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基坑支护)
- 格式:ppt
- 大小:32.66 MB
- 文档页数:37
模板支撑和基坑事故事例事例一:邹平县鹤伴公馆7.14 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2 年 7 月 14 日,邹平县鹤伴公馆工程进行屋顶混凝土浇注作业时,下部模板支撑系统忽然坍塌,在屋顶的10 名作业工人随混凝土一同坠落,下边放灰的 2 名工人亦被混凝土和脚手管掩埋,造成 4 人死亡,8 人受伤。
二、直接原由1、纵横向水平杆件单方向设置,以致这一方向步距无穷增大;2、模板支撑系统剪刀撑严重缺乏;3、模板支撑系统未与已浇构造连结;4、施工方法存在缺点:事故发生部位梁板柱同时浇注;5、相邻立杆对接扣件在同一平面内;6、未依据规定组织方案编制和专家论证审察。
事例二:经济开发区9.8 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0 年 9 月 8 日,经济开发区中海 4 号星在混凝土浇筑时,发生坍塌,造成 2 人死亡,8 人受伤。
二、直接原由1、模板支撑方案未专家论证;2、模板支撑基础在回填土上连续降雨支撑基础降落;3、支撑系统不坚固;4、梁板柱同时浇筑。
事例三:潍坊峡山4·30 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5 年 4 月 30 日,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潍坊实验中学演艺中心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同坍塌事故,造成 4 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负约460 万元。
二、直接原由1、未按规定编制演播厅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2、满堂支撑架基础不坚固,支撑架体搭设不规范、任意施工;3、支撑系统未与周围已达成构件靠谱拉接;4、支撑系统所使用的钢管、扣件、可调托撑等材质不合格。
事例四:淄博高新区付山企业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事故一、事故经过2006 年 9 月 30 日,由山东建设建工企业第七有限企业施工的淄博高新区付山企业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工程为单层混凝土框架构造,长22 米,宽 12 米,高 13.1 米,在进行车间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造成作业面上7 人坠落,此中 3 人死亡,1 人小伤。
深基坑桩锚支护破坏事故案例分析1 桩锚支护体系的破坏形式及相应原因桩锚支护体系是指护坡桩配合一道或多道锚杆的支护形式,它是一种超静定结掏,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因而是深基坑支护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文的讨论主要是针对护坡桩加一道锚杆的支护形式——单锚支护体系。
就单锚支护体系而言,支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通过以下三方面获得保证的;(I)桩有足够的嵌固深度;(2)桩身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锚杆能提供足够的锚拉力井且能将锚拉力可靠、有效地传递到桩上。
这三者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支护体系的结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桩锚支护体系的可能破坏形式及其相应的破坏原因可概括为三种(图1)。
图1 桩的三种破坏形式(a)一剔脚破坏;(b)一桩身断裂破坏;(c)一倒覆破坏1.1 剔脚破坏桩底端剔出,桩体绕锚点转动,原因是桩的嵌固深度不足。
1.2 桩身断裂破坏桩身在最大弯矩处断裂,桩体从跨中断为两截。
出现这种破坏的原因或者是桩体强度不足(配筋不足或混凝土强度不足或桩体有质量缺陷),或者是桩体因刚度不足导致跨中变形过大而折断。
这种破坏的标志是桩从跨中断裂。
1.3 倒覆破坏锚杆因某种原因而失效或因某种原因使未失效的锚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即无法将锚拉力有效传到桩上)。
使桩由锚拉支护转变为悬臂形式,桩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桩体整体倒覆。
这种破坏的标志是桩整体倒覆,桩从根部折断。
发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可能有:(1)设计失误。
由于计算错误或因考虑的因素不够周全,使锚杆的承载力(锚杆实际能提供的锚拉力)不足,致使锚杆被拉断或从土中被拔出,锚杆失效,桩体因失去约束而倾倒。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2)由于实际条件发生变化,使实际作用于桩上的外推力大于原设计锚杆能提供的锚拉力,锚杆因承受了过大的外荷载而被拉断或被从土中拔出,桩体因失去约束而倒覆。
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如地面堆载过大;地面大面积粤{水使水体下渗导致土的强度降低,土压力加大;桩后积水并发生渗流,水压力加大等等。
某工程基坑支护冠梁断裂处理实例背景在某工程基坑的支护工程中,出现了一起冠梁断裂的事故。
冠梁是基坑支护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一旦冠梁断裂,可能导致支撑结构失效,对周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此事故,本文将介绍事故原因、处理方案和实施过程。
事故原因经过调查和分析,初步判断该冠梁断裂原因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大型设备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对于冠梁的约束力存在问题引起的。
具体原因如下:1.设备操作不规范:施工现场使用的起重设备在起吊过程中未对冠梁进行稳固约束,导致冠梁受力不均,从而引起裂痕;2.材料质量问题:冠梁选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承受基坑支护结构中的荷载。
处理方案鉴于冠梁断裂对支撑结构的危害,需尽快采取处理措施,避免事故继续扩大化。
针对冠梁断裂,提出以下两种处理方案:1.更换冠梁:将断裂的冠梁拆除,更换新的冠梁,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固性。
但是这种方案需要更换断裂的冠梁,对造成的业主损失较大,需要考虑更换后的验收问题,施工周期较长。
2.现场加固:在现有的冠梁上钻孔,注浆加固。
这种方案工程量相对较小,工期较短,且可保证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但是加固后的冠梁承受能力会有所降低,需保证加固效果和质量。
综合考虑,当时施工方采取了第二种方案进行处理。
实施过程处理方案确定后,施工方对于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1.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根据方案,制定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包括钻孔、管子安装、压浆、养护等方面,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2.钻孔和管子安装:工人按照施工方案预先制定的位置,钻孔安装管子,注入膨胀胶制成孤独浆柱,固定管子;3.压浆和养护:确定压浆方案,注入胶浆,确保加固后的冠梁结构完整性和稳固性。
加固后的冠梁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在此期间,需严格管控施工现场,防止其受到外力破坏。
经过一系列的实施步骤,冠梁加固施工成功完成,并进行了验收。
加固后的冠梁结构正常,并通过了验收标准。
最终,基坑支护工程未影响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取得了圆满的施工成果。
建筑基坑安全事故案例
据工地负责人介绍,当天上午,工人们正在进行基坑挖掘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面塌陷事故。
大量土石崩落,造成数名工人被困在基坑里,其他工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紧急呼叫救援人员进行抢救和救援工作。
经过多小时的紧张救援,
被困工人们终于被成功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其中一名工人伤势较重,被送往重症监
护室进行观察治疗。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初步定性为基坑工程施工不当所致。
在进行基坑挖掘作业时,施工单
位未按照规范采取支护措施,导致基坑土体失稳,最终引发了地面塌陷事故。
另外,施工
单位在挖掘基坑时未对周围区域进行充分的加固和支护工程,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起建筑基坑安全事故给当地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除了因事故造成的数名工人受
伤和巨额的经济损失外,施工单位还可能面临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和责任。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已展开调查,并对施工单位进行了相应的问责和处理。
同时,该事
故也引起了各界对建筑工程安全的高度关注,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防范类似事故
再次发生。
建筑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再次提醒人们,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的重
要性,希望不再出现类似事故的发生。
抱歉,我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常见基坑工程案例、事故原因分析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 ]87号文规定: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一、事故案例近年来,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分为:1、周边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周围路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2、支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①墙体折断;②整体失稳;③基坑坡脚隆起破坏;④锚撑失稳。
3、渗透破坏;土体渗透破坏(流土、管涌、突涌)。
案例一(经济适用住房基坑土方坍塌)2006年1月4日,黑龙江省哈东筑市某勘察设计院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发生一起基坑土方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轻伤。
施工单位未按施工程序埋设帷幕桩,帷幕桩抗弯强度及刚度均未达到《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在进行帷幕桩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毗邻建筑物(锅炉房)一侧杂填上密度低于其他部位,在开挖土方和埋设帷幕桩时,对杂填士层产生了扰动,进一步降低了基坑土壁的强度,导致坍塌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措施不力,致使事故灾害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广州某广场基坑坍塌)2005年7月21日中午12点左右,广州市海珠区某广场B区施工工地发生基坑坍塌,基坑南边支护结构坍塌,东南角斜撑脱落。
基坑支护坍塌范围约104.55延米,面积约2007平方米,南侧海员宾馆的基础桩折断滑落,结构部分倒塌。
同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主要原因分析:超挖:原设计地下4层基坑深度17米,后开挖成地下5层基坑(深度达20.3米),挖孔桩成吊脚桩。
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
超载:坡顶土方车、吊车超载。
地质原因:岩面埋深较浅,但岩层倾斜。
模板支撑和基坑事故案例案例一:邹平县鹤伴公馆7.14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2年7月14日,邹平县鹤伴公馆工程进行屋顶混凝土浇注作业时,下部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坍塌,在屋顶的10名作业工人随混凝土一起坠落,下面放灰的2名工人亦被混凝土和脚手管掩埋,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
二、直接原因1、纵横向水平杆件单方向设置,致使这一方向步距无限增大;2、模板支撑系统剪刀撑严重缺少;3、模板支撑系统未与已浇结构连结;4、施工方法存在缺陷:事故发生部位梁板柱同时浇注;5、相邻立杆对接扣件在同一平面内;6、未按照规定组织方案编制和专家论证审查。
案例二:经济开发区9.8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0年9月8日,经济开发区中海4号星在混凝土浇筑时,发生坍塌,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
二、直接原因1、模板支撑方案未专家论证;2、模板支撑基础在回填土上连续降雨支撑基础下降;3、支撑体系不稳固;4、梁板柱同时浇筑。
案例三:潍坊峡山4·30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5年4月30日,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潍坊实验中学演艺中心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60万元。
二、直接原因1、未按规定编制演播厅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2、满堂支撑架基础不牢固,支撑架体搭设不规范、随意施工;3、支撑体系未与四周已完成构件可靠拉接;4、支撑体系所使用的钢管、扣件、可调托撑等材质不合格。
案例四:淄博高新区付山集团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事故一、事故经过2006年9月30日,由山东建设建工集团第七有限公司施工的淄博高新区付山集团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工程为单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长22米,宽12米,高13.1米,在进行车间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失稳坍塌,造成作业面上7人坠落,其中3人死亡,1人轻伤。
二、直接原因1、未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论证;2、支撑架体搭设不规范、随意施工;3、支撑体系未与四周已完成构件可靠拉接;4、支撑体系所使用的扣件等材质不合格。
/u/1610103910一、建筑基坑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工程建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风险,尤其在工程建设阶段的风险最为复杂、最具多样性。
建设项目越大,技术越新,越复杂,事故风险也就越高。
(一)基坑安全事故案例1、上海地铁4号线2003年7月1日凌晨,4号线越江隧道区间用于连接上、下行线的安全联络通道——旁通道工程施工作业面内,因大量的水和流沙涌入,引起隧道部分结构损坏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3栋建筑物严重倾斜,黄浦江防汛墙局部塌陷并引发管涌。
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5亿元。
2、北京地铁十号线2006年6月27日,北京地铁十号线3标段发生坍塌,两名正在作业的工人被掩埋,挖出后已身亡。
同条线路,2007年03月30日,苏州街和海淀南路的交叉路口东侧,六名被埋工人生死未卜。
3、杭州地铁1号线2008年11月15日下午15点15分左右,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发生坍塌事故。
事故造成萧山风情大道约75m路面塌陷,道路下的排污、供水、供电设施受到破坏,共造成21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约为0.6亿元。
4、海珠城广场海珠城广场基坑位于广州江南大道与江南西路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基坑周长约350米,实际开挖深度20.3米,本基坑东侧5.5米外为地铁二号线隧道(隧道深埋20米),南边东段16米处为7层楼的海员宾馆,南边西段为6层住宅楼,西边10米处为河涌。
本基坑自2002年10月31日在未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情况下开始施工,中间多次停工,直到2005年7月7日才由市建委发给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7月15日完成施工,历时2年9个月。
05年7月21日中午基坑南边发生滑坡,不仅基坑东南角的斜撑掉落导致东边约20米深的支护临空悬壁对地铁产生严重威胁,而且南面海员宾馆的基础桩折断滑落、承台脱空,导致楼房近基坑侧边跨坍塌,住宅楼基桩近基坑面外露并发生变形。
5、昌都大厦基坑事故昌都大厦位于黄浦区广东路、福建路和湖北路之间,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开挖面积约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