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入门 沪教版科学
- 格式:ppt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21
科学复习资料一、科学入门1.探索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
学习科学同样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
3.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和克(g)。
1kg=1000g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4.长度的单位是米(m),但有时我们也用厘米(cm)或千米(km)表示长度。
1km=1000m1m=100cm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5.体积的单位是米³(m³)和厘米³(cm³)。
1m³=1000000cm³体积=长度×宽度×高度6.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升(L)、毫升(mL)和厘米³(cm³)1L=1000mL 1mL=1cm³在实验室里,我们使用量筒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7.使用量筒时应该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位置。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Celsius)度(℃)。
9.酒精灯和煤气灯都是实验时常用的加热仪器。
10.点燃酒精灯的操作步骤是取下灯帽、用火柴点燃;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
火焰中温度较高的是外焰。
11.时间的单位是时(h)、分(min)和秒(s)。
1h=60min 1min=60s12.每个人的心跳次数的不尽相同的。
我的脉搏的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
运动后,我的脉搏跳动和心跳加快。
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13.实验室里通常将液体盛放在滴瓶或细口瓶中。
移取液体时,我们常可以用倾倒的方法;当需要少量的液体时,则可以利用胶头滴管移取。
14.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
15.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二、生物的世界1.生物有七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对环境有适应性、有呼吸器官、需要进食、能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需要排泄气孔。
沪教版初二科学完全攻略科学学习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沪教版初二科学是必修课程之一。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完全攻略,希望能帮助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一、科学学习的重要性科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科学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和研究精神。
二、科学学习的基本要点1. 阅读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学生应该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阅读,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做好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
可以将重要概念、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等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复习和查阅。
3. 实践操作:科学学习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参加实验课程、科学展览和科学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 拓展学习:科学知识是广泛而深入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学竞赛、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拓展学习,开阔自己的科学视野。
三、科学学习的内容要点沪教版初二科学的内容覆盖了自然地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各个方面的学习要点:1. 自然地理: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对生命的影响等内容。
同时,还要掌握地球的构造和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变化等知识。
2. 生物学:学生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等内容。
此外,还要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物理学:学生应该掌握力、压力、能量和功等物理概念,理解力的作用和功的转化。
同时,还要了解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光的传播与折射等基础物理知识。
4. 化学:学生需要了解分子与元素、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等化学知识。
此外,还要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
沪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日常生活中的变化课时一:什么是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掌握物质在加热、冷却和溶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培养观察、实验和归纳的能力教学内容1. 各种物质在加热后的变化观察2. 各种物质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观察3. 各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变化观察4. 进行简单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规律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
- 让学生观察煮沸的水、熔化的冰、溶解的盐等现象。
-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规律。
2. 示例实验:进行水的加热和冷却实验。
- 准备一杯水,加热至沸腾,并观察水的变化。
- 将加热后的水放置到冷却器中,观察水的变化。
-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了解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3. 对比实验:进行不同物质的溶解实验。
- 准备几种不同物质(如盐、糖、饮料粉),分别加入到水中,观察物质的变化。
- 让学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一步了解物质溶解的规律。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总结得出物质变化的规律。
课时二:物质的混合与分离教学目标- 掌握物质混合和分离的基本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培养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教学内容1. 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的概念和特点2. 常见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3. 实际应用中的物质混合和分离案例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混合和分离的思考。
-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例,思考这些现象涉及到物质混合或分离吗?如何实现的?2. 示例实验:进行小石子与细沙的混合和分离实验。
- 将小石子与细沙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混合物。
- 使用筛子将小石子和细沙进行分离,观察分离结果。
-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了解物质混合和分离的方法。
3. 常见物质的混合与分离方法:介绍常见物质混合和分离的方法和步骤,如过滤、沉淀、蒸发、凝固等。
【强烈推荐】沪教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
总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六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关于沪教版科学课程的知识点汇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学业成绩。
目录
1. 单元一:生命活动与环境
2. 单元二:物质与能量
3. 单元三:地球与宇宙
4. 单元四: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5. 单元五:力与机械
单元一:生命活动与环境
- 生命活动的特点
- 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 健康与生活
单元二: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它们之间的转化
- 常见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能量与热量
单元三:地球与宇宙
- 天体与行星
-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
- 自然界的变化
单元四: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方式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 合成与分解
单元五:力与机械
- 力的作用与效果
- 机械与运动
- 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 机械的改进与发展
以上是沪教版六年级科学课程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一章 科学入门学法指导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为掌握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要采用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有条件时,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说明 1.本章主要内容是让我们了解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自然科学的规律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以及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天平,钟表的使用和对各个量与真实值的比较。
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基本过程。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初步掌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形成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托盘天平。
本章的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
2.后面附有学习本章的“学习目标”、知识的归纳。
3.本章各节习题的解答可参阅“教材直通车”。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第1节的目标框架为43节1机动2.温度的测量实验2、温度计的使用27.科学探究3.长度的测量实验1: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16.时间的测量22.实验和观察25.质量的测量实验3、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11.科学在我们身边课时名课时节名第一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1、给予空间,畅所欲言2、注重实验,激发兴趣3、利用媒休,拓宽视野4、巧设作业,体验科学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3、知道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可以进行数据测量。
第2节的目标框架为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1、观察要仔细全面2、直接观察的局限性3、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知道测量的意义。
2022-2023学年度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总结了2022-2023学年度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特征: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应等- 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第二单元:水·我们的生命之源-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入地下水和江河湖海等- 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溶解性、凝固性等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基本形式:前进、后退、转动、变速等- 力的作用:推、拉、重力等第四单元:力- 力的大小和方向:单位(牛顿)、力的合成、平衡和失衡-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等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的种类: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灾、干旱等- 防灾减灾的措施:预测、预报、避难、救助等第六单元:天地人与健康-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健康的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卫生惯等第七单元:新时代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简述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科学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第八单元:我国的地形地貌- 我国的地形地貌: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沿海地区等- 地形地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第九单元:太阳能与风能- 太阳能的利用:光能及光能的转化和储存- 风能的利用:风能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单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节约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以上是2022-2023学年度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沪教版科学知识点七年级是学生初次接触高中科学的重要阶段,本文将介绍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理1. 运动学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和排队等。
七年级上册运动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时间、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计算方法;(3)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2.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涉及物体热量、温度和热力学等方面的学科。
七年级上册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热量和温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热传导规律和热传导计算方法;(3)状态变化和热力学规律。
二、生物1.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生物种类、物种数量、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行为变化。
七年级上册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保护;(3)物种适应环境和行为变化的原理和特点。
2.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成分和分子层次的生物学现象。
七年级上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DNA的结构和功能。
三、化学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化学中不可分解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元素组成的物质。
七年级上册元素和化合物的主要内容包括:(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的分类;(2)离子化学和分子化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法则。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十分常见。
七年级上册酸碱中和反应的主要内容包括:(1)酸和碱的定义和区别;(2)中和反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酸碱指标和酸碱滴定法。
总结:七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包含物理、生物和化学三个学科,学生需要熟悉每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和物种适应环境的法则,理解物理学中的运动、机械和热,以及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精品归纳《科学》知识整理学习重点及总结SkyZH2013-5-11《科学》学习重点及总结目录《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科学入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认识科学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生物的世界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生物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物的多样性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分类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濒临灭绝的生物活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细胞与生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单位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命的诞生与成长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青春期与生育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性传染病活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物态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粒子模型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热胀冷缩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科学》六年级第二学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能与能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能及能的形式活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能的转化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能的转移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能源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水与人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水与生命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水的净化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水的循环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保护水资源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空气与生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空气的组成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氧气与燃烧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年级沪教版必备科学全解讲义科学是五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科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本篇讲义将对五年级沪教版必备的科学知识进行全面解释和阐述。
一、植物的奇妙世界在学习科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植物的奇妙世界。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化,并在氧气和食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存和繁衍方式。
1. 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植物的根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的形状和长度各不相同,适应不同植物的生存需求。
- 茎:植物的茎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其他部位。
茎的形状和结构也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 叶: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能量。
叶片通常扁平,方便吸收阳光和排出水分。
2.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植物的孕育过程通常从种子开始。
种子可以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介传播,以寻找适宜的生长环境。
- 发芽:当种子满足了生长条件时,它将会发芽。
发芽过程中,种子内的储存物质被转化为能量,开始生长。
- 幼苗:发芽后的种子逐渐长出根、茎和叶片,形成幼苗。
幼苗需要适合的光照和水分才能正常生长。
- 成熟植物:幼苗长大后,逐渐形成成熟的植物。
成熟植物可以开花、结实,完成繁衍的任务。
3. 植物的繁衍方式- 有性繁殖:植物通过花粉与雌蕊结合的过程进行有性繁殖。
这种方式可以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并利于环境适应。
- 无性繁殖:植物通过分蘖、扦插或块茎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复制相同的基因,但无法创造新的变异。
二、人体奥秘解析人体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的存在,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我们需要探索人体的奥秘。
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器官的功能,以及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方法。
1. 人体的器官系统-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负责呼吸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生物第一册书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4·体温调节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2·调节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维持血液酸碱度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
初二沪教版必备科学提升讲义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提升科学素养,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在沪教版科学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本讲义整理了一些提升学生科学能力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学生有所帮助。
一、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它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归纳与推理等几个基本环节。
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系统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思维等能力。
在学习沪教版科学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1.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系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鼓励他们记录下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提问与探究: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3. 假设与推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假设,并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验证。
帮助他们理解因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 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拓展科学知识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是发展科学素养的前提。
在初二沪教版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拓展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包括:1. 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 主动阅读:结合课本,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和书籍,了解更多深度的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科学实践:参与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创新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科研项目等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培养实验技能实验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和验证,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2,3节二. 重点、难点:1.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2.如何正确的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介绍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什么是《科学》?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科学离我们很远吗?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3.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实验和观察1.重视实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学们会发现,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小实验,有时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有时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而更多的是在家中进行,可别小看了这些实验,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各种能力,还可以巩固知识。
2.学会观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同学看到一些感兴趣的实验时非常开心,往往就容易忽略掉要观察什么,最终只是看看热闹,这样的实验就失去了意义。
建议大家最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要仔细,正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这个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
3.人的感官判断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