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导语】作文是另一种方式的与人交流,在倾诉中宣泄情感,陶冶性情,平静心灵,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写作能让作者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感受是作者写作中的收获。
以下是整理的《三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六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篇一今天,我做了个小实验。
首先,我准备三个玻璃杯,一包纸巾。
我把玻璃杯摆好“队形”,两只杯子的距离要刚好是一个杯底的距离,上面铺了一张纸。
这时,我打了个喷嚏,回头一看,纸去哪儿了呢?我定睛一看,原来纸被我的喷嚏吹到了地上,我急忙跑过去捡起纸巾,拍到桌子上,心里想:“看样子不行!”突然,我想起在课外书上看到过“水有吸力”,就把杯子装满了水,再铺上了纸巾。
一看,纸好像被水吸住了,我的心情有点激动,我马上拿了一个空玻璃杯放了上去,结果杯子立马就“摔”下来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说:“你可以把纸巾打湿,把杯子里的水倒光试试看。
”妈妈说的是真的吗?我按照妈妈说的做了做,把纸打湿,铺在了下面两个空杯子上,果然,纸巾吸在了玻璃杯上。
这时,我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把第三个杯子放了上去,轻轻地松开我的手,杯子稳稳地站在“纸桥”上,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成功了,成功了!”我开心得手舞足蹈。
这个实验叫“有力的纸桥”。
大家动手做做看,一定能行!三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篇二昨天,科学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可惜我忘记带材料了,只好看同桌做实验。
但是今天,我买好了所有材料,电池、导线、电珠全齐了。
我迫不及待要做实验啦!我先拿出一节电池,再拿出一根导线,导线的头和尾都留出了一些铜丝,把电池连接在铜丝上面,电珠连接到电池上,再拿另一头导线的铜丝碰到电珠下面金属的地方,电珠就亮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但还是觉得好神奇!妈妈正好路过,我对妈妈说:“妈妈,你要不要试一下这个实验?”妈妈没理我,我还以为她对这个实验没兴趣呢,结果1秒后,她蹲下来,拿起材料就做,她弄了半天,一会儿把两个电珠连在一起,一会儿把电池压在电珠上,一会儿把导线在电池上绕了一圈,问我:“这个怎么弄?”我对妈妈说了一遍制作这个实验的方法。
三年级科学实验趣味记(七篇)第一篇:摩擦力大挑战实验目的通过摩擦力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 两块相同的木块- 光滑的玻璃板- 粗糙的纸张- 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 将一块木块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另一块木块放在粗糙的纸张上。
2.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3.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放在粗糙纸张上的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这是因为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第二篇:空气的力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 两个塑料杯- 一张卡片- 一段胶带- 空气压缩泵实验步骤1. 将两个塑料杯底面朝上,放在桌子上。
2. 用卡片将一个塑料杯底部的空气抽出,并用胶带密封。
3. 使用空气压缩泵对另一个塑料杯进行充气。
4. 观察两个塑料杯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总结实验结果显示,被抽空的塑料杯会变形,而充满空气的塑料杯则会保持原状。
这说明空气具有压强,能够对物体产生压力。
第三篇:火山爆发啦!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火山爆发实验,让学生了解火山爆发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 透明塑料杯- 食用色素- 泡腾片- 醋实验步骤1. 在透明塑料杯中加入适量的醋。
2. 将食用色素滴入醋中,使其颜色变红。
3. 将泡腾片放入塑料杯中。
4. 观察泡腾片与醋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实验中,泡腾片与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颜色变浅,模拟了火山爆发的过程。
第四篇: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 冰块- 热水- 冷水- 玻璃杯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一个玻璃杯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2. 将另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热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实验一:水的沸腾点•实验材料:水、锅、火源•实验步骤:1.将水倒入锅中,注意不要过满。
2.放入火源,用火加热锅底,观察水的变化。
3.当水沸腾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火源。
•实验原理:–水的沸腾点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点。
–水的沸腾点受气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海平面附近的水沸腾点约为100℃(摄氏度)。
–当我们加热水时,热能会使水分子的动能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水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
–当温度达到水的沸腾点时,水分子的动能足够大,其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阻止水分子从液体转变为气体,因此水开始沸腾。
•实验材料:一根针、一张纸、一支铅笔•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桌面上。
2.将针平放在纸的中央。
3.将铅笔竖直插入针的上端。
4.轻轻推动纸,观察针的平衡状态。
•实验原理:–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时处于稳定状态。
–在这个实验中,针的平衡是由物理的力和力矩平衡来维持的。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合力矩也为零。
–当针稍微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发生变化,会产生力矩,使针倾斜。
–铅笔的插入改变了物体的重心位置,通过调整力矩平衡,使针能够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只铅笔•实验步骤:1.将杯子中的水装满。
2.将铅笔插上杯子。
3.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4.移动视角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入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折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光线方向改变。
–当视角改变时,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些小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
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让我们对水的沸腾点、物体的平衡和光的折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实验能够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并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大全1. 导电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 实验材料:电池、电灯泡、铁钉、纸夹、铝纸。
- 实验步骤:依次用电池和电灯泡连接铁钉、纸夹和铝箔,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 实验结果:电灯泡在铁钉和铝箔上发亮,纸夹上不发亮。
2. 温度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
- 实验材料:水、冰块、热水、温度计。
- 实验步骤:将水倒入三个杯子中,一个加入冰块,一个加入热水,一个不加入任何东西。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三个杯子中的温度。
- 实验结果:加入冰块的杯子温度较低,加入热水的杯子温度较高,不加入任何东西的杯子温度正常。
3. 阻力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电器中的阻力。
- 实验材料:电池、电灯泡、电线。
- 实验步骤:将电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观察电灯泡的亮度。
- 实验结果:用较长的电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电灯泡较暗;用较短的电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电灯泡较亮。
4. 植物生长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
- 实验材料:种子(例如豆子、花生)、土壤、花盆。
- 实验步骤:将不同种子分别放入不同的花盆中,养护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 实验结果:不同种子的植物生长速度和方式不同。
...5.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烫伤等危险。
- 实验材料的使用要谨慎,避免误用或浪费。
- 实验结果要准确记录,可以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展示。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大全,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并且通过实操加深对一些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3-6年级科学实验汇总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种子的萌发实验。
- 实验材料:绿豆(或其他植物种子)、透明塑料杯、纸巾、水。
- 实验步骤。
- 在透明塑料杯内壁垫上几层纸巾,把绿豆种子放在纸巾中间。
- 往杯内适量加水,使纸巾湿润但杯底不能积水。
- 将杯子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会逐渐吸水膨胀,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向水性实验。
-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盒、带根的植物幼苗(如豆芽)、潮湿的土壤、干燥的土壤。
- 实验步骤。
- 将透明塑料盒一侧装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装入干燥的土壤,中间用隔板隔开。
- 在隔板上方的小孔处植入带根的植物幼苗。
- 将塑料盒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方向。
- 实验现象及结论:植物的根会向潮湿土壤的一侧生长。
这表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饲养与观察实验。
- 实验材料:蚕卵、桑叶、纸盒。
- 实验步骤。
- 在纸盒中铺上桑叶,将蚕卵放入纸盒内。
- 保持纸盒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更换新鲜桑叶。
- 观察蚕从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吐丝结茧变成蛹,最后羽化成蛾的全过程。
- 实验现象及结论:通过观察蚕的一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 动物的繁殖方式观察实验(以鸡为例)- 实验材料:母鸡、公鸡、鸡窝。
- 实验步骤。
- 将公鸡和母鸡放在一起饲养。
- 观察母鸡产蛋情况,以及鸡蛋是否能孵化出小鸡。
- 实验现象及结论:母鸡会定期产蛋,但只有经过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
这说明鸡是卵生动物,通过雌雄交配后产受精卵繁殖后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一、溶解。
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以食盐为例)- 实验材料:食盐、水、透明玻璃杯、搅拌棒。
- 实验步骤。
- 在透明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导语】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法之⼀。
根据科学研究的⽬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为地变⾰、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些事物(或过程)发⽣或再现,从⽽去认识⾃然现象、⾃然性质、⾃然规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有哪些实验可以做》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有哪些实验可以做篇⼀:⼿绢的秘密 思考:在⽔龙头下把⼿帕撑开摊平,打开⽔龙头,⽔是不是透过⼿帕⽽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帕1条、橡⽪筋1条 流程: 1、把⼿帕盖住杯⼝,⽤橡⽪筋绑紧。
2、让⽔冲在⼿帕上。
3、⽔流进杯⼦⾥约七、⼋分满后关闭⽔龙头。
4、杯⼝朝下,把杯⼦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从杯⼦上⾯冲⽔时,⽔会透过⼿帕流⼊杯内。
2、杯⼦倒转过来时,由于⼤⽓压⼒的关系,⽔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布),⽔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学三年级有哪些实验可以做篇⼆:⽔晶棒棒糖 材料:12根⽵签,4杯⽔,10杯⽩糖,晾⾐⽤的夹⼦,6个玻璃杯,⽐较深的锅 步骤1: 制作糖⽔:取4杯⽔和4杯⽩糖倒⼊锅⾥,中⽕加热。
不断搅拌⾄⽩糖完全溶解,保持微沸的状态继续加⼊⽩糖溶解,直到再多就溶不了的状态(即完全饱和)。
步骤2: 关⽕冷却15分钟。
这期间制作“糖⾐⽵签”:把⽵签放⽔⾥沾湿,再放⽩糖⾥滚⼀滚,让⽵签表⾯裹上⽩糖晾⼲。
不然⼲净的⽵签直接放⼊热的糖⽔中,裹上的那层“糖⾐”容易脱落,新⽣的棒棒糖附着不上去。
步骤3: ⼩⼼地把糖⽔倒⼊玻璃杯,可以加点你喜欢的⾷⽤⾊素。
慢慢地把“糖⾐⽵签”插⼊糖⽔中,⽤晾⾐夹固定。
每个夹⼦可以夹两根⽵签,注意⽵签不能碰到杯底杯壁,因为棒棒糖需要“⽣长”的空间。
步骤4: 把杯⼦放在温暖朝阳、⼲净安全的环境中,静静等待。
步骤5: 等啊等啊等,⼀周后,就可以吃到亲⼿制作的棒棒糖啦。
这个实验还能让孩⼦学会等待和延迟满⾜,果酱说过懂得等待的孩⼦会拥有更美好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实验。
一、水的循环实验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过程,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个塑料袋、一块黑色布、一个橡皮筋步骤:1. 将玻璃杯倒满水,用塑料袋将杯口紧密封住,并用橡皮筋固定。
2. 在杯子上方放置黑色布,让太阳直射黑色布和封住杯子的塑料袋。
3.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玻璃杯内的水慢慢蒸发,水蒸气会沉积在塑料袋上方的布上,形成水滴。
4. 当水滴达到一定数量时,会滴落回玻璃杯中,形成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见到水的蒸发、凝结和降落的过程,深入理解水的循环原理。
二、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水、小花盆、土壤、种子(如豌豆或绿豆)步骤:1. 准备一个小花盆,填充适量的土壤。
2. 在土壤中埋入一颗种子,并轻轻覆盖一些土壤。
3. 每天给种子浇适量的水,确保土壤湿润。
4. 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根系生长、茎和叶的形成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对水、土壤和阳光的需求,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关注能力。
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光线在不同媒介中传播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一支铅笔、一杯水步骤:1. 将一支铅笔放在一杯装满水的桌子上,注意铅笔要斜放。
2. 观察铅笔在水面部分的现象。
你会发现,当光线从空气中经过水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铅笔“断裂”的位置出现弯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他们对自然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年级科学实验精选案例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材料:- 一个盛有水的容器- 一个小橡皮圈- 一个小铁块- 一个膨胀塑料袋- 色拉油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小橡皮圈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将小橡皮圈放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并观察它是否浮在水上。
3. 将小铁块放入容器中,并记录下它的质量。
4. 将小铁块放入膨胀塑料袋中,并再次测量它的质量。
5. 将膨胀塑料袋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面上。
6. 在容器中加入一些色拉油,再次将膨胀塑料袋放入水中观察。
实验结果:- 小橡皮圈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 小铁块的质量大于小橡皮圈,且它在水中沉没。
- 将小铁块放入膨胀塑料袋后,质量增加,但仍然会沉没。
- 在容器中加入色拉油后,膨胀塑料袋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小于色拉油的密度。
实验二:生活中的火焰需要什么材料:- 蜡烛- 蜡烛台- 打火机- 长而直的棍子(如筷子)- 柠檬实验步骤:1. 在有监护人的陪同下,点燃蜡烛,并将它放在蜡烛台上。
2. 用打火机试图点燃空气中的火焰,观察结果。
3. 将蜡烛靠近棍子的一端,观察是否能点燃棍子。
4. 将蜡烛靠近柠檬,观察是否能点燃柠檬。
实验结果:- 打火机无法点燃空气中的火焰,说明空气中没有足够的可燃物质。
- 蜡烛可以点燃棍子,说明棍子是可燃物质。
- 蜡烛无法点燃柠檬,说明柠檬不是可燃物质。
实验三:水的三态转变材料:- 一个玻璃杯- 水- 热水- 冰块- 火柴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桌上,并观察它的状态(液态)。
2. 将一些热水倒入玻璃杯中,并再次观察水的状态(变为气态)。
3.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并观察水的状态(变为固态)。
实验结果:- 普通水在室温下是液体状态。
- 加热水可以使它变为气体状态,产生蒸汽。
- 冰块可以使水变为固体状态。
实验四:自然界中的磁力材料:- 一块磁铁- 铁钉- 一张纸- 铁屑- 一个小容器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要求:亲自完成一个或多个小实验,录制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魅力内容选择:可以选择以下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寻找小实验
1.空气炮:纸杯、气球皮、橡皮筋
2.转动的纸蛇:把纸剪成蛇状,再挂起来放在火焰上方,纸蛇就会旋转起来(注意不要离火焰太近)
3.蜡烛吸水:蜡烛放在水盘中间,点燃后盖上瓶子,等蜡烛熄灭后水会上升
4.彩虹雨:水杯中加水,上面再加些食用油,最后在上面滴上各种颜色的色素,过一会彩虹雨就形成了
5.可乐喷泉:买一瓶可乐,再加入薄荷糖,就能看到喷泉了
6.纸托住一杯水:水杯的水加满,再上面盖上一张纸,把杯子倒过来,发现水竟然没流出来
7.漂浮的乒乓球:用吹风机吹乒乓球,乒乓球会浮在空中,使吹风机倾斜,乒乓球会跟着走,最多可以挑战2个乒乓球。
8.泡泡龙:水中加点洗洁精,吸管上面用橡皮筋绑定个棉柔巾
9.气球炸弹:气球里面加个硬币,吹大后落地
10.气球变篮球:气球,透明胶(用透明胶把吹好的气球一圈一圈粘上)
11.扎不坏的气球:气球上粘上一段透明胶,用针扎没粘透明胶气球和扎粘了透明胶的气球
12.气球葫芦:吹3-5个小气球,竹签上面沾上洗洁精,再慢慢地串气
球
13.风油精爆气球:气球上面涂上风油精,过一会会爆炸
14.橘子皮爆气球:气球上面喷橘子汁,气球会爆炸
15.不用吹的气球(小苏打):瓶子中加白醋,气球中加入小苏打,再
16.把气球套到瓶子上面,把小苏打倒入瓶中
17.防火气球:加了水的气球吹大,放到火上烧。
三年级科学实验(1000个实验)科学实验天天练。
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天天练引言科学实验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旨在帮助他们每天进行实验练。
实验一:水的循环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 热水- 冰块- 保鲜膜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一些热水。
2. 用保鲜膜盖住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3. 在保鲜膜的中央放置一个冰块。
4. 观察杯内和冰块表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热水蒸气会接触到冰块,形成水滴,并滴回杯中。
这样就形成了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二:测量重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并学会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 笔- 尺子- 物体(书、水果等)实验步骤1. 将尺子横放在桌子上,并用一支笔将其固定。
2. 将物体放在尺子的一端。
3. 观察尺子的变化并记录物体的位置。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物体会使尺子向下弯曲,这是重力的作用。
通过观察物体在尺子上的位置,可以测量物体的重量。
......(继续描述其他实验)结论通过进行科学实验,三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每天进行实验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本文介绍的实验能够对他们的研究和成长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一、实验名称:哪杯水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与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就是( ),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就是( ),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二、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与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就是先快后慢。
三、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
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
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与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瞧刻度。
操作要领就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瞧凹处,读得准。
”
四、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
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
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五、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12、改变浮与沉)
实验器材: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实验步骤:
1、把瓶盖放在水里,瓶盖浮在水面上。
把瓶盖放满沙子,瓶盖沉了下去。
2、把沙粒放入水中,沙子沉下去了,把沙粒放在瓶盖上,沙粒浮起来了
2、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了下去。
把橡皮泥捏扁放进水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等,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六、实验名称:水表面的张力(13、水面的秘密)
实验器材:水、玻璃杯、胶头滴管、曲别针、
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瞧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水有表面张力。
注意:实验的桌子一定要平稳,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七、实验名称:毛细现象(14、水往高处走)
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与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实验目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步骤:
1、把报纸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报纸往上爬。
2、把布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布条往上爬。
3、把实心玻璃棒的一端浸在水里,水不沿着玻璃棒不往上爬。
4、把空心玻璃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玻璃管上升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八、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21、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蜡烛、(小饮料瓶、大饮料瓶)去掉底、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判断出空气中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的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
(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说
明:实验发现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说明空气就是一种混合体,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