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格式:ppt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38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群落在发生次生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逐渐增强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解析:一般而言,次生演替时物种的数目会增多,丰富度增加,稳定性会增强,但若是次生演替过程环境因素较差或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也会出现物种数目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封山育林可通过延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D.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都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引起物种入侵,降低物种多样性,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封山育林减少人类的干扰,保持森林在自给自足的生态模式下发生演替,使得生物种类得以保持或增加,以及森林营养结构变复杂,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3.下列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所需,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而处于生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则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不大B.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过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应封育并持续禁止开发利用C.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需要人为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D.合理控制人工桉树林中桉树的种群密度,有利于增加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数,提高人工桉树林的稳定性解析: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所需,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对过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首先应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后再合理适度地利用;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 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 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这一调节机制指在一个系统 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 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这 种能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及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表现差别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实例 短时间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变化不大,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仍可以保持清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停止故染物的排放后,河流的水环境又逐渐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关系 (1)一般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稳定性的大小呈负相关;(2)气候条件恶劣的生态系统,如苔原、荒漠等结构、营养结构简单,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原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思维导图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平衡及其调节机制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能够使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高中生物】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导航1.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了阻力和恢复力的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制造生态水池,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学习建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较抽象,学习时应通过仔细阅读领会教材上举出的例子、注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并回顾前面所学的激素调节过程中的反馈调节,进行知识迁移,使知识的掌握变得相对容易。
在理解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时,注意从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
阻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是本课程的难点。
学习时,首先要把握抗干扰稳定的核心是“抗干扰、保持原状”,韧性稳定的核心是“被破坏、恢复原状”。
并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自我测评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 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林C北部针叶林D热带雨林2.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马尾松人工林营养结构复杂。
B.人工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c.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d.松毛虫适应环境的能力弱3.在下面对生态系统的描述中,问题是()。
a.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部分c.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d、生态系统具有在一定限度内自动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果大量捕杀蛇会导致()。
a、大鼠降低了B.草产量增加c.羊因食物不足而减少d.人口增加5.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突然的污染会杀死所有的植物。
在可测量的变化中,首先增加浓度的是()。
a.二氧化碳b.硝酸盐c.氧d.磷酸盐6.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污染物停止排放后,由于其自身的净化效果(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特性),它将逐渐恢复到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