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应用(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4
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特性;2. 学会如何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进行简单的解析;4. 掌握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和解决一次函数的方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特性及其应用;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方程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板、数学课本;2. 教学素材:一次函数的相关实际问题、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2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特性1. 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并向他们介绍一次函数的特性。
- 一次函数是指函数的最高次数是1,即形式为y=ax+b的函数。
-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且图像的斜率等于a,截距等于b。
2. 通过示例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的含义。
- 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正斜率表示直线上升,负斜率表示直线下降,斜率为0表示直线水平。
- 截距表示直线和y轴的交点,称为纵截距。
Step 3 一次函数的应用1.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建立一次函数的方程,并解决问题。
例如:a) 小明每天跑步锻炼,他从家出发第1天跑了5公里,第2天跑了8公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跑3公里。
问第n天小明跑了多少公里?b) 某公司制造销售产品,已知销售量和销售额之间满足一次函数的关系,已知当销售量为1000件时,销售额为5000元,当销售量为2000件时,销售额为10000元,求销售量为n时,销售额为多少?2. 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解决应用问题,老师展示解题过程。
a) 第n天小明跑了多少公里?解:根据问题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第n天跑的公里数的一次函数方程为y=3n+2。
然后我们将n替换成具体的天数即可求得答案。
例如第4天小明跑的公里数为3*4+2=1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