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输入输出设备
- 格式:pptx
- 大小:543.17 KB
- 文档页数:35
教案: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一、教学内容1. 信息与信息技术:介绍信息的定义、分类和传递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3. 互联网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2.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认识主要硬件设备的功能。
3. 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基本的上网技能。
5.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
2. 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介绍信息的定义、分类和传递方式,解释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3.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4. 讲解互联网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6. 例题讲解:选用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例题,如计算机编程、网络通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3.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
2. 请介绍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3. 请谈谈你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
5.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过程,并说明其中所用到的信息技术。
认识输入输出设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认识输入输出设备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2.能够正确使用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3.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输入设备的介绍:键盘、鼠标、触摸屏等;2. 输出设备的介绍: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3. 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4. 输入输出设备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介绍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和功能。
2. 示范演示:老师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输入输出设备。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些与输入输出设备相关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输入输出设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带入课堂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如介绍一些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的真实案例或故事,让学生对输入输出设备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
2. 知识讲授(20分钟):a. 首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等,并详细讲解各个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b. 然后,介绍常见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并说明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c. 最后,讲解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正确插拔设备,避免过度使用等。
3. 示范演示(30分钟):老师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 小组合作学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给每组一个任务,如利用电脑和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完成一篇文章的编辑和打印。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
5.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依次到电脑前,亲自动手操作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设备,编写一段文字并打印出来。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1. 第一章题目答案:a) 单片机的定义: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b) 单片机的核心部分是CPU,它可以通过执行程序指令来完成各种计算、逻辑和控制操作。
c) 存储器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指令,数据存储器用于存放数据和暂存中间结果。
d)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换,如开关、LED、数码管等。
e) 单片机的应用广泛,包括家电控制、智能仪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2. 第二章题目答案:a) 单片机中的时钟系统用于提供CPU运行所需的时序信号,常见的时钟源有晶体振荡器和外部信号源。
b) 时钟频率决定了单片机的运行速度和精度,一般通过控制分频器、定时器等来调整时钟频率。
c) 单片机中的中断系统用于处理紧急事件,如外部输入信号、定时器溢出等,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
d) 中断源包括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和串口中断,通过编程设置中断向量和优先级来处理不同的中断事件。
e) 中断服务程序是处理中断事件的程序,包括保存现场、执行中断处理和恢复现场等步骤。
3. 第三章题目答案:a) I/O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包括输入口和输出口两种类型。
b) 输入口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如开关、传感器等,可以通过编程设置输入口的工作模式和读取输入口的状态。
c) 输出口用于控制外部设备,如LED、继电器等,可以通过编程设置输出口的工作模式和输出口的状态。
d) I/O口的工作模式包括输入模式、输出模式和双向模式,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设置相应的模式。
e) 串行通信接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常见方式,包括UART、SPI和I2C等多种通信协议。
4. 第四章题目答案:a) 定时器的作用是产生指定时间间隔的定时信号,可以用于延时、计时、PWM等功能。
b) 单片机的定时器一般由计数器和一些控制寄存器组成,通过编程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计数值。
1.按功能分类,外部设备大致能够分为〔输进设备〕〔输出设备〕和〔输进输出兼用设备〕2.输进设备的作用是将〔外部信息〕以一定的数据格式送进〔系统内存〕答案:、3.输进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外设〕,通常通过〔输进输出接口〕与主机相连接4.输进设备分为〔图形〕输进设备、〔图像〕输进设备、〔语音〕输进设备几类5.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提需求〔外界〕6.每一种外设根基上在它自己的〔设备操纵器〕操纵下工作,而〔、适配器〕因此是通过〔〕和〔〕相连接并受〔主机〕操纵7.常用的按键有〔机械触点〕式、薄膜式和〔电容〕式。
其中〔电容〕式键开关无触点,简单可靠,使用寿命长8.鼠标器要紧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后者需要特制的网格板与鼠标配合使用9.光笔能够与〔屏幕〕上光标配合画出或修改图形,是一种定位输进设备10.按显示器件分类,显示器有〔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液晶显示器〕〔LCD〕和等离子显示器11.显示器的要紧性能指标是图像的〔分辨率〕和〔灰度级〕。
前者的值越高,显示的图像就越清晰12.液晶显示器的要紧工作电压〔低〕、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常用作便携式设备的显示器13.字符显示器的操纵逻辑电路的功能包括〔显示操纵〕〔同步操纵〕〔消隐〕和〔光标操纵〕14.不同CRT显示标准所支持的最大〔分辨率〕和〔颜色〕数目是〔不同〕的.15.按所显示的信息内容分类,显示器能够分为〔字符〕显示器、〔图形〕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三类16.CRT显示器上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称为〔像素〕17.常用的打印设备有〔点阵式〕打印机、〔宽行〕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他们都属于〔硬拷贝〕输出设备18.按照工作原理,打印机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均属于后者19.关于单色显示器,要是每屏能够显示80列*25行=2000个字符,字符窗口为9*14点阵,字符为7*9点阵,因此VRAM中存放的〔2000个字符的ASCII码〕,容量为〔2000〕字节20.显示适配器作为CRT和CPU的接口,由〔刷新〕存储器、〔显示〕操纵器、〔ROMBIOS〕三局限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