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普通化学 第三版 赵士铎 摘要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1.1(1(2)(3)1.21.31.41.5b?T b=Tb?T f=Tf1.6?=cRT1.71.82.1(1)2.2(1/4??f m r m r m=(1/4)[-1107kJ?mol-1-(-1150kJ?mol-1)]=90kJ?mol-12.3(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反应式(1)]得:N 2(g)+2H2(g)=N2H4(l) (5)??f H m?(N2H4,,g)=(1/4){?r H m?(3)-?r H m?(4)+3??r H m?(2)-?r H m?(1)}=(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50.5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 2H4(l)+)O2(g)=N2(g)+2H2O(l)?r H m ?=2??r H m ?(4)-?r H m ?(5)=2?(-286kJ ?mol -1)-50.5kJ ?mol -1=-622.5kJ ?mol -1 2.4?r H m ?=2?f H m ?(CO 2,g)+3?f H m ?(H 2O,l)+(-1)??f H m ?(CH 3OCH 3,l)+(-3)?f H m ?(O 2,g)??f H m ?(CH 3OCH 3,l)=2?f H m ?(CO 2,g)+3?f H m ?(H 2O,l)-?r H m ?=-183kJ ?mol -1 2.5C(s)+O 2(g)?r H m ?(1)CO 2(g) ?r H m ?(2)?r H m ?(3) CO(g)+(1/2)O 2(g)由题意知,?r H m ?(1)<0,?r H m ?(2)<0,?r H m ?(3)<0 ?r H m ?(1)=?r H m ?(2)+?r H m ?(3)?r H m ?(1)-?r H m ?(3)=?r H m ?(2)<0?r H m ?r H m ?r 2.72.82.9 ?H ??G ??S ?S n (白锡)=S n (灰锡)?r H m ?(298K)=?f H m ?(灰锡)+(-1)??f H m ?(白锡)=-2.1kJ ?mol -1<0 ?r S m ?(298K)=S m ?(灰锡)-S m ?(白锡)=-7.41J ?mol -1K -1<0 ?反应在标准状态,低温自发。
315化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有机化学》(第三版或第四版均可)汪小兰
《普通化学》(第三版或第四版均可)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和实验相关,建议也可到图书馆接一本化学实验相关书籍结合考纲要求复习即可)
辅导书:
2013农学门类考研丛书-----(每年大概8-9月份出)
《化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2010年考研丛书)赵士铎周乐张曙生主编,农业大学出版社
看,
便评价)
2012
版社
2010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普通化学第三版(笔记)第六章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其性质决定于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力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三种基本类型。
1913年,德国化学家柯赛尔提出离子键理论。
柯赛尔离子键理论认为①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小电离能的活泼金属原子与具有较大亲和能的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可发生电子转移,金属原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变成阴离子。
②阳离子和阴离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靠近、紧密堆积。
过程中放出能量,形成了离子键和离子型晶体。
气态阳离子与气态阴离子结合成1mol固体化合物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离子的晶格能。
单位KJ·mol-1。
化学中总是用晶格能的数据来说明离子键的强弱。
一般认为电负性Δχ≥1.7的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中也有部分共价性。
Δχ=1.7只是一种近似,如氟和氢χ=1.9,但仍是共价键。
6.1.2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按化学式的组成相间排列形成巨型分子。
与一个离子相邻的相反电荷离子的数目(即配位数)主要取决于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半径比r正/r负。
6.1.3离子是离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粒子。
离子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①离子电荷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电荷的不同往往带来性质上的不同②离子的电子构型单原子负离子通常具有8电子构型。
氮原子正离子则有五种外层电子构型(①)二电子构型(1s2)Li+、Be2+。
(②)8电子构型(ns2np6)Na+、Mg2+、Al3+、Sc3+、Ti4+(③)9~17电子构型(ns2np6nd1~9)如d区元素离子Mn2+、Fe2+、Fe3+、Co2+、Ni2+(④)18电子构型(ns2np6nd10)如Cu+、Ag+、Zn2+、Cd2+、Hg2+。
ds区的元素的离子和Sn4+、Pb4+。
p区高氧化数金属正离子(⑤)18+2电子构型[(n-1)s2(n-1)p6(n-1)d10nS2)]Sn2+、Pb2+、pb3+、Bi3+等p区低氧化数金属离子③离子半径同原子半径一样离子半径也难以确定,同一离子半径会因为推算方法和使用离子晶体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有以下规律,r正>r原、r原<r负。
10普通化学第三版(笔记)第十章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特性,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医药、化工生产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0.110.1.1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得到深蓝色溶液,再加入乙醇降低该物质溶解度可得到深蓝色晶体。
其化学式是[Cu(NH3)4]SO4。
配合物化学式中,方括号内是配合物的内界,内界是配合物的主要特征部分,方括号以外是配合物的外界。
配合物的组成①中心原子,中心原子是界内的核心部分很多金属离子都可作为中心原子。
最常见的是过渡元素离子,铜,铁2,铁3,锌,银,汞。
铁,钼,镍,钴,硼,硅也可作为中心原子。
②配体,配位体,配位原子,氨,水,氯离子,氰氢根离子均为常见配体,对应的N、O、Cl、C为配位原子。
③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目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④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与配体电荷的代数和配合物内界电荷数与外界电荷数代数和为0。
10.1.2配合物命名与简单无机化合物命名相似,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叫做某化某,某酸某,某酸。
配离子和中性配合物的命名顺序为配体数(汉字)—配体—合—中心原子及其氧化数。
若外界是阴离子,在配阴离子后缀以酸字。
有些配体在不同的配合物中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不同,命名时必须注意区别,如KSCN-,在K3[Fe(NCS)6]中,N为配位原子,名为六异硫氰酸跟合铁(III);在K[Ag(SCN)2]中,S为配位原子,命名为二硫氰酸根银(I)酸钾。
10.1.3配合物结构复杂,异构现象非常普遍①构造异构构造异构是指配合物的化学式相同但原子的排列次序不同而造成的异构现象。
②空间异构,是指化学式和原子排列次序都相同而原子排列方向不同而造成的异构现象。
分为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2种。
几何异构分顺式和反式,旋光异构两种异构体互成镜像关系。
10.1.4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附加磁场,顺磁物质的附加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同,反磁物质的外加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
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
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2)化学(自命)(806)生物化学(自命)参考书目为:1.《普通化学》(第三版)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普通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辅导书)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4.《有机化学》(第四版)汪小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6.《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普通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1.1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1.3%6.1)O H (/1)O H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mol kg 034.0/%0.3)O H (1)O H (/)O H ()O H (Lmol 88.0mol 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222222221-1--1222222=+=+=⋅=⋅=-=⋅=⋅⋅⨯==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1.4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1.5b = 1.17 mol ⋅kg -1∆T b = K b b = 0.52K ⋅kg ⋅mol -1⨯1.17 mol ⋅kg -1 = 0.61K T b = 373.76K = 100.61℃∆T f = K f b = 1.86K ⋅kg ⋅mol -1⨯1.17 mol ⋅kg -1 = 2.18K T f = 270.87K = - 2.18 1.6 π = cRT =RT VMm / 1-4-1-1mol g 100.2kPa499.0L 10.0K 300K m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1.721:2: 30 12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1--1A b B f mol g 3105.00g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 1.81-B 2BB 22222m o l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M m M m m M m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1 (1)错误;(2)正确;(3) 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 错误;(8)错误2.2 (1/4)[反应式(1)-反应式(2)]得:(1/2)N2(g)+(1/2)O2(g)=NO(g)∴∆f H mθ(NO,g)=(1/4){ ∆r H mθ(1) - ∆r H mθ(2)}=(1/4)[-1107kJ⋅mol-1-(-1150 kJ⋅mol-1)]=90 kJ⋅mol-12.3 (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 反应式(1)]得:N2(g)+2H2(g)=N2H4(l) (5)∴∆f H mθ(N2H4,,g)=(1/4){ ∆r H mθ(3) - ∆r H mθ(4)+ 3⨯∆r H mθ(2) - ∆r H mθ(1)} =(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 =50.5 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2H4(l)+ )O2(g)= N2(g)+2H2O(l)∆r H mθ=2⨯∆r H mθ(4)- ∆r H mθ(5)=2⨯(-286 kJ⋅mol-1)- 50.5kJ⋅mol-1= -622.5 kJ⋅mol-12.4 ∆r H mθ=2∆f H mθ(CO2,g)+3∆f H mθ(H2O,l)+(-1)⨯∆f H mθ(CH3OCH3,l)+(- 3)∆f H mθ(O2,g)∴∆f H mθ(CH3OCH3,l) =2∆f H mθ(CO2,g) +3∆f H mθ(H2O,l)- ∆r H mθ= -183 kJ⋅mol-12.5CO(g)+(1/2)O2(g)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2)<0, ∆r H mθ(3)<0∆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r H mθ(1)-∆r H mθ(3)= ∆r H mθ(2)<0即:以碳直接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6 C(s)+H2O(g)=CO(g)+H2(g)∆r H mθ= ∆f H mθ(CO,g)+ (-1)∆f H mθ(H2O,g)=-110.5 kJ⋅mol-1 -(-)241.8 kJ⋅mol-1=131.3 kJ⋅mol-1CO2(g) +H2O(g)∆r H mθ(2) ∆r H mθ(3)CO(g)+H2(g)+O2(g)∆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 ∴∆r H mθ(1) - ∆r H mθ(3) = ∆r H mθ(2)>0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3)<0 故:以水煤气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7 均为熵增过程。
第一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2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 天平两臂不等长,属于系统误差。
可对天平进行校正或者更换天平。
(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 2+。
属于系统误差。
可更换蒸馏水,或作空白试验,扣除蒸馏水中Ca 2+对测定的影响。
1-3 填空(1) 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相对相差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测定中有无系统误差,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判断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是否因试剂、蒸馏水不纯等所致。
(3)F 检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 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 1~d 6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 6为-0.0002。
(提示:一组平行测定,各单次测定结果偏差的代数和为0) 1-4解:%3.0mL50.6mL02.01r ±=±=E%08.0mL65.25mL02.02r ±=±=E上述计算说明为减小滴定管的体积误差,应适当增大取液的体积。
1- 5解: 纯FeSO 4·7H 2O 试剂中w (Fe)的理论值是:%09.20mol g 0.278mol 55.85g O)H 7FeSO (Fe)(Fe)(1--124=⋅⋅=⋅=M M w%06.20%405.2004.2003.2010.20=+++=xd i 分别为:0.04%,-0.03%,-0.02%,-0.01% %03.0%401.002.003.004.0=+++==d 平均偏差%2.0%06.20%03.0===x d d r %03.0%09.20%06.20-=-=-=T x Ea%2.0%06.20%03.0-=-==x Ea E r %03.01401.002.003.004.02222=-+++=S%2.0%06.20%03.0===x S 变异系数 6解:1- 7解:①用Q 值检验法:∴12.47应保留。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实验实验学时:24 实验学分:1.5课程性质:独立授课实验指导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适用专业:农科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程简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方面起着课堂讲授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普通化学实验是学习普通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农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学会正确地使用基本仪器测量实验数据,正确地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掌握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检验方法;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整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继续学好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台秤、全自动电光天平、电子天平、温度计、水浴锅、大气压计、真空泵、恒温干燥箱、常压过滤装置、热过滤装置、减压过滤装置等三、实验基本要求与考核1、课程独立开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的实践活动。
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写出实验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现象,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毕,必须将实验原始记录交指导教师审核签名,清洗、整理好实验仪器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3、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不得互相抄袭,报告要按时交,同时要提交有教师签名的预习报告。
4、普通化学实验成绩按百分制,主要以平时实验成绩为主。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第一章 分散系1.1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1.3%6.1)O H (/1)O H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mol kg 034.0/%0.3)O H (1)O H (/)O H ()O H (Lmol 88.0mol 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222222221-1--1222222=+=+=⋅=⋅=-=⋅=⋅⋅⨯==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1.4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1.5b = 1.17 mol ⋅kg -1∆T b = K b b = 0.52K ⋅kg ⋅mol -1⨯1.17 mol ⋅kg -1= 0.61K T b = 373.76K = 100.61℃∆T f = K f b = 1.86K ⋅kg ⋅mol -1⨯1.17 mol ⋅kg -1= 2.18K T f = 270.87K = - 2.18 1.6 π = cRT =RT VMm / 1-4-1-1m ol g 100.2kPa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1.721:2: 30 12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1--1A b B f mol g 3105.00g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1.81-B 2BB 22222mol 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M m M m m M m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1 (1)错误;(2)正确;(3) 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 错误;(8)错误2.2 (1/4)[反应式(1)-反应式(2)]得:(1/2)N2(g)+(1/2)O2(g)=NO(g)∴∆f H mθ(NO,g)=(1/4){ ∆r H mθ(1) - ∆r H mθ(2)}=(1/4)[-1107kJ⋅mol-1-(-1150 kJ⋅mol-1)]=90 kJ⋅mol-12.3 (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 反应式(1)]得:N2(g)+2H2(g)=N2H4(l) (5)∴∆f H mθ(N2H4,,g)=(1/4){ ∆r H mθ(3) - ∆r H mθ(4)+ 3⨯∆r H mθ(2) - ∆r H mθ(1)} =(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 =50.5 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2H4(l)+ )O2(g)= N2(g)+2H2O(l)∆r H mθ=2⨯∆r H mθ(4)- ∆r H mθ(5)=2⨯(-286 kJ⋅mol-1)- 50.5kJ⋅mol-1= -622.5 kJ⋅mol-12.4 ∆r H mθ=2∆f H mθ(CO2,g)+3∆f H mθ(H2O,l)+(-1)⨯∆f H mθ(CH3OCH3,l)+(- 3)∆f H mθ(O2,g)∴∆f H mθ(CH3OCH3,l) =2∆f H mθ(CO2,g) +3∆f H mθ(H2O,l)- ∆r H mθ= -183 kJ⋅mol-1CO(g)+(1/2)O2(g)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2)<0, ∆r H mθ(3)<0∆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r H mθ(1)-∆r H mθ(3)= ∆r H mθ(2)<0即:以碳直接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6 C(s)+H2O(g)=CO(g)+H2(g)∆r H mθ= ∆f H mθ(CO,g)+ (-1)∆f H mθ(H2O,g)=-110.5 kJ⋅mol-1 -(-)241.8 kJ⋅mol-1=131.3 kJ⋅mol-1(1) CO2(g) +H2O(g)∆r H mθ(2) ∆r H mθ(3)CO(g)+H2(g)+O2(g)∆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 ∴∆r H mθ(1) - ∆r H mθ(3) = ∆r H mθ(2)>0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3)<0 故:以水煤气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7 均为熵增过程。
315化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或第四版均可)汪小兰《普通化学》(第三版或第四版均可)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和实验相关,建议也可到图书馆接一本化学实验相关书籍结合考纲要求复习即可)辅导书:2013农学门类考研丛书-----(每年大概8-9月份出)《化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2010年考研丛书)赵士铎周乐张曙生主编,农业大学出版社----------------------------------------------------------------- 414植物生理生化教材推荐和辅导书(不用再买其他书)生化教材(看其一):千万别看郭蔼光编写的《基础生物化学》,很乱,用中农生化系的老师说连基本原理都没说清,看,给人的感觉是越看越乱。
《基础生物化学》沈黎明主编(非常好,我请教过生化老师及系主任,我自己也用过,很了解,但已经绝版)《基础生物化学》王金胜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翻了一下,还可以,中农最近两年的教材)《基础生物化学》赵武玲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赵老师教过我,但其编写的书我没看过,不便评价)生化辅导书:2012农学门类考研丛书-----九月十日左右出版生物化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2012年考研丛书) 刘国琴(系主任)杨海莲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植物生理学教材(看其一):《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农业出版社(简单容易理解)或武维华的《植物生理学》(偏南)植物生理学辅导书(建议都买):2010农学门类考研丛书-----九月十日左右出版《植物生理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李颖章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9元(建议买上)。
第三章
由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可知若反应系统中一种或多种产物的压力或浓度为0,则反应商为0,此时ΔR G m 必定是小于0,反应肯定正向自发进行,若某种或多种反应物压力或浓度为0,反应肯定逆向进行。
这说明任何一个向一定方向自发进行的反应反应物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任何化学反应都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上时必然宏观上停止,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的系统,其吉布斯自由能最低,反应达到动态平衡,ΔR G m =0。
达到化学平衡的系统,若反应条件发生改变则可能引起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ΔR G m 不再等于零,原油平衡被破坏,系统又向新的平衡状态转移,平衡发生移动。
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ΔrGm (T )=ΔR G m ○一(T )+RT lnQ ,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 ΔrGm
(T )=0, -ΔR G m ○一(T )=RTlnQ eq,其中Q eq 代表平衡状态时的反应商,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定义为K ○一。
则K ○一(T )=Q eq 。
在使用平衡常数时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①标准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力无关,故在使用平衡常数时必须标明反应的温度。
②由于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因而平衡常数即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也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
若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 倍,则新平衡常数为原平衡常数的n 次方。
③若有纯固体纯液体参加反应,活在稀薄的水溶液中参加反应,固体液体及溶剂水都不会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出现。
ΔrGm (T )=ΔR G m ○一(T )+RT lnQ=—RTlnK ○一+RTLnQ=RTln (Q/K ○一)。
若Q> K ○一
,反应逆向进行,若Q< K ○一则反应正向进行,若Q= K ○一,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若反应③为反应①和反应②的总反应,则在同一状态下,K ○一③= K ○一①·K ○一② 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最终在新的状态下达到新的平衡这种现象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是条件改变使Q 与K ○一不再相等,即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不再相等造成的。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会正向进行,并导致其他反应物转化率增大,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反应正向移动。
增大压力,反应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一侧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由ΔR G m =ΔR H m -T ΔR S m 以及lnK ○一(T )=ΔR G m ○一(T )/RT 可得到lnK ○一(T )=R S RT H m
R m
R ㈠㈠∆+∆(范特霍夫方程式)。
可得对于放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
K 减小,反应进行的程度降低。
在不同的温度T ⑴T ⑵。
有
lnK ○一(1)=R S RT H m R 1m R ㈠
㈠∆+∆
lnK ○一(2)=R S RT H m R 2m R ㈠
㈠∆+∆ 可得ln 1
212m r T T T -T R H 1K 2K ㈠
㈠㈠)()(∆= 对于液体,如水的气化过程则标准平衡常数K ○一=P (H 2O )/p ○一
即等于平衡时气体的相
对蒸汽压力,则ln 1212m vap 12T T T -T R H p p ㈠∆= 假如改变平衡体系的条件之一,如浓度、温度或压力,平衡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此谓吕·查德里原理,但必须注意它只能用在已经达到平衡的系统,对于为达到平衡的系统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