2溶液D.金属镁4.(2016重庆A卷)下列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正确是____ (填序号)。
—— ①“先取样,后操作”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厂 ②要“各取少量待测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分别加入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解题 一 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方法 匚③要“先现象,后结论”。
二、资料卡片(一)、记住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物质的检验主要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或特殊的实验现象进行的,所以掌握物质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常见物质的物理特性(1) 固体物质的颜色大多数是白色: MgO 、P 2O 5、CaO 、KCIO 3、NaOH 、Ca(OH)2、Na 2CO 3、CaCO 3 等 黑色:CuO 、C 、MnO 2、Fe 3O 4、Fe(粉) 蓝色:Cu(OH) 2、CuSO 4• 5H 2O红色:Cu 、Fe 2O 3、HgO 、红 P 红褐色:Fe(OH) 3紫黑色:KMn0 4、(2) 沉淀的颜色①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是AgCl 、BaSO 4。
②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能产生大量气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物常见的是 BaCO 3等碳酸盐。
③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生成的白色沉淀物常见的是 Mg(OH )2、Zn(OH) 2等难溶性碱。
④ 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是 Cu(OH )2。
⑤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 )3。
(3) 溶液的颜色① 蓝色溶液:含 Cu 2+的溶液,如CuSO 4溶液、CuCl 2溶液等。
② 黄色溶液:含 Fe 3+的溶液,如Fe 2(SO 4)3溶液、FeCb 溶液等。
③ 浅绿色溶液:含 Fe 2+的溶液,如FeSO 4溶液、FeCb 溶液等。
④ 无色溶液:不含 Fe 3+、Cu 2+ > Fe 2 +的溶液多数为无色溶液等。
(4)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SO 2、HCl 、NH 3等。
2. 常见物质化学特性常见气体的检验物质的检验2解题原I-鉴定: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检验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有些物质还 必须检验出它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方法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方法鉴定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
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
但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白鉴定与鉴别。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
(物质的鉴定题和鉴别题的要求是不铜的。
根据实验确定某一物质的习题是鉴定题;根据实验区别几种已知物质的习题是鉴别题)下面我们分别来具体谈谈我对它们的理解。
一、物质的鉴定: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
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物质进行确认。
常见离子的检验:按现象归类:一、生成沉淀法:二、生成气体法:例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定一无色溶液是盐酸?写出实验过程及怨偶观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无色溶液是盐酸,既要证明其中含H+,又要证明其中含Cl-。
要证明H+的存在,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要证明Cl-的存在,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例2:怎样鉴定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钡?分析:碳酸钡中既有Ba2+又有CO32-,检验Ba2+可用硫酸溶液及稀硝酸;检验CO32-,选用盐酸及石灰水。
例3:怎样用实验方法来鉴定一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写出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既要证明其中含Cu2+,又要证明其中含SO42-。
要证明Cu2+的存在,可用比铜活泼的金属,浸入溶液,金属表面将会覆盖上红色的铜;要证明SO42-的存在,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会出现不溶的白色沉淀硫酸钡。
但要看清沉淀的颜色,必须先排除溶液中蓝色铜离子的干扰,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铜离子进入氢氧化铜沉淀中去。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 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17.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7.用下列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不可取的是A.分别检验气体的可燃性 B.分别通入石灰水中C.分别填充气球放飞 D.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1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4.区别硬水和软水,选用的物质是A.明矾 B.石蕊 C.活性炭 D.肥皂水3.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空气和氧气 B.氮气和二氧化碳C.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D.羊毛和化纤布料18、(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4分)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 ,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接着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即证明有CO存在。
7.下列各项括号中的描述,可做常见物质的区别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面粉与蔗糖(加水,振荡)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C.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D.白酒与食醋(闻气味)13、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A、生石灰、氯化钠B、碳酸钙、氢氧化钠C、苏打、小苏打D、硝酸钾、硝酸铵51.固体A中可能含有Na2SO4、CuSO4、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并逐步推出结论。
请完成下表: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下列区别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 .NH 4HCO 3与KCl :加水 B .K 2S04与Ca 3(P04)2:闻气味C .NH 4C1与KCl :观察外观D .(NH 4)2SO 4与K 2S0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Ⅱ、目前,农村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给出了施肥配方,配方中主要有KNO 3、K 2SO 4、NH 4NO 3、NH 4H 2PO 4等物质。
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是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由于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主要包括气体、固体、溶液的鉴别。
常见的方法归纳如下:1、气体的检验(1)检验气体最简单的方法:用燃烧的木条(2)可燃性气体的检验:用带尖嘴的导管导出气体,点燃,根据检验燃烧产物来确定可燃性气体。
(3)还原性物质的检验:通过灼热的金属氧化物后验证还原产物。
【点拔】气体检验不取样品。
2、固体的检验:(1)先取样品。
(取少量的待测固体放入试管中)(2)检验固体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水,若水检验不出就用酸。
例:用一种试剂检验下列各组固体物质a.NH4NO3NaOH CaCO3b. C Fe CuO(3)要证明某物质的成分必须阴阳离子分别证明.如:证明某溶液时硫酸铜溶液。
必须分别证明Cu2+、SO42-存在。
3、溶液的检验步骤:取样品,向其中滴加少量某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检验原则:最简便的方法,最常用的试剂,最明显的现象。
(1)常见离子的检验H+:紫色石蕊、活泼金属、难溶性金属氧化物、难溶性碱、碳酸盐、PH试纸OH-: 酸碱指示剂、可溶性铜盐、可溶性铁盐、PH试纸CO32-: 先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NH4+: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氨味(2)只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溶液。
解题方法:向待测溶液中滴加试剂后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①有气泡冒出、有沉淀生成、无现象②生成两种沉淀,但颜色不同,最后一种无现象(3)不外加试剂鉴别物质初中阶段常考查的习题有两种类型:①有四种溶液:a.FeCl3溶液 b.MgCl2溶液 c.NaOH溶液 d.KCl溶液在不用其他试剂的情况下,鉴别顺序是_________【点拔】:四种溶液中有颜色的溶液可以通过观察看出,第二种鉴别出来的物质就是与它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以此类推。
②有四种无色溶液:Na2CO3 Na2SO4 BaCl2 HNO3不外加试剂也能鉴别出来。
第十八讲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检验1. 检验方法(1)物理方法:依据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等)进行检验。
(2)化学方法:取少量待检验物质,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根据反应现象进行检验。
2. 常见气体的检验水蒸气,影响检验结果。
3. 常见离子的检验1.鉴别原则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将物质区分开来。
2. 鉴别方法(1)物理方法①观察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FeCl3溶液显黄色、KMnO4溶液显紫红色②闻气味:SO2、NH3均有刺激性气味。
③溶解性:CaCO3、BaSO4、BaCO3、AgCl不溶于水,Na2CO3等能溶于水。
④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现象: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NaCl固体溶于水时吸放热现象不明显。
⑤用磁铁吸引:Fe与Fe3O4都能被磁铁吸引,而FeO和Fe2O3不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①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利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鉴别。
②根据发生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3.常见物质的鉴别(1)固体①碳粉和CuO: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碳粉,固体溶解且形成蓝色溶液的是CuO②硫酸铵和尿素:加入熟石灰研磨,无明显现象的是尿素,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③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测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2)液体①水和H2O2溶液: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的是水,有气泡产生的是H2O2溶液②MgCl2和NaCl:加入NaOH(或KOH等)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MgCl2溶液③稀盐酸和稀硫酸:加入BaCl2[或Ba(NO3)2等]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④Na2CO3和NaOH:加入CaCl2(或BaCl2等)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溶液;或者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溶液(3)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二、典型例题考点一物质的检验例1 检验某物质中含有CO32﹣的常用方法是()A.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白色沉淀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D.加入水,看是否溶解【解析】检验CO32﹣离子的方法是:往待测样品中滴入适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方法归纳检验、鉴别物质的依据:从物质的物理性质方面:颜色、气味、溶解性、挥发性从物质的化学性质方面:发生反应时要能产生气体、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从化学角度讲,鉴别是对已知物的种类进行辨认,其目的在于把几种物质区别开来。
一般说来,不需要将鉴别物质逐一进行检验,这和鉴定不同。
鉴定是用实验方法,鉴定物质的组成,然后确定物质是什么,或该物质中含有哪些成分。
根据实验确定某一物质的习题是鉴定题,物质的鉴定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根据实验区别几种已知物质的习题是鉴别题。
现谈谈鉴别物质的20种方法。
1.沉淀法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使用BaCl2溶液鉴定。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2.气体法根据某物质加入某一试剂,是否有气体产生,予以鉴别。
例:有两瓶失落标签的固体,它们是Na2CO3和NaCl,如何鉴别.使用盐酸鉴别。
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3.过量法利用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
解:将两种待鉴别的溶液分别放入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看到有一支试管内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内无此现象。
则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消失的试管内放的是ZnCl2溶液,另一支试管内是MgCl2溶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Zn2++2OH-=Zn(OH)2↓Zn(OH)2+2OH-=ZnO22—+2H2O4.相互法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解: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
方法是: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与鉴别-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17.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7.用下列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不可取的是A.分别检验气体的可燃性 B.分别通入石灰水中C.分别填充气球放飞 D.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1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4.区别硬水和软水,选用的物质是A.明矾 B.石蕊 C.活性炭 D.肥皂水3.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空气和氧气 B.氮气和二氧化碳C.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D.羊毛和化纤布料18、(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4分)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到 ,证明有CO2为。
接着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即证明有CO存在。
7.下列各项括号中的描述,可做常见物质的区别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面粉与蔗糖(加水,振荡)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C.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D.白酒与食醋(闻气味)13、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A、生石灰、氯化钠B、碳酸钙、氢氧化钠C、苏打、小苏打D、硝酸钾、硝酸铵51.固体A 中可能含有Na 2SO 4、CuSO 4、Na 2CO 3、KNO 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并逐步推出结论。
请完成下表: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下列区别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 .NH 4HCO 3与KCl :加水 B .K 2S04与Ca 3(P04)2:闻气味C .NH 4C1与KCl :观察外观D .(NH 4)2SO 4与K 2S0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Ⅱ、目前,农村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给出了施肥配方,配方中主要有KNO 3、K 2SO 4、NH 4NO 3、NH 4H 2PO 4等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上述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写一种即可)。
⑵取少量配方中的物质溶解于水,所得溶液的=,则该溶液显 性。
⑶NH 4NO 3和NH 4H 2P 4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原因是 。
(5) NaOH 和Ba(OH)2是两种可溶性碱,其溶液均为无色。
简要写出鉴别这两种物质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29.(5分)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 、CaCl 2、Na 2CO 3和CuSO 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分析思考】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由此看初步确定其成分有两种可能性:①CaCl 2;② 。
【探究实验二】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融雪剂的成分,小红、小兰根据 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不同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等质量的 NaCl 固体、融雪剂、CaCl 2固体分别溶于等体积的水中,并用温 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装置如下图所示。
小红、小兰预测:若装置B 中温度计的读数介于装置A 、C 中温度计的读数之间,则可确定融雪剂的成分为 。
实际操作中,测得A 、B 、C 三个装置中温度计的读数非常接近,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试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只写一方面的原因即可)20.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在没有酸碱指示剂的条件下,用一种试剂一次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写出鉴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小强同学在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实验中,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2ml 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结果他没有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请你帮助小强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出三点)23.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
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步骤 操作现象Ⅰ 加水溶解 得无色澄清溶液 Ⅱ加入Na 2C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NaCl 融雪剂CaCl 2A B C(2)(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
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请根据右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除去碳酸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人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
6、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A、硝酸钾B、碳酸铵C、氯化钾 D、磷矿粉15.(11分)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15、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A、酚酞试液B、石蕊试液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10.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B.用无色酚酞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C.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 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35.(6分)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甲、乙,推知它们只能是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
请回答有关问题:(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区分(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法一方法二(2)物理方法:小明同学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
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C.硬水和软水(过滤) D.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26.(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盐酸、,10%的盐酸三种溶液。
(1)配制10%的盐酸的步骤打:①稀释②汁算③装瓶并贴标签④量取浓盐酸和水。
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2)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看到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是。
(3)他们忘记了给配制的三瓶溶液贴上标签,想对未贴标签的三瓶溶液进行鉴别。
老师只给他们提供了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和胶头滴管,如果你是小组的成员,请用简便的方法鉴别出三种溶液,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4.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一一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红色C.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7.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Na 2SO 4 溶液 B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C. 用嗅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食醋D. 用水鉴别NaCl 和CaCO 3固体13.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 2SO 4、③HNO 3、④FeCl 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A .④③②①B .④①②③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23.(10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 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右图),然后迅速拉起矿 泉水瓶,盖上瓶盖。
这种方法属于 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CH 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 2; 猜想Ⅳ.是CH 4和CO 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1中含有 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 ;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右图中的 (填序号)。
(3)若“现象b 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