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01+_锂电池保护芯片
- 格式:pdf
- 大小:443.06 KB
- 文档页数:8
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及过放过充短路保护解析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 配MOS 管8205A进行讲解:锂电池保护板其正常工作过程为:当电芯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电压为0V。
此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 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开状态。
此时电芯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2.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芯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芯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 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放电。
保护板处于过放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充电电压后,DW01 经B-检测到充电电压后便立即停止过放电状态,重新在第1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放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经充电器直接充电。
4.保护板过充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池通过充电器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芯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芯电压升高到4.4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4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充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充电。
保护板处于过充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放电负载后,因此时虽然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关闭,但其内部的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进行放电,当电芯的电压被放到低于4.3V时,DW01 停止过充电保护状态重新在第3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充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P-又重新接上,电芯又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
8205a与dw01工作原理8205a和dw01是常用的保护IC,常用于锂电池的保护电路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8205a和dw01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8205a是一种多功能保护IC,其主要功能是对充放电过流、过压、过温等情况进行保护。
它由一个微控制器单元(MCU)、电池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比较器、过压保护开关和温度检测电路等组成。
8205a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配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8205a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池的充放电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电流检测电路将检测到这一情况,并将信号传递给MCU。
MCU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措施。
如果需要保护,MCU将控制过压保护开关打开,切断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以防止过流、过压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8205a还通过温度检测电路,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情况,并在温度过高时触发保护机制。
与8205a相比,dw01是一种简化的保护IC,其功能主要是对过放电、过压、过流等情况进行保护。
dw01由一个电流检测电路、一组比较器和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组成。
与8205a相比,dw01的保护功能较为简单,但成本也更低,适用于成本要求较低的应用。
dw01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池的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或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电流检测电路会检测到这些情况,并将信号传递给比较器。
比较器会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措施。
如果需要保护,开关控制电路将切断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以防止过放电、过压、过流等情况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8205a和dw01都需要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或其他控制电路进行配合使用。
它们并不能直接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而是通过与其他部分的协作,对电池进行保护。
总结起来,8205a和dw01在锂电池保护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205a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和较高的灵活性,适用于复杂的应用场景。
而dw01则拥有简化的保护功能和较低的成本,适用于成本要求较低的应用。
无论是8205a还是dw01,它们都能有效保护锂电池免受过充、过放、过流等情况的损害,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精心整理DW01锂电池保护IC一、主要特性静态电流待机电流(检测到过放之后)过充检测精度(Topt=25℃)过充检测精度(Topt=0到50℃)过放检测精度过放检测电压过流保护过充延迟(VDD=4.4V)过放延迟(VDD=2.2V带有内置电容)封装典型值:4.0uA典型值:0.2uA±50mV±60mV±100mV2.0V到3.0V,每步0.005V 0.04V到0.32V,每步0.04V 110mS22mS(最小值)SOT23-6/6-pin二、基本描述DW01是一款单节可充电锂电池保护集成电路,具有过充、过放、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IC内部包含:三个电压检测电路、一个基准电路、一个延迟电路、一个短路保护电路和一个逻辑电路。
当充电电压逐渐增大超过过充检测电路的阈值VDET1时,Cout Pin的输出电压即过充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VD1会变到低电位,也就是充电器负端的电位。
在进入过充保护状态后,当VDD电压降低到VREL1下方或者当电池组脱离充电器而接一个负载,且VDD介于VDET1与VREL1之间时VD1可以复位,即CoutPin输出变为高电位。
当放电电压低于过放检测电路的阈值VDET2时,经过一段固定的延迟时间,Dout Pin的输出即过放检测电路的输出VD2会变为低电位。
这时,若给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过放检测电路的阈值电压之上时,VD2恢复,Dout的输出电压变为高电平。
当有过流情况出现时,内部过流检测电路会检测到,经过一段固定的延迟时间后,VD3和Dout变为低电平,放电回路被切断。
这时,若将电池组从负载系统中分开,VD3会恢复使Dout 变为高电平。
当有外部短路电流时,短路保护电路会立即使Dout变为低电位,当外部短路电流消失后,Dout会转换为高电位。
在检测到过放之后,会通过关闭一些内部电路使电源电流非常低。
IC过充检测电路的延迟时间可以通过连接外部电容进行设置。
dw01原理图DW01原理图。
DW01原理图是指DW01电池保护IC的电路原理图,用于实现对锂电池的保护和管理。
DW01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锂离子电池保护的集成电路,它可以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并在必要时切断电池的输出,以防止电池过充、过放、过流和过温,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DW01原理图主要包括DW01芯片、电池接口、电池连接线、保险丝、电源接口、电源管理芯片等几个主要部分。
通过这些部分的合理连接和布局,可以实现对锂电池的全面保护和管理。
首先,DW01芯片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部分,它通过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实时掌握电池的工作状态。
一旦发现电池处于过充、过放、过流或过温状态,DW01芯片会立即切断电池的输出,以保护电池不受损害。
其次,电池接口和电池连接线是用来连接锂电池和DW01芯片的重要部分,它们负责传输电池的电压和电流信息给DW01芯片,并接收DW01芯片的保护指令,以实现电池保护和管理的功能。
另外,保险丝是用来保护电路的重要部分,一旦电路中出现过流情况,保险丝会立即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路不受损害。
此外,电源接口和电源管理芯片是用来为DW01芯片提供工作电压和管理电源的重要部分,它们负责为DW01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和电源管理功能,以确保DW01芯片能够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DW01原理图是一种用于锂电池保护和管理的电路原理图,通过合理连接和布局DW01芯片、电池接口、电池连接线、保险丝、电源接口和电源管理芯片等部分,可以实现对锂电池的全面保护和管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DW01原理图的设计和应用,对于锂电池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锂电池产品中。
一、主要特性静态电流待机电流(检测到过放之后)过充检测精度(Topt=25℃)过充检测精度(Topt=0 到50℃)过放检测精度过放检测电压过流保护过充延迟(VDD=4.4V)过放延迟(VDD=2.2V 带有内置电容)封装典型值:4.0uA典型值:0.2uA±50mV±60mV±100mV2.0V 到3.0V,每步0.005V 0.04V 到0.32V,每步0.04V 110mS22mS(最小值)SOT23-6/6-pin二、基本描述DW01 是一款单节可充电锂电池保护集成电路,具有过充、过放、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IC 内部包含:三个电压检测电路、一个基准电路、一个延迟电路、一个短路保护电路和一个逻辑电路。
当充电电压逐渐增大超过过充检测电路的阈值VDET1 时,Cout Pin 的输出电压即过充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VD1 会变到低电位,也就是充电器负端的电位。
在进入过充保护状态后,当VDD 电压降低到VREL1 下方或者当电池组脱离充电器而接一个负载,且VDD 介于VDET1 与VREL1 之间时VD1 可以复位,即Cout Pin 输出变为高电位。
当放电电压低于过放检测电路的阈值VDET2 时,经过一段固定的延迟时间,Dout Pin 的输出即过放检测电路的输出VD2 会变为低电位。
这时,若给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过放检测电路的阈值电压之上时,VD2 恢复,Dout 的输出电压变为高电平。
当有过流情况出现时,内部过流检测电路会检测到,经过一段固定的延迟时间后,VD3 和Dout 变为低电平,放电回路被切断。
这时,若将电池组从负载系统中分开,VD3 会恢复使Dout 变为高电平。
当有外部短路电流时,短路保护电路会立即使Dout变为低电位,当外部短路电流消失后,Dout 会转换为高电位。
在检测到过放之后,会通过关闭一些内部电路使电源电流非常低。
IC 过充检测电路的延迟时间可以通过连接外部电容进行设置。
dw01 锂电池保护中文版锂电池保护 IC DW 01一、主要特性静态电流典型值:4.0uA待机电流(检测到过放之后) 典型值:0.2uA过充检测精度 (Topt=25?) ? 50mV过充检测精度(Topt=0 到 50?) ? 60mV过放检测精度 ? 100mV过放检测电压 2.0V 到 3.0V,每步 0.005V过流保护 0.04V 到 0.32V,每步 0.04V过充延迟(VDD=4.4V) 110mS过放延迟(VDD=2.2V 带有内置电容) 22mS(最小值)封装 SOT23-6/6-pin二、基本描述DW01 是一款单节可充电锂电池保护集成电路,具有过充、过放、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IC 内部包含:三个电压检测电路、一个基准电路、一个延迟电路、一个短路保护电路和一个逻辑电路。
当充电电压逐渐增大超过过充检测电路的阈值 VDET1 时,Cout Pin 的输出电压即过充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 VD1 会变到低电位,也就是充电器负端的电位。
在进入过充保护状态后,当 VDD 电压降低到 VREL1 下方或者当电池组脱离充电器而接一个负载,且 VDD 介于 VDET1 与 VREL1 之间时VD1 可以复位,即 Cout Pin 输出变为高电位。
当放电电压低于过放检测电路的阈值 VDET2 时,经过一段固定的延迟时间,Dout Pin 的输出即过放检测电路的输出 VD2 会变为低电位。
这时,若给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过放检测电路的阈值电压之上时,VD2 恢复,Dout 的输出电压变为高电平。
当有过流情况出现时,内部过流检测电路会检测到,经过一段固定的延迟时间后,VD3 和 Dout 变为低电平,放电回路被切断。
这时,若将电池组从负载系统中分开,VD3 会恢复使 Dout 变为高电平。
当有外部短路电流时,短路保护电路会立即使Dout变为低电位,当外部短路电流消失后, Dout 会转换为高电位。
DW01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 配MOS管8205A进行讲解:锂电池保护板其正常工作过程为:当电芯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电压为0V。
此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 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开状态。
此时电芯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2.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芯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芯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 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放电。
保护板处于过放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充电电压后,DW01 经B-检测到充电电压后便立即停止过放电状态,重新在第1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放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经充电器直接充电。
4.保护板过充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池通过充电器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芯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芯电压升高到4.4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4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充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充电。
保护板处于过充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放电负载后,因此时虽然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关闭,但其内部的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进行放电,当电芯的电压被放到低于 4.3V时,DW01 停止过充电保护状态重新在第3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充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P-又重新接上,电芯又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5.保护板短路保护控制原理:如图所示,在保护板对外放电的过程中,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并不完全等效于两个机械开关,而是等效于两个电阻很小的电阻,并称为8205A的导通内阻,每个开关的导通内阻约为30m\U 03a9共约为60m\U 03a9,加在G极上的电压实际上是直接控制每个开关管的导通电阻的大小当G极电压大于1V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小(几十毫欧),相当于开关闭合,当G极电压小于0.7V以下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大(几MΩ),相当于开关断开。
DW01锂电池保护电路详解
R1=100Ω,R2=1KΩ,C1=0.1uF该电路主要由锂电池保护专用芯片DW01+,充、放电控制N沟道MOSFET等元件组成,单体锂电池接在B+和B-之间,电池包从P+和P-输出电压。
充电时,充电器输出电压接在P+和P-之间,电流从P+到单体电池的B+和B-,再经过充、放电控制MOS管到P-。
在充电过程中,当单体锂电池的电压超过4.35V时,专用集成电路DW01+的OC 脚输出信号使充电控制MOS管M2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充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充电而损坏。
在放电过程中,当单体锂电池的电压降到2.30V时,DW01+的OD脚输出信号使放电控制MOS管M1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放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放而损坏。
DW01+的CS脚为电流检测脚,输出短路时,充、放电控制MOS管的导通压降剧增,CS脚电压迅速升高,DW01+输出信号使充、放电控制MOS管迅速关断,从而实现过流或短路保护。
dw01 过放电压
"DW01" 是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的电子元件,通常用于锂电池保护电路。
在电池管理中,“过放”通常指的是电池电压降到不安全或损害电池的水平。
DW01通常设计为一种过放保护芯片,可以监测电池电压,以防止电池电压降到过低的水平。
关于DW01的过放保护,一般情况下,DW01会监测电池的电压,并在电池电压降到预定的阈值以下时触发过放保护。
触发保护后,DW01可能会切断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以防止电池进一步过放。
这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防止电池损坏或危险情况发生。
如果你的DW01显示"过放",可能有几种情况:
1. 电池电压低于设定的过放保护阈值:DW01设定了一个过放保护阈值,当电池电压低于这个值时,DW01触发过放保护。
2. DW01本身故障:DW01可能本身存在故障,导致误报或无法正确执行过放保护。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你可能需要:
•检查电池电压:使用电压表或测试仪器检测电池的实际电压,确保它没有降到过低的水平。
•检查DW01的连接和设置:确保DW01正确连接,其设置符合规格和设计要求。
如果DW01有可编程参数,检查这些参数是否正确配置。
•检查DW01的状态和反馈:检查DW01是否发出任何状态信号或故障反馈,以了解为何它触发了过放保护。
如果你对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不太熟悉,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者参考DW01的规格书和相关文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DW01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 配MOS管8205A进行讲解:锂电池保护板其正常工作过程为:当电芯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电压为0V。
此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 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开状态。
此时电芯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2.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芯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芯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 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放电。
保护板处于过放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充电电压后,DW01 经B-检测到充电电压后便立即停止过放电状态,重新在第1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放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经充电器直接充电。
4.保护板过充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池通过充电器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芯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芯电压升高到4.4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4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充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充电。
保护板处于过充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放电负载后,因此时虽然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关闭,但其内部的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进行放电,当电芯的电压被放到低于 4.3V时,DW01 停止过充电保护状态重新在第3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充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P-又重新接上,电芯又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5.保护板短路保护控制原理:如图所示,在保护板对外放电的过程中,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并不完全等效于两个机械开关,而是等效于两个电阻很小的电阻,并称为8205A的导通内阻,每个开关的导通内阻约为30m\U 03a9共约为60m\U 03a9,加在G极上的电压实际上是直接控制每个开关管的导通电阻的大小当G极电压大于1V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小(几十毫欧),相当于开关闭合,当G极电压小于0.7V以下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大(几MΩ),相当于开关断开。
一、 描述DW01+是一个锂电池保护电路,为避免锂电池因过充电、过放电、电流过大导致电池寿命缩短或电池被损坏而设计的。
它具有高精确度的电压检测与时间延迟电路。
二、 主要特点Ø工作电流低;Ø过充检测4.3V,过充释放4.05V;Ø过放检测2.3V,过放释放3.0V;Ø过流检测0.15V,短路电流检测1.0V;Ø充电器检测;Ø过电流保护复位电阻;Ø工作电压范围广;Ø小封装。
三、 应用Ø单一锂电池保护电路。
四、 内部框图五、 极限参数参数符号参数范围单位电源电压VDD VSS-0.3~VSS+12 V OC输出管脚电压VOC VDD-15~VDD+0.3 VOD输出管脚电压VOD VSS-0.3~VDD+0.3 VCSI输入管脚电压VCSI VDD+15~VDD+0.3 V 工作温度Topr -40~+85 ℃存储温度Tstg -40~+125 ℃六、 电气特性参数(除非特别指定,Tamb=25℃)参数符号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工作电压工作电压VDD -- 1.5 -- 10 V 电流消耗工作电流IDD VDD=3.9V -- 4.0 6.0 uA 待机电流IPD VDD=2.0V -- 0.3 0.6 uA 检测电压过充电检测电压VOCD -- 4.25 4.275 4.30 V 过充电释放电压VOCR -- 4.05 4.075 4.10 V 过放电检测电压VODL -- 2.40 2.50 2.60 V 过放电释放电压VODR -- 2.90 3.00 3.10 V 过电流1检测电压VOI1 -- 0.12 0.15 0.18 V 过电流2(短路电流)检测电压VOI2 VDD=3.6V 0.80 1.00 1.20 V 过电流复位电阻Rshort VDD=3.6V 50 100 150 KΩ过电器检测电压VCH -- -0.8 -0.5 -0.2 V 迟延时间过充电检测迟延时间TOC VDD=3.6V~4.4V 150 340 500 ms 过放电检测迟延时间TOD VDD=3.6V~2.0V 80 200 300 ms 过电流1检测迟延时间TOI1 VDD=3.6V 5 13 20 ms 过电流2(短路电流)检测迟延时间TOI2 VDD=3.6V -- 5 50 us 其他OC管脚输出高电平电压Voh1 -- VDD-0.1 VDD-0.02 -- V OC管脚输出低电平电压Vol1 -- -- 0.01 0.1 V OD管脚输出高电平电压Voh2 -- VDD-0.1 VDD-0.02 -- V OD管脚输出低电平电压Vol2 -- -- 0.01 0.1开始向零伏电池充电的充电器电压VOCHA DW01+ 1.50 -- -- V七、 管脚排列图八、 功能描述Ø 正常条件如果VODL>VDD>VOCU ,并且VCH<VCSI<VOI1,那么M1和M2都开启(见典型应用电路图)。
dw01英文规格书
对于DW01英文规格书,我可以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DW01是一
种电池保护IC(Integrated Circuit),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保护和
管理。
以下是DW01英文规格书的一般内容:
1. 产品概述,规格书通常会介绍DW01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以及它的特点和优势。
2. 产品特性,这部分会详细列出DW01的各项特性,包括工作
电压范围、最大充电电流、最大放电电流、过压保护、欠压保护、
过流保护等。
3. 电气参数,规格书会提供DW01的电气参数表,包括引脚定义、电气特性、工作温度范围、静态电流消耗等。
4. 功能描述,这一部分会详细描述DW01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
原理和操作方式,例如电池电压检测、充电控制、放电控制、温度
保护等。
5. 应用电路,规格书通常会提供一些典型的应用电路图,以帮
助用户正确地使用DW01。
6. 封装和引脚布局,这部分会展示DW01的封装形式和引脚布
局图,以便于用户进行PCB设计和焊接。
7. 订购信息,规格书会提供DW01的订购信息,包括产品型号、封装形式、订购代码等。
8. 其他信息,规格书可能还会包含一些其他的相关信息,例如
质量保证、环境要求、安装指南等。
总之,DW01英文规格书是一份详细介绍DW01电池保护IC的技
术规格和使用说明的文档,它对于电池保护电路的设计和应用非常
重要。
以上是对DW01英文规格书的基本介绍,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OutlineThis protection IC was developed for use with lithium-ion/lithium polymer 1-cell serial batteries.It detects overcharge, overdischarge, discharge overcurrent and other abnormalities, and functions to protect the battery by turning off the external FET-SW.The IC also has a built-in timer circuit (for detection delay times), so fewer external parts can be used in protection circuit configuration.Features(1) High withstand voltage CMOS process used Charger connection absolute maximum rating28V(VDD-V-)(2) Low current consumption TYP. 3.0µA(3) Low current consumption at Standby(after detecting overdischarge) TYP. 0.3µA(4) Detection voltage precision Overcharge detection precision ±40mVOverdischarge detection precision ±100mVDischarge overcurrent detection precision ±20mV(5) Built-in detection delay time (timer circuit)PackageSOT-26Application(1) Lithium-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s(2)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y packsCOUTDOUTVSS VDDV-Block diagramPin AssignmentD OUT V-C OUTV SS V DD NCPin DescriptionPin assignment compatible with RICOH R542X,SEIKO S-8261,RICHTEK RT9541CER,FORTUNE DW-01, DW-02.Absolute Maximum RatingsITEM Symbol Rating UnitSupply Voltage V DD -0.3~12 VCharge Minus Pin Input Voltage V- V DD-28~V DD+0.3 VC OUT Pin Input Voltage VC OUT V DD-28~V DD+0.3 VD OUT Pin Input Voltage VD OUT V SS-0.3~V DD+0.3 VPower Dissipation P D 150 mW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T OPT -40~+80 ¢Storage Temperature Range T STG -55~+125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 OPT=25°C Parameter Symbol Conditions Min. Typ. Max.UnitOperating Input Voltage V DD1V DD-V SS 1.5 10VMinimum Operating Voltage for0V Charging V ST V DD-V-,V DD-V SS=0V 1.2VOver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V DET1Detect Rising Edge ofSupply Voltage4.260 4.300 4.340VOvercharge Detection Delay Time tV DET1V DD=3.6V¡ 4.4V 50 150 270 mS Overcharge Release Voltage V REL1 4.0604.1004.160VOverdis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V DET2Detect Falling Edge ofSupply Voltage2.4 2.5 2.6 VOverdischarge Detection DelayTime tV DET2V DD=3.6V¡ 2.2V 5 15 25mSOverdischarge Current DetectionVoltage V DET3Detect Rising Edge of“V-“ Pin Voltage0.13 0.15 0.17VOverdischarge Current DetectionDelay Time tV DET3V DD=3.0V 51326mSShort Detection Voltage V SHORT V DD=3.0V V DD-1.0 V DD-0.5 V DD V Short Detection Delay Time tV SHORT V DD=3.0V 50uS Current Consumption I DD V DD=3.9V,V-=0V 3.06.0uA Current Consumption at Standby I STANDBY V DD=2.0V0.30.6uATiming chart1. Overcharge operationsTiming chart cont.2. Overdischarge, Overdischarge current, Short operationsState machine DiagramDescription1. Over charge detection circuit (V DET1)This IC monitors V DD pin voltage, when the voltage of V DD crosses over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4.30V typ.) from a low value higher than the over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the IC sense an overcharging and external charging control Nch MOS FET turns to OFF with C OUT pin being low level.After detecting overcharge when in the V DD pin voltage is coming down to a level than overcharge release voltage (4.10 typ.) external charging control Nch MOS FET turns to ON with C OUT pin being high level.After detecting overcharge with the V DD voltage, connecting system load to the battery pack makes load current allowable through parasitic diode of external charge control Nch-MOS FET. The C OUT would be “H” when the V DD level is coming down to a level below the over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by continuous sending a load current.2. Over discharge detection circuit (V DET2)This IC monitors V DD pin voltage, when the voltage of V DD crosses overdis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2.50V typ.) from a high value lower than the overdis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the IC sense an overdischarging and external charging control Nch MOS FET turns to OFF with D OUT pin being low level.Only connecting the charger does the release from the overdischarge. Charging current is supplied through a parasitic diode of Nch MOS FET when the VDD pin voltage is below the overdischarge detection voltage to the connection of the charge, and the D OUT pin enters the state which can be discharged by becoming high level, and turning on Nch MOS FET when the V DD pin voltage rise more than the overdischarge detection voltage.After the overdischarge is detected, all the circuits are stopped. It is assumed the state of standby, and decreases the current (standby current), which IC consume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VDD=2.0V 0.6uA max).3. Discharging over current detector & Short Circuit protector (V DET3,V SHORT)When the V- pin voltage is going up to a value during the short detector voltage (VDD-0.5V typ.) and overdischarge current detection voltage (0.150V typ.) is overdischarge current detection mode, when the V- pin voltage higher than short detection voltage makes the short detection mode, This leads the external discharge control Nch MOS FET turns to OFF with the D OUT pin being at lowApplication Circuit** Add a capacitor(0.1uF) between V- and Vss will get more stable for big current load**。
一、 描述
DW01+是一个锂电池保护电路,为避免锂电池因过充电、过放电、电流过大导致电池寿命缩短或电池被损坏而设计的。
它具有高精确度的电压检测与时间延迟电路。
二、 主要特点
Ø工作电流低;
Ø过充检测4.3V,过充释放4.05V;
Ø过放检测2.3V,过放释放3.0V;
Ø过流检测0.15V,短路电流检测1.0V;
Ø充电器检测;
Ø过电流保护复位电阻;
Ø工作电压范围广;
Ø小封装。
三、 应用
Ø单一锂电池保护电路。
四、 内部框图
五、 极限参数
参数符号参数范围单位
电源电压VDD VSS-0.3~VSS+12 V OC输出管脚电压VOC VDD-15~VDD+0.3 V
OD输出管脚电压VOD VSS-0.3~VDD+0.3 V
CSI输入管脚电压VCSI VDD+15~VDD+0.3 V 工作温度Topr -40~+85 ℃
存储温度Tstg -40~+125 ℃
六、 电气特性参数(除非特别指定,Tamb=25℃)
参数符号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VDD -- 1.5 -- 10 V 电流消耗
工作电流IDD VDD=3.9V -- 4.0 6.0 uA 待机电流IPD VDD=2.0V -- 0.3 0.6 uA 检测电压
过充电检测电压VOCD -- 4.25 4.275 4.30 V 过充电释放电压VOCR -- 4.05 4.075 4.10 V 过放电检测电压VODL -- 2.40 2.50 2.60 V 过放电释放电压VODR -- 2.90 3.00 3.10 V 过电流1检测电压VOI1 -- 0.12 0.15 0.18 V 过电流2(短路电流)检测电压VOI2 VDD=3.6V 0.80 1.00 1.20 V 过电流复位电阻Rshort VDD=3.6V 50 100 150 KΩ过电器检测电压VCH -- -0.8 -0.5 -0.2 V 迟延时间
过充电检测迟延时间TOC VDD=3.6V~4.4V 150 340 500 ms 过放电检测迟延时间TOD VDD=3.6V~2.0V 80 200 300 ms 过电流1检测迟延时间TOI1 VDD=3.6V 5 13 20 ms 过电流2(短路电流)检测迟延时间TOI2 VDD=3.6V -- 5 50 us 其他
OC管脚输出高电平电压Voh1 -- VDD-0.1 VDD-0.02 -- V OC管脚输出低电平电压Vol1 -- -- 0.01 0.1 V OD管脚输出高电平电压Voh2 -- VDD-0.1 VDD-0.02 -- V OD管脚输出低电平电压Vol2 -- -- 0.01 0.1
开始向零伏电池充电的充电器电压VOCHA DW01+ 1.50 -- -- V
七、 管脚排列图
八、 功能描述
Ø 正常条件
如果VODL>VDD>VOCU ,并且VCH<VCSI<VOI1,那么M1和M2都开启(见典型应用电路图)。
此时充电和放电均可以正常进行。
Ø 过充电状态
当从正常状态进入充电状态时,可以通过VDD 检测到电池电压。
当电池电压进入到这充电状态时,VDD 电压大于VOCU ,迟延时间超过TOC ,M2关闭。
Ø 释放过充电状态
进入过记电状态后,要解除过记电状态,进入正常状态,有两种方法。
l 如果电池自我放电,并且VDD<VOCR ,M2开启,返回到正常状态。
l 在移去充电器,连接负载后,如果VOCR<VDD<VOCU ,VCSI>VOI1,M2开启,返回到正常模式。
Ø 过放电检测
当由正常状态进入放电状态时,可以通过VDD 检测到电池电压。
当电池电压进入过放电状态时,VDD 电压小于VODL ,迟延时间超过TOD ,则M1关闭。
此时CSI 管脚通过内部电阻RCSID 拉到VDD 。
如果VCSI>VOI2,则电路进入断电模式(电流小于0.3uA )。
Ø 释放断电模式
当电池在断电模式时,若连接入一个充电器,并且此时VCH<VCSI<VOI2,VDD<VODR ,M1仍旧关闭,但是释放断电模式。
如果VDD>VODR ,M1开启并返回到正常模式。
Ø 充电检测
如果在断电模式有一个充电器连接电池,电压将变为VCSI<VCH 和VDD>VODL 。
M1开启并返回到正常模式。
Ø 异常充电状态
如果在正常模式下,充电器连接在电池上,若VCSI<VCH ,迟延超过TOC ,则M2关闭。
Ø 过电流/短路电流检测
在正常模式下,当放电电流太大时,由CSI 管脚检测到电压大于VOIX (VIO1或VIO2),并且迟延大于TOIX (TIO1或TIO2),则代表过电流(短路)状态。
M1关闭,CSI 通过内部电阻RCSIS 拉到VSS 。
Ø 释放过电流/短路电流状态
当保护电路保持在过电流/短路电流状态时,移去负载或介于VBAT+和VBAT-之间的阻抗大于500K Ω,并且VCSI<VOI1,那么M1开启,并返回到正常条件。
注:当电池第一次接上保护电路时,这个电路可能不会进入正常模式,此时无法放电。
如果产生这种现象,使CSI 管脚电压等于VSS 电压(将CSI 与VSS 短路或连接充电器),就可以进入正常模式。
九、 时序图
过充电状态→自放电状态→正常状态
管脚号 符号 I/O 管脚描述
1 OD O 放电控制FET 门限连接管脚。
2 CSI I/O 电流感应输入管脚,充电器检测。
3 OC O 充电控制FEL 门限连接管脚。
4 TD I 延迟时间测试管脚。
5 VDD I 正电源输入管脚。
6
VSS
I
负电源输入管脚。
过充电状态→负载放电→正常状态
过充电状态→充电器充电→正常状态
过充电状态→反常状态→正常状态
过充电状态→正常状态
十、 操作状态图
十一、 典型应用电路图
注:以上线路及参数仅供参数,实际的应用电路请在充分的实测基础上设定参数。
十二、 封闭外形图
SOT-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