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与供应情况如何我国能源结构和消耗有何特点

1,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与供应情况如何我国能源结构和消耗有何特点

1,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与供应情况如何我国能源结构和消耗有何特点
1,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与供应情况如何我国能源结构和消耗有何特点

1、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与供应情况如何?我国能源结构和消耗有何特点?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世界能源消耗速度急剧增加。近一百年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了20倍。

我国能源结构和消耗有何特点:(1)能源资源丰富,人均不足(2)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3)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4)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5)能源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瓶颈”已突破(6)能源加工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

2、在家中烧煤取暖和用火力电厂烧煤生产的电能取暖两种方法中,哪种能量的利用率更高?简述理由。

火力电厂烧煤生产的电能取暖能量利用率更高。因为它用电即用即开,不用即关。而煤则不行。当不须取暖时煤的能量就浪费了。

3、针对中国能源资源和能源应用的特点,你认为应该采取几项主要发展方针?

(1)化石燃料的有效与清洁利用;提高使用清洁能源的比率。(2)适度发展核能;核能燃料电池技术。(3)开发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太阳能、氢能。(4)改变能源转换途径开发和使用新技术。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4、你认为发展一碳化学对中国来说有何重要意义?

一碳化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一代的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我国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煤炭占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新一代的煤化工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CO2的排放,使煤实现有效与清洁利用,所以对我国的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而我国是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所以一碳化学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能源的危机有巨大的推动

作用,影响深远。

5、如何认识和解决能源应用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统一体?

节能和环保还要依靠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对节能和环保的正确理解。与工业现代化的初期相比,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和加强节能更加困难。也意味着,实现有效节能,不仅需要包括能源供给方,还应包括需求方。庆幸的是,现在人们已经能比较清楚地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问题,政府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建立一个使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机制,有效的环保标准必需有有效的惩罚制度来保证。其次,要纠正地方各级政府仍然存在的先发展和后环保的认识误区。中国已经为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贫困已经不是中国的主要发展问题,不能再把贫困当成一个忽视环保的借口。依靠现在的增长模式和低能源价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6、燃料电池的原理如何?有何优点?试用碱性氢氧燃料例说明之。

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通过连续供给燃料从而能连续获得电力的发电装置。在燃料电池中,电极只是起到了引导电流的作用,而不会参与反应。负极:2H2-4e+4OH-=4H2O 正极:O2+4e+2H2O=4OH-。

7、试述获取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的基本原理。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的是哪种核反应?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

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的是核裂变。

8、试分析比较化石燃料与核能的优缺点。

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后,都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燃料。危害: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CO2,同时可能产能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

核能:优点: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缺点: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9、人类未来的能源主要有哪些?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如何?对环境影响如何?

新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氢能等几大类。这些能源虽然都是永久性的能源,但它们的能流密度不大。从能源技术角度分析,对它们的利用还是比较困难的。它们均是清洁能源。

10、能源的利用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联系?

人类利用能源的概念不是说把能源消耗掉,使之消失,而是利用能量的集中到分散的转变过程使我们获益。或者是不同类型的能量的转变过程中我们获益。但这个集中到分散,类型的互相转变是有自然规律的趋势的,一旦发生,我们人类又不能无代价的逆转,就导致可用资源越来越少。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被转换成别的形式的能量存在,而这些能量却变成人类无法利用的形势,例如我们现在利用的能源石油,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存在的能量我们却基本无法利用,所以才产生了能量危机。所以我们才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能源,并开发新能源。

11、原煤、液化气、天然气、柴草都是我国的家用能源,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原煤:不够卫生干净,燃烧有烟尘,及一些污染气体产生;石油气:燃烧后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环保;天然气:成本较低,并可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柴草:容易再生,简易的低成本燃料,但燃烧率低,燃烧温度不高,一般适用与最普通的燃烧需要

12、石油和煤相比,它们的起因和成分有何异同?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煤中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石油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所组成。

13、乙烯产量是综合国力的指标之一,根据何在?

乙烯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有机化学化工实力的标志。乙烯是几乎所有有机合成化学品的原料,乙烯的生产能力间接说明了其他化工生产的能力

14、人类环境的结构和特征是什么?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15、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平衡的特点和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不同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这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能自动调节并维持自身的稳定和正常功能,但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因素1.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他们对生态系统的破很严重,地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出现频率一般不高。2.人为因素: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这是大量的、长期的、甚至是多方面的。

16、请举例阐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按取得食物的顺序排成一列,一环扣一环,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结成一个整体,即为食物链,如植物、蝗虫、青蛙、蛇、鹰,

实际上生物系统里食物链不止一个,因为一种消费者常常不止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的食物可能被不同的动物消费掉。例如植物,不仅被马、牛、羊吃,同时昆虫也在吃草。因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形成一个食物网。

17、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改善我国空气污染善的途径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其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少数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冬季重于夏季。(1)调整能源战略:包括: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减少CO2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主要是指从使用含碳量高的燃料如煤,转向含碳量低的燃料如天然气,或转向不含碳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2)植树造林,发展植物净化。在大气中的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低情况下,植物净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控制人口,提高产量,限制毁林。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和经济相适应;解决粮食问题,应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生态农业,走提高单产之路,摒弃毁林从耕的落后生产方式。(4)、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国际合作

18、“温室气体”是哪些?引起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有哪些?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什么?

CO2、CH4、氯氟烃、N2O5、O3等30余种大气中的微量气体,属于多原子分子,他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而对地表的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和哈龙以及NO X.光化学烟雾NO 、NO2和烯烃、芳烃

19、说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

全球变暖是由于地球大气中CO2等微量元素,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

(吸收极少),而对地表的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些气体有类似花房温室的玻璃的作用,使大气的温度升高。故称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制冷剂氟利昂和灭火剂哈龙的大量使用。

20、说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危害?

全球变暖:1)海平面上升,产生“环境难民”2)温度带和降水带的移动。3)对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的敏感性大,容易造成农用物减产。4)对动植物分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臭氧层破坏: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紫外线对促进在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对骨组织的生成、保护均起有益作用;过量照射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及眼的疾病2)削弱光和作用,对水生系统产生影响:紫外线导致处于海洋生态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弱(60%),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3)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老化,增加光化学烟雾,引起新的环境问题。光化学烟雾: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明显的危害是对人体的眼睛的刺激作用。光化学烟雾对鼻、咽喉、气管等呼吸器官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并有头痛,使呼吸道疾病恶化。(2)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受害是判断光化学烟雾污染程度的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光化学烟雾对植物的损害十分严重,仅1959年加利福尼亚洲农作物减产损失800万美元。3)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导致交通事故增多。(4)其它:加速橡胶制品老化和龟裂,腐蚀建筑物等

21、试从国际合作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防治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1)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量2)出去温室气体3)回收温室气体臭

氧层破坏:1)控制氟利昂的生产,消费和排放2)寻求代用品,实现冰箱的无氟利昂化3)继续对平流层臭氧形成和耗损的机理,氟利昂等排放的影响,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光化学烟雾:1)控制污染源2)采用无污染运输3)使用化学抑制剂。

22、试用光催化验室自由基反应简述CFC-11破坏平流层中臭氧层的机理。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CFCs 发生解离,释放出高活性的原子态的氯,氯原子也是自由基。氯原子自由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之一,它们对臭氧的破坏是以催化的方式进行的:Cl + O3 →ClO + O2 ClO + O →Cl + O2 其净结果是:O3 + O → 2O2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Cl破坏了一个臭氧分子,但Cl本身却并没有被消耗,它还可以继续破坏另一个臭氧分子。最后一个的反应中释放出来的氯原子再和臭氧反应,如此循环下去,一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0(5)个臭氧分子。这就是CFC—11导致臭氧空洞的一个主要原因。

23、结合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用反应式表示链式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

(1)NO2的光解导致O3的生成:链引发反应主要是NO2的光解,反应如下:NO2+hv→NO +O O +O2+M→O3 +M NO +O3→ NO2 +O2

.(2)(HC)氧化生成了具有活性的自由基,如HO、HO2、RO2等。自由基的引发反应主要是由NO2和醛光解引起的:NO2 + hv →NO +O RCHO +hv→RCO +H 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RH +O →R +HO RH + HO →R +H2O H + O2→HO2R + O2→RO2RCO+ O2→[RC(O)O2] 其中:R—烷基;RO2—过氧烷基;RCO—酰基;[RC(O)O2]—过氧酰基。

(3)通过以上途径生成的HO2、RO2、[RC(O)O2]均可将NO氧化成NO2。NO +HO2→NO2 +HO NO +RO2→NO2 +RO RO +O2→HO2 +RCHO NO +

RC(O)O2→NO2 + RC(O)O RC(O)O→R +CO2其中:RO—烷氧基;RCHO—醛。

24、水有哪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因为这些性质,使水在自然界中起到哪些作用?

(1)水有很大的热容、很高的熔化热和汽化热。作用是能很好地起到调节环境和有机体体温。(2)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是“反常”的。这一性质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因为冬季自然水体结冰时,冰浮于水面,从而保护了数亿万机的生物物种的生存。(3)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是性能优良的溶剂。(4)水是中性物质,因此是一切化学反应十分理想的介质。

25、什么叫耗氧有机物?它对水体产生怎样的污染?

本身无毒,但在水中的好氧微生物(指生存时需要氧气的微生物)的参与下,与氧作用分解(通常也称为降解)为结构简单的物质时,要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所以常称这些有机物为耗氧有机物。水中含有大量耗氧有机物时,水中溶解的氧将急剧下降,以致使大多数水生生物不能生存,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若水中含氧量降得太低,这些有机物又会在厌氧微生物参与下,与水作用产生甲烷、硫化氢、氨等物质,使水变质发臭。

26、你认为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首先要实行计划供水,尽量降低工业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率。其次,要减少农业用水量,实行科学灌溉。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因此,改革灌溉方法,防止灌区渠道的渗漏,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27、被污染的水中可能有哪些污染物?列出毒性较强、危害较大的3-4类污染物

被污染的水中可能有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植物营养素、耗氧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五类。汞、镉、铬、铅、砷等各种重金属离子毒物,化肥、工业的废水和生活污水,病菌、病,工厂排出的废水。

28、如何才能防防治食品被污染?

1)精心选择食品原料,最主要是要精心挑选新鲜食品,去除腐败变质及不可食的部分,同时必须反复洗净。(2)食物必须彻底加热。重点在食物的各部分温度必须达到70℃以上。鸡、鸭、鱼类进骨部分也要真正达到此温度,否则不易杀死各种污染的细菌。(3)低温冰冻的鱼、肉、禽类必须彻底解冻再烹调。(4)烹调好的食物必须立即吃。因为食物在室温时细菌即可开始生长。(5)如果烹调好的食物需要保存,至少贮存于10℃以下或60℃左右的环境中。热食未经冷却而直接放在冰箱中,由于食物中心温度达不到10℃以上,仍可使细菌生长繁殖。(6)经过冰箱贮存的食物要再吃必须重新加热至70℃以上。因为冷并不能杀死细菌。(7)烹调好的食物必须与生的食物分开。否则就被交叉感染,直接生熟接触可能易于察觉,间接生熟接触(与未经消毒的刀与砧板)常被疏忽。(8)准备食物前必须洗手。烹调加工过程中如果中断而做其他工作,必须在洗手后再继续。一切厨房用具和家具都必须保持清洁,如砧板、容器、抹布都应经常消毒洗净。(9)烹调时用的水要注意保证水质。(10)要贮存的食物避免受昆虫的叮咬而造成污染。29、为什么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会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等。这些藻类有恶臭,有的还有毒,表面有一层胶质膜,鱼不能食用。富营

养化水体的上层处于溶解氧过饱和状态,下层处于缺氧状态,底层处于厌氧状态,显然对鱼类生长不利,在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大量藻类尸体沉积水体底部,会使水体逐渐变浅,年深月久,变成沼泽,引起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

30、陶瓷材料最大缺点是性脆,韧性不足,现有什么方法可能克服这种缺点?

一方面从组织结构上采用超细粉末控制烧结工艺和晶界晶化等手段,获得结构均匀,微晶,高强度材料另一方面,引入第二组物质,如陶瓷颗粒,陶瓷纤维和陶瓷晶须,来增强陶瓷基体,以改善陶瓷的脆性断裂。通过粒子强化,相变增韧,纤维补强,表面改性等技术途径,最后得到陶瓷基复合材料。

31、举例说明什么叫相变?形状记忆合金为什么能“记忆”?

把金属丝揉成一团,但是,只要达到某个温度,它便能在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为这类合金的形状记忆特性是来源于一种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32、分别举出高温合金、超导材料、工程塑料的一些主要性能和用途:

高温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比刚度,耐热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和更好的化学性能。一直是民用和军用飞机,航天器及其他航天系统使用主要高性能金属。超导材料:①零电阻性:②完全抗磁性:③约瑟夫森效应。④同位素效应①利用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②利用完全抗磁性可制作无摩擦陀螺仪和轴承。③利用约瑟夫森效应可制作一系列精密测量仪表以及辐射探测器、微波发生器、逻辑元件等。工程塑料: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1.热变形温度高;长期使用温度高;使用温度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高强度、高机械模数、低潜变性、强耐磨损及耐疲劳性。耐化学药品性、抗电性、耐燃性、耐候性、尺

寸安定性佳。用途;可以做为构造用及机械零件用之高性能塑胶,耐热性在100℃以上。

33、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分别在其中起何作用?

基体材料:综合了原有材料的性能特点增强材料:根据材料进行材料设计34、何谓热塑性和热固性?请各举出三种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指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热固性指加热时不能软化和反复塑制,也不在溶剂中溶解的性能,体型聚合物具有这种性能。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环氧树脂。

35、高分子一般都是绝缘性物质,什么样的高分子才能够导电?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其中具有光,电等物理性能的功能高分子(如高分子压电体和驻极体,感光树脂,光致导电高分子,高分子电解质,导电高分子等)

36、试述人体的“六大营养素”及其作用。

人体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1)作为能源物质,提供人体从事劳动所需的能量2)作为人体结构的物质,供给身体生长,发育,修补所需的原料3)调节生理功能。

37、简述生命必需元素的含意,化学元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

(1)生命过程的某一环节(一个或一组反应)需要该元素的参与,即该元素存在于所有健康的组织中;(2)生物体具有主动摄入并调节体内分布和水平的元素;

(3)存在于体内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有关元素;(4)缺乏该元素时会引起生化生理变化,当补充后即能恢复。主要通过摄取食物以及水中的物质

38、人体需要哪些维生素?通过什么途径补充它们?

维生素A通过摄入含有β-胡萝卜素的食物获取,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粗粮,牛肉等食物中摄取,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绿色蔬菜、黄豆、稻谷、小麦、酵母、动物的肝、心以及乳类食物中。维生素B6 豌豆,维生素C吃猕猴桃、刺梨、酸枣等等。维生素D照太阳,维生素E麦胚油、鱼肝油

39、最重要的两种单糖双糖多糖有哪些?糖类与纤维素有何不同?

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类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纤维素不可以被消化吸收

40、试述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其生理功能。最重要的一种必需脂肪酸是什么?写出其结构简式?指出它的最好食物来源。

必需氨基酸的是指人体需要但又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来获取的一类氨基酸。主要功能:身体的成长、维护及保养所需。生理功能(1)是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2)与胆固醇代谢有密切关系。(3)可以衍生—系列具重要生理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其衍生物。(4)动物精子形成也与必需脂肪酸有关。(5)具抗氧化作用,对射线引起的一些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6)其它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正常生长所不可缺少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最好来源是植物油。

41、纤维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素吗?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物质,需要量随少,但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去。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两类。它们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

至关重要。蔬菜、水果是提供维生素的主要营养素。

42、什么是平衡营养观念?如何做到平衡营养?

平衡营养,就是指通过食物补充人体所需的热能和营养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并且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当,以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营养学观点来看,就是一日三餐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膳食调配合理,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素,既要有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也要有较多的蔬菜,还要经常吃些水果。这样,才能构成合理营养。

43、添加剂中防腐剂和发色剂各一种,并说明其主要作用和食用注意事项?

防腐剂:山梨酸钾。作用是防止微生物和霉菌的繁殖。食用注意事项:添加量一般为0.5%。可与山梨酸混合使用。山梨酸钾虽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但其1%水溶液pH值为7-8,有使化妆品pH值升高的倾向,在使用时应予注意。发色剂:亚硝酸盐。主要作用:亚硝酸盐对保持腌制肉制品的色、香、味有特殊作用。更重要的原因是亚硝酸盐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食用注意事项:亚硝酸盐是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剧毒药,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其次亚硝酸盐为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其致癌性引起了国际性的注意,因此各方面要求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在保证发色的情况下,限制在最低水平。

44、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是哪几类有机化合物?

核酸,蛋白质,脂肪,糖类

45、请列举糖类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1)糖类是人类从膳食中获得热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2)糖类是机体重要组成物质。(3)糖类具有保肝解毒作用。(4)糖类有节约蛋白质和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5)食物纤维的生理功能。

46、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何为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的线性序列。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的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的所有原子(包括主链和侧链)在三维空间的分布。

47、DNA是由哪几种碱基组成的?什么是DNA的二级结构?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二级结构中,组成DNA的四种碱基之间在数量上有何规律?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DNA的二级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原因有:氢键和碱基堆积力。规律:任意两种互补的碱基数量相等。

48、基因工程技术主要有哪些步骤?

(1).获得所需要的目的基因(2)重组DNA分子(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4)从大量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获得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并且从筛选的受体细胞克隆中提取已经得到扩增的目的基因,共进一步分析研究使用。(5)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宿主细胞,使之实现表达功能,产生出人们需要的蛋白质。

49、逆转录病毒是如何在人体中进行繁殖的?

逆转录酶既可利用病毒RNA作模板合成一条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形成RNA-DNA杂交双股分子;又可以此新合成的DNA作模板,再合成另一条互补DNA链形成双股DNA分子。

50、酶是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何不同?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

51、近代化学学科是如何发展的?它的基础理论是什么?

17世纪,波义耳将化学确立为科学,接着化学燃素说、气体化学和拉瓦锡氧气学说的建立,化学逐渐从定性研究的方法向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以弄清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之间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为目的,建立起了一系列学说,如质量守恒定律、当量定律、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这些都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发展。理论基础: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

52、试述我国科学家徐光宪提出的21世纪化学需解决的四大难题?

如何建立精确有效而又普遍适用的化学反应的含时多体量子理论和统计理论?如何确立结构和性能的定量关系?如何揭示生命现象的化学机理?如何揭示纳米尺度的基本规律?

53、简述生命体系中的化学基本问题。

构成人体的化学物质,除了血液中有少数游离的氮和氧外,都是各种元素的化合物。这些元素常结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物中有糖、脂肪、核酸和蛋白质,无机物中有水和各种无机盐。这些物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

54、21世纪化学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1)防止废物产生优于废物产生后再处理或清理(2)应设计合成方法使其

能把反应过程中利用的所有材料尽可能多地转化到最终产物中(3)只要可行,应设计合成方法使其利用和产生的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性或很低毒性。(4)应设计化工产品使其保留功效,但降低毒性(5)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分离剂),如用时应是无毒的(6)应考虑到能源消耗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少地使用能源。合成应在常温和常压下进行(7)只要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原料应是可再生的,而不是将耗竭的(8)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衍生化(阻断基团,保护/脱保护,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暂时修饰)(9)催化试剂(有尽可能好的选择性)优于化学计量试剂(10)应设计化工产品使其在完成使命后不在环境中久留,并降解为无毒的物质(11)分析方法须进一步发展,以能够进行即时的和在线的跟踪及控制有害物质的生成(12)在化学转换过程中,所用的物质和物质的形态应尽可能地降低发生化学事故的可能性,包括:泄漏、爆炸、和火灾

55、19、20世纪的化学有三大理论成就有哪些?

(1)经典原子分子论,包括建筑在定比、倍比和当量定律基础上的道尔顿原子论,和以碳4价及开库勒等的工作为中心内容的分子结构和原子价理论;(2)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3)C.M.古尔德贝格和P.瓦格提出的化学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是宏观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综述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 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 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 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就中国目前来说,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 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 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 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 加重。 能源在历史上的利用状况: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 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 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人类迎来第三次能源大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受政策、技术、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本次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各类能源发展将如何演进?有必要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判,从而为油气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咨询以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以及BP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为研究对象,对2040年前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判。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创新高、中美印是主要贡献力量 根据2019年6月11号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显示,按照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百万toe)计算,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4.9单位,相比于2017年13474.6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201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9%,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快增速。 图1:2008-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百万toe) 图2所示为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2.9%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对这一数据的贡献最大,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相较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2:2018年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引用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 从能源消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消费32.7亿toe,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到23.6%;美国消费23亿toe,印度消费8.1亿toe,位居 二、三位,俄罗斯消费7.2亿toe,排名第四,具体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

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 如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当今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让人们了解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减少化石燃料等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珍惜我们唯一的生活家园地球。 研究时间: 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15日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方式获取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听取专家有关报告,了解当今科研人员对世界能源现状的看法和计划。 研究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具体内容: 一、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未来世界经济将以3.5%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地区为亚太、非洲和东欧等非oecd国家,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为中国和印度。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能源需求

将稳步增加,年均增长1.5%,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达169.58亿吨油当量。 二、煤炭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 预测基本情景下煤炭消费年均增长幅度达1.7%,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非经合组织国家仍是世界煤炭主要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3%。中国为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7%,2030年将达40.89亿吨。美国为第二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0.7% ,2030年将达11.07亿吨。 三、世界石油供应充足,供需基本平衡 世界石油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调局(usgs)z02021年对世界石油资源的预测结果,至2025年世界石油总资源量达29348亿桶(折合4003.1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2658亿桶,储量增长约7300.5亿桶,待发现资源约9389亿桶。 四、天然气需求稳步提高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天然气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达 1.6%,2021年和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3.88万亿立方米和4.32万亿立方米。 五、核能需求下降,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核能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5%,2021年和2030年世界核能需求分别达33850亿千瓦小时和38440亿千瓦小时;世界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构建起能支撑我国经济适度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使用的主导能源也不相同。主导能源从化学(矿物)能源向物理能源转换,是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球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现代化建设应确立由初级战略——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和高级战略——新能源发展战略组成的复合型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年来,资源的日益枯竭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能源甚至成为发动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其它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长期使用煤炭等污染的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油价飙升,已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靠能源技术的改进,更要靠正确的能源理论来支撑。就是说,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努力把握能源演进的历史及其规律,是深入认识能源问题的实质、切实把握能源问题的发展趋势、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乃至危机,恰好发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严重的瓶颈。 一、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其中煤炭的消费已经占76% ,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所占能源的消费比例也开始慢慢上升,出现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消费趋势 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比重排序依次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这5项能源为美国国内生产生活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动力。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最近的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7年达到峰值101.315Q Btu后,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95Q Btu。美国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在2007年至 2012年期间不断上升,但由于其国内能源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最终使得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在此时间段内下降了6.13%。 美国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对能源的需求量各有偏重。根据2011年数据,交通运输业中石油是最大的能量供给来源,所占比重达到93%。

在工业生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平分秋色。美国的居民能源消耗已经完成了煤改气的变革,天然气在居民能源消耗量中占据绝对多数地位达76%。发电领域煤炭仍然是最大供应来源,但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在迅速崛起,成为日后可取代煤炭的强劲对手。 制造业能源消耗数据表明2002至2010年制造业活动的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能源总耗/GDP)均有大幅下降 文献来源: Manufact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Show Large Reductions in Both Manufacturing Energy Use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between 2002 and 2010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制造业能源消费调查(MECS)的数据表明,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从2002年到2010年下降了17%(图1),而制造业同期产出总值仅下降3%。数据表明,单位产出值的所耗能源发生了显著下降。能源强度的大幅下降既反映出了能源效率的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6.8 听说前一阵宝宝们都很忙,忙着看奥运数金牌聊八卦,宝宝们确实不容易。说到本次奥运会,巴西人民“绿色环保、拯救地球”为主题的开幕式真是相当“走心”!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清洁能源“点亮”里约奥运。作为能源人,众亲们知道巴西为什么有底气打出这样的主题吗?趁着这个机会,小编带众位亲看看世界能源消费格局。 信息速览 1.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低于过去15年2.3%的年平均增长率。 2.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占比创2005年以来最低记录;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最高,消费量同比增长15.2%。 3.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 4.能源消费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5.巴西能源消费排名第8,其清洁能源比重高达33.4%。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 世界能源消费增长:1.0%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约187.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低于2014年1.1%的增长率和过去15年2.3%的年均增长率。 世界煤炭消费下降:1.8%

2015年,世界原煤消费量54.9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低于过去15年3.2%的年均增长率。原煤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9.2%,创2005年以来占比最低记录。 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15.2% 2015年,世界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5212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接近过去15年14.1%的年均增长率。非水可再生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8%,同比增加升0.3个百分点。 世界能源消费大国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前十的国家如下(亿吨标准煤)。巴西排名第八位,跟您的预想有差距吗?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占总量的65%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22.7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 中国消费占比最大:2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约4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3%。 俄罗斯消费下降最快:3.3% 2015年,俄罗斯能源消费量9.5亿吨标准煤,居第四位。俄罗斯能源消费量同比减少3.3%,在十大能源消费国中,增长率最低。 能源消费结构 原油还是能源消费冠军,占比32.9%;亚军是煤炭,占比29.2%。有些宝宝可能要说了,煤炭和原油差距不大嘛!但熟悉能源形势的亲,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形势 2、影响和趋势 3、中国的现状和挑战 4、措施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影响 2010-02-08 09:11:25 中国改革论坛作者:杨敏英微博评论浏览次数:0 摘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以及将产生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世界,影响 作者简介:杨敏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能源技术经济。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而且,各国政府都在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也有我们可以借鉴之处,需要注意加强研究。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主要特点 1.1 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以及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日渐耗竭的背景下,随着紧缺的石油资源问题突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极为注重涉及到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在历年的石油危机后,针对当前石油资源紧张的形势,发达国家以其较充沛的经济实力逐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力度,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而且,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考虑既重视近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又重视长远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能源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菲律宾明确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确保实现国家能源60%自给自足”。巴基斯坦战略目标明确,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减少对外进口依赖的重要性,并对落实目标,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乌克兰在经历了能源供应危机后,能源战略更加强调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墨西哥强调能源立法,同时,要及时分析阻碍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广州能源结构

广州能源结构 前言: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制约。2007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8%。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为69.5%,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据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5~50亿吨标准煤。国际原油价格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涨跌不稳,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曾升到每桶147美元,带动煤炭、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上升。随着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动荡,世界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发达国家加大新能源的投入,促使全球发展新能源的步伐加快。进入21世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利用新能源,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Prefac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ace factors such as ener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2007 China's tot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of 2.7 b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up 7.8% from a year earlier. Compared with 69.5%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al, oil's far more than 50%.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s latest forecast, in 2020 China's total energy demand will reach 45 ~ 5 b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due to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rose to $147 a barrel, coal, natural gas prices rose significantly. As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the global economic turmoil, the pace of the slowdown in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new energy, spur the pace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acing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promoting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sources, will be to slow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 一、广州能源结构 太阳能有较好的利用价值。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广州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广州地区2005年至2006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4GJ/m2;每年日照时数超过6小时的天数为107天,广州太阳能日变化不大,只要有太阳直射辐射,则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其利用效率均比较稳定。 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条件良好。2007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已超过23℃,最低气温为5℃,湿度在50~95%,非常适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生产生活热水。此外,广州市水资源较为丰富,珠江水和一些较大的地表水库可为附近建筑的地源热泵应用提供水源。虽然广州土壤与环境温差不大,但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层较深)的地方,也可以适度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此外,广东属于东南沿海的地热区域中,地热资源属中温和低温,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世界能源结构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展望(2010) 未来15—20年,中东、拉丁美洲、里海地区、俄罗斯和西非、北非将成为世界石油生产能力的主要增长地区。国际能源贸易量将继续增加,管道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快,能源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将深入进行,能源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国际合作将加强,相应的技术创新将继续取得进展,能源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世界各国能源结构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 1)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 2)发达国家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德国40.6%,法国37.9%,英国35.4%,加拿大37.9%,意大利58.4%,澳大利亚36.3%。 3)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俄罗斯55.5%,伊朗43.8%,沙特41.2%,英国35.1%。 4)化石能源缺乏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核电及水电,其中日本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6.8%,法国核能占40.1%,韩国核能占13.8%,乌克兰核能占13.8%,加拿大水力占13.0%,巴西水力占19.8%。 5)世界前20个能源消费大国中,煤炭占第一位的有5个,占第二位的有6个,占第三位的有9个。

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 2、世界能源发展展望 1)到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中的化石燃料将占90%。 2)随着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量的增长,世界煤炭消费量将增加50%,未来50 年,世界能源结构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煤炭将重新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20年,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达28.1%,将超过石油(26.9%),重新成为第一能源。 3)到2020年,三分之二的煤炭消费由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消费,而目前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和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煤炭消费比例各为50%。 4)到2020年,世界发电量将以平均2.7%的年率增长。 5)在世界发电业中,煤炭仍将保持其主导地位。 6)预计世界将增加300万兆瓦的新发电能力,其中一半以上将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特别是发展中的亚洲国家。需要大约17000亿美元的投资。 7)世界能源利用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持续增长。 8)尽管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公布了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提高60%,发展中国家将占此增长的三分之二。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1.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6.22亿kW。 ?火电装机容量4.8405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77.8%; ?水电装机容量1.2857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20.7%; ?核电装机容量893万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1.5%; ?新能源发电前景较好,相对滞后。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总发电量28344亿kW·h ?火电发电量23573亿kW·h,占全国发电量83.2%; ?水电发电量4167亿kW·h,占全国发电量14.7%; ?其他发电量604亿kW·h ,占全国发电量2.1%。 2.火力发电 ?原理:利用热能发电 ?能源:燃料(煤炭,石油或天然气) ?运行:稳定,启动时间长 ?综合效益:无 ?环境影响:负面 ?建设:规模小,周期短 ?投资:一次性投入小,运行费用高 ?单位电价:高 热电厂

3.水力发电 ?原理:集中水头和流量 ?能源:水体蕴藏的能量 ?运行:灵活,方便 ?综合效益:防洪、供水、旅游、渔业等 ?环境影响:正面,负面 ?建设:规模大,周期长 ?投资:一次性投入大,运行费用低 ?单位电价:低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 经济可开发装机总容量为4.04亿千瓦,占世界总量的16.7%,居世界第一位。 2004年,水电总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占技术可开发总容量的28.6%; 2006年,水总装机容量1.286亿千瓦,占技术可开发总容量的31.8%。 中国水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小水电资源丰富 2004年水利部核定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为1.28亿千瓦,占中国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的33.9%,居世界第一位。 小水电资源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17%,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占16%。 2003年,中国小水电总装机达到3120万千瓦,占可开发小水电资源量的24%。 我国水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1.94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3.1%,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30%; 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8.6%,水能资源开发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姓名: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科学家对21世纪的展望和预测认为,21世纪将有几个主要特点:将会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全球将寻求新的可再生能源并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全球性生态危机在所有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令人恐惧地迅速发展,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缺乏问题加剧,全世界必须使用现有的资源和资金来解决;气候发生全球性变化,自然地分成几个自然气候区,环境对人类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加强,全世界将大量应用氢能源和物质技术来消除这些变化的消极后果;开发太阳系的行星和宇宙空间,在地球的条件下利用宇宙技术;由于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免疫能力下降,全球应建立人为地恢复和保护免疫能力系统;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并广泛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保障系统。 由于20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21世纪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自然环境变迁、人口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的供应和保障是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开发和使用经济、环保的能源(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和能源科技永恒的主题。 自1973年中东战争触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能源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期,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持久系统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估计要经历100年的时间。因此,在未来的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导,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补充(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同时以发展节能技术或产品为基础。 据1995年统计结果表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占27.2%,

石油占39.7%,天然气占23.1%,核电占7.3%,水电占2.7%。 石油产量与消费有所增加 1993~1994年间,北美和亚洲对石油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据统计,1994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加至29.53亿t(5900万桶/年),这是近五年来石油产量的第一次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1997年10月到1998年3月石油价格下降了40%,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石油限产,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的利益。 据估测,今后几年内石油产量和消费将分别增加2%,供需前景难以确定。但中东丰富的油田已逐渐达到其生产极限,生产成本将急剧上升,今后石油价格将会增长。这将导致人们寻求更经济的替代能源。 天然气产量增长缓慢但发展前景可观 据1994年统计,全球天然气产量增加了0.3%。美国1995年后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18%,而石油产量却减少了20%;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4%。十分可观的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新估算,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世界天然气总量用现代技术经济开采可供人类使用145年。另据法国天然气技术协会预测,从目前至2020年期间,天然气产量将持续增长,2000年天然气产量约为21.5万t油当量(约为2.5万亿m3),202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会达到高峰期,可达26.2亿t油当量(约为3.5亿m3)。 煤炭消费仍然持平并略有增长 自1989年以来,全球煤炭消费保持持平并略有增长。在一些工业化国家,煤炭消费基本持平。美国煤炭产量增至10.3亿t,发电用煤需求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欧盟煤炭消费减少了18%。东欧国家自1987年以来煤炭消费减少了36%,1994年减少了10%,从而导致大部分煤矿停产关闭。俄罗斯到1995年仅煤炭工业债务就达3.2亿美元。198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煤炭消费则增加了一倍多。 1990~2010年间,就一次能源的消费而论,煤炭在所有能源中的地位仅次于石油。在此期间,煤炭的消费量预计将会增加,从1990年的517Mt上升到2010年的6551Mt(百万吨)。根据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和能源利用强度的趋势,2010年全球的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5840Mt~7379Mt之间。在20世纪80~90年代,煤炭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略上升26%~27%,但这一比例预计在2010年将会回落到25%。 值得重视的是,在发展煤炭生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煤炭生产成本昂贵;二是发展煤炭业对人和生态会产生巨大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环境

世界能源资源状况

世界能源资源状况 根据《年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北美洲占%,中,南美洲占%,欧洲占%,非洲占%,亚太地区占%.年世界石油产量为亿吨,比上年度增加%.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地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地产消缺口分别为亿、亿和亿吨. 煤炭资源地分布也存在巨大地不均衡性.截止到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亿吨,储采比高达(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地%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地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地%,而其他地区地份额仅分别为%~%.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地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地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地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亿吨油当量,年达到亿吨油当量,年达到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地比例将继续呈下降地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地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地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地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地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地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地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地污染和全球气候地影响将日趋严重.据统计,年世界二氧化碳地排放量约为亿吨,年达到亿吨,预计年将为亿吨,年达到亿吨,年均增长%.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地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地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地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地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地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万千瓦,水电要达到亿千瓦.年初英国政府公布地《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年,英国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地比例要从目前地%提高到%,到年达到%..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地进步及环保标准地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地方向发展,不仅能源地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地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地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石油占美国能源供应的2/5,是最大的能源。国家运输燃料几乎全靠石油。对国家安全来说,石油至关重要。美能源部长在2001年全国高级别能源会上说:今后20年美国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我们不对付这一挑战。美国经济将受到威胁,特别是汽车、航空、建筑、货运和农业、石油是国家关键部门。目前美国能源部有1。3万人,而我们生管能源小组只有24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效率低,污染严重。可以说,经济高速增长是资源巨大消耗换取的。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消耗都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如电力、钢铁、建材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如中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0%以上。汽车用油接近全国石油消耗总量年四成。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五金行业是典型资源消耗产业,2004年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三大类出口总额达173亿美元,超过德国。美国传统五金出口强国占世界第一位。但这一“桂冠”是建立在消耗我国大量生产资源,大量能耗以及污染前提下实现的。由于我国能源价格便宜,所以五金出口单价只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创造出欧美相同价值的产品,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原材料和能耗。靠这样低价竞争来的。因为中国成品油价格扭曲的,是价格倒挂。很明显,如果我国放开成品油价格,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了,竞争优势没有了,行业过剩又会引起危机。这种倒挂何时休。 ●企业之所以对正确节约用油不重视,随意,节约何时落到实处。再如钢铁,2004年我国钢产量超过2。7亿吨,今年预计3。4亿吨,比欧盟、日本家加起来还多。钢铁过快增长,尤其抵挡普通钢大量增加,原料煤电油不断上涨,使钢铁成本持续上升。55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只有4户吨材实现利润1000.元/吨以上,17户实现利润100元/吨以上。原来依仗燃料便宜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7月召开的中钢协二届五次(扩大)会上,谢企华会长要求从扩张规模转到调整结构,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上,由质量常量竞争转到能源和成本上。过量的消耗造成资源供求矛盾,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2省拉闸限电。西南、东南沿海成品油告急,出现了“油荒”、“电荒”、“煤荒”。而这样的粗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已到了我国难已忍受的地步。 ●解决短缺的出路,无疑开源节流,据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2010年哦石油将有一半依靠进口。而2020年该比例达到60%。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局面,石油年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理论上应控制30%以内。 ●世界油价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世界油价每桶变动一美元,将影响我国进口用汇46亿美元。直接导致GDP波动0。043百分点。今年我国仅进口原由一项就多支出100亿美元。源是要开的,但也需有度,那么节流呢?应当是出路。节油总比多找油,多采油,多买油简便,划算。 ●2003年我国消耗世界石油的4。4%、煤30%、钢铁27%、水泥40%。2004年中国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电力、19%铝和20%铜、31%煤炭。然而中国对世界GDP的供献仅为4%。 ●中国正走一条高能耗经济之路。而重点钢铁企业每吨钢铁能耗高出40%。电煤耗高出国际30%,我国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盲目扩张,其生产能力超出国内要求1倍以上。而这些正是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能源的考虑限制发展向境外转移的企业。高能耗我们赚了钱,

2019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大盘点

2019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大盘点庞名立 06月13日 10:37 6279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9 》于2019年6月8日发布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9 》于2019年6月8日发布。无所不能专栏作家“数据帝”庞名立利用端午假期重新整理了报告中的数据。我们今天就把最新版《2019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大盘点》推荐给大家。 【无所不能文 | 庞名立】能源消费始终是伴随经济发展的,全球经济不景气,遗憾得很,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仅增加了1.0%,低于2019年增长1.1%的水平,更低于10年间平均水平的1.9%。除了2019年全球经济衰退以外,2019年是从1998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低年份。 除了欧洲和亚太地区以外,所有地区的能源消费增长都低于10年间平均水平,但新兴经济体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97%。经合组织(OECD)经历一个小幅度增长,它抵销了美国和日本的下滑。此外,俄罗斯的一次能源消费大幅度下降。 2019年全球所有地区的化石燃料价格普遍降低。2019年原油价格已经从2019年算起跌到最低点。随着石油价格的跌幅,天然气价格均有下滑,而北美跌幅最大。世界各地的原煤价格连续四年下降了。 庆幸的是,再生能源发电继续强劲增长,接近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3%。 尽管中国能源消费放缓,但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增幅为1.5%,而美国只有0.9%,中国仍是世界上连续15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量最多的国家。 原煤产量2019年比2019年降低了1.8%,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比去年持平,仅增加0.1%,化石燃料朝向低碳发展。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原油、原煤、天然气、核能、水力发电和再生能源等商品消费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例,用百分率表示。商品消费量可以是本土生产的,也可以是进口的。表中Mtoe表示百万吨油当量。 小编注:由于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表格数据过多,小编精选了几项数据用图表呈现,欲查看全部数据,请滑至文章结尾查看。 点击滑动查看大图↓↓↓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World Energy June 2019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