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共20页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0
油气地球化学1、油气地球化学的定义应用化学原理,研究地质体(沉积盆地)中生成油气的有机物、石油、天然气及其次生产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运移、聚集和次生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机理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2、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1)元素地球化学; (2)同位素地球化学;(3)流体地球化学; (4)地球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5)各种地质作用地球化学; (6)有机地球化学;(7)环境地球化学; (8)气体地球化学。
(9)海洋地球化学(10)区域地球化学3、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沉积盆地或地壳中油气、生成油气的有机物及相关物质。
4、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Ø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活性生物有机质及其在沉积、保存和埋藏条件下的演化;Ø 石油成因和演化;v 干酪根地球化学v 可溶有机质地球化学Ø 天然气地球化学;Ø 油气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v 盆地的油气勘探远景和资源预测v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v 油田水地球化学v 油田开发地球化学11、有机圈(organosphere):系指地球上古今生物及其形成的有机物,分布和演变的空间。
有机碳的循环:(1)生物化学亚循环:为较小的亚循环(碳总量约为3×1012吨) ,其循环周期不超过一百年,包括三个次一级循环:(2)地球化学亚循环:为大的亚循环(碳总量约为12×1015吨),包括沉积圈中有机质的演化途径,其循环周期以百万年计算,其中也包括三个次级循环11、旋光异构当一个碳原子同时和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键合时,四个基团在碳原子的周围会有两种排列方式,它们互为镜像但不能重合,这种立体异构体叫对映体,它们可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反向旋转,因而被称为旋光异构。
11、沉积有机质的概念分布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它们来源于生物的遗体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
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中;或经过生物降解作用和沉积埋藏作用被掩埋在沉积物中;或经过缩聚作用演化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油气勘探的方法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天然气需求的第二大国,为此石油天然气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石油天然气油气工业是由油气勘探→油气开发→油气储运→油气炼制→油气化工→油气销售等构成。
油气勘探作为第一步,对整个油气工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油气勘探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地质调查技术,包括:地面地质踏勘、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化探、地震勘探;第二,直接接触油气层,在井中进行探测,即井筒技术,包括钻井、录井、测井、测试、试采等;第三,实验室分析与模拟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测试手段和模拟装置,取得各种资料和数据;第四,地质综合研究技术,它通过利用上述3种技术手段获得的信息和解释成果进行综合研究,最终目标是对勘探对象与勘探目标进行系统化、定量化的综合评价,直接为勘探部署决策服务,这类技术包括盆地分析模拟、含油气系统研究、区带及圈闭评价、油气藏描述等。
一、油气地质调查地面地质测量是最古老的地质调查技术。
主要是通过野外地质露头的观察、油气苗的研究,结合地质浅钻和构造剖面井等手段,查明生油层和储油层的地质特征,落实圈闭的构造形态和含油气情况。
我国早期发现的几个主要油田,如老君庙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都与地面地质调查紧密相关。
油气苗调查是是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的主要勘探手段。
石油与天然气在地表的出露(露头)被称为油气苗。
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形成的油气藏,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又可以被破坏,使集中起来的石油再一次分散,部分出露地面形成“油气苗”,部分则运移到别处形成“次生油藏”,部分甚至完全暴露地面逸散。
油气苗的存在为下一个地区下一步油气资源评价和区域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
油气苗找油也是最直观的标志,延长、老君庙、独山子、圣灯山均因为位于油气苗附近而得以发现。
遥感对地观测,获取地表空间信息的一种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宏观、准确、综合地进行动态观测和监测的能力。
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和野外地质工作,包括地质剖面的观察、岩石和矿物的采样和分析等,来确定潜在的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状况。
2. 海底地球物理勘探:使用声波、电磁波等方法,对海底岩石和沉积物进行探测,以获得油气的地质特征,并预测油气藏的分布和储量。
3. 陆地地球物理勘探:使用声波、重力、磁力等方法,对陆地岩石和地下构造进行探测,以获得油气的地质特征,并寻找潜在的油气藏位置。
4. 地震勘探: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特性,确定地下岩石和构造的分布情况,以寻找油气藏的位置和预测其储量。
5. 钻探勘探:通过钻探技术,将钻井管逐层穿过地下岩石,获取岩心样品和地下流体样品,以确定地下的岩石类型、含油气层的位置和特征。
6. 地球化学勘探:通过采集地下岩石和流体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地下流体的成分、含油气层的存在和特征,预测油气藏的储量和品质等。
7. 经济地质学:通过对地质条件和勘探成本的综合分析,预测油气勘探的经济
效益,优化勘探方案和决策。
这些方法通常会结合运用,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油气勘探结果。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一、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的学科,从地球的化学成分出发去认识地球,解释地球形成及发展演化中的各种问题。
与地球物理学相对应。
二、应用地球化学: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实际问题的学科。
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1.地质作用中化学元素迁移,演化,富集的规律。
2.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3.岩石圈中元素的分布对土壤、农作物、人类健康的影响。
4.人类的生活、生产、消费等活动对地质环境及其本身的影响。
三、勘查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质作用中化学元素迁移,演化,富集成矿的规律,其基本过程为采样――化验――数据分析――异常――验证。
四、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
第二节:勘查地球化学的形成过程:一、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时期: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利用溪流沉积物淘洗黄金——“金羊毛”。
中国:2000多年前,《管子·地数篇》有“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铁金者,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
2.20世纪30~50年代,地球化学找矿开始和形成,发展阶段。
①.开始于找矿:分析铜,锡元素,提出分散晕,从土壤,植物,水中进行元素(镍)的研究。
②.发展阶段:主要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找矿》1955年,苏地矿部:所有找矿工作中心必须作金属两测量。
西方国家在二次大战后,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开展研究。
3.我国的情况:1950年.东北地质局开办化探短训班。
1952年.地矿部成立后在地矿司内成立地球化学探矿室。
1956年.开展1∶2000000土壤测量。
1956年.冶金部地球物理总队成立了化探组。
1957年.地质部成立物探研究所,化探组。
1960年.北京地质学院设立地球化学专业。
1997年.已完成化探扫面:575×104KM2,发现异常5万多个,初步筛选1.36万个,对3000个异常进行验证,发现工业矿床788个,其中大,中型312处,价值达万亿元。
油气田勘探2009-11-27 15:03名词解释现代油气勘探:是在油气田形成模式与分布规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与综合分析,判断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否存在,不断缩小勘探靶区,最终发现和探明油气田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低熟油气: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油气在扩散和运移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即油气藏与周围介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油气勘探调查,确定勘探目标和层位的一种油气勘探方法。
综合录井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一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工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气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技术。
非地震地质调查技术:是指除地震勘探技术以外的其他所有地质调查技术,包括地面测量、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及其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
直接油气显示主要包括地面油气苗、井下油气显示、荧光显示、气测异常显示等。
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
含沥青岩石:是指在岩石孔隙中充填有分散固态沥青的岩石。
泥火山:地下聚集的高压气体沿断层和裂隙伴随水、粘土、沙粒和岩块一起喷出地表,井形成锥形堆积体,这便是泥火山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所衍生山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气测录井:用精密的色谱气测仪器或其他仪器直接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方法检测叫气测录井。
地球化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循环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石油勘探中,地球化学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藏的类型、评估石油资源和预测油田的开发潜力。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一、沉积岩中的有机质分析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沉积岩中的有机质,确定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和有机质类型等参数,从而判断沉积岩中是否具有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潜力。
通过对有机质的热解实验和热模拟实验,可以评估油源岩的成熟度,进一步推测石油的生成和运移过程。
二、地球化学勘探寻找石油和天然气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土壤、岩石、地表水、地下水、矿泉水等不同介质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示踪物,帮助确定潜在的油气藏。
通过研究这些示踪物的组合和特征,可以找到富集石油和天然气的区域,指导勘探人员开展准确的勘探工作。
三、地球化学技术在油藏评价中的应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研究油藏中的岩石、矿物和流体等样品,了解油藏的物理性质、化学特征和地质背景,对油藏进行评价和描述。
通过分析油藏样品中不同石油组分的比例和性质,可以判断石油的类型、质量和资源量,为石油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四、地球化学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石油田中的油气示踪物和地层水的化学组成,了解石油田的产油机理、油藏补给方式和储量分布规律,为油田的有效开发和提高产能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帮助调查地下水对油气开发的影响和石油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的不断深入,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沉积物和大气等介质中的石油污染物,了解石油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为石油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地球化学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沉积岩中的有机质、勘探寻找石油和天然气、油藏评价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地球化学技术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石油天然气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法
地球化学勘探在油气藏分布地区,油气藏中的烃类及伴生物的逸散或渗透会使近地表形成地球化学异常。
利用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油气勘探调查,确定勘探目标和层位,这种方法称为地球化学勘探(简称化探)。
根据分析介质的差异,油气化探可分为气态烃测量法、土壤测量法和水化学测量法。
1.气态烃测量法
烃类中C1-C5因在近地表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呈气态存在,所以可用直接测量气体的办法来探测。
常用的方法是游离烃测量,即对土壤中采集到的游离状态的气态烃C1-C5进行色谱分析,依其烃类组成特征来寻找油气藏。
2.土壤测量法
针对土壤样品进行多指标分析、研究地下是否有油气存在。
包括酸解烃、蚀变碳酸盐、微量铀、碘测量等方法。
3.水化学测量法
利用盆地中的水介质携带有油气生成、运移的信息,来寻找地下的油气。
其主要分析指标包括C1-C5的浓度,苯系物和酚系物的溶解
度,水的总矿化度,水中U6+、Ⅰ-等无机离子浓度等。
此外还有细菌法,由于某些细菌对某种烃类(如甲烷、乙烷、丙烷)有特殊嗜好,所以在油气藏上方这些烃类相对富集区内,这些细菌大量繁殖。
通过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可反映烃类异常区,用做寻找油气藏及评价含油气远景的重要指标。
实验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了解石油和天然气的组成及相关特性。
实验设备:
1. 油气样品
2. 石油分析仪:用于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如闪点、凝点、蒸留范围等。
3. 气体分析仪:用于分析天然气样品的组成和性质,如甲烷含量、气体密度等。
4. 地球化学仪器:如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用于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成分分析。
5. 安全设备:如安全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油气样品:从不同来源收集石油和天然气样品,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度。
2. 石油分析:使用石油分析仪,依次对样品进行闪点测定、凝点测定、蒸馏范围分析等。
3. 天然气分析:使用气体分析仪,对天然气样品进行甲烷含量分析、气体密度测定等。
4. 地球化学分析:使用地球化学仪器,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成分分析,比如使用质谱仪对石油样品中的各种化合物进行鉴定,使用红外光谱仪对样品中的官能团进行分析等。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对样品的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和解释。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实验设备。
2. 样品的选择要代表性,能够反映石油和天然气的一般组成。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石油和天然气的组成和特性,比如各组分的含量、闪点、凝点、蒸馏范围、甲烷含量、气体密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和地质勘探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油气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寻找并确定地下油气资源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下面将介绍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
1. 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是认识地层和油气藏性质的基础,包括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实验室分析。
野外工作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地质地图、钻孔等方法,了解区域地层的层序、沉积环境、构造特征等信息。
室内实验室分析则通过岩心、岩石样品的取样和分析,来确定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特性,评价油气储集条件。
2.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定地壳物理场的相应参数,来研究地下构造和地层特征。
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电磁法勘探等。
其中,地震勘探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等特征,推断出地下构造和油气藏的存在及性质。
3.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地质样品(如地表水、岩石、土壤、矿泉水等)中的化学元素、同位素和有机物等特征,来识别和判定可能存在的油气藏。
常用的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化石烃分析、溶液气分析、同位素分析、地表与地线气分析、界面地球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样品中特定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确定地下油气可能存在的区域和程度。
4. 井孔测井方法:井孔测井是通过在井眼中记录地层的物性、构造及油气藏的存在情况的方法。
常用的井孔测井方法包括测井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进而评价油气储集性能。
5. 遥感与地球信息技术方法:遥感与地球信息技术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空间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地表和地下进行非接触式的信息获取和分析,用于油气资源勘探。
常用的技术包括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雷达遥感、卫星地形图等。
遥感技术通过分析地表覆盖特征、地下构造特征等信息,提供油气勘探的有关线索和区域选择依据。
总之,油气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井孔测井和遥感与地球信息技术等。
油气勘探的方法
油气勘探是通过一系列地质、物理和地球物理手段来确定地下是否存在油气资源以及其分布情况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油气勘探方法:
1.地质勘探: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考察、岩心采样等方式,研究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推断油气藏的存在可能性。
•地质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地表的油气特征、气体、沉积岩石等,找到有利的地质条件。
2.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在地下发送声波并测量其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包括油气藏的存在和储
量估算。
•重力测量: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密度变化,可能指示油气的存在。
•磁法勘探: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寻找地下可能存在的磁性物质,包括一些与油气有关的磁性矿物。
3.地电勘探:
•电阻率法:通过测量地下不同岩石层的电阻率差异,寻找油气储层。
•自然电位法:利用地下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推测油气的存在。
4.测井技术:
•电测井:利用电测井工具沿井眼测量地层的电性,以推测储层中的油气性质。
•声波测井:通过测量声波在井中传播的速度,识别地层的性质。
5.地面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包括地貌、植被、地温等,以寻找潜在的油气藏区。
6.化学勘探:
•气象化探法:通过探测大气中油气化合物的微量来寻找油气藏的迹象。
7.井测试:
•压力测试:通过井下进行不同压力的测试,以确定储层的渗透率和含油性。
这些方法通常会综合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勘探方案,以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油气勘探的过程中,科技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法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探测到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来揭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
如何从地表检测出各种烃类和烃类蚀变产物、从检测到的各项组分中提取深部油气信息以及尽可能排除各种地表因素的干扰一直是油气化探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背景和异常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各种数理统计的方法,如采用区域均值加减几倍方差作为异常的下限等来确定异常的。
这些方法在小比例尺低精度油气化探的概查和普查阶段(背景较为统一)是可行的,然而在大比例尺高精度的详查和精查阶段(存在较大背景差异),异常和背景的区分需要更为科学的标准和方法。
改进应用的数学模型来确定异常是一种思路,另外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利用烃类的组成和同位素特征从成因方面对背景和异常进行精细判识是另一个发展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在检测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地表烃类和烃类蚀变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地表烃类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已有许多种,如顶空气、酸解烃、游离烃、吸附烃,吸着烃、溶解烃以及热释烃等,这些方法有些已相对成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分析实验流程并开发了相应的仪器设备。
由于不同阶段、不同成因产生的烃类不仅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地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烃类以甲烷含量为主,且明显贫13C;深部油气中重烃含量相对较多,且相对富集13C),而且进入土壤先后次序以及存在的烃类-水-土壤相互作用的不同,都为从油气化探异常中提取深部油气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如包裹在土壤颗粒内部的吸着烃以早期形成的烃类为主;存在于颗粒之间的游离烃以晚期渗逸的烃类和地表形成的烃类为主。
然而由于已有的一些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测定对象上存在明显的交叉混合现象,妨碍了许多关键信息的提取,从而影响了成因方面的研究。
如酸解烃实际上包括了土壤中颗粒物表面和内部严格意义上的吸附烃和吸着烃,这样得到的酸解烃具有较高的信噪比;活性碳吸附烃法分析测定的实际上是土壤中的游离烃,即包括了地下油气来源的烃类也包含了由地表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烃类,因此游离烃测定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易遭受气候、土壤含水饱和度以及地表各种污染(包括人为和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方面)的影响;顶空气缺点是解吸的烃类量很小;热释烃也包括了吸附烃和部分吸着烃,并且热释温度不易控制,温度低了,烃类释放不完全,温度高了,可能产生裂解,故热释烃指标也不够稳定,应用效果不甚理想。
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化学成分、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在油气勘探中,地球化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通过分析地球内外部不同环境中的元素、同位素和有机化合物等信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分析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地球化学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应用于油气勘探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研究地球内外部不同环境中的元素、同位素和有机物等特征,来揭示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分析地球化学数据,可以获取油气藏的来源、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重要信息,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地质工作。
二、1. 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地球化学中常用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确定油气藏的来源和流体组成。
通过分析油气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可以推断油气来自特定沉积环境,判断油气藏类型和地质年代,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地质工作。
2. 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含有机物的岩石和地球表层沉积物。
通过分析有机质的组成、成熟度和来源等特征,可以评估有机质丰度、烃类类型和烃源岩的潜力,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3.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和分馏过程。
通过分析油气样品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油气的源岩类型和成因,揭示油气形成、运移和沉积过程,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线索和指导。
4.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是指基于地球化学原理和方法,开展的专门的地质勘探活动。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地球化学勘探地质地球化学探矿、地球化学勘探地质地球化学工程测量等。
通过采集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样品特征,可以评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油气藏分布等,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帮助勘探人员更准确地确定油气藏的位置、规模和品质,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勘探效率。
实验一:有机碳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强对反映烃源岩各种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指标的认识,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骤及其地质应用。
二、实验原理有机碳含量是指岩石中所有有机质含有的碳元素的总和占岩石总重量的百分比。
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K将去除无机碳的样品,在1300℃~1500℃高温充分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灼烧45~90秒。
有机碳被氧化为CO2、二价硫被氧化为SO2。
生成SO2、CO2和CO气体,流经各种吸收管除去杂质。
SO2进入硫红外池,检测出样品中硫元素的百分含量。
CO2和CO进入催化炉,将CO转化为CO2,然后进入硫红外池,检测出样品中碳的百分含量。
三、实验步骤1.样品的前处理(1)碎样:将要分析的岩样洗去表面污物,在40~60℃的烘干箱内烘干后粉碎;(2)过筛:过100目标准筛,装入样品袋,放入干燥器待用;(3)称样: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0.5~1.0克岩样,放入透水瓷坩埚中;(4)酸化:(去除无机碳)将坩埚放入50ml烧杯中,加25ml 10%的盐酸溶液,浸泡3~4小时后,将烧杯放在水浴锅上加热,温度控制在70℃,使烧杯中的液体慢慢蒸发40分钟;(5)水洗:取出冷却到室温,将坩埚放在抽滤器上,用蒸馏水洗至中性;(6)烘干:取出盛样坩埚放在烘箱内60~80℃烘干,时间为6~8小时。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准备分析测定。
2.样品上机测定(1)开机稳定1个小时;(2)打开氧气、空气分压表,压力控制在36磅/平方英尺;(3)所有最初启动程序必须全部完成,正常操作为自动形式;(4)样品上机测定:从干燥机内将样品取出,在每一个样品中加铁助熔剂0.5克,加铜助熔剂0.2克。
输入样品编号和样品质量,然后将坩埚放入感应炉,按一下分析开关,分析自动进行,结果显示于计算机上;(5)取出废坩埚,放入第二块样品,按上述步骤分析,依次进行下去;(6)空白实验:从某一分析结果中选取标准值,它的差异平均值是新的空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