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法人人格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1
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我国的新《公司法》在第20条、第64条中明确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什么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它与英美法系国家所称的“揭开公司面纱”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实际从渊源上来说,该制度正是根源于英美法系的“揭开公司面纱”理论。
本文主要阐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揭开公司面纱”规则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这一制度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近百年来的发展概况,进而引出了我国法学界现阶段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主要学说。
最后针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点及缺陷,对于完善相关立法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标签:公司人格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公司面纱0 引言我国的新《公司法》在第20条、第64条中明确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什么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它与英美法系国家所称的“揭开公司面纱”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实际上从渊源上来说,该制度正是根源于英美法系的“揭开公司面纱”理论。
“揭开公司面纱”也即是现在通说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这一制度源于美国,然后在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蓬勃发展。
我国近些年以来,随着公司法的日益完善和公司规模的迅速发展,该制度也随之引进我国,从该制度的水土不服到现今公司发展所必需,他是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进而引出了我国法学界现阶段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探讨。
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1.1 概念我国目前学术界所称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其真正根源是英美法系的“揭开公司面纱”规则。
“揭开公司面纱”又称“公司法人格否认”或“刺破公司面纱”。
这一制度作为公司法人制度的有益补充,滥觞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很快为德、法、英等国所效法,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创新。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作为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补充而产生,是对公司法人制度的严格恪守,以便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的正义、秩序和效益。
1.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渊源及其发展该理论溯源于1809年的美国银行诉德威科斯一案。
论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摘要】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上将公司与其所有者或管理者分开看待的制度。
该制度的引入是为了保护公司的独立性,提高其法律地位和责任承担能力。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规范公司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在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公司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
其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滥用等问题。
建议在发展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
目前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仍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其优势在于提升公司信用和责任意识,但也存在劣势,如操作复杂等。
未来的发展前景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法律依据、原则、适用条件、局限性、发展建议、现状、优势、劣势、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上将公司与其所有人之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即公司人格,从而使公司能够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在这种制度下,公司和公司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独立性,公司的债权和债务不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所有人的个人财产。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出现,使得公司能够以独立的法律主体形式存在和运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活动的发展。
在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得到了法律的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的法律适用性。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司的独立性和持续经营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为什么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认为公司与其所有者或管理人员之间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公司的责任应由公司本身承担,而不应由所有者或管理人员承担。
为什么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呢?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有效地保护了公司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个人财产安全,避免了因公司经营活动而导致的个人财产损失。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在公司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情况下,企业更容易进行融资、扩大规模,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试论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对公司法人的法律主体性和独立性进行否认的法律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当公司法人滥用其法人资格、违反法律法规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时,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将公司法人的法律主体地位予以否认,追溯到其实际控制人,追究其个人责任。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防止公司法人滥用其法人地位而逃避法律责任,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在某些情况下,公司法人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与他人进行合同关系、承担债务等法律行为,但如果公司法人滥用其法人地位违法犯罪或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允许受害方或相关权益人诉讼请求法院将公司法人的法律主体性否认,追究其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责任。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中具有不同的规定和实施方式。
一般情况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公司法人滥用法人地位、法人资格不存在、公司法人是空壳公司等。
诉讼程序一般由相关权益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判决是否对公司法人的法律主体性进行否认。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公司法人无法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然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局限性。
首先,确定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难度,需要充分的证据和调查。
其次,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可能导致公司债权债务关系的混乱,
给其他利益相关方带来不确定性。
因此,在具体实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内容提要: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我国商事法律之中比较重要的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制度的规范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独立性,规避责任所谓法人是指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设立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负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作为经济开放的产物,企业已是商品经济领域的重要参与人,在民法上,企业可分为合伙企业和法人机构。
法人是“人”,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可以说,法人是法律意义上的人。
要分析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就必须要搞清楚法人的性质。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公司法学者热议的问题。
就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法人拟制说:这种观点主要认为“权利义务之主体,应以自然人为限。
非自然人而得为权利义务之主体,是以法律之力拟制为自然人。
”也就是说,这种观点主张,法人是不具有主体资格的。
只是由于法律对其进行特别的规定。
法人人格否认说,,在这一种观点里面,又具有三种见解:其一,目的财产说,认为法人的本质,不过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存在,并无主体财产利益。
其二,受益人主体说,认为法人不过是形式上的,财产利益的多数人为其利益的归属者而已。
最后是管理人主体说,认为实际法人的财产的人,为法人的本体。
法人实在说;在我国立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
我国法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赞同这一说法的。
在我国《民法通则》中试这样对其进行规定的: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在肯定了法人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下,为什么还要设置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对此加以限制呢?因为法人人格否认是对法人的独立人格暂时地加以否认的制度,可以说是与民法上的法人独立性是格格不入的。
要分析这一问题,我们从下面的例子中来说明这个问题。
“喜洋洋”系台商独资企业,于1991年由被告谢得财投资设立,法人代表是谢得财。
永昌荣食品有限公司亦系台商独资企业。
法人代表也是谢得财,且这两家公司的经营地址、电话号码、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完全相同。
浅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摘要]根据有限责任公司理论,股东仅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而不必对公司的债权人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这一权利,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第60条均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这一舶来的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中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统一的标准。
据此,文章尝试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及缺陷的角度来梳理该制度的适用。
[关键词]公司;有限责任;人格独立;人格否认引言公司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在公司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所谓的股东有限责任是指公司的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权人承担责任。
公司相对于股东而言是独立的,公司有自己独立的财产、独立的名义、独立的责任,公司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公司人格独立。
基于人性的本能,基于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公司股东由此就有可能滥用自己的有限责任,滥用公司的独立人格。
因此,为了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实现公平与秩序的价值,[1]立法者在《公司法》中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一、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一)保障公司法人制度的有效运行是其内在价值公司在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股东滥用权利的情形,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从而使公司与公司法人制度设立时的初衷逆向而行时,利益相关方就可以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为依据突破公司人格独立制度要求“隐藏”于公司背后的股东对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从而使意欲滥用自己有限责任的股东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此时,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保障公司法人制度的有效运行的内在价值则就显而易见。
当然,这种对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否定只是针对特定法律关系的否定,并没有动摇股东有限责任作为公司法的基石,反而弥补了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
因此,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保障公司法人制度的有效运行为其内在价值。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摘要】公司法人否认制度旨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众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项否认公司股东各自独立人格及其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之目标而设置一种法律措施。
本文就它的具体概念、适用范围、意义与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范围;意义与作用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概述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最先起源于英美的判例中,英美法系国家将其称为“刺破公司面纱”。
在二十世纪初,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之铁路运送回扣一案中,开创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先河,审理该案的法官桑伯恩指出:“就一般规则而言,公司应被看做法人而具有独立的人格,除非有足够的相反的理由出现;然而公司的法人特性如被作为损害公共利益,使非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为犯罪抗辩的工具,那么,法律上则应将公司视为无权利能力的数人组合体。
” 1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之后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纷纷效仿。
英国将其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在德国一般称为公司“直索责任”,而我国则沿袭大陆法系说法,及公司法人格否认说。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依法成立后,在特定事件中(如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或股东与公司之间)因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之情事时,若在该案件中仍完全承认该公司具有形式上的独立人格,将违反公平正义原则或侵害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则暂时性否认在该特定事件中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的一种法律措施。
公司法人格否认的目的在于,防止或制裁滥用公司独立法人格,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平交易及保护公司债权人。
它作为一种事后救济手段出现,是对公司、股东与债权人一种风险与权利的平衡,各股东在公司人格被否认之后,再也不能以公司独立的人格对抗善意债权人,股东的责任也应由有限责任转为无限责任。
它的具体构成要件包括:(一)公司已取得独立法律人格,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浅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缺陷与改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上公司法人与公司股东、董事等自然人之间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否认公司法人的独立身份,使公司法人和自然人之间的法律责任可以相互替代。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司股东、董事等自然人的利益,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本文将就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缺陷进行浅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1. 法律规定过于模糊在中国公司法中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较为模糊,缺乏具体的适用标准和程序。
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确定何种情况下可以进行人格否认,以及具体如何进行人格否认。
这种模糊不清的规定容易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给司法实践带来困扰。
2. 利益冲突问题较为突出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公司法人与公司股东、董事等自然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问题。
一方面,自然人可能会利用公司法人的独立身份来逃避个人责任;公司法人否认自身独立身份可能会损害其它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这种利益冲突问题在一些具体案例中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和矛盾。
3. 程序不够规范在理论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当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程序,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判定过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定较为模糊和程序不够规范,导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程序往往较为随意和混乱,容易出现不公正的情况。
二、改进的建议2. 强化利益保护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应当重视对不同利益相关人的保护。
在制定具体案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人的权益,避免由于利益冲突问题导致不公正的情况发生。
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仲裁机构或者专门的法官小组来处理相关案件,以确保相关利益的保护。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保护公司股东、董事等自然人利益的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强化利益保护,规范程序流程,来提高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效果和公正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可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更具体和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是指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与其股东、董事、高管等人员分开,具有独立的财产和财务状况。
这种制度的实施,既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首先,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具有独立的财产和财务状况,可以自主决策、自主经营,从而更加灵活、高效地开展业务。
此外,公司法人人格制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其次,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其股东、董事、高管等人员与公司分开,不会因为公司的债务而影响到个人的财产,从而保护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此外,公司法人人格制度还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使公司的经营更加公开、公正、合法,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更多的保障。
然而,公司法人人格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容易被滥用,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公司法人人格制度进行非法活动,从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其次,公司法人人格制度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一些公司可能会利用法人人格制度逃避法律责任,从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优势,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公司滥用法人人格制度进行非法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公司利用法人人格制度逃避法律责任。
总之,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既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公司滥用法人人格制度进行非法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公司利用法人人格制度逃避法律责任,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摘要]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是我国公司立法上的突破。
但《公司法》的概括性规定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这一制度,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不够成熟。
本文拟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相关法律问题加以分析,以期对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它刺激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该制度设计,在荫蔽股东的同时,也加重了债权人的风险承担。
滥用法人人格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的现象随之产生,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各国立法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
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四条首次正式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本文拟结合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实施以来几年的实践,就当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界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诞生于美国的判例,英美法系国家将其称为“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1809年,美国最高法院为了维护联邦法院的司法审判权而用“揭开公司面纱”来确定公司背后股东的个人身份。
1905年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中,法官桑伯恩的判决正式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设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后为德、法、英等国家和地区所仿效。
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说(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在德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被称为“直索责任”(Durchgriff),日本称为“透视理论”。
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说(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浅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缺陷与改进1. 引言1.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定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公司法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区分开来,公司法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独立的主体,具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制度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公司法人的独立性和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也为公司法人在法律上承担责任提供了便利。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现代公司法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公司运作的基础之一。
通过这一制度,公司法人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也可以便于实施公司的资产保护和风险控制。
在实践中,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合同签订、诉讼与仲裁等方面,为公司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指导下,公司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经营活动,保障公司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1.2 论文意义和目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本质是将公司法人与其实际控制者之间的责任关系进行界定。
当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本文旨在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当前改进该制度的建议,旨在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保障法律的公正适用,并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影响和问题所在,为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公司法制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该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为保护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支持。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和思路是指进行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缺陷与改进的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思考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法律文件和案例资料,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的缺陷,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浅谈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一、本文概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又被称为“刺破公司面纱”或“公司法人格否认”,是公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该制度的核心在于,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时,法院可以揭开公司的“面纱”,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要求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这一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逐渐确立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立法规定较为原则、司法实践缺乏统一标准等原因,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该制度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难点和争议。
文章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议,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现代公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法人独立人格原则的相对性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这一制度旨在防止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被滥用,确保公司法人制度的有效运行。
法人独立人格原则的相对性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基础。
根据法人独立人格原则,公司作为法人,具有与股东相分离的独立法律地位。
这种独立性并非绝对。
当公司被用于非法目的或成为股东规避法律责任的工具时,法人独立人格原则的相对性便显现出来。
此时,法律有权穿透公司面纱,追究背后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股东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提供了道德和伦理支撑。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浅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专业名称:法学班级:200804111109学生姓名:韩利科指导教师:樊鸿雁完成时间:2012年4月摘要自19世纪公司有限责任制产生并确立以来,公司有限责任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公司法人人格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鼓励了社会投资,减少了投资风险,因而公司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但是,由于股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滥用其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使社会公平、正义和交易安全的法律理念和价值目标难以实现,并且导致对债权人不公、为股东特别是董事滥用公司的法人人格提供了机会以及对侵权责任的规避等问题。
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道:“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就必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①。
因此,为弥补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缺陷,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便率先在美国产生,与此相对应,我国《公司法》也对该制度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本文介绍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两大法系有关该制度的理论学说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我国《公司法》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法人人格独立;股东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Abstract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produce and establish since, company limited liability burst of energy giant, and based on this, the company set up a legal person personality system. The company legal personality independence and shareholder 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established,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life, encourage the social investment, reduce the investment risks, and so has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ut, due to shareholders in order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abuse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limited liability, make the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the transaction security law philosophy and value to realize the target, and lead to the creditor injustice, especially for shareholders director abuse the personality of legal person of corporation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to the evasion of the tort liability. As montesquieu in the spirit of law, said: "all have the right people easy to abuse of power, this is not an experience of all. In order to prevent abuse of power, they will abuse of power, this is not an experience of all.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power restriction, must use power" (1).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system of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ality, disregard the company law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harmony with this, our country "company law" of the system also made the provisions of princi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any the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system produces the history origin, two big law system about the system theory and related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 personality problems in the system, and with China's company law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in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erfect our country's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system suggestion.Keywords The company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 personality; The shareholder's limited liability; The company the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system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目录 (Ⅲ)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1)(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念 (1)(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历史渊源及特征 (1)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基 (2)(一)公平正义原则 (2)(二)诚实信用和禁止原理滥用原则 (2)(三)公司的社会责任 (3)三、两大法系有关该制度的理论学说 (3)(一)英美法系的相关学说 (3)1、代理说(Agency Doctrine) (3)2、另一个自我说 (3)3、一体说 (4)(二)德国的相关学说 (4)1、滥用说 (4)2、规范适用说 (4)四、《公司法》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体现及适用 (4)(一)立法体现 (4)(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 (5)1、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5)2、利用公司人格规避合同义务 (5)3、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的行为 (5)4、公司人格形骸化 (6)五、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7)(一)我国公司法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 (7)(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不足 (7)(三)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几点建议 (8)六、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核心和基石,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为核心的理念。
论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论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要从一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内容。
第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内容是: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
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有益的补充。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法人制度的健康发展,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不致发生偏向和被异化。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不仅不是法人制度的否认,反而是法人制度的补充与升华正是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证明并捍卫了法人制度的公平、合理与正义。
2、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法人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弥补了法人人格确认制度的缺陷,可以有效地防范不法分子滥用法人的人格和有限责任的特性逃避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保护了社会共公利益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使法律从形式上的公平合理走向了实质上的公平合理,极大地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使法人制度更加丰富、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使法人制度更加丰富、完善目的在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从而否定股东的有限责任,要求股东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论述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又称“撩开法人的面纱理论”,其诞生于美国的判例法。
英美法系国家将其称为“撩开法人的面纱”,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说。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的股东滥用法律赋予的有限责任,使公司在实质上丧失了独立性,并因此侵害到他人的权利时,法律对公司人格予以否定,要求股东直接对公司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属于公司发展的约束性规则。
其要求公司的经营应该在合法的范围内有序进行。
传统的公司法律制度中,“意味着公司独立于股东,成为以自己的名义、财产和民事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主体。
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股东投资财产与公司财产分离,股东在享有公司盈利受益权的同时,仅以其投资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 [1]所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所谓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是指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如果承认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将明显违背衡平与正义,并给有关当事人或社会利益造成侵害时,受侵害方通过法律程序,请求否定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以维护衡平与正义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
”[2]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因以及现状2.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因。
公司拥有着资金,技术以及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
公司在现代各国的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由于社会观念,法治传统以及历史发展的差异,世界各国对公司的定义与分类有着一定的差异。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司的内涵以及外延,本身也是发展着的。
公司具有法定的人格,这已经是当前世界各国公司法对公司规定的通则。
各国制定公司法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方面是为公司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法律条件和市场条件,鼓励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公司这一“市场的宠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发展,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随着公司制度发展不断成熟,公司本身内在的利益价值追求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大障碍。
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摘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允许法院在特殊情况下否认公司作为法人实体的独立法律地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起源、适用条件和影响,并就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引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否认公司作为法人实体的独立法律地位。
这一制度的出现得益于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保护公司利益的同时,也确保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起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平正义原则和法的灵活适用的需求。
早期的公司法对公司法人人格的否认并未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案例,法院对公司法人实体的人格进行有限度的否认。
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条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条件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法院才能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
一般而言,适用条件包括:公司滥用法人人格;公司资金状况不正常;公司与个人的交叉经营等。
4.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影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实施对经济体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层面上,它可以防止公司以法人身份进行非法行为,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和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在社会层面上,这一制度可以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避免公司滥用法人人格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是非常复杂和灵活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裁量。
在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与个人的交叉经营情况、公司的背后实际控制人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6. 结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法律原则,它在保护公司利益的同时,也确保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尽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争议,但通过合理适用和明确适用条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依然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专业:09法硕学号:20092004 姓名:李真【摘要】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但在实际运作中,常常会出现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和有限责任,规避法律,获取利益的现象。
2006年新公司法第一次提出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弥补了我国法律关于这方面的不足,维护了交易的公平与安全,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定股东有限责任股东滥用权利我国的法定公司主要有两大类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具有法人的独立人格,应遵循法人财产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
公司独立人格,是指公司具有与公司股东或者投资者相独立的法人人格,能够行使权力同时承担义务,公司以自己的独立财产承担法律责任,股东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是与其成员相分离的独立法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股东有限责任是确立公司独立人格和独立责任的重要标志。
有限责任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里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公司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义务和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出资者以自己的出资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股东有限责任的主要功能和价值是限制投资风险,而不是单纯的免除投资者责任。
确立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有利于限制股东投资风险,进而发挥鼓励投资、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我国公司法人人格滥用的现状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以公司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公司人格独立在一定情况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清晰。
“公司问题”也日益严重。
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1. 公司成立后,发起人、股东抽逃或者转移资金,使其成为徒有虚名的“空壳公司”,使公司经营财产严重不足。
2. “脱壳”经营,以原有的营业场所、经营人员、董事会异地重新设立公司组织经营,已达到逃脱原公司巨额债务的不当目的。
为了规避《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的限制而成立“一人”公司,实际上是一人出资经营,一个股东操纵,这样公司人格和股东人格混同。
3.设立公司时虚假出资、注册资金不实,股东实际未缴或未足额缴纳注册资本,这样不仅影响公司自身的经营活动,还影响公司偿还对外债务的能力。
4.母公司过度操纵子公司,利用其独立法人的地位来逃避债务、规避法律、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5.当公司出现或者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时,将财产转移,通过破产的方式逃避债务。
针对这些情况,英美法国家判例法逐渐建立了“揭开公司面纱”(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制度,大陆法国家亦形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或者直索责任制度。
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在于诚实信用原则和不得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3条,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权利,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此项规定与英美法国家的“揭开公司面纱”和大陆法国家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相似。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其适用条件公司有限责任原则和公司法人人格独立是公司法制度最为核心的理念。
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的分离是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基础,这种分离是财产和承担责任的独立。
这一原则,作为公司法人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司法人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得以确立的前提。
但是如果违背了这个前提,允许股东直接控制他投入公司的财产,过度操纵公司,就会侵害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产生的结果是对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一种排除或例外,但并未否认或削弱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相反,它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一种维护和补充。
它通过对损害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的否认来维护人们对有限责任制度的信仰。
而通常公司的独立人格在某方面被否认,并不影响到承认公司在其他方面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
所以并不会由于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而损害相关股东与其他相对人之间的原有关系,造成秩序的混乱。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为了阻止公司法人人格滥用,保护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即突破公司的有限责任原则,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公正的价值目标,维护公司制度可持续运作的一种法律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对实际上已经丧失独立人格的公司现状的一种揭示和确认,也是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的例外。
由此可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股东权利的限制,同时是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效力是对人的,而非对世的,是基于特定原因的,而非普遍适用的。
英美法系的美国与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在法人人格否定制度适用中,存在很大的差别。
美国将维护和突现公平正义作为适用法人人格否定的依据,将其视为一种司法规制或事后救济。
德国,日本则强调该制度是以成文法的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作为基础法律依据。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以公司独立人格合法、有效存在为前提。
从逻辑上讲,如果公司的独立人格根本就未合法的存在,也就无所谓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更谈不上以此为据否定法人的独立人格。
这是法人人格否认制与法人被撤销或被宣告设立无效的根本差别。
2.只对特定个案中公司独立人格予以否认,而不是对该公司法人人格的全面、彻底、永久地否认,不影响该公司的合法继存和其他法律行为的效力。
,它只是对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借助法人合法有效的外壳从事规避法律义务行为的股东的有限责任的否认,是典型的个案否认。
它并不及于公司与其他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评价。
所以,债权人由此获得的是追究股东责任的权利,而不是申请法人成立无效的权利。
3.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对已丧失独立人格特征之法人状态的揭示与确认。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公司无法实现债权人诉求的特殊处理,通过剥离徒有人格之名而无人格之实的公司人格,导致隐藏于公司背后股东的凸现,使其承担的责任由有限向无限复归。
也就是说,在实践中即使有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事实,但是公司还能偿债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为依据,起诉它后面的股东从而追究其责任。
4. 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
债权人利益的是否受实际损害是衡量法人人格是否滥用的客观标准,也只有行为人滥用法人人格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害,才有必要追究其法律之责。
这里的损害不仅指债权人现有财产的减少、丧失,还指债权人的应得利益落空;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因公司财产减少而间接导致债权人无法实现其权利。
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人利益,性质上属于民事责任而非行政责任等。
其追究的责任主体仅限于实施滥用行为的股东,而不扩及其他股东,不能不加甄别地要求所有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我国以成文法的形式首次在《公司法》建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对适用否认公司人格的构成要件规定得比较原则,这很容易引起司法实践中的偏差,我们有必要关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状况:第一、公司人格形骸化公司人格形骸化也就是公司人格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完全混同,完全成为股东的代理机构和工具,变成公司即股东、股东即公司得情况,主要体现在财产混同,这是公司人格混同的最基本的特征。
公司与股东使用同一场地和设备,公司无独立财产;公司账簿与股东账簿不分或一体化;公司与股东使用同一银行账户,资金在公司与股东之间任意流动;公司财务人员与股东财务人员互相兼任等等。
业务混同也是公司人格混同的重要特征,公司股东从事同样的业务活动,具体交易行为从不单独进行,而是受到同一股东控制或同一董事会指挥、支配和组织,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交易活动、交易方式和价格均以股东的利益需要为准,公司根本没有独立性和自由竞争可言等等。
组织机构混同,诸如公司与股东之间的管理者统一调配、委任,公司长期不召开董事会,在人事任免、发展计划等重大决策上不履行必要程序,不保留必要记录等等。
第二、股东对公司的不当操控如母子公司和企业集团与其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母公司或集团公司过分干预或操纵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导致决策失误、经营失败甚至破产。
如果按有限责任公司规定,就无法追及母公司或其他决策主体的责任,从而损害子公司利益,进而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第三、虚拟股东虚拟股东即一人股东,投资者为了规避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人数的限制,借用家人朋友的姓名进行登记,成为公司空头挂名股东。
我国《公司法》第64 条有关于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具体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这一规定就是要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证明公司的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如果无法证明,股东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也就是说在一人公司被诉“法人人格否认”的案件中,一人公司的股东对自己财产与公司财产是否独立负举证责任,无法证明二者相互独立的,则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被否认,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以公司的名义从事不法行为利用公司的设立、变更逃避合同义务或规避法律义务。
主要表现在:为逃避契约上的特定不作为义务而设立新的公司来从事相关的活动,如竞业义务、商业保密义务等。
设立新的公司来逃避债务,主要是将公司的资产转移到新公司而逃避原公司的债务。
出资人利用控制公司的有利条件,通过抵押、买卖、赠与等方式,授意公司将财产转移给出资人或第三人,将公司所有财产抽空,令公司经营资金明显不足,即所谓“空壳经营”,其目的在于利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将投资风险转嫁到公司债权人的头上,这明显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规避法律强制性义务的情况,如利用不同地域的法律不同来逃避纳税义务,出资者就是利用了公司人格损害了社会利益。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还存在特殊的情况:在公司破产清算中的适用。
在公司破产清算中,如果清算组在清理公司债权债务关系中,发现某些交易不利于公司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法院责令有关人员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人格否定的适用结果通常是使股东在某些场合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撇开公司的存在重新确定股东应承担的义务。
对于公司而言,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定不是彻底永久的否定公司法人的人格,而是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特定的情况下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当滥用法人独立人格的股东得以承担责任之后,这种特定的情况遂不存在,公司仍然具有独有的法人人格,继续独立从事民商事活动,依法独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对于股东而言,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主体只限于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不扩及其他股东。
在追究其责任时,实施滥用行为的股东将同公司一起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