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一、饮食指导
1.心衰患者要限制食盐量,不能吃过咸的东西,
2.忌油腻辛辣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
3.肺心病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感冒,多喝水
4.多吃水果蔬菜
二、生活指导
(1)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室内通风.坚持戒烟。
(2)自我监测心、肺动能的变化。
(3)按医嘱用药、吸氧及随诊。
(4)有心功能不全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
(5)调整姿势:呼吸困难患者的姿势应既要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要节省能量。
(6)坚持全身锻炼、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及御寒训练。
三、用药指导
1.有关医疗设备(如雾化器、吸入器、给氧装置等)需要使用、清洁及维护及时告知护士;
2.有些消炎药物如头孢等可能会有过敏反应,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出现滴液不畅、鼓针、脱针等症状,不要自行处理,及时通知护士。
肺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作者:石淑慧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寒冷地区、高原地区、老年患者、农村地区患病率高。
冬季及早春季节常因呼吸道感染而急性发作,出现心肺功能不全。
1 临床资料我院内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住院时间14—36天,平均25天。
所有病例均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等典型临床表现,经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2 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肺心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经济负担重。
因而病人思想压力大,多数对治疗失去信心。
因此护理工作要因势利导,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新农合”政策,使其减轻心理焦虑和负担,充分放松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恢复;协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帮助病人熟悉医院环境和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配合治疗。
2.2 呼吸道护理2.2.1 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端坐位,注意保暖。
2.2.2 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更换体位;危重者可协助翻身、拍背、多饮水,必要时雾化吸入,湿化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2.2.3 吸氧对轻、中度缺氧,可间断吸氧,每次吸氧30—40分钟,休息20分钟;对重度缺氧者,需持续低浓度、低流量湿化吸氧,浓度25—30%,流量1—2L/min,每天15小时以上。
指导患者用鼻呼吸;经导管或鼻塞给氧时,防止脱落或堵塞,鼻导管应每天更换。
2.2.4 鼓励患者深呼吸,加强呼吸锻炼,学会“横膈式呼吸”及“缩唇呼气”。
3 饮食护理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均衡膳食,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氮源。
伴水肿者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 加强病情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制度4.1 病人烦躁不安时,要警惕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
肺心病的健康教育疾病概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引起肺心病的原发病右支气管、肺部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的扩张、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结核、尘肺、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也能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成肺心病。
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心悸、呼吸困难、紫绀、水肿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肺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右肺性脑病、心率失常、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
休克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及致死原因。
心理指导1、慢性肺心病病程长、易反复,患者大多为老年体弱生活条件较差者,患病后给工作、家庭和个人带来许多困难,病人往往产生各种不同的心里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忧郁等。
这种情绪状态影响疾病的会恢复,尤其在失代偿期,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相应的症状,可使病人产生濒死感,甚至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和勇气;而在疾病的代偿期,病人多抱有侥幸心里,对疾病的预防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予以重视,结果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2、护理人员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心理动态,关心、体贴病人,并耐心讲述情绪不佳对疾病恢复的不利影响,使病人了解安心静养和保持乐观开朗性情的重要性。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饮食指导患者因久病体质衰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较多,应给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如瘦肉、豆腐、蛋、魚,新鲜蔬菜、水果等。
有浮肿和腹水、尿少的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如有低钠血症,可进含盐饮食。
多汗或服用利尿剂时给含钾多的食物,如桔汁、鲜蘑菇等。
进食时宜取坐位,细嚼慢咽,防止呛咳。
休息活动指导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嘱卧床少动,水肿病人加强皮肤护理,如翻身、按摩、温水擦洗,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肺心病的健康宣教1、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病情好转且稳定后应停用抗生素。
不应长期服用抗生素,以免出现耐药性或发生其他病菌的感染。
2、坚持锻炼:病人应根据个人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例如清晨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
可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锻炼时应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
3、生活护理:肺心病病人应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
每早可食冷饮,以锻炼耐寒能力;要保持居室整洁安静,无烟尘。
冬季应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4、增强免疫力:可适量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
也可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5、心理护理:情绪变化可加重病情。
老年人生活自立能力差,又长年有病,易产生自卑感,家人一时照顾不周时,往往更加重失落失望的感觉,以至对治疗丧失信心,所以要作好病人的心理疏导,指导病人既要正确对待自己,也要理解别人。
另外根据个人爱好,可参加一些文娱活动。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向健康方面转化。
肺心病用药的注意事项我国80~90%以上的肺心病是由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而来,其次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矽肺、结节性肺动脉炎等也均可导致肺心病的发生。
该病常因呼吸系统感染而诱发。
肺心病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滥用抗生素肺心病患者待病情好转且稳定后应停用抗生素。
若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作为预防性用药,不仅会产生耐药性或发生其他病菌的感染,使病情得以继续发展、恶化,还因大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合并症,大大增加了疾病治愈的难度。
滥用止咳药肺心病患者呼吸道上下都存有大量痰液,不论咳嗽轻重均不要单纯应用止咳药,更不能用可待因、阿片之类的麻醉性镇咳剂,否则会因咳嗽停止将痰留于呼吸道内,加重呼吸道阻塞,这是肺心病加重的重要因素。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体质: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使身体适应高原
环境。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例如苹果、生菜
等,也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类的食物,例如鸡蛋、瘦肉等。
2.适当活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后,应避免久坐和久站,可以结合身体情
况,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例如慢走、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
环,也有助于增强体质。
3.合理饮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应注意合理饮食,加强营养。
可以多吃新
鲜的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同时应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
4.药物治疗:如果已经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
景天口服液、红景天胶囊、川贝枇杷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如果存在呼吸困
难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高压氧治疗。
以上措施有助于帮助人们适应高海拔环境并预防高原病。
请注意,这些措施可能不适用于每个人,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和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计划前往高海拔地区,请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
肺心病的健康教育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引起。
它是指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和心功能不全的一系列症状。
肺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殊注意自己的健康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轻症状。
一、饮食健康管理1. 控制摄入盐量:肺心病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2. 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的健康。
可选择瘦肉、鱼、蛋、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3. 控制液体摄入量:肺心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液体摄入量,以防止水钠潴留。
二、合理用药1. 定期服药:肺心病患者应按医生的叮嘱定期服用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心脏强心剂等,以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
2. 注意药物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是否浮现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用药方案。
三、适当锻炼1. 有氧运动:肺心病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
2. 避免剧烈运动:肺心病患者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和加剧病情。
四、情绪管理1. 积极面对生活:肺心病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和耽心,避免情绪波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2.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五、定期复诊1. 定期监测病情:肺心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及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2. 尾随医生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调整药物剂量、增加锻炼量等。
六、避免诱因1.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伤害,肺心病患者应戒烟限酒,以降低病情的发展风险。
2. 避免寒冷刺激:寒冷天气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病情,肺心病患者应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内温暖。
肺心病出院指导
一、饮食调养:平日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或避免高动物性脂肪、高
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黄油等;平日做菜尽可能用植物油,食盐宜少,糖也少吃;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为主,即多食素菜、水果、豆制品等;蛋白质的补充可食用瘦肉、鱼肉和蛋类。
二、生活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
意保暖。
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别大喜大悲、忧愁郁闷。
禁止吸烟饮酒。
三、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量;不宜过饱,
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使体重达到较理想水平。
四、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升至
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
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注意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这些病
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旦发现就应和医生联系,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六、定期服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的药物,如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起到多靶点的作用,起到全身调节的作用。
健康指导内容2.1预防感冒急性呼吸症感染是诱发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
嘱患者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避免着凉。
2.1.1预防交叉感染肺心病患者在感染后症状加重,又易反复感染,故应在感染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2.1.2耐寒锻炼从夏季开始先用手按摩面部,后用冷毛巾擦头面渐及四肢,以提高耐寒能力,适应气候变化。
2.2合理氧疗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多见,长期氧疗可以增加运动耐受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缓解肺动脉高压。
要有正确的氧疗知识,有的病人认为吸氧越多越好、不吸氧影响不大或感到气促时再吸氧等,导致氧疗失败甚至加重病情,主要是使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
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时,血液粘稠度就明显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
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
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更使肺动脉压升高。
2.2.1给氧方法选用较舒适的鼻塞给氧法,每12 h清洗鼻腔鼻塞1次,消毒更换1次/d。
2.2.2给氧剂量应采取低流量1 L/min~2 L/min,氧浓度为24%~28%。
2.2.3给氧时间每天吸氧要保持在15 h~18 h,采用晚间给予吸氧,白天亦可间断吸氧。
2.2.4给氧的温度与湿度为了提高氧疗效果,应把氧气加温加湿后吸入。
其作法是将暖水瓶塞打2个直径为0.8cm的小孔,分别放入与孔径相应的长度、分别为20cm、10cm的玻璃管,暖瓶塞上面两管均留4cm,暖瓶内盛4/5瓶开水,盖好瓶塞,此时,长管应在水面以下,然后将长管与氧气表相连,短管经胶囊与鼻塞相连,这样,在氧通过开水时可以使之加湿加温,以达到体温饱和水蒸气的湿度,使呼吸道粘膜保持湿化湿润,有利于痰液稀薄,便于咳出,从而能够较好的保持气道畅通。
2.3促进有效排痰嘱患者坐位、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腹肌同时收缩使胸腔压力增高,产生瞬间爆发力将声门打开,使肺脏深部的痰液咳出。
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对于久病体弱的老年性肺心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使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行为。
方法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和蔼可亲的与患者通过心理沟通,加强健康教育,然后有的放矢才能够更好的、积极的、快捷的提供主动有效的护理。
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对于存活的60例患者,效果良好,生活质量和自信心明显提高,对防治肺心病有着重大意义。
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是护理老年性肺心病患者过程中一项有效的方法。
标签:老年;肺心病;健康教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随文化程度、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农民、牧民、工人及一般城市居民。
患者患病后,生活能力显著下降,精神、心理方面产生一定的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就我院老年科近3年6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针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肺心病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但患病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住院时间16d~80d,平均28d。
由于肺心病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病程长,心理、精神负担较重,因此,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加强健康教育,正确引导,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积极防治是防治肺心病的根本措施。
2 护理
2.1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疾病的康复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简便易行、易掌握,同时又是低耗费、高效益的教育,因此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肺心病发生原因和危害性,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健,坚持治疗,避免和减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老年患者年龄大的特征,采取以交谈方式为主,书面科普手册为辅的教育形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如在讲解正确呼吸技巧与咳嗽方式时,护士先演示正确姿势,待患者理解后进行回示,练习2~3次/d,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2.2心理指导老年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受病痛的折磨,自理能力的下降,高原地区以农民、牧民占巨大多数,经济条件差,生活比较困难,常年
病情反复使经济负担的加重,因而使身体、心理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往往会表现出焦虑、恐惧、悲观的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对医护人员出现一些过激行为,人格特征行为也慢慢的发生着变化,更渴望得到周围人们的关注、关爱和尊重。
因此护士应采取鼓励关怀的态度及早有效的进行心理干预,积极、主动、和蔼可亲的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交谈,尽可能的理解患者,耐心细致的倾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感知等的心理需求,鼓励患者多参与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事情及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逐渐让其树立自信心,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3生活起居指导患者因久病体质衰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较多,应给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有浮肿和腹水、尿少的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如有低钠血症,可进含盐饮食。
多汗或服用利尿剂时给含钾多的食物,如桔汁、鲜蘑菇等。
进食时宜取坐位,细嚼慢咽,防止呛咳。
嘱患者排便时严禁用力,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每天进行适当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
2.4氧气吸入指导①注意安全,在供氧周围请勿吸烟、使用电炉、酒精炉等,以防氧气燃烧爆炸;②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以防导管堵塞,而失去氧疗作用,同时教授患者呼吸和有效咳痰的方法与技巧;③不可擅自调节氧流量。
应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一般流量为1~2L/min,浓度为25%~30%。
2.5呼吸训练指导向患者介绍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以及配合事项教会患者横膈式呼吸及缩唇拢嘴式呼吸技巧、咳嗽体位及有效的咳嗽方法、拍背排痰方式、应用解痉气雾剂时的方法等。
2.6用药指导①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服药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液,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则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②痰量较多的患者不宜用强烈镇咳药,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可选用袪痰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氯化胺合剂等。
③应用抗生素时,注意给药方法和时间,以保持血液药物浓度在一定水平。
应用强心剂时,注意心率、心律的改变。
如需静脉给药,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不能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加重病情。
2.7卫生宣教指导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不能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传染他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
2.8出院指导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室内定时作空气消毒。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③注意口腔、皮肤清洁,勤洗漱,有轻度口腔感染时,可用生理盐水于饭后、睡前漱口。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者应尽量将其咳出;痰液粘稠者,适当服用袪痰药;年老体弱者可协助翻身或轻拍背部帮助排痰;有呼吸道感染者,应及早治疗[2]。
⑤每天有计划地进行增强心功能和恢复活动能力锻炼。
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⑥出院后如症状加重,痰量及性质改变时,应及时就診。
⑦有条件者指导患者坚持在家吸氧,讲解吸氧原则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方法,嘱患者按医嘱服药,禁止乱用镇静药,并定期复查。
3 结果
60例患者,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防病治病意识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 讨论
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生活能力受限,给精神、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
再者,此病以老年高原患者居多,文化差别、沟通能力存在着不同差异,从而给治疗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护士不仅仅局限于护理患者的病体,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同时还要加强健康教育指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广泛的医学知识去全方位的服务于患者,使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信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关爱老年性肺心病患者有利于促进我们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我们防治肺心病疾病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继红,武瑞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