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SS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43.21 KB
- 文档页数:2
超声内镜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方法:应用超声内镜检测48例电子胃镜检查+活检诊断为食管癌患者,并行T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比较。
结果:食管癌术前EUS检查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1 75.0%(3/4),T2 80.0%(16/20),T3 83.3%(15/18),T4 83.3%(5/6),总准确率为81.3%(39/48)(kappa= 0.71);N分期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N0 77.8%(14/18),N1 76.0%(19/25),N2 60%(3/5)总准确率75.0%(36/48)(kappa= 0.57)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准确性较高,对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外科手术预后有较重要意义,可常规应用于食管癌术前分期。
【关键词】超声内镜;食管癌;术前分期[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EUS was performed in forty-eight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by gastroscopy and biopsy,comparation were made between EUS T staging and postoperative pathohistologic results.Results: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 and N staging by EUS was 81.3%(39/48)(kappa = 0.71)and 75.0%(36/48)(kappa = 0.57),respectively,T1 75.0%(3/4),T2 80.0%(16/20),T3 83.3%(15/18),T4 83.3%(5/6),N0 77.8%(14/18),N1 76.0%(19/25),N2 60%(3/5))Conclusion:EUS has a satisfactory accuracy of preoperative TN staging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lecting treatment method and predicting prognosis.EUS may be used as a conventional diagnostic method for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rcinoma.[Key words]: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preoperative staging;esophageal carcinoma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准确的术前分期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专家笔谈・肾癌分期的新观点杜林栋 智静涛 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全球每年有超过20万例新发病例及超过10万例死亡病例。
约1/3患者就诊前已出现转移,超过40%的局限性RCC患者术后复发[1]。
在我国RCC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RCC诊断、分期和治疗的重要进展将会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2]。
RCC分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术前的准确分期有助于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一、TNM分期系统解剖学早已被用于RCC分期。
Flocks等首先提出肿瘤大小等自身特性及肿瘤侵袭范围对患者加以区分的分期系统。
此后,Robson等将血管是否受侵列入分期中,并报道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2%,而局限性RCC的5年生存率为66%。
此研究强调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基于解剖分期对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
这些基本的理念包括早期结扎肾血管以减少血管瘤栓、肾及肾上腺、Gerota′s筋膜切除、从膈脚到主动脉分叉处的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的扩大淋巴结清扫。
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的TNM通过系统评价肿瘤局部生长、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对患者肿瘤进行分期。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2002年AJCC/UICC的TNM分期系统,随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发现这个分期系统已不能完全适应预测患者预后,2009年UICC/AJCC提出了新的TNM分期系统[1]。
1畅肿瘤大小:肿瘤大小是TNM分期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2]。
临床研究发现对直径≤4cm的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
2002TNM分期系统将4cm作为T1a和T1b的分界点。
目前对于<4cm的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且临床资料证实对于较大的肿瘤选择性行肾部分切除术同样安全有效[3]。
一些研究也尝试提高对T2期肿瘤预测的准确度。
研究发现7~10cm组与>10cm组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提出T2期肿瘤分为T2a(7~10cm)和T2b(>10cm)[1]。
回顾据估计美国2009年有57,760例新诊断病例,约12,980例死亡。
肾细胞癌(RCC)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诊断时中位年龄为65岁。
在过去的65年间,RCC发病率年增长2%。
发病率增长的原因不明。
肾脏肿瘤约90%为RCC,其中85%为透明细胞癌。
其它少见类型包括乳头,嫌色细胞和集合管肾癌。
集合管癌占肾癌不到1%。
髓样肾癌是集合管癌的亚型,最早被描述于镰状细胞阳性患者。
骨扫描不是常规检查项目,除非合并有碱性磷酸酶升高或存在骨痛。
病史或查体怀疑脑转移时行脑CT或核磁。
PET不是初始评估的常规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对于初始诊断有一定意义,可适用于特定患者。
吸烟和肥胖为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肾癌有一些为遗传类型,最常见为von Hippel-Lindau病(VHL),是由VHL基因突变引起的透明细胞癌。
初始治疗和分期CT引导下细针穿刺肾活检及其它易活检部位,或减瘤性肾切除手术都可用于RCC的诊断。
某些转移性患者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可明确诊断。
17个不同地域在1996-2003年间的统计资料显示肾癌5年总体生存率为65.5%。
5年生存率最重要的预后因子为肿瘤分级、局部侵犯程度、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是否有远处转移灶。
肾细胞癌依次转移至肺、骨、脑、肝和肾上腺。
外科手术是局限性RCC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术式可选择根治性肾切除或保肾术。
根治性肾切除包括肾周筋膜、肾周脂肪、区域淋巴结和同侧肾上腺的切除。
淋巴结切除并非治疗目的而是提供预后信息,因所有淋巴结受累的患者尽管行淋巴结切除,但随后常出现复发或远处初始评价和分期典型的RCC表现为肾脏可疑肿块,通常为CT等影像学所发现。
由肾肾癌完全切除患者的随访应包括腹部CT,在术后约4-6月时进行作为基线,以后视情况而定。
患者须定期随访,每次随访包括病史和查体,胸片,生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LDH和肝功等)。
转移。
同侧肾上腺切除限于肾上极巨大病变和/或CT肾上腺异常的患者。
CAⅨ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陶泽宇;李龙;杨小淮【摘要】目的研究CAⅨ(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Ⅸ)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后病理标本6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Ⅸ的阳性表达情况,以正常肾组织标本30例及其他少见类型肾癌标本20例作为实验对照.结果60例透明细胞癌标本中CAⅨ阳性表达率为85.0%(51/60);30例正常肾组织中CAⅨ阳性表达率为0;20例少见类型肾癌中CAⅨ总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Ⅸ对肾透明细胞癌及少见类型肾癌有特异性,但在正常肾组织中无表达,在肾细胞癌的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20)007【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CAⅨ;肾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作者】陶泽宇;李龙;杨小淮【作者单位】233000 安徽蚌埠,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33000 安徽蚌埠,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33000 安徽蚌埠,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肾细胞癌(R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肾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并逐年增加[1]。
30%~50%的肾细胞癌缺乏早期临床表现,20%~30%的肾细胞癌早期出现淋巴转移、骨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即便未出现早期转移的患者经手术干预后也会复发转移,所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2]。
目前临床上肾细胞癌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等为主,缺乏精准无创的方法。
CAⅨ作为一种新型碳酸酐酶异构体,在研究中发现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结构在VHL(Von hippellindau)基因的下游,由缺氧诱导因子-1 (HIF-1)通路激活[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CAⅨ可作为RCC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食管癌的分期决定了治疗效果!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食管癌发展快速、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往往已经较为严重才能得到诊断。
因此,早期分期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食管癌的分期决定了治疗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食管癌的分期以及相应治疗策略。
一、食管癌的分期标准目前常用的食管癌分期系统主要有国际癌症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组织(AJCC)的TNM系统、日本癌症协会(JSSC)的分期系统等。
其中,TNM分期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进行分期。
具体的分期标准如下:1. T分期:- T1期: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
- T2期:肿瘤侵犯肌层。
- T3期:肿瘤侵犯浆膜(外囊)。
- T4期:肿瘤侵犯或穿透深层器官或破坏邻近结构。
2. N分期:- N0期:淋巴结无转移。
- N1期:浅层淋巴结转移。
- N2期:中深层淋巴结转移。
3. M分期:- M0期:远处无转移。
- M1期:远处转移。
根据T、N、M分期结果的组合,可以得到完整的食管癌分期。
二、食管癌分期与治疗策略1. 早期食管癌(Ⅰ期和Ⅱ期):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
这类肿瘤发展缓慢,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早期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发现。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部分食管切除术、食管全切除术等。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放射治疗等。
2. 中晚期食管癌(Ⅲ期和Ⅳ期):中晚期食管癌是指肿瘤已经侵犯浆膜层或向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肿瘤。
这类肿瘤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手术切除效果较差。
综合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应用。
一般来说,首先要进行化疗和放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并控制转移,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对于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放化疗联合治疗。
3. 远处转移食管癌(Ⅳ期):远处转移食管癌是指肿瘤已经转移到远处器官或组织的肿瘤。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1)郭卿;朱秀梅;侯青芝;柳韦华【摘要】介绍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症状严重程度、疾病困扰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病人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研究提供更有效的评估工具。
%It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symptomseverity,disease plagued exten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pa-tients in report outcome assessment tool,so as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as-sessment tool for the study on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4(000)022【总页数】4页(P2689-2692)【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报告结局;评估工具【作者】郭卿;朱秀梅;侯青芝;柳韦华【作者单位】271000,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71000,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271000,泰山医学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压力性尿失禁(SUI)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
它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病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及经济负担[1]。
目前尿失禁的诊断金标准是有创性的尿动力学检测,但是其花费昂贵且不易操作,且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困扰病人的正常生活,一些临床理化指标不敏感,病人的自我感受对于治疗措施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病人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量表主要评估病人的主观感受、自觉症状以及与治疗措施的选择密切相关的病人满意度,可以作为临床客观检查的有效补充,在全面评估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MRI在食管癌分期及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徐露露【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年(卷),期】2018(027)003【总页数】4页(P237-240)【作者】徐露露【作者单位】210029 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5年生存率较低[1-3]。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主并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4-6]。
准确的临床分期和及时的疗效评估有助于食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7,8]。
目前TN分期主要依据 EUS、钡餐造影、CT等检查综合评定。
EUS虽然对T分期的判断准确性较高,但属于侵入性检查,且受限于操作者经验,同时无法准确评估淋巴结分期[9]。
钡餐造影无法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评价;CT 软组织分辨率较低,有辐射。
相比之下,MRI检查有无辐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势。
随着硬件的升级及序列的研发,MRI逐渐成为食管癌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10-12]。
目前,MRI在食管癌的应用包括解剖成像[13-17]和功能成像[18-23]两个方面。
解剖成像应用较多的有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HR)T2WI扫描和增强扫描等,主要应用于食管癌T分期。
功能成像主要有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 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多用于肿瘤的放化疗疗效评估。
本文将围绕MRI对食管癌TN分期和放化疗疗效评估两方面进行论述。
在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1.食管癌T分期食管癌T分期主要依据肿瘤对食管壁层及其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在常规T1WI 上,食管壁各层间T1WI信号相近,均呈中等信号[15],因此难以区分食管壁层,不利于食管癌T分期。
常规T2WI存在扫描层厚较厚、层面空间分辨率低等缺点,也难以达到T分期目的。
而HR T2WI层厚较薄,层面空间分辨率高,能较好的对食管壁层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描述[14,15,17],有利于食管癌T分期的判断。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简称IOUS)是指结合超声成像技术与介入性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内窥检查和治疗的一种介入性诊疗技术。
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安全、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呼吸、泌尿、神经、消化等多个临床科室。
以下将从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适应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介入性超声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谈介入性超声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介入性超声技术与传统诊断超声相比,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和精准性,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病灶定位和评估。
在心脏介入治疗中,IOUS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心内各部位解剖结构,引导介入治疗的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IOUS可以实时监测消融范围,避免伤及正常组织,保证治疗效果。
因此,介入性超声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其次,介入性超声的技术特点也是其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IOUS与其他介入性诊疗技术相比,操作更加简便、痛苦更小、创伤更轻。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成像实时监测操作过程,减少操作盲区,提高操作精准度;同时,IOS能将病灶立体显示在屏幕上,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病变的性质和特点,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之,介入性超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突出技术优势。
再者,介入性超声适用的病症范围广泛,适应症明确。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IOUS可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等多个方面;在胸部疾病方面,IOUS可用于胸腺穿刺活检、胸腔积液引流等操作。
此外,在泌尿系统、食管、肝脏、肾脏等多个领域,IOUS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最后,介入性超声技术作为医学领域的新兴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技术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