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第三章上肢前侧知识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13.07 MB
- 文档页数:49
第二部分上肢【上肢境界】上方---以锁骨、肩峰与颈部分界。
前方---以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与胸部分界。
后方---以三角肌后缘与背部分界。
【上肢浅层结构】一、皮肤。
二、浅筋膜:内含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上肢浅淋巴结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
经桡骨茎突后方,沿前臂桡侧上升至肘前方,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继而在臂桡侧肱二头肌外侧沟内上行,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最后在锁骨下窝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
Ps.锁胸筋膜:为锁骨下缘、胸小肌上缘和喙突之间的一层近似三角形的筋膜。
头静脉穿入,胸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穿出。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
沿前臂尺侧上升,在肘前方借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继续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内侧中份,穿深筋膜至深层,继续上升,续为腋静脉。
3、肘正中静脉:位于肘前,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借一或二只穿通支与深静脉相连,该支称为肘深静脉。
4、前臂正中静脉:行走于前臂前面的正中,在肘前区常呈Y形注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5、上肢浅淋巴结:(1)滑车上淋巴结:1-2个,位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贵要静脉附近。
收纳上肢尺侧淋巴。
(2)锁骨下淋巴结:1-2个,位于锁骨下窝,头静脉附近。
收纳上肢桡侧浅淋巴。
【腋窝】一、腋腔axillary cavity:位于腋窝皮肤和筋膜的深面、胸侧壁与臂上份之间,由筋膜、肌肉和骨共同围成。
二、腋腔的组成:上口---第一肋骨、锁骨、肩胛骨上缘围成。
臂丛经此口进入腋腔,腋动脉和腋静脉于第一肋骨外缘与锁骨下动静脉相延续。
下口---朝向下外方,为皮肤、浅筋膜、腋筋膜所封闭。
该部位皮肤较薄,成年人有腋毛,其内有大量皮脂腺和汗腺。
前壁---由浅至深为皮肤、浅筋膜(女性含乳腺组织)、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锁胸筋膜。
由腋腔至胸前壁的血管、神经、淋巴等结构大多穿过锁胸筋膜。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组成。
Ps.在肩关节下方,后壁肌肉与肱骨之间存在一个三角形间隙,该间隙上方是肩胛下肌(前方)和小圆肌(后方),下方是大圆肌,外侧是肱骨外科颈。
胸锁乳突肌区解剖一.范围: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的区域,上方自乳突下方至锁骨的胸骨端和胸骨柄。
二.结构解剖:(一)于胸锁乳突肌区下份进行斜角肌椎骨三角(椎动脉三角)的解剖,该三角的范围是:外侧为前斜角肌,内侧为颈长肌,三角的尖为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基底为胸膜顶。
在胸膜顶的前方有锁骨下动脉经过,构成三角的下界。
(二)于颈静脉角处,在左侧找出胸导管,该管位于颈动脉鞘的深面,椎动脉的前方,自食管的后外侧向前外方向注入静脉角,或角的附近。
(三)在右侧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之间将迷走神经找出,并向下进至锁骨下动脉前方,向外牵拉神经干。
用镊子剥出迷走神经的返神经绕锁骨下动脉下面、后面,在气管与食管之间向上穿咽下缩肌下缘至喉。
在左侧向下追迷走神经,行于颈总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之间,进入胸腔。
左侧返神经于主动脉弓下缘动脉韧带后外侧分出(待胸部解剖),该神经在颈部亦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
(四)观察颈部第三层筋膜,这并非腱膜而是较稠密的筋膜组织。
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以下将第三层筋膜切除,可见筋膜的深面是大量的脂肪组织,剔除脂肪组织时,注意在锁骨上窝处解剖出锁骨上淋巴结。
将淋巴结与脂肪组织剔除后可见稠密而明显的椎前筋膜。
透过推前筋膜可看到前斜角肌及行于该肌表面的膈神经。
沿膈神经外侧纵切筋膜,暴露膈神经,它自外上方向内下方斜行于前斜角肌的前面,继续下行于胸廓内动脉根部外侧,进入胸腔,支配膈肌(待胸部解剖)(五)在前斜角肌内侧缘解剖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分支。
1.于颈内静脉根部上方切断该静脉(必要时用绳结扎断端,以免血管内液体外溢,妨碍解剖),向上翻起颈内静脉。
2.沿前斜角肌内侧解剖甲状颈干。
它发出的甲状腺下动脉,向上在第六颈椎横突下方(约相当环状软骨水平)折向内,行于颈内静脉及颈总动脉后方,分布到甲状腺侧叶下端。
在到达甲状腺前,留心观察动脉与返神经的分支相互交叉关系。
肩胛上动脉自甲状颈干分出后,向外经前斜角肌前面,过锁骨后方至冈上窝(该动脉有时可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三段)。
上肢●概述●境界●表面解剖●体表标志●肩部●臂部●肘部●腕和手部●分布●肩●腋区●位置●腋窝:上肢外展时,呈四棱锥体形腔隙●周界●一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外侧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一底●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四壁●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锁胸筋膜(喙锁胸筋膜)●位置形态●为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呈三角形●穿行结构●头静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淋巴管●临床意义●切开锁胸筋膜时应保护胸外侧神经,以免造成胸大肌、胸小肌瘫痪●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有了两个孔:三边孔、四边孔●内容●腋动脉及其分支●腋动脉被胸小肌分为3段●第一段:从第一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分支: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第二段:最短,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胸外侧动脉●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腋静脉及其属支●在腋动脉内侧,与动脉之间有臂丛的分支,伤后呈开放状态●臂丛及其分支●5个根——3个束●位置:自斜角肌间隙穿出,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3束包绕在腋动脉周围。
分锁骨上部和下部●分支: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与胸外侧动脉伴行,支配前锯肌●胸背神经:与胸背动脉伴行,支配背阔肌●肌皮神经:穿喙肱肌●正中神经:呈Y形,以两个头分别起自臂丛的内、外侧束,与肱动脉伴行●尺神经:起自臂丛的内侧束●桡神经:起自臂丛的后束,经桡神经沟下行,支配肱三头肌●腋神经:起自臂丛的后束,与旋肱后动脉伴行,穿四边孔,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腋淋巴结●分5群●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测段排列,收纳上肢的大部分淋巴管。
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项部、背部的淋巴管●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其输出管注入尖淋巴结●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
背部及上肢后面浅层的解剖、切□:取尸体俯卧位,切口如下图二、层次解剖(一)浅层结构(手的浅层结构解剖见后)1.解剖背部浅筋膜内的结构在枕外隆凸外侧约2〜3cm、斜方肌起始处找出枕大神经和枕动脉。
其它神经较细小,不必花时间寻找。
2.解剖上肢后面浅筋膜内的结构•观察手背静脉网在手背部观察手背静脉网。
手背静脉网在腕部桡侧汇合成头静脉,在腕部尺侧汇合成贵要静脉(待稍后解剖)。
手背静脉常用作静脉输液。
•分离皮神经在三角肌区附近有臂外侧上皮神经(腋神经皮支),在臂后区有臂后皮神经(桡神经分支),在前臂后区有前臂后皮神经(桡神经分支),这些皮支较细小,不必花时间寻找。
但应特别注意追踪手背部皮神经分支:①在腕后区桡侧找出桡神经浅支,向远侧追踪其分支分布;②在腕后区尺侧找出尺神经手背支,追踪其分支分布。
3.清除浅筋膜清除时保留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部皮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动脉。
(二)深层结构解剖上肢深层结构之前必须先大体了解上肢后面及背部的肌肉层次。
背部深层解剖清除背部、肩胛区及三角肌区深筋膜,为了清楚暴露肱三头肌在肩胛骨的附着,应一同清除臂后区深筋膜。
解剖背部浅层肌和血管神经:一、解剖斜方肌①清理斜方肌的上、下缘,将手从该肌下缘伸入作钝性分离。
②在肩胛冈内侧,用手指钝性分离开斜方肌的横向肌纤维,寻找紧贴该肌深面垂直下降的副神经。
③在枕骨处横行切断斜方肌上方的起端,再于椎骨棘突外侧约1cm处切断该肌在棘突的起端,然后切断该肌在肩胛冈、肩峰处的止端,仅保留附着于锁骨的止端。
④将斜方肌翻向锁骨处,注意保留在斜方肌深面走行的副神经。
副神经支配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二、解剖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修洁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从菱形肌中间切断该肌,将其外侧部向外侧翻开,寻找在菱形肌和肩胛提肌深面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的肩胛背动脉、静脉和神经。
肩胛背神经支配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三、辨认背阔肌在肩胛骨外下方,清理出与大圆肌并行的背阔肌止端。
肩胛区和三角肌区深层解剖一、确认上肢带肌有六块:①三角肌包绕肩关节前、外、后方,观察其起止点,理解其对肩关节的运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