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评价-第四讲[研究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46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64090510 郑龙群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当存在危害性行为时遭受损失、损害和破坏的可能性,风险(R)可以用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来表征。
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因此风险与一些有害情况,与对人群、环境、财产和社会的危害相联系。
对环境或健康发生危害影响的可能分别被称为环境风险或健康风险。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会引起系统的破坏从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此类不利事件发生概率的度量。
风险又不等同于简单的概率统计,风险具有预测的性质,不是对已经发生事件或结果的概率分析,而是要预测不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或可能性。
目前,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
Finizio 和Villa(2002)将地下水污染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环境中污染发生的可能性。
Morris和Foster(2006)认为地下水污染风险是指含水层中地下水由于其上人类活动而遭受污染到不可接受水平的可能性,是含水层污染脆弱性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负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仰效(2008)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污染的概率与污染后果之乘积。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R=H×D。
其中:H—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D—风险受体(地下水资源)预期损害评估,这一预期损害可以表示为风险受体的敏感性与风险受体价值的乘积。
风险受体的敏感性是含水层固有脆弱性与污染物等级的共同反映,风险受体价值则是地下水资源属性的体现。
通常来说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表示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污染的可能性大。
2 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包括污染概率与污染后果两部分的评价。
其中,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由污染源灾害等级表征,即污染负荷越高,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而污染后果则由土壤—地下水系统本身的防护性能与污染质对地下水价值功能影响的共同作用决定。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受污染负荷、污染过程以及污染受体三部分因素的影响。
《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一、引言天津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二、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收集天津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地质水文资料、工业布局及污染源信息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为后续的污染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构建包括水质指标、地质条件、污染源、人类活动等因素在内的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水质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氨氮等;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等;污染源主要考虑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人类活动则主要考虑农业活动、土地利用方式等。
3. 评价模型与方法选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与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
本文推荐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客观反映地下水污染风险。
4. 评价结果分析与解读根据评价模型与方法得到的结果,对天津市各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分区分级。
分析各区域的风险来源、影响因素及潜在危害,为后续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三、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应用1. 政策制定与规划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可以为天津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制定地下水保护政策、污染防治政策等,以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
同时,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生活区等,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2. 企业管理与监督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可以了解其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1. 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人口密集区,其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分析污染成因,探讨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华北平原的地理、水文地质背景,以及地下水污染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随后,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污染范围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生活污水排放等,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程度。
进一步地,本文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防控策略。
这些策略涵盖了污染源控制、污染途径阻断、污染修复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
本文对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持续监测、公众参与和政策支持在地下水污染防控中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系统评价和成因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控措施,对于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华北平原区域概况华北平原位于中国东部,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短暂。
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是其重要的淡水资源,对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滥用,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都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主要评估方法[摘要]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估是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有益于形成对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科学、专业、参考价值高的评估结论。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地下水污染风险的主要评估方法,对主要评估步骤进行了探讨,对危害的辨别方法及原则、危害程度的评价等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探讨0 前言对地下水污染进行风险评估是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国际来看,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包括危害辨别、效应分析、暴露评估、风险表征评估等在内的评估方法体系。
从国内来看,我国从90年代已经开始了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但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尚没有建立完整成熟的体系,这亟待在实践中予以健全完善。
本文着眼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现实解决,对一些评估方法进行探讨和评价。
1 危害辨别评估法分析危害辨别评估法是最常见、最基本的风险评估方法,也是地下水污染评估的第一步。
该评估方法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先收集齐污染物的资料和数据,然后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通过对污染物的生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判断抽样污染物是否产生危害。
如果会产生危害,那就是目标污染物,进而就可以对目标污染物进行危害类型和危害等级的确定。
大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资料收集环节。
首先,对选定的评估分析区的环境、水文、地质、土地利用、污染源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和收集。
其次,对评估分析区所在的地下水化学成分、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污染波及面、受害物体、危害暴露途径和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最后,对与地下水周围环境相关的因素以及能够协助进行风险评估的因素进行资料收集。
二是确定目标污染物环节。
一般地,凡是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污染超标的。
都是目标污染物。
确定目标污染物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计算污染指数进行,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评估标准会有所不同。
地下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方法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下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饮用水,还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有效地监测和评估地下水污染状况显得至关重要。
一、地下水污染的来源与危害要了解地下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方法,首先得清楚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化学品的使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与运输过程中的泄漏等等。
工业活动中,诸如化工厂、制药厂、电镀厂等排放的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酸碱等污染物的废水,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或渗入地下,就会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渗透到地下水中,导致氮、磷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积累。
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其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可能不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长期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地下水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进而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此外,地下水污染的治理难度大、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地下水污染的监测方法(一)物理监测方法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位监测和水温监测。
通过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流动情况和含水层的补给与排泄状况。
水温的监测则可以帮助判断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热源分布,从而为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和途径提供线索。
(二)化学监测方法化学监测是地下水污染监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包括对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如钙、镁、钠、氯等)、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有机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以及其他污染物(如硝酸盐、磷酸盐等)的分析测定。
化学监测通常需要采集地下水样,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
(三)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来监测地下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