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4
利用表格巧解应用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同学们常常会因为题目中的数据和相等关系复杂而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利用表格就能帮你轻松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顺利求解。
例1、某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44个,就比规定任务少加工20个;如果每天加工50个,就可超额10个。
问规定加工的零件数和计划加工
的天数为多少?
由表格可知,若设规定加工的零件数为x件,则列方程为
44=
50
,就可
轻松求出该应用题的解。
如果设计划加工的天数为y天,该怎么通过表格寻找等量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试。
解题过程略。
例2、小李和小王今年的年龄和为55岁,曾经有一年,小王的岁数是小李今年的岁数,那时小王的岁数恰好是小李的两倍,问他们俩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分析:设小王今年x岁,本题中要直接用x表示小王和小李当年的年龄,比较困难,通过表格就容易多了。
解题过程略。
例3、阅读下列材料:
诗仙李白本性嗜酒、豪放、旷达,向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是唐代“饮中八仙”
之一,民间流传李白买酒歌谣,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完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分析:若设酒壶中原有x斗酒,则李白饮酒的历程可用表格表示为:
这样可以得到方程2[2(2x-1)-1]-1=0
解题过程略。
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75、7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数字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难点: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动画导入: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想)那可要认真看哦!(播放熊出没动画相关视频)。
师:动画片中,光头强在干什么?(砍树)。
熊大、熊二呢?(保护森林)。
由于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现在地球上的树木越来越少,我们作为地球的小主人应该向谁学习呢?(熊大、熊二)。
欢欢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欢欢等4名同学决定为小树立“爱护树木”的警示牌,教育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家园(出示情境图)2、找出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师:你能找出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吗?生:欢欢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是什么意思?生:意思就是8岁种了1棵树,9岁那年种了2棵,10岁那一年种了3棵,11岁种了4棵树。
(语言不用太规范,理解即可)3。
提出数学问题,从8岁到11岁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好奇心比较强,以动画中熊大、熊二保卫森林的情景为素材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在情境中让学生体会递增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师:你能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开始。
生一:数手指生二:画图(画小树,画圆,画三角形,画竖线)生三:数字表示师:大家的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果都是10棵。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巧用表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题目都需要我们进行解答和计算。
而有时候,我们可以巧用表格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表格的使用能够更直观地帮助我们整理问题,提供清晰的数据对比,让我们更容易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将以解答一个实际问题的练习为例来展示如何巧用表格来解决小学生数学习题。
假设有一道题目如下:小明在一家餐厅工作,他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提成两部分组成。
基本工资是每个月3000元,提成是销售额的10%。
如果小明这个月的销售额是5000元,那么他这个月的工资是多少?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可以列出一个表格,将问题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整理:销售额 | 提成 | 工资------|-----|------5000元 | ? | ?接着,我们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填充表格的数据。
销售额 | 提成 | 工资------|------|------5000元 | 10% | ?要计算小明这个月的工资,我们可以先计算提成的数额。
提成是销售额的10%,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出提成的金额:提成 = 销售额 ×提成比例 = 5000元 × 10% = 500元将计算得出的提成金额填入表格中:销售额 | 提成 | 工资------|-----|------5000元 | 500元 | ?最后,我们将基本工资和提成相加即可得到小明这个月的工资:工资 = 基本工资 + 提成 = 3000元 + 500元 = 3500元将最终的工资填入表格中,我们完成了这个实际问题的解答:销售额 | 提成 | 工资------|-----|------5000元 | 500元 | 3500元通过巧用表格,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整理问题中的信息,更方便地进行计算,最后得出准确的答案。
除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表格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比如,通过建立一个时间表格来计算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所需的时间;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购物清单来计算小红买东西的总花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表格列举法。
2、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表格列举法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使用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时,能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点。
【教学准备】《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高兴趣动画片熊出没引入教学,让同学们在歌声中进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熊大熊二在干什么呢?通过课件展示,发现数学信息:我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理解信息出示信息,抽生读信息。
谁来读一读这条信息?重点强调以后每年都比前一年多种1棵是什么意思,多让学生读一下。
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进而引出熊大的问题:他11岁的时候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解决问题:(1)回忆方法:摆小棒、数一数、画一画、列举法、画简图、线段图出示要求:学生先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方法。
(4)全班交流。
使学生感知每种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做题的时候,要根据题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引出表格列举法。
即将年龄写在前面,植树的棵数写在后边,并且用数字表示棵数,这样看起来就更清晰些,象这种加表格的新的数学方法——表格列举法。
让学生知道表格列举法能更好的梳理题意,对比体会到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提醒学生做题时可以把表格列举在题目下面,也可以列在草稿纸上,最后列出算式。
三、巩固练习1、递增问题:蹦蹦星期一摘了1个松果,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2个,到星期五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2、递减问题:光头强把砍好的圆木堆在一起,从下往上数第一层放了6根,往上每层依次少放1根,放了5层。
数学解题技巧利用表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更加高效地解题,我们可以运用表格这一工具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分析规律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数学解题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表格来解决问题。
一、整理信息当我们面对一道问题时,首先需要整理和梳理题目中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是数字、关系、条件等等。
通过将这些信息整理到一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问题的要求,并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道问题是要求计算10个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将学生的成绩逐一列出,并在最后一列求和,并计算平均分。
通过整理信息到表格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问题,并且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
二、查找规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寻找问题中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而表格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数据,查找规律。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道问题是要求计算正整数1到100的平方和。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将每个正整数及其平方依次列出。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平方数的规律:1的平方是1,2的平方是4,3的平方是9,依次类推。
通过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正整数1到100的平方和。
三、解决问题当我们整理信息、查找规律后,接下来就是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而表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计算、推理和判断。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道问题是要求计算1到100之间偶数的和。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将1到100之间的偶数逐一列出。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偶数之和是50×(1+100)=5050。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问题的答案,并且能够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数学解题技巧利用表解决问题是一种高效、清晰的解题方法。
通过整理信息、查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1.会场摆椅子,第一排摆5把,以后每一排比前一排多摆5把,到第六排一共摆了多少把椅子?
2.会场要摆椅子,买来100把椅子,第一排摆5把,以后每一排比前一排多摆5把,一共摆了
六排,这些椅子够用吗?
3.小狗欢欢第一天吃了14颗豆子,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少吃3颗豆子,到第四天时候,它一共吃了多少颗豆子?
4.小狗欢欢有50颗豆子,它第一天吃了14颗豆子,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少吃3颗豆子,到第四天时候,它还剩下多少颗豆子?
5.学校在一至六年级选足球队员,一年级选2名,其他年级依次多选2名,学校一共选了多少名队员?
6.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准备选50名足球队员,一年级选2名,其他年级依次多选2名,选完后,还差多少名队员?
7.小明周日做了20道题,以后每天依次少做4道题,到周五时候,他一共做了几道题?
8.小明做一本60页的《口算练习》,他周日做了20道题,以后每天依次少做4道题,到周五时候,他能做完这本《口算练习》吗?。
三年级数学列表法解题思路详解有很多家长在咨询列表法的题目,说是孩子对这类的题目一窍不通,无从下笔。
小编整理了三年级数学列表法解题思路详解,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年级数学列表法解题思路详解下面我们根据课本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讲解。
我们来看课本的例题9:一辆卡车载质量2吨,一辆载质量3吨,要将8吨煤恰好运完,可以怎么安排?课本里面只有这样的一个表格:派车方案2吨3吨运煤吨数①4次0次8吨(√)②3次1次9吨③2次2次10吨④1次2次8吨(√)⑤0次3次9吨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只有两个方案可行的。
从这道题目来看,小朋友应该很容易就学会了,但是为什么小朋友还是不会呢?1、小朋友不知道怎么画表格2、家长看了例题也不知道要怎么讲解3、练习题不像例题那么容易下面我们继续看做一做:小明有5元和2元的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么样付钱?第一步:用表格将所有可能性都列出来:123456面值/张数4元6元8元10元12元2元2元5元510元15元20元25元30元元第二步:将能够加起来是30元的情况写出来,画出另外一个表格:方案2元5元结果15张4张30元20张6张30元根据第一个表,我们能够快速找到可行的方案,看到这里家长可能会想,为什么不要用例题的那种方案呢?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案去列举,需要列出的情况很多种方案,会花费很长的时间。
在方案不多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课本例题的情况去做,如果方案多的话,就不建议用课本例题的方法。
课本练习4两辆载重(质量)2吨的卡车,怎么将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700千克、1000千克的这些机器一次性运走?这个的表格又要怎么列呢?根据题意,我们知道有一辆卡车需要载3件机器,剩下的一辆车载2个,2个的可以不用考虑,所以我们只要列出载3个机器的车辆的方案就可以了,只要载3个机器车辆不超过2吨的即可一次性运完。
方案机器1机器2机器3总量1400千克6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2400千克6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3400千克600千克1000千克2000千克4600千克700千克800千克2100千克(×)56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2400千克(×)67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900千克77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2100千克(×)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只有4种方案可行。
如何利用表格分析法解应用题应用问题一直是令许多师生头疼的一个难点.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既能将各种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一目了然,又能省去通常分析题目时,用大量文字来表述的繁琐过程,我把这种方法称为“表格分析法”,所列表格仅有三行四列,只在表头注明单位,既简洁明了,又直观有效,具体列表方法如下:第一行表明问题中涉及的三个重要的量如:路程、时间、速度等;第一列表明完成本题的过程,如分类,步骤,方法等.以下举例说明利用表格分析法解决数学中的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类工程工效问题依据的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它的两个变式.例1 为治理污水排放问题,某市需要修建一条全长300米的排污管道,铺设120米后,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管理所造成的影响,后来每天的工效比原来增加20%,结果共用30米就完成了这项工程.求原来每天铺设管道多少米?解析方法1 工作总量是300米,分两部分完成;原来的工效与实际工效之间相差20%.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米,各个量的呈现如下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先工作的时间+后工作的时间=30天.由等量关系列方程,得()12030012030120%x x-+=+解得x =9.方法2 设原计划x 天铺完这条管道,列表格如下:由等量关系式:后期工效-前期工效=20%,列方程得30012012020%30x x--=-解出x 验证后再转化为效率即可. 例2(列较为复杂的“代数式”)(1)王强到超市买了a 公斤香蕉用去m 元钱,又买了b 公斤苹果,也花去了m 元钱,若他要买3公斤香蕉和2公斤苹果,共需花多少元钱? (2)甲瓶盐水中含盐量为1a ,乙瓶盐水中含盐量为1b,从甲乙两瓶中各取质量相同的盐水混合后制成新盐水的含盐量为___________.解析 (1)问题中字母意义分析如下表所示:于是,所求代数式为32m ma b∙+∙,即32m m a b +. (2)依据关系式:含盐量=纯盐质量盐水质量.设从甲乙两瓶中各取质量为x 单位质量的盐水,列表如下:于是,混合后盐水的含盐量=纯盐质量盐水质量//x a x bx x+=+ 化简得:2a bab+第二类 行程问题 依据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它的两个变式.例3 轮船顺水航行40km 所需时间与逆水航行30km 所用时间相同,已知水流速度是3km/h ,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解析 顺水和逆水航行的速度都是由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复合而成.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xkm/h .由等量关系:逆水航行时间=顺水航行的时间, 列方程,得403033x x =+- 解之得x =21.例4 小明乘出租车去体育场,有两条路线可选择:线路1:全程25km ,但交通比较拥堵;线路2:全程30km ,平均速度比走线路1的平均速度提高20%,因此能比走线路1少用10分钟到达.求:走两条线路的平均车速各是多少km/h ?解析 方法 1 设走线路1的平均车速为xkm/h ,则走线路2的平均车速为(1+20%)xkm/h .各个数量关系见下表:(注意时间单位要统一!)由题中等量关系:走线路2比走线路1少用10分钟,列方程得()302510120%60x x =-+解得x =30.方法2设走线路1月x 小时,则走线路2用(x -16)小时,各个数量及表达式分析见下表:由等量关系:走线路2的速度比线路1提高20%,列方程得()2530120%16x x ⨯+=-. 解出x 后再转化成速度,不再赘述,例5 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km/h ;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平均速度为nkm/h .求小明上学、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解析 上学放学的平均速度=上学放学的总路程上学放学的总时间设小明上学所走路程为x 公里,列表如下:上学放学平均速度=x xx x m n++ 化简得2mnm n+ 例6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速度为akm/h ,则t 小时可以到达;若速度提高bkm/h ,则可提前_______小时到达? 解析 等量关系:所求时间=提速前时间-提速后时间,各个量分析如下表:所求时间=t -at a b +,化简得bta b+ 第三类问题 关于销售的问题 依据关系式: ①利润=售价-进价; ②利润率=利润进价例7 便民服装店用8000元购进某种衬衫若干件,以58元/件的价格出售,很快售完.又用17600元购进同种衬衫,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每件进价比第一次贵了4元钱,该店仍以58元/件的价格出售,问全部售完后该店这笔生意共盈利多少元?解析 设第一次购进衬衫的单价为x 元/件,则第二次购进衬衫单价为(x +4)元/件.利润与商品的单价、数量关系见下表:方法1 由两次购进衬衫的数量之间是2倍的关系,可列方程:80002176004x x ⨯=+ 解之得x =40.∴第二次进价为44元/件.于是第一次购进8000x =200件, 第二次购进176004x +=400件,两次共进600件,利润为:(200+4500)×58-(8000+17600)=9200元.方法2 设第一次购进x 件,则第二次购进2件,建立分析表如下:依据数量关系:第2次单价-第1次单价=4元, 列方程得176008000-=42x x解之得x=200,2x=400.于是利润为:600×58-( 8000+17600)=9200元.。
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思考,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形成运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运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自主学习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动画片引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视频)谈话:动画片里大象和小朋友在干什么?预设:种树。
谈话:欢欢也在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2.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预设1:欢欢说我从8岁开始种第1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
预设2: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小结:谁能把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完整的给我们读一读?【设计意图:有趣动画片的引入、对改编之后情景图的集中观察和交流,可以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一下子产生兴趣,自觉形成感性经验,为进一步观察、交流铺设了一个“场”。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提出疑问。
疑问:“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思考。
谈话:先说给同位听一听。
交流: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预设1:欢欢9岁比8岁多种一棵,10岁比9岁多种一棵。
预设2:欢欢8岁种1棵,9岁种了2棵,10岁种了3棵,11岁种了4棵。
引导学生说明: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就是欢欢8岁种1棵,9岁比8岁多种一棵,也就是种了2棵,10岁比9岁再多种一棵,就是种了3棵,11岁比10岁再多种一棵,种了4棵。
2.探究方法。
追问:那欢欢从8岁到11岁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呢?提示:请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列一列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找到自主练习卡第一题,在空白框里试一试。
五年级数学下册巧用表解决问题巧用表解决问题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需要一定思考和练习的学科。
在五年级的数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一种巧妙的方法,即使用表格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这种方法,并通过例子详细说明其应用。
表格是一种整齐划一、有序排列的数据展示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归纳大量的信息。
在数学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来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小明一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都跑步锻炼。
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记录他每天跑步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星期║ 跑步时间║╠══════════╬═══════════╣║ 星期一║ 20 ║╠══════════╬═══════════╣║ 星期二║ 15 ║╠══════════╬═══════════╣║ 星期三║ 30 ║╠══════════╬═══════════╣║ 星期四║ 25 ║╠══════════╬═══════════╣║ 星期五║ 35 ║╚══════════╩═══════════╝通过观察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明每天跑步的时间,并可以通过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小明本周平均每天跑步的时间:(20 + 15 + 30 + 25 + 35) / 5 = 25分钟。
除了记录数据,表格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用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展示如何巧用表格解决数学问题。
假设小华正在参加一个数学比赛,他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数学题目。
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小华决定使用表格记录每道题目所需的时间,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制定最佳解题策略。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它记录了小华在过去的几次比赛中解答不同难度题目所需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题目难度║ 解答时间║╠══════════════╬═══════════════════╣║ 简单║ 3 ║╠══════════════╬═══════════════════╣║ 中等║ 5 ║╠══════════════╬═══════════════════╣║ 高难║ 8 ║╚══════════════╩═══════════════════╝通过观察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解答时间与题目难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的问题观课报告(一)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的问题观课报告前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递增递减的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
本篇报告将介绍一种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方法——用表格列举法。
理论基础表格列举法是一种用表格列举出一组或多组数据的方法。
在解决递增递减问题时,我们可以将所需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律列成表格,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实例分析以求y =−2x +9的取值范围为例,我们可以用表格列举法来解决该问题。
首先,我们将x 的取值从负无穷到正无穷列成表格。
x | y =−2x +9 |:—-: | :: |−∞ | +∞ | −92 | 18 |0 | 9 |92 | 0 | +∞ | −∞ |然后,我们观察y的取值规律,可以发现y是一个随着x增加而递减的函,+∞)内时,y的取值范围为(+∞,18];当x 数。
因此,当x在区间(−92]时,y的取值范围为[18,+∞)。
在区间(−∞,−92总结表格列举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方法。
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律列成表格,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技能。
优缺点分析优点1.简单易懂:表格列举法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无需复杂的计算和推导;2.精度高:表格列举法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能够满足大部分递增递减问题的求解需求;3.通用性强:表格列举法不仅适用于数学领域,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数据处理工作。
缺点1.依赖数据:表格列举法需要有一定的数据支持,否则无法有效地运用该方法;2.适用范围窄:表格列举法主要适用于递增递减问题的求解,其他类型的问题可能无法使用该方法求解。
应用实践数学除了上述举例的求解y=−2x+9的取值范围,表格列举法还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求解不等式的解集;2.求解函数的极值和最值;3.求解数据变化趋势等。
其他领域除了数学领域,表格列举法还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数据分析和处理;2.确定表格数据的规律和关系;3.制定决策和计划等。
利用小学数学表格解决问题的窍门数学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其中包括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表格。
通过合理利用表格,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用小学数学表格解决问题的窍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利用表格解决整数运算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求100以内的所有奇数和偶数的和。
我们可以画一个表格,将奇数和偶数分别列在两列中,然后计算每一列的和,最后再将两列的和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出整个过程,避免了繁琐的计算。
除了整数运算问题,表格还可以用来解决分数运算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求1/2、1/3和1/4的最小公倍数。
我们可以画一个表格,将这三个分数分别列在三列中,然后逐行计算每个分数的倍数,直到找到一个相同的数值为止。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每个分数的倍数,从而更加方便地找到最小公倍数。
此外,表格还可以用来解决图形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已知长为5cm,宽为3cm。
我们可以画一个表格,将周长和面积分别列在两列中,然后计算每个值。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使问题更加直观。
除了以上几个例子,表格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各种数学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我们可以画一个表格,将这组数列在一列中,然后计算这组数的和,最后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每个数的计算过程,使问题更加明了。
在利用表格解决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合理选择表格的大小,以适应问题的需要。
如果问题涉及到多个变量,我们可以扩大表格的规模,以便更好地展示出每个变量的变化。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颜色或符号来标记表格中的重要信息,以便更加清晰地辨认。
例如,我们可以用红色标记出最小公倍数的那一行,用绿色标记出平均数的那一列。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过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列举法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
这节课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出运用画图法来解决问题,然后将问题加深进一步引出列举法,最后学习表格列举法,整个过程通过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对比、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表格列举法。
2、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表格列举法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游戏: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分东西的小游戏。
听好游戏规则:师生轮流手指表示数(随机变动分配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感知此类问题,理解“依次”)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导语:同学们!由于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现在地球上的树木逐年在减少,你们作为地球小主人应该怎么做啊?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关环保的图片,同学们请看!(点击出示情境图)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
1、出示信息,抽生读信息。
师导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1)生认真看图思考。
(2)抽生回答交流。
师总结:对!他们通过给树立牌子的方式告诉大家,要爱护树木,勿乱砍滥伐树。
看着长成参天大树的欢欢高兴地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仔细看!谁能站起来大声读一读?(点击出示欢欢高兴地说的一句话。
)(3)抽生读出信息:我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
2、小组合作,理解题意。
师导语: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欢欢说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1)生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