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在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开幕
- 格式:pdf
- 大小:168.57 KB
- 文档页数:2
张振华:苜蓿创业,从高中到大学毕业打开文本图片集初秋暮野,云雾缭绕。
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草原上,机播紫花苜蓿又长高了一茬,整齐的苜蓿苗像一条条绿带,给秋天的金黄色添了一抹鲜活。
一个戴着眼镜的大男孩不时弯腰查看苜蓿长势,他叫张振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之洞班”2014级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潮岱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高中尚未毕业就着手创业,机器培植紫花苜蓿,那一年,张振华仅仅是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大男孩儿。
随后的大学生涯中,他致力研究苜蓿的培育工作,并登上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节目寻求投资。
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充斥着对自然和农业热爱的他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并借紫花苜蓿改善生态环境。
大学前收获第一桶金从小就帮忙干农活的张振华,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在与亲戚的一次聊天中,他了解到目前养奶牛需要一种高蛋白牧草,这种牧草本地没有,必须从外地或国外高价购买。
他当时非常好奇,什么神奇的牧草内蒙古大草原都没有?后来才得知,这种牧草名叫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再生性强,所含的豆科牧草根瘤菌固氮还能改善种植土壤的质量,苜蓿根系1/ 10可达5米,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优良的牧草品种。
但是紫花苜蓿产业在内蒙古并没有发展起来,一是因为苜蓿抵抗不了内蒙古高原的倒春寒,幼苗还在发芽期就会被冻死;二是机械化收割成本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种植的面积很小,满足不了与日俱增的高需求量,只能依靠国外进口或从外地购入,细心的张振华暗暗萌生了种植紫花苜蓿的念头。
“不行,坚决不行!”和家人分享自己想创业的想法,首先就遭到了母亲地极力反对:“你哥哥辍学早,家里的孩子就你学习最好,这个村子也是你最有希望,为啥不好好读书,还要在家做农活!”张振华的妈妈认为,整个家族从来没出过大学生,家里唯一在读书的二儿子应该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去城里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不是窝在家里种牧草,像父母一样无法摆脱农民的身份。
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比较朱爱民;张玉霞;王显国;田永雷;丛百明;张庆昕【摘要】[目的]探究8个国产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判定方法,为科尔沁沙地筛选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的1龄期越冬器官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0,15,-20,-25,-30和-35℃低温处理,4℃处理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材料在盆栽试验中的存活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根颈活力,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对8个品种抗寒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存活率表现较好,而草原2号和农菁8号存活率表现较差.8个首蓿品种根颈相对电导率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根颈活力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减弱;用电导率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根据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草原3号>农菁1号>公农1号>龙牧801>肇东>农菁8号>草原2号;用单一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对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以根颈活力法可信度较高,而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更具代表性、准确性更高;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可分为3类,其中东苜1号、草原3号和农菁1号为高抗寒品种,公农1号、肇东和龙牧801为一般抗寒品种,草原2号和农菁8号为低抗寒品种;8个苜蓿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植株存活率与其抗寒性测定结果表现一致.[结论]利用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方程计算苜蓿LT50可行,LT50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7)001【总页数】8页(P45-52)【关键词】苜蓿品种;抗寒性;半致死温度【作者】朱爱民;张玉霞;王显国;田永雷;丛百明;张庆昕【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1+.103.4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品质优、适口性好、经济价值高,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1-2],在促进草牧业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4]。
年刈割次数对科尔沁沙地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杨秀芳;梁庆伟;娜日苏;张晴晴;潘翔磊;刘荣霞【摘要】为明确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苜蓿秋眠级和刈割次数,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不同秋眠级的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 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刈割2次、3次和4次对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越冬率逐渐降低;秋眠级1~3级苜蓿品种年刈割3次总产量最高,秋眠级4~5级苜蓿品种年刈割4次总产量最高;不同刈割次数各茬次间苜蓿品质不同.综合分析得出,在科尔沁沙地灌溉苜蓿种植区,选择秋眠级1~4级的苜蓿品种,年刈割2~3次为宜.【期刊名称】《草地学报》【年(卷),期】2019(027)003【总页数】7页(P637-643)【关键词】科尔沁沙地;苜蓿;秋眠级;刈割次数;产量;品质;越冬率【作者】杨秀芳;梁庆伟;娜日苏;张晴晴;潘翔磊;刘荣霞【作者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甘肃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服务分公司,甘肃金昌7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1.9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一年之中的刈割次数与秋眠级、种植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生长期的长短及灌溉和施肥有关[1]。
刈割次数过多,在北方地区会造成不能安全越冬;刈割次数过少又会造成草产量下降[2]。
在科尔沁沙地北部的赤峰市及周边地区近年来沙地节水灌溉苜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存在选择苜蓿品种秋眠级及刈割次数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影响苜蓿产量、品质及越冬。
徐春明等[3]研究认为,中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生物量积累的潜力最大,其次为低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高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生物量积累的潜力最小。
一、总论1.1项目提纲1.项目名称: 阿鲁科尔沁旗1万亩人工种草项目2.承接单位: 阿鲁科尔沁旗畜牧业局3.建设地点: 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坤都镇、罕苏木苏木、赛罕塔拉苏木4、建设年限: 一年5、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总面积1万亩, 所有人工种植数年生优质牧草。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投资300万元, 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40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60万元。
7、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 植被盖度增长到85%以上, 草地产量提高50%, 年产值480万元, 投入产出比1:1.6, 投资回收期1年, 项目经济上是可行旳。
1.2项目建设旳必要性和可行性1.2.1项目建设旳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运用资源旳需要。
众所周知草原在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旳作用。
因此, 生态建设必须坚持以草先行, 建立人工草地, 才能更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实现舍饲圈养,保护和合理运用草地资源。
2、项目建设是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旳需要。
优良旳生态环境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旳基本条件。
由于阿鲁科尔沁旗属于自治区级贫困旗县, 地方财政十分困难, 经济基础非常微弱, 在草原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旳资金局限性, 再加上近几年多种自然灾害频繁, 超载过牧和重运用、轻建设现象严重, 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面积不停扩大, 沙化、退化、盐碱化旳草原面积已达1169万亩, 占可运用草原面积旳80%以上, 其中沙化草原面积达756.8万亩。
天然草牧场旳沙化、退化和盐碱化, 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 草畜矛盾突出, 接踵而至旳是生态环境旳深入恶化和天然草牧场旳荒漠化, 如此严重旳草原生态形势, 已严重地影响到全旗广大农牧民群众旳生产生活, 制约着这一地区旳经济发展。
加强草原建设, 实现草地资源旳保护建设运用良性循环已迫在眉睫。
因此大力发展人工草地, 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 才能使退化草地从主线上得到更新复壮, 恢复生态, 重建地区生态平衡, 为全旗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打下坚实旳基础, 实现畜牧业由老式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
《大力实施禁牧舍饲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第一篇:大力实施禁牧舍饲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实施禁牧舍饲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发布时间:202x-2-3阅读:2680次大力实施禁牧舍饲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阿旗政府副旗长吉日嘎拉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西缘,属大兴安岭山脉同科尔沁沙漠过渡地带,全旗总土地面积14277平方公里。
有耕地面积155万亩,其中坡耕地达120万亩。
草场总面积1831.6万亩,其中沙化、退化草场面积1193.9万亩。
现有林地面积717.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5%。
全旗辖23个苏木乡镇,245个嘎查村,总人口29.6万人。
202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50.3万头只,全旗国内生产总值8.7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53元,其中牧民人均纯收入1357元。
多年来,我旗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旗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禁牧舍饲工作,202x年9月份,阿旗政府发布了第5号令,12个农区乡镇、5个国营林场、1个护林站,从202x年4月1日起长期禁牧。
坤都镇、罕苏木苏木、巴彦温都苏木封禁区;沙地综合治理封育区;麻黄草封育区、人工与飞播草地;境内铁路和国县(旗)乡三级公路两侧100米范围治理区,从202x年5月1日起实行长期禁牧。
对植被覆盖率低于20%的未围封的天然山杏林和植被覆盖度15—35%的草牧场以及巴彦诺尔苏木、巴拉奇如德苏木、扎嘎斯台镇、坤都镇、道德镇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采种基地,实行阶段性禁牧。
202x年旗人民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在牧区实行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的决定》,牧区苏木镇牧业嘎查每年1月1日至6月20日禁止放牧山羊。
划定为国家休牧还草试点工程的地区,绵羊和大畜每年3月20日至6月20日实行休牧。
对苏木镇确定的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锦鸡儿、白柠条、沙蒿、沙打旺等采种基地,从每年3月20日至7月30日实行休牧。
苜蓿草市场分析报告一、全球苜蓿草产量全球苜蓿干草产量亿吨(2014年),其中北美洲6333万吨,南美洲2755万吨,欧洲3277万吨,亚洲628万吨,大洋洲666万吨,非洲136万吨。
前十位苜蓿种植国家是美国(36%)、中国(15%)、阿根廷、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
全球苜蓿草生产类型主要有苜蓿风干草捆、苜蓿脱水草捆、苜蓿青贮、苜蓿草颗粒等。
苜蓿草草捆苜蓿草颗粒二、全球苜蓿草进出口量2016年全球苜蓿草进出口量为850万吨,其中出口量为600万吨,进口量为250万吨;主要出口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
主要进口国和地区:中国、日本、沙特、阿联酋、韩国、台湾。
苜蓿草主产国大部分自用,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不大,如美国仅有不到5%产量的苜蓿草用来出口。
三、中国苜蓿草进口中国海关获得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进口苜蓿草总计万吨,相比2015年的万吨增加%;进口金额总计万美元,同比下降%;全年平均到岸价为美元/吨,同比下降%。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进口苜蓿的变化趋势是:总量逐年提升,增幅逐年放大;美国苜蓿的比例在下降,西班牙的苜蓿比例在上升。
国产苜蓿的质量不稳定,一级或特级苜蓿草的产量严重不足,目前高品质苜蓿市场还依赖于进口。
四、中国苜蓿草产业2015年,中国苜蓿草产量万吨,进口121万吨,需求量538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分析我国牧草市场的供求形势,劣质牧草供大于求,而苜蓿等优质牧草却供不应求。
一级苜蓿很少,大多为二级苜蓿草。
质量较好的省份在甘肃和宁夏。
由于农民收购价的提高,苜蓿出场价普遍提高,一、二级苜蓿甘肃在2100-2300元/吨,宁夏在2200-2400元/吨。
但是,宁夏的苜蓿数量很有限,基本在本地消化了,宁夏还需大量从甘肃调购。
目前,甘肃是苜蓿贮存最多的省份,其次是内蒙古,许多奶牛场已选用国产苜蓿予以降低饲养成本。
我国苜蓿草产业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阶段,即我国一直存在的农民自产自用的生产方式,此方式非常稳定但从未进入商品草市场。
内蒙古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哈斯巴特尔;郭玲玲;丁利芳;赵景峰【摘要】本文结合内蒙古草原保护建设的实际,对内蒙古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整体阐述,深入分析了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区草产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名称】《草原与草业》【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草产业;现状;发展对策【作者】哈斯巴特尔;郭玲玲;丁利芳;赵景峰【作者单位】[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2]乌海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乌海016000;[3]托克托县家畜改良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5草业是一个新兴产业〔1〕。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草产业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在国民经济、社会及生态领域中的地位已开始体现,草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社会安全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知。
内蒙古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我区草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
2000年以来,在国家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区草原从恶化阶段进入恢复性好转阶段,特别是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我区全面实施,全区有10.1亿亩天然草原纳入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范围,基本实现了可利用草原全覆盖,草原生态有了明显恢复。
据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区草天然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为43.8%;牧草生长高峰期平均亩产干草68公斤,总产量约7300万吨。
尤其是原来退化严重的阿拉善等地区荒漠草场恢复更加明显。
一直以来,以苜蓿、青贮玉米为代表的人工草地建设是内蒙古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敖汉旗充分利用敖汉苜蓿发展养殖业王金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畜牧业局)敖汉旗地处赤峰市东南部,总人口58万人;总土地面积12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47万亩,林地206万亩,牧业用地385万亩,其中人工种草保存面积122万亩,有42万亩为敖汉苜蓿,到目前为止苜蓿草产品用于养殖业已达1亿公斤,其中,利用苜蓿干草在0.5亿公斤左右,用于青贮的苜蓿0.2亿公斤左右,用于制作苜蓿草粉颗粒的在0.3亿公斤左右;据2002年6月末统计,全旗羊存栏35.9万只,牛存栏2.3万头,全旗牛羊养殖户每年转化利用苜蓿草约占全旗牛羊消耗饲草的25%。
为充分利用敖汉苜蓿发展养殖业,克服“种植业腿长,养殖业腿短”的局面,旗畜牧业局近几年经多方示范试验,在苜蓿草产品转化上狠下功夫,即做到了增草增畜,又做到了提质提效。
敖汉苜蓿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豆科牧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经测定,含粗蛋白质14.4%,粗脂肪3.2%,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亩苜蓿产干草200—300千克,即亩产粗蛋白质29—43千克,亩产粗蛋白质总量比大豆高4千克以上。
3千克苜蓿干草粉相当于1千克豆饼。
我们以育肥羊为例,看一下含有近似相同营养价值的不同配方:精料配方为:玉米63%、豆粕15%、棉粕7%、葵粕6%、麸皮6%、骨粉1%、食盐1%、预混料1%(每公斤预混料含CuSO5HO 5g、FeSO?6HO 13.2g、ZnSO?7HO 1.7g、MnSO?5HO 1.8g、CoCL?6HO 42424242220.27g、KI 0.03g、NaSO 0.02g、沸石粉978g)。
此配方消化能为13.29MJ/kg,粗蛋白质为2316.55%,钙为0.48%,磷为0.54%。
在饲喂羊时,玉米秸、苜蓿青干草和干草以2—3cm长度为宜,饲草过短过细不利于羊反刍,饲草过长不利于消化,我们提倡粗草细喂。
家畜饲喂苜蓿可节约精饲料用量,从以上育肥羊饲料配方可以看出,含苜蓿的饲料配方比不含苜蓿的饲料配方节省了0.105元/kg,这样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充分体现了节粮型畜牧业的优势。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一、前言。
咱都知道,奶业那可是关系到咱老百姓健康和农业发展的大事儿。
而苜蓿呢,就像是奶业的“黄金搭档”,对奶牛那是相当重要。
所以啊,咱们得搞个行动方案,让苜蓿发展起来,从而振兴咱的奶业。
二、目标设定。
# (一)短期目标(1 2年)1. 增加苜蓿种植面积。
在咱们现有的基础上,先找一些合适的土地,比如说那些土壤肥力还不错,水源也比较方便的地方,多种植一些苜蓿。
争取在第一年增加[X]亩的种植面积,第二年再增加[X]亩。
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有更多的苜蓿供应给奶牛啦。
2. 提高苜蓿质量。
对现有的苜蓿种植户进行培训,告诉他们怎么科学种植苜蓿。
像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怎么防治病虫害这些小窍门。
让苜蓿长得又壮又好,粗蛋白含量啥的都能达到优质标准。
争取在这两年内,让[X]%的苜蓿达到一级品质。
# (二)中期目标(3 5年)1. 打造苜蓿产业集群。
把种植苜蓿的农户、加工苜蓿的企业还有搞运输的都联合起来。
在咱们这一片儿形成一个苜蓿产业的小集群。
比如说,在[具体地区],建立一个苜蓿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区。
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呢。
2. 满足本地奶业需求。
# (三)长期目标(5 10年)1. 成为苜蓿产业强区/县。
在全国范围内,让咱们这个地方的苜蓿产业都能出名。
不管是苜蓿的种植技术、加工水平还是产品质量,都能成为其他地方学习的榜样。
把咱们的苜蓿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出口到国外去,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这儿的苜蓿好。
2. 带动奶业全面振兴。
有了优质充足的苜蓿供应,咱们的奶牛就吃得香、产奶多、奶质好。
奶业企业也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整个产业链都繁荣起来。
让咱这儿的奶业成为全国奶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三、具体行动。
# (一)种植环节。
1. 土地规划与整理。
政府部门得好好规划一下哪些土地适合种苜蓿。
把那些零散的、荒废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理。
就像给苜蓿找一个舒适的“家”一样。
抓住机遇开创我国苜蓿产业化新局面云锦凤1孙启忠2(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化,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苜蓿产业化的时机已成熟。
推进苜蓿产业化首先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进行苜蓿产品深加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苜蓿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苜蓿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关键词:苜蓿苜蓿产业化苜蓿产品苜蓿在我国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产业化程度较低。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苜蓿的作用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2001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在我国草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掀开了我国草业产业化的序幕,把苜蓿作为我国草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时机已成熟。
1、开创苜蓿产业化新局面的有利条件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苜蓿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农业经过多年的连续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村或农民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最近,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肉牛肉羊和奶牛被划定在11个优势农产品中。
肉牛肉羊发展目标为:到2007年,把中原、东北2个肉牛优势产区和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个肉羊优势产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牛、肉羊产业带,区内牛羊产量提高30%以上,优质牛羊肉的比重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20%以上;奶牛发展目标为:到2007年,东北、华北及京津沪3个优势产区奶牛存栏数量达280万头,年均递增12%左右,奶牛平均单产提高20%左右,鲜奶产量年均递增15—18%。
众所周知,我国肉牛、肉羊及奶牛个体生产能力低的主要原因,除家畜品种外,饲草料不足,饲草饲料质量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8|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6生物多样性 | BIODIVERSITY|邓茗文 管竹笋YILI SETS UP NEW SAMPL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通过创造性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推动构建可持续绿色供应链,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目标落地,伊利为其他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树立了典范。
——伊利集团首发“双报告”5·22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宣布今年的主题为“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或意译为“答案在自然”),聚焦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和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我们的地球因为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变得生机勃勃、魅力无穷。
在生态系统退化、物种丧失、遗传资源流失和丧失的世界性难题面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商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依赖,并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
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正式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将伊利集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作为经典案例收录其中,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样本”,这也是这份向全球分享中国可持续发展经验的重量级报告中唯一的中国上市企业案例、唯一的中国食品企业案例。
在第27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伊利集团首次同时发布《2019可持续发展报告》和《2019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再一次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了中国“新样本”。
伊利集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缘何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国“新样本”?这要从其今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主题“I WISH,WE WISH”中的“WISH”说起。
独创“WISH”体系,打造生多保护品牌领导力早在2007年,伊利就构建了一套“健康中国社会责任(CSR)体系”。
第四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开幕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第32期本刊记者毛绪强8 月6 日,为期5 天的第四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参加博览会并巡馆,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玉明出席并讲话。
王智才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大力拓展销售渠道,连续4 年成功举办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
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是解决农业竞争力不强的有效途径。
他指出,本届博览会除展销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外,还有其他省区市的名优特产。
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成为荟萃全国绿色农畜产品、增进交流合作的平台和舞台。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玉明强调,当前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赋予了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新的使命和担当。
内蒙古将主动适应新形势,全面创新办会理念,努力使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桥梁纽带和助推器作用,为农畜产品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此次博览会以“展示成果、增进交流、促进贸易、服务生产”为宗旨,以“精品、开放、务实”为原则,共设置12 个盟市展区、1 个农牧业科技综合展区、1 个农畜产品包装设计展区和1 个外省市综合展区,826 家企业参展,产品涉及137 类4069 个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的670 家企业由28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97 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和233 家盟市级龙头企业构成;外省综合展区共有18 省市的156 家企业参展,“互联网+”农牧业共有12 家企业参展。
本届博览会上,还举办了内蒙古名优特产品评定以及产品包装设计大赛成果发布会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