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51.51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儿童的健康”处于首要位置.为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幼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养任务.它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提出各种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密切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学习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总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能.1.知识目标:获得促进学前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保健问题,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做好准备.3.情感目标: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对幼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按照保育措施认真工作的态度.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总体要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目标的认真落实.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方法.课程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相互衔接的关系,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保健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存进学生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确定教学内容和分配课时时,应留有机动时间,以便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各单元的基本要求:绪论:要求:了解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明确研究的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求:熟悉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功能;能描述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相应的保健要求;能在幼儿园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以维护和促进幼儿的正常发育;能对家长进行初步的幼儿生理保健方面的宣传.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要求:掌握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熟悉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因素;依据所学知识,能对幼儿的身体健康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教养建议.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要求:掌握与幼儿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学基础知识;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了解婴儿喂养的方法和应注意问题;理解幼儿膳食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托幼机构膳食卫生的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促进幼儿、自身及家人的营养健康;能够为幼儿合理搭配膳食,能进行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管理.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要求:掌握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早发现疾病;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及其预防;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能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要求:了解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能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明确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并能具体实施;掌握幼儿常见意外发生后的处理方法,能对发生的意外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要求:了解制定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意义和依据;熟悉并掌握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各项内容;能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运用所学分析评价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施情况.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绪论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第一节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概述二、幼儿运动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节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概述二、幼儿呼吸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三节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概述二、幼儿循环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概述二、幼儿消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五节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概述二、幼儿泌尿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六节感觉器官一、感觉器官概述二、幼儿感觉器官特点及保育第七节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概述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八节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概述二、幼儿免疫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九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概述二、幼儿神经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十节生殖系统一、生殖系统概述二、幼儿生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第一节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一、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体格发育的测量、评价一、评价幼儿体格发育的指标及测量二、幼儿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及方法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第一节幼儿的营养需求一、能量二、宏量营养素三、微量营养素四、其它膳食成分第二节幼儿膳食一、婴儿膳食二、幼儿膳食三、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第一节幼儿疾病的早发现一、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二、幼儿疾病症状的初步判断第二节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一、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二、与五官有关的疾病三、消化道疾病四、呼吸道疾病五、皮肤病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一、传染病概述二、以空气飞沫为主传播的传染病三、以消化道为主传播的传染病四、其它传播方式的传染病第四节常用护理方法一、测体温及物理降温法二、数脉搏、观察呼吸频率三、喂药及滴药四、热敷法五、简易通便法选学: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二、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安全一、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二、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第二节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小外伤、鼻出血、异物、烧烫伤、骨折、惊厥、晕厥、脱臼、中暑、冻伤、人工呼吸等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二、预防接种制度三、隔离制度四、消毒制度五、环境卫生制度第二节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制度一、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意义及依据二、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原则三、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选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一、托幼机构的建筑卫生二、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四、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所以无法开设先修课程.但学生通过初高中生物的学习,已了解了人体生理和营养学基础的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经验,如:预防疾病的一般方法、常见病的基本特点、一般性护理知识及技术、体检的基本项目及方法等.因此具备了学习此门课的知识条件.五、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训练习与幼儿园见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力争创设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训练习:采用情景模拟操作法、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园见习:布置给学生见习任务,要求他们在见习中对相关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并以文字及视频方式记录,见习返校后对任务进行汇报和讨论;见习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六、考核形式与标准课程考核应该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本课程考核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部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1.过程性评价: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四次考核,理论知识占两次,形式为小测或调查分析报告等,权重为25%,实训项目占两次,形式为模拟操作或提交作品,权重为25%.2.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训项目考核,权重分别为20%和25%.理论考核的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实训项目的考核为学生在给定的项目中自选内容并独立完成,以视频方式提交.3.学习态度的评价:根据学生出勤、听讲状态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权重为5%.该课程总成绩的组成:平时理论考核25%+实训项目考核25%+期末理论考核20%+实训综合考核25%+学风5%=100分.60分为及格.。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 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2.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3.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4.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二、教学重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三、教学难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四、教学时数: 700分钟, 1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奇妙的人体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劲、躯干、四肢。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结构(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三、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四、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五、排泄系统(-)排泄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排泄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六、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七、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八、生殖系统幼儿的生殖系统发育缓慢, 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九、视觉器官(眼)(一)眼的结构(二)幼儿眼球的特点(三)眼的卫生保健十、听觉器官(耳)(-)耳的结构(二)幼儿耳的特点(三)耳的卫生保健七、作业:复习所学内容重点复习概念: 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第二章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一、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二、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四、教学时数: 200分钟, 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一、概念: 生长、发育、成熟二、幼儿的生长发育的规律:①生长发育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运动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人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解剖结构、功能。
2. 掌握幼儿身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特点以及采取的相应卫生保健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幼儿身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特点。
2. 与幼儿生理特点相结合的卫生常规知识。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合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骨骼
(1)骨骼在生长。
钙、磷、维生素D,钙,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2)婴幼儿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
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易发生弯曲。
(3)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脊柱生理性弯曲。
弹性、缓冲。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
2.肌肉
(1)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3.关节和韧带
(1)肘关节较松。
牵拉肘需注意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
(2)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三)保育要点
1.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关是长骨骼的“营养素”。
2.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3.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4.为促进脚弓的形成应进行适度的运动。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儿童的健康”处于首要位置;为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幼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养任务;它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提出各种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密切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学习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总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能;1.知识目标:获得促进学前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保健问题,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做好准备;3.情感目标: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对幼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按照保育措施认真工作的态度;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总体要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目标的认真落实;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方法;课程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相互衔接的关系,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保健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存进学生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确定教学内容和分配课时时,应留有机动时间,以便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各单元的基本要求:绪论:要求:了解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明确研究的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求:熟悉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功能;能描述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相应的保健要求;能在幼儿园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以维护和促进幼儿的正常发育;能对家长进行初步的幼儿生理保健方面的宣传;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要求:掌握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熟悉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因素;依据所学知识,能对幼儿的身体健康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教养建议;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要求:掌握与幼儿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学基础知识;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了解婴儿喂养的方法和应注意问题;理解幼儿膳食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托幼机构膳食卫生的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促进幼儿、自身及家人的营养健康;能够为幼儿合理搭配膳食,能进行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管理;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要求:掌握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早发现疾病;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及其预防;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能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要求:了解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能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明确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并能具体实施;掌握幼儿常见意外发生后的处理方法,能对发生的意外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要求:了解制定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意义和依据;熟悉并掌握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各项内容;能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运用所学分析评价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施情况;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绪论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第一节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概述二、幼儿运动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节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概述二、幼儿呼吸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三节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概述二、幼儿循环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概述二、幼儿消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五节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概述二、幼儿泌尿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六节感觉器官一、感觉器官概述二、幼儿感觉器官特点及保育第七节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概述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八节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概述二、幼儿免疫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九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概述二、幼儿神经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十节生殖系统一、生殖系统概述二、幼儿生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第一节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一、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体格发育的测量、评价一、评价幼儿体格发育的指标及测量二、幼儿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及方法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第一节幼儿的营养需求一、能量二、宏量营养素三、微量营养素四、其它膳食成分第二节幼儿膳食一、婴儿膳食二、幼儿膳食三、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第一节幼儿疾病的早发现一、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二、幼儿疾病症状的初步判断第二节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一、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二、与五官有关的疾病三、消化道疾病四、呼吸道疾病五、皮肤病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一、传染病概述二、以空气飞沫为主传播的传染病三、以消化道为主传播的传染病四、其它传播方式的传染病第四节常用护理方法一、测体温及物理降温法二、数脉搏、观察呼吸频率三、喂药及滴药四、热敷法五、简易通便法选学: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二、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安全一、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二、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第二节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小外伤、鼻出血、异物、烧烫伤、骨折、惊厥、晕厥、脱臼、中暑、冻伤、人工呼吸等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二、预防接种制度三、隔离制度四、消毒制度五、环境卫生制度第二节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制度一、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意义及依据二、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原则三、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选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一、托幼机构的建筑卫生二、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四、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所以无法开设先修课程;但学生通过初高中生物的学习,已了解了人体生理和营养学基础的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经验,如:预防疾病的一般方法、常见病的基本特点、一般性护理知识及技术、体检的基本项目及方法等;因此具备了学习此门课的知识条件;五、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训练习与幼儿园见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力争创设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训练习:采用情景模拟操作法、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园见习:布置给学生见习任务,要求他们在见习中对相关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并以文字及视频方式记录,见习返校后对任务进行汇报和讨论;见习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六、考核形式与标准课程考核应该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本课程考核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部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1.过程性评价: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四次考核,理论知识占两次,形式为小测或调查分析报告等,权重为25%,实训项目占两次,形式为模拟操作或提交作品,权重为25%;2.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训项目考核,权重分别为20%和25%;理论考核的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实训项目的考核为学生在给定的项目中自选内容并独立完成,以视频方式提交;3.学习态度的评价:根据学生出勤、听讲状态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权重为5%;该课程总成绩的组成:平时理论考核25%+实训项目考核25%+期末理论考核20%+实训综合考核25%+学风5%=100分;60分为及格;。
课题认知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基础知识(2)熟悉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3)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教学难点:婴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一互动导入(10min)一传授新知(25min)一课堂讨论(8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10min)一课堂实训(25min)—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10min)■【教师】讲解“任务导入”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对于宝宝学走路这件事,许多家长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早走路的孩子聪明。
于是,很多家长在宝宝刚刚能站稳的时候,就开始扶着他(她)学走路,或者让宝宝早早地用上了学步车,结果导致很多宝宝出现了O形腿。
请思考:除了会造成O形腿,婴幼儿较早学走路还有哪些危害?婴幼儿什么时候开始学走路1:匕较合适?■【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互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传授新知(25min)■【教师】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人体的运动系统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一、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呈现的各种姿势和进行的各种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持下,由运动系统完成的。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联结和骨骼肌。
其中,骨和骨联结构成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肌附于骨面。
(一)骨成人共有206块骨,约占体重的20%.骨有多种形态,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
骨的形态与其所在部位和担负的功能有关。
1.骨的构成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骨膜在骨的最外面,是一层薄而坚韧的薄膜。
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做好前期调研:根据宝宝的年龄、身体条件、体质特点和家庭状况,结合宝宝的兴趣,做好前期的保育调研。
2、关注营养均衡:要确保宝宝每日饮食结构的均衡,以确保营养的摄入。
3、注重心理保育:每项运动前都要让宝宝进行心理调适,避免出现过度紧张的状态。
4、创设安全环境:应始终保持活动环境的安全性。
5、注意运动安排:时长和强度要恰到好处,适宜宝宝年龄特点,并多加必要的休息安排。
6、关注休息与睡眠:注意宝宝休息时间的安排及午睡、晚睡质量,确保身体充分休息。
7、注重系统性:除了营养、心理等保育外,还要着重培养宝宝的运动综合水平,以期达到更好的期望效果。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教案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幼儿的健康与保育
第一节幼儿的健康
第二节幼儿的保育
第三节幼儿的健康教育
第二章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
第二节感觉器官
第三节运动系统
第六节消化系统
第八节皮肤
第三章幼儿的心理卫生
第二节幼儿的心理问题
第四章幼儿的日常保育与能力培养
第二、三、四、五、六节
第五章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七章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一、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掌握了《幼儿卫生学》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如何去卫生、保健、保育的意识,能够在今后教学中运用自如。
这也是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掌握:幼儿八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点(一)运动系统重点:婴幼儿骨骼关节和韧带的特点难点:保育要点(二)呼吸系统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难点: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三)循环系统重点: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特点难点;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四)消化系统重点: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难点: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五)泌尿系统重点:泌尿系统的特点难点: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六)皮肤重点:婴幼儿皮肤的特点难点:保育要点(七)内分泌系统重点: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八)视觉器官重点、难点:眼睛的保育要点(九)听觉器官——耳重点:耳的结构、功能难点:婴幼儿的特点和保育要点(十)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难点: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和保育要点(^一)生殖系统难点:保育要点第二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难点: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章婴幼儿的营养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掌握:各种营养的功能和食物来源重点:蛋白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中的钙、铁、锌、碘的食物来源。
第二节婴幼儿的喂养掌握:母乳喂养的优越性重点:人工喂养和混事喂养的注意事项第三节幼儿的膳食掌握:配制幼儿膳食的原则和配膳的方法重点: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导下的配膳方法第三章婴幼儿身心保健第一节预防常见病掌握:常见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重点:常见病的预防措施,例:呼吸系统疾病第二节预防传染病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重点:1、有关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2、各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掌握:几种常用护理的方法技术,掌握“人工呼吸”急救方法第四节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掌握: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重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和因素难点: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的症状和矫治方法第四章集体儿童保健第一节托幼所保健工作掌握:托幼所保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第二节体格检查制度掌握:入园前体格检查,晨、午、晚间的检查,全日观察的制度第三节一日生活日程掌握:一日主要的生活环节的安排和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第四节集体儿童膳食掌握:制订幼儿食谱的原则和注意饮食卫生第五节传染病的管理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管理过程及方法第六节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掌握:安全措施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教育的制度第七节幼儿园建筑设备卫生掌握:幼儿园场地和房舍的设备要求和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