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83.85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贾海鹰 张徐祥 孙石磊 赵大勇 程树培*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

E-mail(jhy194@)

摘 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的主流技术平台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健康风险检测与评价等方面地应用,并阐明了环境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环境基因组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环境污染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检测、控制环境污染维护环境健康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环境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 健康风险评价 环境污染 环境健康

1.引言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顺利完成。HGP成功地绘制出了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和转录图谱4张图谱。这标志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至此,HGP的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时代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后基因组)时代[1-2],因此也就有了“人类后基因组计划”。HGP正朝着生物信息科学、计算机生物技术、数据处理、知识产权及社会伦理学研究等多方面发展,对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疗卫生、食品制药、人文科学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是在人类基因组基础上发展的功能基因组内容之一,由基因组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而成,是一个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型边缘学科,是基因组学技术和成果在环境污染保护与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在其发展的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已渗透到环境科学研究的各个研究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环境基因组学的概念与定义

至今,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基因组学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的概念与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密切相关。自从1999年Nuwaysir等[3]首次提出毒理基因组学概念至今,在短短的八年的时间里这一概念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目前人们普遍采纳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机构给出的定义[3]:毒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外来化学物对基因活性和基因产物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的科学;另一种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3],认为毒物基因组学是一门与遗传学、基因组水平上RNA表达(转录组学) 、细胞和组织范围的蛋白表达(蛋白质组学)、代谢谱(代谢组学) 、生物信息学和常规毒理学结合,以阐明化学物作用模式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潜在意义的科学。1998年4月4日,美国国会顾问环境卫生科学委员会正式投资专项基金进行环境基因组计划研究,其目的是专门研究与环境相关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寻找对化学损伤易感的基因,鉴定对环境发生反应基因中有重要功能的多态性,并确定它们在环境暴露引起疾病的危险度方面的差异;在疾病流行病学中研究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遗传分析技术,优化研究设计,建立样品资源库,把公用的多态性应用于社会、法律和伦理学[4-7]。2001年,Miller 提出环境基因组(Environmental Genomics)是在人类基因组(HG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

- 1 -

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对疾病病因的认识基础上,深入谈讨环境胁迫-基因、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其目标是研究环境胁迫对机体遗传变异的过程和机理,包括发掘环境应激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探究这些多态性基因的功能及其与患病风险的关系。环境基因组计划拟分析的候选基因中大约有100 个左右的代谢及解毒基因,它们调控细胞色素P450 、N-乙酰化酶 (NAT) 、谷胱甘肽-S -转移酶、葡萄醛酸转移酶、磺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金属硫蛋白酶、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等;大约有50 个DNA 修复基因及50个毒物受体基因。DNA 修复基因可纠正DNA 匹配、核酸切除、碱基切除及重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毒物受体基因包括那些可改变毒物反应的基因,如芳烃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基因;大约有25个基因涉及到营养介质或营养代谢;另约有25 个基因涉及到雌激素、孕激素及睾丸激素合成的类固醇的代谢。尽管环境污染物致毒机理以及毒性评价是环境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它还应包括污染控制、生物修复与环境污染预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因此有学者提出环境基因组学指利用基因组研究改良和培育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动植物新品种,或者是利用基因组技术如DNA芯片、生物传感等进行环境检测[8]。

综上所述,环境基因组学不仅包含环境毒理基因组学的研究,还应包括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鉴定降解污染物的功能基因及其菌株、利用DNA芯片等基因组技术检测环境污染和有害基因漂移以及生物修复与环境污染预警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9-14]。

3.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是以基因组学技术为依托的。经典的减法杂交、差示筛选等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鉴定和克隆污染环境下差异表达的基因。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如包括各种DNA(cDNA)微阵列和DNA芯片转基因和基因删除技术、基因表达序列分析(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 技术、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DD-RT-PCR)技术、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and quantitative PCR) 技术、蛋白质组技术等,为环境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技术平台。目前,应用于环境基因组学研究的主流技术有三种:①DNA(cDNA)微阵列和DNA芯片技术;②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技术;③SAGE 分析。

3.1 DNA(cDNA)微阵列在环境基因组学的应用

DNA(cDNA)微阵列技术自1995年由Schena创立以来[15],已逐渐发展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通过光导化学合成、照相平版印刷以及固相表面化学合成等技术,在固相表面合成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cDNA、EST或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并与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标记的来自不同来源的DNA或mRNA反转录生成的第一链cDNA进行杂交,然后用特殊的检测系统对每个杂交点进行定量分析。DNA(cDNA)微阵列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已广泛应用于快速筛选毒物,鉴别毒性作用相关基因,揭示毒作用的基因表达谱;检测基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进行安全性评价等,从而为解决化学物的联合作用、高通量的筛选化学物、研究毒作用机制等问题[16-25]。此外还应用于研究废水处理系统以及环境污染物中微生物的反应和调节过程和机制、营养物循环和富营养作用的微生物生态原理、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学过程中与胁迫反应相关的基因功能和调节控制,建立基因表达谱[26-35]。因此,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