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四年级下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406.00 KB
- 文档页数:19
数学四下:《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5篇]第一篇:数学四下:《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p89-90。
教学目标:1、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产生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放一首《喜洋洋和灰太狼》歌让学生放松。
一、铺垫引入,启发思维1、师:最近喜洋洋和懒羊羊正在为一个问题争辩得不可开交,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原来羊村里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出示图片)村长们想扩大这块菜地面积。
喜洋洋说:应该把长增加3米,懒羊羊说应该把宽增加3米,你们说说看,谁增加的面积大,为什么?师:想一想,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呢?(画示意图)师:(指着示意图)喜洋洋的长怎样增加?宽有没有变化?增加的部分请用手势摆一下。
懒羊羊的宽增加了,长有变化吗?增加的部分也用手势摆一下。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懒羊羊增加的面积大)课件出示图形变化。
师:对了,从图上,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增加的面积大。
看来,画图真是一个好办法。
可同样增加3米,为什么增加的面积有大有小呢?喜洋洋增加的面积怎么求?懒羊羊增加的面积怎么求?(因为喜羊羊增加的面积是宽×3,懒羊羊增加的面积是长×3,长比宽长)师:因为长比宽长,所以,喜洋洋增加的面积大。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用画图的方法为村长们解决了问题,真棒!刚才我们也通过观察一组图形,发现随着长、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今天我们将伴随着图形的变化,一起来解决问题。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2枚。
(把得数代入原题)结:只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定答案是否正确。
讲错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错在哪儿?在图上找一找36在哪里?看看小宁减掉的是谁?[没有错例]师:大家用不同的解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说明我们的答案是对的。
除了这样用不同方法检验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同上)(4)回顾反思。
a.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结:线段图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条件和问题,还可以理清数量关系。
看来线段图能帮我们解决复杂的问题,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是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
b.我们曾经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看来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四、巩固练习,深化策略。
课本49页练一练师:谁能看图说说已知条件?试着提个问题。
师:线段图上没有标出问题,我们就可以提出好几个问题,其实这道题是这样的。
比较:和刚才的题目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同:它们都是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量。
异:一个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这个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少多少。
五、展望数学大师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分离万事难。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板书设计教要想让画图在学生心目中真正成为一种解题策略的话,我觉得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要会画图,会用图简要、完整地呈现题目中的信息。
其次,要会用图,能利用图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到数量关系,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对画图要有感情,。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画图这一策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图示问题的解决,二是画图策略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画图策略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来解决。
同时,学生对于画图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来解决。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画图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来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画图策略。
2.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画图策略的基本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画图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蓝的苹果数是小红的3倍,请问小蓝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画图策略,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演示画图策略的运用。
例如,可以通过绘制一个简单的树状图来表示小明、小红和小蓝的苹果数量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画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画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知识,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知识,对于画图策略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画图策略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
2.准备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学生的画图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画图策略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画图策略的步骤:明确问题、画图表示、分析图示、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解释自己的画图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5.拓展(10分钟)给出一个难度较高的案例,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下《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更是打开数学思维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一精彩的部分。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有 10 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比小明多 5 支,那么小红有多少支铅笔?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能很容易就得出答案,小红有 15 支铅笔。
但如果问题变得复杂一些,比如小明有一些铅笔,小红的铅笔数量是小明的 2 倍还多 3 支,这时候,单纯靠在脑子里想可能就不太容易得出准确的答案了。
这时候,画图的策略就能派上大用场啦!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小明的铅笔数量,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画出小红的铅笔数量。
通过这样直观的图像,问题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再来看一个实际的问题。
学校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是 8 米,宽比长少 3 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只是在脑海中去想象这个长方形花坛的样子,可能会有些混乱。
但如果我们动手画一个长方形,标上长 8 米,再根据“宽比长少 3 米”这个条件,算出宽是 5 米,然后就能很轻松地算出花坛的面积是 40 平方米。
画图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问题,还能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说,有一堆水果,苹果和香蕉一共有 20 个,苹果比香蕉多 4 个,问苹果和香蕉各有多少个?我们可以先画一条线段表示香蕉的数量,然后再画一条长一些的线段表示苹果的数量,多出的那一段就是 4 个。
从图中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如果把总数 20 个减去 4 个,剩下的就是两份香蕉的数量,这样就能算出香蕉有 8 个,苹果有 12 个。
在实际的学习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同学一开始可能不太习惯用画图的方法,觉得画图很麻烦。
但其实,只要多练习几次,就会发现画图能够大大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图,来培养他们的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画图、验证等步骤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新课教学(1)讲解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这个策略。
(2)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运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练习题,巩固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演示、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画图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教学”环节中的“实例演示”。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策略的关键步骤,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如何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图形,以及如何通过图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实例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亲身体验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清晰地展示出画图策略的优势和步骤。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画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画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画图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画图策略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画图能力,对画图解决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画图时往往只注重图形的绘制,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会画图,更要学会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学会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学会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法用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实践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画图策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理解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上课开始,我将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将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2. 新课学习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问题,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首先,我将给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
然后,我将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画图的策略。
3. 实践环节在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我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画图策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
首先,我将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与困惑。
然后,我将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2.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并能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本章节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画图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画图策略的作用。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画图策略,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本数学书,一枝笔,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画图策略的概念和作用2. 画图策略的应用3. 画图策略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画图策略的概念和应用2. 教学难点:画图策略的注意事项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画图策略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画图策略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画图策略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画图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画图策略的概念、应用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画图策略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工具:画图工具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对画图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评价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解决有关面积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面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面积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示意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面积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面积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画示意图解决面积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5. 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面积问题,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自主探究”环节,学生需要运用刚刚学到的面积知识,结合示意图的画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应用,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3. 练习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讲解画图策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尝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画图策略的优势。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画图策略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小组内分享画图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画图策略的应用。
2. 家长签字,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2. 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案)教学背景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中涉及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学习这些策略的时候,难免会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策略。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主要通过画图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进行讲解和演示。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画图这一策略,并能够根据题目需要进行合理的画图。
2.理解画图这一策略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什么是画图?画图是指通过图形、图像等方式来表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何画图?对于每个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所需要画的图形。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确定题目中的主要信息,例如需要比较的两个物品或者两个场景等等。
2.根据主要信息来确定需要画的图形,例如可以画出两个物品、两个场景等等。
3.在确定好需要画的图形后,需要考虑如何使用这些图形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画图这一策略,例如:“小明走了5步,又掉头往回走了3步,这时他离出发点还有多远呢?请你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讲解环节:介绍画图这一策略的重要性以及画图的具体过程。
3.实践环节:通过多个例题来让学生体验画图这一策略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
4.总结环节: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并归纳出画图这一策略的相应特点以及运用方法。
巩固练习1.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8平方米,长为7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米?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苹果和橙子。
苹果每斤3元,橙子每斤4元。
小明能买多少斤苹果和多少斤橙子?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语文课上,小明看到了一个有“好学”两个字的名言,他想将其写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本次教学主要介绍了画图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画图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问题,找出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画图表示问题。
2. 通过画图找出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
2. 如何通过图形找出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讲解a. 讲解画图策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画图策略,以及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b.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如何通过图形找出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2.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犯错,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画图策略,并能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讲解”部分中的“示例讲解”。
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示例讲解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画图策略的关键环节。
通过具体的示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并通过图形找出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示例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学会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如何通过图形找出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3、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求长呢?2、初探: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分别求面积。
揭题:我们今天来学习根据图形面积的变化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课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
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3)列式解题。
18÷3×8=48(平方米)提问:18÷3求的是什么?2、小结:提问: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三)、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