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6
1.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一、学习者分析学生凭生活和学习经验,一般只是对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有所了解,但对于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知之甚少,所以这节课有必要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形象直观地介绍相关的信息。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早期和当今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阅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感受计算机及技术发展的迅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
3、课时安排:0.5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资料;(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识记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的四个发展时期;(3)了解多媒体的概念;(4)了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情感。
知道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即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所见所用的计算机入手,带领他们引伸触觉到未知的计算机过去及将来的领域去;通过播放视频、课件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解除疑惑,建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让学生从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联想最早期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情况,通过播放视频呈现昔日的情形;让学生思考为何最早期的计算机体积那么庞大,引出制造计算机的元器件所经历的发展时期;让学生对比古今计算机,归纳引出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特点,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展现最前沿计算机及应用的发展态势。
2、教学过程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图书信息的分类与管理》四川省纳溪中学庞宇坤一、教学内容分析“图书信息的分类与管理”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主要内容:图书信息的分类、管理,图书信息的组织结构。
本课是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上学期“信息”的知识以及本学期的文件、文件夹及及其结构的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
通过学生的实践学习,了解图书信息的分类与管理。
利用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调查思考等多种形式,对图书的分类以及管理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会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感受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概念、特征等,加之本学期的学习对文件、文件夹、以及文件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图书信息”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且“图书信息”的分类与管理又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实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图书信息”的分类与管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身边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的管理。
三、教学目标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文件、文件夹的操作;(2)图书信息的分类与管理。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后的分析思考——如何让图书检索更方便?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调查。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课件、图书、相关图书的内容简介、调查表。
七、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本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合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活动采取小组合作、调查思考为主要方式,结合计算机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调查中感受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密切关系,受到合作探究意识以及科学分析方法的教育,同时学会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感受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2、通信技术的定义;3、电子计算机技术;4、微电子技术;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
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
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
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定义;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
2.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史、趋势分析等。
3. 准备实物展示台,用于展示学生作品或实验结果。
4. 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自我介绍并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3.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哪些种类?(二)新课教学(30分钟)1. 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观点,包括定义、种类、特点等。
2. 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遥古时代到摩登的信息技术。
3. 详细介绍信息技术的各种发展趋势,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组织讨论以下问题:1. 你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2.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3.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四)分享与交流(15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效果,其他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教师对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安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XX字。
(六)课外拓展(自选)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信息中心等处所,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2、通信技术的定义;3、电子计算机技术;4、微电子技术;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
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
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
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定义;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 5 分钟)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在看的过程中仔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师:看完了没有生:看完了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
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生:全部都死掉了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生:对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2、通信技术的定义;3、电子计算机技术;4、微电子技术;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
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
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
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定义;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在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师:看完了没有生:看完了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冋冋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
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生:全部都死掉了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生:对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第3节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展望未来。
2、培养信息意识,激发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模式运用:结合教材,使学生对信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提问来展开,运用实例来帮助理解信息、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一节课,我们调查了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运用。
本节课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二、新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1、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历程人类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历程有五个阶段(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形成。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印刷术的应用(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开始与19世纪30年代。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2、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向高速、大容量、综合化、数字化、个人化方向发展(1)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2)电子商务(3)远程教育(4)远程医疗(5)虚拟现实技术三、小结: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五个历程信息技术发展的五大趋势四、作业:通过查阅或询问,列举信息技术在某领域的发展和新发展趋势。
板书设计:第3节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形成。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使用(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印刷术的应用(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开始与19世纪30年代。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教学设计单位:东风中学备课教师:黄照铝一、学生分析本年度这些班级学生对于电脑并不陌生而且有大部分学生对于电脑操作熟练,当然只是部分学生,有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很陌生,毕竟是农村学生,所以本次课让学生对于电脑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
针对熟练计算机的学生讲解深一点,其它的主要以认识为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让学对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及信息技术有哪些作用,在脑海里对信息技术的认同及对未来的信息技术的向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什么是信息技术;(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每次历程的认识;(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对部分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情感。
知道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1、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每个阶段的标志性技术;2、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未来前景的认识;3、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即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所见所用的计算机入手,带领他们引伸触觉到未知的信息技术的过去及将来的领域去;通过播放视频、课件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解除疑惑,建构知识。
(观看引导法、讲解法)六、教学过程复习知识,教师以提问式的方法回顾上次课讲解的“信息技术”的定义;同学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有一定的印象后,老师加以说明,让学生牢牢记住。
新课引入让学生观看视频“古猿人生活动方式”老师提前准备好,让同学思考古代人是不是做什么都靠双手,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信息技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经过后天的发展形成,讲授新课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及大量的图片,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早期、流行及前沿时期的情况,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三维⽬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命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法:体会信息技术在⽇常⽣活中的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望信息技术的未来。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指导学⽣学习
信息技术⾰命发展的历程:
五次信息技术⾰命:
第⼀次信息技术⾰命:语⾔的形成、第⼆次信息技术⾰命:⽂字的使⽤、第三次信息技术⾰命:造纸和印刷术的应⽤、第四次信息技术⾰命:电报、电话、⼴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第五次信息技术⾰命:电⼦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和发展指导学⽣阅读教材、理解五
次信息技术⾰命
阅读教材P10-11
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持的协同⼯作
2、电⼦商务
3、远程教育
4、远程医疗
5、虚拟现实技术
讲授阅读理解
练习与思考:
列举信息技术在某领域的发展及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
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教学过程】:【导入】: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讨论。
生:未来之家非常智能化;充满信息技术高科技;未来之家比较人性化。
师:未来之家是一个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系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未来之家在设计上符合人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以人为本即比较人性化,本节课我们一起来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和大众化。
【新授】一、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师:大家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人性化设备或人机装置呢?生:遥控器、电话、磁卡、电脑等。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我们的电脑使用是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也称为GUI界面,有人将扩音器、按键式电话、方向盘、磁卡、交通指挥灯、阴极射线管、遥控器、液晶显示器、条形码扫描器、鼠标图形用户界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人机界面装置。
你们知道使用GUI界面的操作系统有哪些吗??生:winxp,win7师:不错,同学们现在使用的Win XP就是一种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我们可以使用鼠标对计算机进行操作。
而早期的个人电脑使用的是DOS操作系统。
虽然随着Windows 的普及,大部分的人员都使用Windows,但在Windows中依然保留有DOS的痕迹。
现在,我们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如何使用DOS操作计算机。
教师活动:将DOS的一些简单的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如何进入DOS,如何打开C:盘,如何在D:盘创建文件夹(使用md 命令)。
回到GUI界面,演示如何浏览文件,如何创建文件夹。
任务一:使用DOS和Windows分别创建文件夹,感受它们的操作方法。
1、使用dos命令在d:盘创建文件夹course1,在course1文件夹下再分别创建Chinese、English2、使用鼠标/ 图形用户界面在d盘创建文件夹course2,在course2文件夹下再分别创建Chinese、English师:请说说你们的感受生:DOS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需要记住繁琐的命令才能完成操作,而Windows操作主要使用鼠标进行操作,操作简单。
师:鼠标图形界面操作比DOS操作更加简单、更加人性化,正是由于人性化的界面,使得使用计算机不再是个别人的专利,计算机走向了大众化。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任务让同学们体会dos操作界面与图形操作界面的异同。
同学们对于dos操作界面就不熟悉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通过这个任务又能让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现在的鼠标图形界面比较友好。
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机界面变得更加友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技术。
(一)虚拟现实技术师:有多少同学去过故宫?又有多少同学看过故宫的夜景,现在就给大家一个机会,利用我们手中的鼠标,来欣赏故宫夜景,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任务二:打开D:盘的三维全景故宫程序,运行并模拟游故宫生:感觉真的是到了故宫,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尽管没有真的去故宫,但学生还是能体验到世博会逼真的景象,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感,自然而然的进入我们的虚拟现实学习中。
师:同学们在电脑上游览故宫的时候,有这样的感受: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虚拟现实技术要达到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虚拟虚拟现实技术呢?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
师: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呢?生1:3d动画。
生2:3D游戏。
生3:科技馆的汽车驾驶。
师:虚拟现实应用如此广泛,虚拟现实技术有什么特点呢?虚拟现实技术特点:强烈的“身临其境”沉浸感;友好亲切的人机交互性;激发人想像的刺激性。
(二)语音技术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通过鼠标和键盘和计算机进行对话的,进入虚拟世界,那么我们有其他方法使得机器和我们对话吗?大家见过这个玩具吗?生1:这是海宝。
师:这是会说话的海宝,谁愿意来和海宝对话呢?生1:你好。
海宝:你好,我给你唱首歌吧。
生1:好的海宝:我唱的歌好听么?生1:不理你了!师:同学们发现海宝能听懂人讲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语音技术,那么什么是语音技术呢?语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人的语音指令及文字内容的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师:生活中又有哪些语音合成的例子呢?师:我们可以通过114查询电话号码,现在我们一起来查询盐城市第一中学的电话号码。
教师活动:拨打114,查询盐城市第一中学的电话师:请一位同学告知全体同学电话,并提出问题:号码是接线员告诉我们的吗?生:不是的,是合成的声音。
师:对,这就是我们的语音合成技术,将文字信息转换为人的声音。
(三)智能代理技术师:如果大家也想买这只会说话的海宝,那么现在请大家借助于网络来了解这只会说话的海宝。
请大家思考你将怎样去查找关于会说话的海宝的信息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讨论,有同学到百度上查找。
生:百度输入关键字“说话海宝”,可以找到关于“可以和你说话的海宝”的信息。
师:看来,一提到查找信息,同学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搜索引擎”,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搜索引擎是怎样搜索到信息的呢?教师活动:演示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一是搜索器,二是索引器,三是检索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搜索器,这个搜索器负责定期地自动到各个网站上,把网页抓下来,并顺着上面的容链接,持续不断地抓取网页。
所以又形象的称为“爬虫”、“蜘蛛”,实际上他是一个“网络机器人”,用来代理我们用户查找因特网信息,这就是智能代理技术的典型的应用。
智能代理,广义地说包括人类、物理世界中的移动机器和信息世界中的软件机器人,它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一组操作的机动计算实体。
师:智能代理技术已经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多方面得到应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智能代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讨论,学生举例。
二、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教师活动:PPT播放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两款手机分别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使用?并思考你希望你的手机有什么样的功能?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并思考想要的手机的功能。
有的同学说要有闹钟功能,有的同学说要有mp3功能等等。
师:同学们对自己的手机要求是各式各样的,个性化的。
许多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同时也呈现越来越个性化的特点,这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另外一个趋势: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三、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活:同学们,你们知道上面两款手机的价格是多少呢?生1:200元。
生2:500元。
师:首信S728老人机老人手机299元;朵唯S600翻盖后台QQ 370元,功能很多,价格却很便宜。
请同学们想一想10年前一部手机价格要多少元呢?生:一部大哥大要1万多元。
师:是的,手机的体积变小了,功能变多了,价格却越来越便宜了,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好,但价格却越来越低,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张表格年份图片功能价格(元)1997 打电话100002000 打电话,发短信15002005 打电话、发短信、拍照13002010 打电话、发短信、拍照、mp3、闹钟1000师: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又一个发展趋势: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师:请同学讨论并思考性价比是什么含义?生:学生讨论,性价比高指性能很好但价格却便宜,性价比低是指性能不怎么样但价格也不便宜师:很多同学分析的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的各主要配件的性能越来越好,而价格却越来越低,这也正是我们消费者所愿意看到的一个情景。
师: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上面我们一起体验的是它的几个较为突出的方面,现在我们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来畅想20年后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说明将来的生活会如何。
生1:生活更加智能化。
生2:生活更加方便。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美妙和富于想象力,实际上有一些未来生活不再是你们的想象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实现,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物联网来了》。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师:在物联网时代,仅仅一部手机或是一只小小的遥控器,就能随时开启、关闭家中的电饭煲、热水器,甚至还能在公交车、饭店、超市刷卡消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日常生活,可能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搞定大部分家庭劳动,甚至工作中的种种难题也会在手机的轻松掌控下安排自如。
【课堂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一、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二、越来越个性化的设计三、越来越高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