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国际法专题:专属经济区及其法律制度
- 格式:pdf
- 大小:153.08 KB
- 文档页数:2
5国际法第五章海洋法主讲教师:周建海第五章海洋法本章首先应区分各种海域的概念以及各种海域法律地位的不同规定,这里要注意沿海国及外国在各种不同海域权利义务的规定,同时要注意我国关于海洋方面的立法与实践。
第一节概述海洋法是规定各种海域及其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种海域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其主要内容有:一、区划各种不同的海域不同时期的海洋法对海洋有不同的划分。
近代海洋法只将海域划分为公海和领海,1958年的海洋法四公约将海域划分为内海、邻海、毗连区、大陆架和公海。
按照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划分,海域种类包括:领海、内海、群岛国的群岛水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二、确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依国家行使管辖权的情况可将各类海域分为:1国家完全管辖的海域,即完全受沿海国主权的支配和管辖的海域。
如内海、领海和群岛国的群岛水域。
2国家部分管辖的海域,即沿海国在其中的某些方面享有一定管辖权的海域。
如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3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即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海域。
如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
各种不同的海域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也各有其不同的法律制度,因而各国在各种海域中拥有不同的权利。
三、明确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主要指在各种海域中从事的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等活动。
四、规定各国在从事海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对各国在不同海域的管辖权、航行权、资源开发和利用权、科学研究权以及相应的义务作了规定;并对如何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进行保护,如何划定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海域界限以及有关海洋的争端解决作出了规定。
第二节领海及毗连区《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换句话说,邻海指邻接国家领陆、内水或群岛水域的,受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多项选择题:1、甲国发射的⽓象卫星"雷公号"撞上了⼄国飞⾏的遥感卫星"神眼号",造成"神眼号"卫星坠落。
"神眼号"的碎⽚撞上了丙国境内正在飞⾏的丙国民航飞机,造成该飞机坠落。
同时卫星碎⽚还将丙国地⾯的⼀个⾏⼈砸死。
甲⼄丙三国都是外空⼀系列公约的当事国。
根据外空法的有关制度,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甲⼄两国对卫星碎⽚造成的丙国⾏⼈的损害应承担绝对责任B.甲⼄两国对卫星碎⽚带来的丙国飞机的损害应承担绝对责任C.对于卫星碎⽚造成的丙国飞机的坠落,甲⼄丙三国应各⾃承担过错责任D.对于"雷公号"和"神眼号"的相撞,甲⼄两国应根据各⾃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正确答案:A,B,D2、甲国的巡逻军舰在正常航⾏过程中,发现⼄国⼀油船在甲国领海违法排污,随即要求其停船检查,⼄国油船⽴即向公海驶去,请问甲国军舰的哪些紧追⾏为是合乎国际法规则的A.在甲国专属经济区继续紧追B.甲国军舰⼀直追⼊了公海仍未停⽌紧追C.⼄国油船驶⼊了丙国领海,甲国军舰仍连续不断地实施紧追D.⼄国油船驶⼊了丙国领海,甲国军舰⽴即停⽌了紧追正确答案:A,B,D3、甲国与⼄国共同进⾏外太空的探测活动,并且签订了条约,下列条约的内容违反国际法的规定的有哪些?()A.条约规定某处外太空归甲国与⼄国共同所有B.将在外空某天体上装备⼤规模毁灭性武器C.条约约定双⽅负有相互救助对⽅的宇航员的义务D.条约约定在双⽅划定的外空区域,双⽅将联合⽤武⼒禁⽌第三国进⼊论正确答案:A,B,D4、甲国⽩鹭公司与⼄国⿊鹰公司签订了⼀项进⼝化⼯废料到甲国的合同。
该化⼯废料是被《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列为附件中的危险废物,现位于⼄国境内。
甲⼄两国都是公约的缔约国。
根据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正确的?A.⼄国政府或⿊鹰公司应将拟出⼝废料事项通知甲国政府,并得到甲国政府的书⾯准许,才能出⼝B.甲国政府必须证实⿊鹰公司和⽩鹭公司对该废料已作出⽆害环境的处置安排,包括详尽的处置办法和相关合同,才有准许进⼝C.该种废料如果进⾏越境转移,必须有相关的保险或担保D.如果甲国退出了《巴塞尔公约》,这种废料就不得再由⼄国向甲国出⼝正确答案:A,B,C,D5、根据我国《专属经济区和⼤陆架法》⼤陆架的⾃然资源包括哪些?()A.海床和底⼟的矿物资源B.海床和底⼟的矿物资源以外的其他⾮⽣物资源C.海床和底⼟上的定居⽣物D.海床和底⼟上的⾮定居⽣物正确答案:A,B,C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条规定,外国船舶在领海内进⾏下列哪些活动就不是⽆害通过?()A.对沿海领⼟完整进⾏任何武⼒威胁B.以任何类型的武器进⾏任何演习C.在船上起落任何飞机D.在船上发射、降落任何军事装置正确答案:A,B,C,D7、军舰在公海上航⾏时,有合理根据认为有下列嫌疑的,有权登临该船是()。
2017年司法考试《国际法》备考练习题及答案: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1一、单项选择题:1、《南极条约》对缔约国在南极的领土要求的规定是A.肯定B.否定C.冻结D.驳斥正确答案:C2、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现代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的新方式?A.全民投票B.先占C.时效D.添附正确答案:A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领土的是A.领陆B.领水C.专属经济区D.底土正确答案:C4、1867年俄国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种领土变更方式被称为A.人为添附B.自然添附C.强制性割让D.非强制性割让正确答案:D5、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是哪项A.不违反国际惯例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正确答案:B6、W因为沿海国,V国因其未发表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并且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在W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W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
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A.根据海洋科研自由的原则,V国行为合法B.因W国从未提出大陆架的主张,V国行为合法C.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但无须承担相应的责任D.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正确答案:D7、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应依据A.中间线原则划定B.等距离原则划定C.自然延伸原则划定D.国家间依国际法以协议划定正确答案:D8、新的海洋法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A.自高潮线起200海里B.自领海基线起20O海里C.自领海线起200海里D.自毗连区外缘起200海里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陆架不属于沿海国的领土B.沿海国有权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C.大陆架属于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D.国家对大陆架及其资源、上覆水域享有主权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个选项符合国际海洋法关于船舶在公海上航行悬挂船旗的规则?A.如果船舶在航行中不断变换船旗,可视为多国籍船舶B.如果船舶在两个国家注册登记,应当悬挂两国的船旗C.如果船舶在航行中遇到外国军舰,可悬挂军舰国船旗D.如果船舶未悬挂任何船旗,任何国家军舰均有登临权正确答案:D11、一个国家的内水不包括下列哪种水域?A.河流B.湖泊C.内海D.领海正确答案:D12、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外国船舶在通过领海时从事活动属于无害通过。
专属经济区试题一、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及特点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是指沿海国家根据国际法规定,为了保护自身的海洋权益,根据其领海的基线,划定的一个区域。
该区域内,沿海国家拥有主权和权益,包括经济利益和资源管理权,同时也有义务履行保护和保持海洋环境的责任。
专属经济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面积广阔: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家从领海基线向海洋扩展的一块区域,通常从领海基线外延伸至200海里,面积相对较大。
2. 经济利益:沿海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经济权益,包括开展经济活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设施等,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3. 资源管理权:沿海国家对专属经济区内的自然资源有管理权,可以进行渔业、矿产开发、能源开发等经济活动。
4. 环境保护责任:沿海国家有责任保护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环境,包括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等。
二、专属经济区的国际法依据专属经济区的划定和使用受到国际法的约束,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专属经济区划定和使用的最主要法律依据。
公约规定了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权益和义务等内容,是全球海洋事务的基础法律框架。
2. 国际法习惯:除了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的划定和使用还受到国际法的习惯和惯例的约束,这些习惯和惯例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和遵守。
3. 地区公约和协定:一些地区还会通过签署公约和协定来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专属经济区的使用和保护。
三、专属经济区的利益和挑战专属经济区的划定和使用为沿海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利益,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1. 经济利益:专属经济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沿海国家带来了经济利益,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等。
沿海国家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
2. 领土主权:专属经济区的划定是沿海国家维护领土主权的一种方式,通过划定专属经济区,沿海国家可以扩大自己的海洋领土范围,保护自身的海洋权益。
司法考试国际法:专属经济区及其法律制度专属经济区及其法律制度1.概述。
专属经济区是《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新区域,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在该区域内沿海国享有专属的经济主权权利和特定的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某些自由权利。
[特别提示]专属经济区是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新区域,或者说是一个条约制度。
2.法律特征。
(1)既不是公海,也不是领海。
(2)沿海国对于专属经济区不拥有领土主权,只享有公约规定的某些主权权利。
(3)沿海国对在该区域内以开发自然资源为目的的活动拥有排他性的主权权利和与此相关的某些管辖权,由此对其他国家在该区域的活动构成一定的限制。
(4)专属经济区不是沿海国本身自然存在的权利,需要国家以某种形式宣布建立并说明其宽度。
(5)专属经济区的制度不影响其上空和底土本身的法律地位。
3.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教育网(1)自然资源享有以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区域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海水、风力利用等活动的主权权利。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个人的勘查、开发活动必须经沿海国批准。
(2)生物资源及捕鱼沿海国应决定其在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并允许其他国家捕捞可捕量的剩余部分。
其他组织、国家或个人在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活动,必须经沿海国批准。
(3)人工岛屿对区内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拥有专属管辖权,并可以授权与管理。
(4)海洋科学研究与海洋环境的保护沿海国行使管辖权,不经沿海国的批准,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专属经济区从事科学研究。
(5)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任何国家在遵守沿海国法律的前提下,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根据《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规定,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路线,必须经中国主管机关同意。
[特别提示]铺设电缆和管道只是同意,而不是批准。
司法卷一: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考点巩固(最新版)1、多选依《领海及毗连区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及国际习惯法,沿海国对领海享有的权利以及承担的义务有下列哪些?()A.沿海国对领海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任何国(江南博哥)家和个人非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加以开发和利用B.外国船舶和飞机在领海上可以无害通过C.沿海国沿岸任何两个港口之间的航行运输权专属于沿海国船舶D.沿海国可对无害通过沿海国领海的该外国船舶从事执行或加以扣押以进行民事诉讼正确答案:A, 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领海制度。
沿海国对领海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任何国家和个人非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加以开发和利用,A 对。
外国的飞机未经允许不得飞越沿海国领海的上空,B错。
沿海国沿岸任何两个港口之间的航行运输权专属于沿海国船舶,C对。
沿海国不应为对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行使民事管辖权而停止该船的航行或改变其航向。
除该船在通过时违反所应承担的义务或责任之外,沿海国不得为任何民事诉讼的目的而对该船从事执行或加以逮捕,D错。
2、多选甲国籍渔船"玛丽"轮在乙国专属经济区进行捕鱼作业时,乙国海上执法船赶来制止,随后将"玛丽"轮带回乙国港口。
甲乙两国均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且两国之间无其他相关的协议。
依海洋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只要"玛丽"轮向乙国有关部门提交适当保证书和担保,乙国必须迅速释放该船B.只要"玛丽"轮向乙国有关部门提交适当保证书和担保,乙国必须迅速释放该船船员C.如果"玛丽"轮未能向乙国有关部门及时提交适当担保,乙国有权对该船船长和船员处以3个月以下的监禁D.乙国有义务将该事项迅速通知甲国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海洋法--专属经济区。
"玛丽"轮非沿海国籍船舶,未经沿海国批准所进行的捕鱼行为为非法行为,乙国有权对其采取相应的执法措施。
2022-2022年司法考试《国际法》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022年)29.甲、乙、丙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缔约国,现丁国要求加入该条约。
四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
丁国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对于丁国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国必须接受B.丁国只能在该条约尚未生效时提出保留C.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后,丁国仍然可以提出保留D.丁国的加入可以在该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条约的加入和保留。
选项A错误。
保留是一国单方面作出的。
对于保留,其他的缔约国可以作出同意或反对。
选项B错误。
没有这个限制。
签署条约时,条约可能尚未生效,加入条约时,条约可能已经生效,所以,条约生效前和生效后都可提出保留。
选项C错误。
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一个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
所以,在条约已经对丁国生效后,就不能再提出条约保留了。
选项D正确。
加入一般没有期限的限制,因此加入可以在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
30.乙国军舰A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
当A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令乙国另一艘军舰B 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
A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B舰埋伏的海域。
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B舰不能继续A舰的紧追B.A舰应从毗连区开始紧追,而不应从领海开始紧追C.为了紧追成功,B舰不必发出信号即可对渔船实施紧追D.只要B舰发出信号,即可在公海继续对渔船紧追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紧追权。
选项A正确,选项CD错误。
紧追可以追入公海中继续进行,直至追上并依法采取措施,但必须是连续不断的。
另外,紧追应在被紧追船舶的视听范围内发出信号好,才可开始。
选项B错误。
紧追可以开始于一国内水、领海、毗连区或专属经济区。
31.由于甲国海盗严重危及国际海运要道的运输安全,在甲国请求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他国军舰在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在规定期限可以进入甲国领海打击海盗。
司法考试《国际法》习题:第三章,司法考试试题为您整理司法考试《国际法》习题:第三章,希望考生们都能认真备考,2016年司考一卷练习也要做一做,祝您早日通过考试。
国家司法考试《国际法》试题及答案:第三章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单项选择题:1、《南极条约》对缔约国在南极的领土要求的规定是A.肯定B.否定C.冻结D.驳斥正确答案:C2、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现代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的新方式?A.全民投票B.先占C.时效D.添附正确答案:A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领土的是A.领陆B.领水C.专属经济区D.底土正确答案:C4、1867年俄国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种领土变更方式被称为A.人为添附B.自然添附C.强制性割让D.非强制性割让正确答案:D5、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唯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是哪项A.不违反国际惯例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正确答案:B6、W因为沿海国,V国因其未发表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并且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在W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W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
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A.根据海洋科研自由的原则,V国行为合法B.因W国从未提出大陆架的主张,V国行为合法C.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但无须承担相应的责任D.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正确答案:D7、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应依据A.中间线原则划定B.等距离原则划定C.自然延伸原则划定D.国家间依国际法以协议划定正确答案:D8、新的海洋法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A.自高潮线起200海里B.自领海基线起20O海里C.自领海线起200海里D.自毗连区外缘起200海里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陆架不属于沿海国的领土B.沿海国有权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C.大陆架属于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D.国家对大陆架及其资源、上覆水域享有主权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个选项符合国际海洋法关于船舶在公海上航行悬挂船旗的规则?A.如果船舶在航行中不断变换船旗,可视为多国籍船舶B.如果船舶在两个国家注册登记,应当悬挂两国的船旗C.如果船舶在航行中遇到外国军舰,可悬挂军舰国船旗D.如果船舶未悬挂任何船旗,任何国家军舰均有登临权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12、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外国船舶在通过领海时从事活动属于无害通过。
10.论述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之外并与领海相邻连的一带海域,它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沿海国在它的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专属的经济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和其他权利。
因此,专属经济区是一带特殊的海域。
专属经济区的法律拙位问题,实际上,就是各国在该海域的权利和义务问题。
(1)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
沿海国在本国的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有四个方面:①对自然资源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专属经济主权权利。
②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及使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有专属的管辖权。
③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如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④建立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执行该法律规章的权利。
沿海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上述权利同时还应顾及到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2)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其他国家,不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在别国的专屑经济区内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及相关的权利。
但要顾及到沿海国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3)内陆国和地理位置不利的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内陆国和地理位置不利的国家在外国专属经济区内除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外,还可以参加开发同一区域的沿海国专属经济的剩余生物资源。
并应承担相应义务,如养护资源义务。
11.论述公海上的管辖权?(1)管辖类别。
公海上的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公海上的船舶及其人员和发生的事件的管辖权。
这种的管辖权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船旗国(船的国籍国)对本国船舶在公海上的航行事项和内部纪律事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有专属管辖权。
另一种情形是各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贩运奴隶、非法广播及贩运毒品等行为都具有的管辖权。
这种管辖权的行使一般由军舰或其他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行使。
也可由军用飞机或执行政府公务的飞机行使。
2)临检权(登临权)和紧迫权。
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事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一、单项选择29.甲乙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数年后,因两国多次发生边境冲突,甲国宣布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
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国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并不影响乙国对甲国的承认B.甲国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表明甲国不再承认乙国作为一个国家C.甲国主动与乙国断交,则乙国可以撤回其对甲国作为国家的承认D.乙国从未正式承认甲国为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属于事实上的承认【考点】国际法上的承认【司法部答案】A【万国答案】 A【解析】国际法上的承认一般是指既存国家对于新国家、新政府或其他事态的出现,以一定的方式表示接受或同时表明愿意与其发展正常关系的单方面行为。
国际法中并没有对承认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国际实践中有明示和默示两种,其中,默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不是通过明白的语言文字,而是通过与承认对象有关的行为表现出承认的意思。
其主要包括:与承认对象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承认对象缔结正式的政治性条约;正式接受领事或正式投票支持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一般也被认为是一种默示承认。
本题中,甲乙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构成国际法上的默示承认。
承认又分为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
划分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的基本点在于,承认者作出承认时,是将承认对象作为一种法律上的存在还是一种事实上的存在。
法律承认是正式和不可撤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承认都是指法律承认。
事实承认主要存在于英美的外交实践中,它是为了处理既需要与某个对象进行某种交往又不愿或不宜与其进行全面正式交往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权宜做法。
事实承认被认为是不完全的、非正式的和暂时性的,它比较模糊并可以随时撤销。
本题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即是认定被承认者作为法律的正式人格的存在,表明承认者愿意与被承认者发展全面正常的关系,带来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这是法律承认,而不是事实承认。
因此,甲乙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构成默示承认,同时也是法律承认,是正式和不可撤销的;甲国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并不影响乙国对甲国的承认。
司法考试国际法全科复习指导——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第四章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第一节领土一、领土和领土主权1、领土构成: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组成2、领土主权:所有权、领有权、排他的领土管辖权3、领土主权的限制:共管、租借、国际地役、势力范围4、河流制度:内河完全管辖、界河协议共同管辖、多国河流非沿岸国未经许可不得航行、国际运河一般对所有国家开放二、领土的取得方式1、传统方式:先占、时效、添附、征服、割让2、现代方式:殖民地独立方式、公民投票表决方式三、边界和边境制度1、条约划定边界步骤:定条约、立边界、制文件山脉为界依分水岭;可航行河流为界依主航道中心线;不可航行河流依河流中心线2、边境制度A.界标的维护:共同责任、通知、修复、重建B.边境土地的使用:不损害对方利益C.界水利用:平等航行权、不损害邻国利益D.边民的往来:通过有关法规及双方协约规定“特殊的方便”E.边境事件的处理:协议或通过更高级别的外交机关进行交涉和处理。
四、两极地区的法律地位1、南极地区A.只用于和平目的B.自由和科学合作C.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D.维持南极地区水域的公海制度E.保护南极环境与资源F.建立南极协商会议2、北极地区:北冰洋适用海洋法规定的原则和制度,大部分为公海第二节海洋法海洋分为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国际航行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国际生活经验底区域等。
一、内海有关制度1、领海基线:两种算法A.正常基线:低潮线为作基线B.直线基线:最外缘若干适当基点用直线连接而成2、内海:有完成支配管辖权,非经沿海国同意不得进入3、港口制度:A.进出港口:提前一周申请、24小时前报告B.航行停泊C.根据国家领土主权原则对位于其港口的外籍船舶具有管辖权二、领海及毗连区1、领海及领海制度A.宽度不大于12海里B.外国船舶在领海中有无害通过权C.对领海中航行的外国船舶有管辖权2、毗连区有关制度A.毗连区宽度从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B.不是国家领土,不享有主权C.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法制或规章D.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上述法规的行为E.我国采取直线基线法,12海里领海宽度,12海里毗连区宽度F.外国军用船舶通过中国领海需要经中国政府批准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1、专发经济区及其法律制度①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00海里②不是领海也不是公海③法律制度:A.沿海国拥有以勘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底土、及水域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和从事经济性的开发和勘探权利B.对建造和使用的人工岛屿、设施有管辖权C.他国有航行、飞越、铺设权D.可制度与公约规定一致的专属经济区法规2、大陆架及其法律制度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距离不足200海里,则扩展至200海里;超过200海里,则不得超出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里。
国际法简答题参考答案1、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
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独立权。
是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
是指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平等,而不问其大小强弱,也不问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如何。
(3)自卫权。
是国家使用武力反击外来武力攻击的权利。
包括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
(4)管辖权。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包括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
国家的基本义务是尊重别国的上述基本权利,不得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与别国的争端和善意履行国际义务。
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所要求的必须遵守的义务。
2、国家继承的主要情况有哪些?国家继承是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移转给他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前者为被继承国,后者为继承国。
国际实践中,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主要是国家领土的变更,即领土从一个主权转移至另一主权。
主要有合并、分立、分离、独立以及割让五种情况。
(一)条约的继承。
条约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所订条约中规定的权利、义务的继承,其实质就是被继承国的条约对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
(二)国家财产的继承。
国家财产是指国家继承发生时,按照被继承国国内法的规定为该国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和利益。
(三)国家档案的继承。
国家档案是指被继承国作为国家档案收藏的一切文件。
在国际实践中,除了新独立国家的情况外,国家档案的继承一般通过有关国家间的协议来解决。
(四)国家债务的继承。
国家债务是指被继承国对按照国际法而对另一国家、某一国际组织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所负担的任何财政义务。
实践中,国家债务可具体分为国债和地方化债务。
3、简述引渡的概念、依据和引渡适用的原则。
(⼆)毗连区及有关制度 毗连区,⼜称邻接区或特别区,是指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的⼀定范围内,为对其海关、财政、卫⽣和移民等类事项⾏使管制⽽设置的区域。
它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
沿海国可在毗连区⾏使下列管制: 1.防⽌在其领⼟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法律和规章。
2.惩治在其领⼟或领海内违反上述法律和规章的⾏为。
毗连区的法律地位不同于领海。
沿海国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在毗连区⾏使某些⽅⾯的管制,⽽且国家对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毗连区上空。
毗连区其他性质取决于所依附的海域,成为专属经济区或为公海。
我国采取直线基线法,12海⾥领海宽度,12海⾥毗连区宽度。
三、专属经济区和⼤陆架 (⼀)专属经济区及其法律制度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个区域,该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
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拥有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并⾮沿海国固有的,需要沿海国以国内法形式宣告来实现。
法律制度: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享有以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及其上覆⽔域⾃然资源为⽬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 对该区域内的⼈⼯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享有管辖权;并具有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外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船舶航⾏、飞机飞越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由,但在⾏使此权利时,须遵守沿海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陆架及其法律制度 《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为勘探和开发其⾃然资源的⽬的,对⼤陆架⾏使主权权利。
这种权利是专属性的;如果沿海国不勘探⼤陆架或开发其⾃然资源,任何⼈未经沿海国明⽰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
不⾜200海⾥,则扩展⾄200海⾥;超过200海⾥,则不得超出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
法律制度: 沿海国为勘查⼤陆架和开发其⾃然资源,对⼤陆架⾏使主权权利; 沿海国对⼤陆架的权利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的占领或任何明⽂公告; 沿海国有在⼤陆架上建造使⽤⼈⼯岛屿和设施的专属权利和对这些⼈⼯设施的专属管辖权; 沿海国对⼤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覆⽔域或⽔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沿海国权利⾏使不得对其他国家的航⾏和其他合法权利构成侵害或造成不当⼲扰; 所有国家有权在其他国家的⼤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但其线路划订需经沿海国同意,并应顾及现有电缆和管道; 沿海国对200海⾥以外⼤陆架的⾮⽣物资源的开发,应缴付费⽤或实物。
司法考试《国际法》辅导之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第一节领土一、领土和领土主权1.领土主权内容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2.领土主权的限制任何国家使用本国领土都不得损害其他国家的权益。
一般性限制(根据国际习惯的限制)特殊限制(根据国际条约的限制):共管、租借、国际地役3.河流制度:界河(分界线)、国际河流适用自由航行制度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二、领土的取得方式(一)传统国际法的方式1.先占2.时效3.添附4.割让5.征服(兼并)(二)现代国际实践中的新方式1.全民投票2.恢复领土主权三、边界和边境制度(一)边界根据边界的形成有:历史边界、条约边界和继承边界划界的程序:定界——标界——制订边界文件(二)边境制度1.边界标志的维护2.边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边境居民的往来4.边境事件的处理四、两极地区的法律地位南极地区:1959年《南极条约》(了解)第二节海洋法(一)内海1.内海是指群岛国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
内海是国家领水的组成部分,具有与国家陆地相同的地位,国家对内海行使完全的、排它的主权。
(二)领海1.领海是一国领海基线向外毗连该国陆地领土或内水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规定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使用直线基线法。
2.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与领土其他部分的主要区别,是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1)无害通过权是指所有国家的船舶均享有的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
只针对船舶,不包括飞机飞越领海上空(领空)。
(2)非无害活动包括: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进行武器操练或演习;搜集情报;影响沿海国防务或安全的宣传;起落或接载飞机;发射、降落或接载军事装置;上下商品、货币或人员;故意和严重的污染行为;捕鱼活动;研究或测量活动;目的在于干扰通讯系统及设施或设备的行为。
潜水艇通过时必须浮出水面并展示旗帜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核物质或其他本质上危险或有毒物质的船舶,在行使无害通过权时应持有国际协定或为其所规定的证书并遵守国际协定所规定的特别预防措施。
专属经济区法律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五部分专属经济区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管辖权与义务;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剩余权利的归属;生物资源的养护利用;内陆国与地理不利国家的权利;解决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行使主权权利的争端等。
(一)关于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这是一项颇有争议的问题。
在沿海国有权在其领海以外建立200海里经济区已获得广泛支持以后,法律地位问题便成为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部分第二世界国家为一方,以美国和苏联等海洋大国为另一方进行激烈争论的一项问题。
前者主张专属经济区是国家管辖区,沿海国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对区域行使专属管辖权。
一些国家还主张,其他国家在区域内除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外,其他国家都应属于沿海国。
而美、苏等国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经济区的概念,但却主张经济区只是一种资源区,是沿海国为了勘测区域内的资源行使的一种优惠权,而且只能以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管辖和管理为对象,因此不能称之为“专属管辖权”,只能是“管辖权”,并且一再强调经济区仍然属于公海的一部分,有关公海的法律制度应适用于经济区。
以上不同主张,反映在海底委员会和海洋法会议的提案中,《非统治组织海洋法宣言》、《雅温得结论》、《肯尼亚提案》、《非洲十四国提案》以及扎伊尔、巴基斯坦的提案和七十七国集团工作文件都采用了“专属经济区”名称,而《圣多明各宣言》,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三国提案则采用“承袭海”的名称,这两种不同名称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七十七国集团工作文件还明确规定经济区“不属于公海的一部分”。
其他各国也个有主张。
1975年《非正式单一协商案文》关于“公海”的定义中规定“‘公海’一词不包括在一国内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一个群岛国的群岛水域的全部海域。
”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主张。
然而在第四期和第五期会议上,苏联和美国等仍坚持主张经济区是公海的一部分,必须在主要方面保持公海的性质,主张只要同经济区的规定不抵触,公海的规定仍适用于经济区,反对《非正式单一协商案文》的上述规定。
司法考试国际法专题:专属经济区及其法律制度
1.概述。
专属经济区是《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新区域,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在该区域内沿海国享有专属的经济主权权利和特定的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某些自由权利。
[特别提示]专属经济区是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新区域,或者说是一个条约制度。
2.法律特征。
(1)既不是公海,也不是领海。
(2)沿海国对于专属经济区不拥有领土主权,只享有公约规定的某些主权权利。
(3)沿海国对在该区域内以开发自然资源为目的的活动拥有排他性的主权权利和与此相关的某些管辖权,由此对其他国家在该区域的活动构成一定的限制。
(4)专属经济区不是沿海国本身自然存在的权利,需要国家以某种形式宣布建立并说明其宽度。
(5)专属经济区的制度不影响其上空和底土本身的法律地位。
3.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1)自然资源——享有以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区域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海水、风力利用等活动的主权权利。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个人的勘查、开发活动必须经沿海国批准。
(2)生物资源及捕鱼——沿海国应决定其在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并允许其他国家捕捞可捕量的剩余部分。
其他组织、国家或个人在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活动,必须经沿海国批准。
(3)人工岛屿——对区内人工岛屿、法律敎育网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拥有专属管辖权,并可以授权与管理。
(4)海洋科学研究与海洋环境的保护——沿海国行使管辖权,不经沿海国的批准,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专属经济区从事科学研究。
(5)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任何国家在遵守沿海国法律的前提下,享有铺设海底电
缆和管道的自由。
根据《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规定,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路线,必须经中国主管机关同意。
[特别提示]铺设电缆和管道只是同意,而不是批准。
自然资源的开发、捕鱼、科学研究则均需要批准。
(6)航行、飞越——所有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飞越的自由。
沿海国有权制定法律规章以行使上述权利,但必须符合公约的规定和被普遍接受的国际规章和标准。
4.为行使上述权利,沿海国可以制订与公约规定一致的专属经济区法规,并可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法规的遵守。
5.在对外国船舶的违法行为采取措施时,应遵守以下规则:对于被捕的船只及其船员,在提出适当的保证书或担保后,应迅速予以释放;沿海国对于在专属经济区内仅违犯渔业法规的处罚,如有关国家无相反的协议,不得包括监禁或其他形式的体罚;在逮捕或扣留外国船只时,应迅速通知船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