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三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一、金属概述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金属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大部分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电子,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非金属原子半径大,故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
2.金属分类按金属密度轻金属:(ρ<4.5 g/cm3如Na、Mg、Al等) 重金属:(ρ>4.5 g/cm3如Zn、Cu、Pb等)按冶金工业黑色金属:(Fe、Cr、Mn﹙3种﹚) 有色金属:(除Fe、Cr、Mn以外的金属)3.物理通性在常温下,金属除外,一般形成晶体,具有,良好的。
注:5.判断金属活动性的规律①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②金属元素最高价所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③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盐的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金属性:甲__________乙;④两金属能够构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二、合金 1.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它各组分低,硬度比各组分大。
如: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低;硬铝(Cu、Mn、Si)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大。
2.物理性质①硬度大、熔点低;②一般来说,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的性质的总和,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的性能;③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
1.除了 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元素以 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其次是 。
工业上金属的冶炼是指 。
2.冶炼的实质 。
3.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①热分解法:位于汞以后的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 的方法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例如:氧化汞分解: 氧化银分解:②热还原法: 对于Zn-Cu 段的金属的冶炼可以通过 来完成,常用的还原剂有 、 、 等。
例如: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 氧化铜和氢气反应:铝与氧化铁反应:③电解法: 对于Zn 前面非常活泼的金属,工业上常用 冶炼。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钠、铝、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了解钠的强还原性,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
3.了解铝的性质特点,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
4.了解铁的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以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和Fe3+、Fe2+的检验。
学习过程一、金属单质的性质常温下,金属一般都是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1.钠是色,有光泽的固体;质,可以用小刀切;密度于水,而于煤油;熔点,受热可以;是和的良导体。
2.铝是一种色有光泽的固体,质,有较好的延展性,是和的良导体。
3.纯铁是色有光泽的固体,有性,可以被磁铁吸引,有延展性,是和的良导体。
[分析]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具有较强的,在自然界多数以态形式存在。
[总结][分析]如果把钠放入盐溶液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擦干表面煤油,将其放入CuSO4溶液。
(1)现象:。
(2)结论:。
(3)反应方程式:。
[例1]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的是()A.Mg(Al2O3)B.MgCl2(AlCl3)C.Fe(Al)D.Fe2O3(Al2O3)[例2]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1∶2∶3B.6∶3∶2C.3∶1∶1D.1∶1∶1二、金属氧化物1.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外观形态和性质相同吗?Na和Al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结果一样吗?2.一段光亮的铁丝插入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产生,而一段光亮的铝丝插入盐酸中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总结][例3]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
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A.FeO粉尘B.Fe2O3粉尘C.Fe粉尘D.炭粉[例4]下列四组反应中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的是()A.金属钠投入到MgSO4溶液中B.BaCl2和NaHSO4溶液反应C.小苏打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D.Na2O2和CuSO4溶液反应三、金属氢氧化物[提问][例5]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A.铝B.氢氧化铝C.氧化铁D.氧化铝[例6]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B.苹果汁中含有Cu2+C.苹果汁中含有OH-D.苹果汁中含有Na+[例7]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A.铝与NaOH溶液B.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C.Al2O3和热水D.Al2(SO4)3溶液与过量的氨水[思考]如何鉴别氯化钠、三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四种溶液?四、盐[总结][提问]Na2CO3与NaHCO3如何相互转化?[例8]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量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比为()A.2∶1B.1∶1C.1∶2D.4∶2[例9]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A.Fe2O3B.FeCl3C.Fe2(SO4)3D.FeO[例10]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作用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总物质的量明显减少,该溶液是()A.CuCl2B.FeCl3C.HClD.AlCl3五、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简单转化[总结]1.根据刚才的复习,请大家根据下列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案==4F e(O H)3与KSCN 溶液无现象产生血红色Fe3++3SCN-==Fe(SCN)3氧化(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举例:2FeCl2+Cl2 ==2FeCl3表现:氧化性,举例:2FeCl3+Fe==3FeCl2相互转化FeCl2FeCl3:2FeCl2+Cl2 ==2FeCl3FeCl3 FeCl2:2FeCl3+Fe==3FeCl2名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 e(O H)2F e(O 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 e(O H)2+2HCl==FeCl2+2H2OF e(O H)2+2H+==Fe2++2H2OF e(O H)3+3HCl==FeCl3+3H2OF e(O H)3+3H+==Fe3++3H2O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4F e(O H)2+O2+2H2O ==4F e(O H)3[板书]3、铁三角[投影总结][板书]二、本章典型题剖析1、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点击试题]1、有5.1gMg–Al合金,投入500mL 2mol/L HCl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又加4mol/LNaOH溶液VmL,得最多沉淀8.6g,则V等于A. 425mLB. 560mLC. 250mLD. 500mL [板书]2、铝三角转化及铝的图像问题(1) 向Al3+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投影]现象:先出现白色溶液后消失方程式:Al3++3OH―==A l(O H)3↓ A l(O H)3+OH―==AlO2―+H2O图像:[板书](2) 向强碱溶液中加入Al3+[投影]现象:先没有沉淀后出现并不消失方程式:Al3++4OH―==AlO2―+2H2O3AlO2―+Al3++6H2O==4A l(OH)3↓图像:[板书](3) 向AlO2―溶液中加入H+[投影]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方程式:AlO2―+H++H2O==A l(O H)3↓A l(OH)3+3H+==Al3++3H2O图像:[板书](4) 向H+溶液中加入AlO2―[投影]现象: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振荡后消失,随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C 方程式:AlO2―+4H+==Al3++2H2O3AlO2―+Al3++6H2O==4A l(OH)3↓图像:[投影]例1、有一定质量的Mg、Al 合金投入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合金全部溶液,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 mol/LNaOH溶液到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求(1) 原合金中Mg、Al的质量各是多少?(2) HCl的浓度是多少?解:(1) 设原合金中Mg的质量为X,Al的质量为yMg -----M g(O H)2Al-----A l(O H)324 58 27 78x 11.6 y 19.4-11.6==7.8x=4.8 g y == 2.7 g(2) 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则n(HCl)==n(NaOH)则c(HCl)== 5*160/100= 8 mol/L[点击试题]1、0.1molAl2(SO4)3跟2mol/L NaOH溶液350mL 混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A.78gB.15.6gC.7.8gD.3.9g2.向10mL 0.2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测得滴加15mL和45mL时,所得沉淀同样多,求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3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
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一般存放在石蜡油或煤油中1:Na和O2反应(1)常温下【实验探究1】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变化银白色逐渐变暗反应可表示为: 4Na + O2 ==== 2Na2O(颜色:白色固体)(2)钠的燃烧。
【实验探究2】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描述实验现象:金属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可表示为: 2Na + O2 Na2O2Δ(颜色:淡黄色固体)注意:①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②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防止干扰观察现象,③未用完的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2、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点燃2Al2O3【实验探究1】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实验现象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铝的熔点为665℃氧化铝的熔点为2050℃,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实验探究2】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实验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原因: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归纳小结】①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二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三 钠的化合物见第23页知识点二 四 碱金属元素及焰色反应见第24页知识点三、四 学习关键1 抓住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链,以钠为重点,弄清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再进行联想、对比、迁移、延伸到其他碱金属元素2 注意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或过氧化钠的二元混合物的相关计算,要掌握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训练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常用的方法有差量法、守恒法和极值法) 〔学生练习〕 易错题1 学案第27页〔易错〕2 18.4g 由NaOH 和NaHCO 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0C ,经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 。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 的质量分数。
3 有Na 2CO 3、NaHCO 3、CaO 和NaOH 组成的混合物27.2g ,把它们溶于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供氧剂 、漂白剂用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Na 2O+2HCl=2NaCl+H 2O与酸反应 2Na 2O 2+2CO 2=Na 2CO 3+O 2↑Na 2O+CO 2=Na 2CO 3 与CO 2反应过氧化物(不属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类别 过氧化钠 氧化钠名称燃烧或加热时与O 2反应 常温与O 2反应生成条件 2Na 2O 2+2H 2O=4NaOH+O 2↑Na 2O+H 2O=2NaOH 与水反应 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 颜色状态 Na 2O 2(O 为-1价)Na 2O (O 为-2价)化学式溶液中Ca2+、CO32-、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后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共29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克?4 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
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①量取25.00 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 mL,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
化合物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教学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粗〕复习课绝不是旧课的重复与罗列,它是在对既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同时,开展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知识层次。
近年来高考了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与元素知识的融合,显然元素知识考查在高考中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但这的知识内容繁杂、分散,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和运用,为此,我在化学1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以为纲、以课程为中心,以S、N、Si、Cl、C五种非金属,Na 、Mg 、Al、Fe四种金属元素的主干知识为认知对象,运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络〞的进行。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二、教案[知识疏理]1、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在容积为100mL,盛有40mL水〔滴3~4滴酚酞〕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中发生的反的方程式:2、化学性质的比拟:镁铝①与非金属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水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氧化物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与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与碱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结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铁单质的化学性质①与氯气、硫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水蒸气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③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④与非氧化性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⑤与硫酸铁、硫酸铜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训练]A.根底训练1.以下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干粉灭火剂(含NaHC03) D.泡沫灭火剂2.向爆破建筑物时,同时向切断钢筋和炸碎水泥,除要用适的猛烈炸药外,还需用 ( )A.氧炔焰 B.铝热剂 C.液氧 D.电弧3.制备卤磷酸钙荧光粉所用的高纯氯化钙中混有镁杂质,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参加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单质(Na、Mg、Al、Fe)的化学性质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交活动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单质(Na、Mg、Al、Fe)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难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三、教学过程一、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思考:Na2CO3粉末中混有NaHCO3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二、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铝三角”及其应用2.应用(1)制取Al(OH)3①Al3++3NH3·H2O=Al(OH)3↓+3NH②AlO2-+CO2+2H2O=Al(OH)3↓+HCO3-③Al3++3AlO2-+6H2O=4Al(OH)3↓(2)识别图像①在含1 mol Al3+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②在含1 mol AlO2-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③在含1 mol OH-的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④在含1 mol H+的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1、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①Al ②NaHCO3③Al2O3④Mg(OH)2⑤Al(OH)3A.①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④2、向100mL 2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100mL时产生沉淀为7.8g,则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1B.1.5mol·L-1 C.3mol·L-1D.7moL·L-1三、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小结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1)Fe2+的检验:a. 加碱溶液:灰白色↓→灰绿色↓→红褐色↓b. 先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无明显现象→血红色溶液(2)Fe3+的检验:a. 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Fe3++3SCN-===Fe(SCN)3b. 加碱溶液:有红褐色沉淀,铁三角的相互转化1、在FeCl3和CuCl2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A.Fe2+ B.Fe3+和Fe2+C.Cu2+和Fe2+ D.Cu2+2、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 A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 B mol H2,且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3、有一包Fe和Zn的混合物10 g,加入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3.36 L,求混合物中各组成的质量。
铁及其化合物(答案在最后)1.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铁及铁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3.能鉴别溶液中的Fe2+、Fe3+。
考点一铁的单质、氧化物1.变价金属——铁(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能被磁体吸引。
(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的反应Fe与Cl2:2Fe+3Cl22FeCl3;Fe与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与I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与水蒸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酸反应Fe与H+:Fe+2H+===Fe2++H2↑;常温下,Fe遇浓HNO3、浓H2SO4发生钝化反应,加热时可将铁氧化为+3价铁盐。
④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铁的冶炼(苏教版教材)①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②设备:高炉。
③主要反应a.还原剂的生成:C+O2CO2,CO2+C2CO;b.铁的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造渣反应: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师说·助学】铁在空气中形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 H2O,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Fe3O4。
2.铁的氧化物(1)(2)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O:FeO+2H+===Fe2++H2O;Fe2O3:Fe2O3+6H+===2Fe3++3H2O;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 x O y与CO反应:Fe x O y+y CO x Fe+y CO2。
【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铁与过量的硫粉共热产物是Fe2S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班级___ 姓名___ 学号____◊课前预习◊一、知识构建1.钠及其化合物⑴钠与水反应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⑵钠的氧化物名称过氧化钠氧化钠色态化学式钠生成该物质的方程式是否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热稳定性⑶碳酸钠与碳酸21钠的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与色态水溶性饱和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通入co22.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实验室制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3.铁及英化合物⑴写出Fe的三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及标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氧化铁、氧化亚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⑵Fe元素的两种氢氧化物Fe(OH)2Fe(OH)3颜色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3)F0FFe2+Fe3+水溶液颜色加入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颜色变化通入C】2的离了方程式加入铁粉的离子方程式4.______________ 焰色反应是 __ 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钠的焰色是—钾的焰色是 ____ 。
5.合金的形成过程是—变化,一般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但其熔点比各成分6.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使用的合金是_______ ,使用最广泛的合金 ___ ,按其成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o二、学情调查1、钠应保存在__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用于呼吸用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A.Na2O2B. NaHCO:{C・ Na,CO3 D. KMnO.<3、加热打磨与未经打磨的铝箔,现象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
)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 4Na + O2 == 2Na2O 加热:2Na + O2△
2O2;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2 == 2Al2O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态铝并不滴落。
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 3Fe + 2O2点燃
Fe3O4(Fe2O3·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
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极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 3Fe + 4H2O(g) 高温
Fe3O4 + 4H2↑。
(3)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2↑,Na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
不足再与水反应。
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
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
能反应,但无氢
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
加热时,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
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
反应后的碱再
与溶液中的其他
物质反应。
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 4 + 2H 2O == Cu(OH)2 ↓+ Na 2SO 4 + H 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Fe +2 FeCl 3 == 3FeCl 2等。
4.金属的氧化物 (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2)氧化铝: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1)耐火材料(Al 2O 3熔点高) (2)冶炼金属铝 2Al 2O 3
通电
4Al + 3O 2↑。
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Al 2O 3 + 6H +
= 2Al 3+
+ 3H 2O ,Al 2O 3 + 2OH -
= 2AlO 2-
+ H 2O (3)铁的氧化物
5、金属的氢氧化物
白色固体:NaOH、Ca(OH)2、 Ba(OH)2、 Mg(OH)2、Al(OH)3、Fe(OH)2
红褐色固体:Fe(OH)3
蓝色固体:Cu(OH)2
溶于水生成强碱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难溶碱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
特性: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Fe(OH)2易被氧化。
(1)氢氧化铝(Al(OH)3):白色难溶于水的胶状沉淀,是两性氢氧化物。
热易分解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Al(OH)3△
Al2O3 +3 H2O
Al(OH)3的制备:在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氨水。
AlCl3+ 3NH3·H2O == Al(OH)3↓+ 3NH4Cl 。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先有沉淀,后溶解。
反应式:
先Al3+ + 3OH- == Al(OH)3↓, 后Al(OH)3 + OH- == AlO2- + 2H2O。
(2)铁的氢氧化物
6、重要的盐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明矾:化学式KAl(SO 4)2·12H 2O(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明矾净水原理: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
(3) 铁盐和亚铁盐 Fe 2+
与Fe 3+
离子的检验;
(1) 溶液是浅绿色
(2) 与KSCN 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3) 加NaOH 溶液现象:白色沉淀 → 灰绿色 → 红褐色 (1) 与无色KSCN 溶液作用显红色
(2) 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3) 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7、金属知识网络(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⑨
2、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Fe 2+
Fe 3+
3、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