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9.45 KB
- 文档页数:2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
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下床活动,而使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发生萎缩、僵硬、失去弹性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甚至造成身体残障。
因此,必须加强康复护理,其中功能锻炼是关键。
1、去除疼痛的刺激因素1.1抬高肿胀部位,以助消除肿胀,减少疼痛。
1.2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患者诉疼痛,首先应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引发的疼痛,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使用镇痛药物;查看石膏、牵引等有无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害,引发疼痛。
1.3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
1.4保持床单位平整,避免压疮形成。
1.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缓解咳嗽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防止牵拉、扭曲伤口带来的疼痛。
1.6指导患者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
1.7主动、耐心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反应以减轻痛苦。
1.8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
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患者自己对疼痛的态度。
1.9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要动作轻柔,解释耐心,态度和蔼。
2 协助执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疼痛2.1热疗对于痉挛肌肉能放松肌肉、消炎、止痛,炎症急性期过后有促进化脓的效果。
2.2冷疗对于急性疼痛有减轻炎症和镇痛效果,尤其是急性关节扭伤、肌肉拉伤。
2.3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减痛效果。
2.4深呼吸训练可达到放松效果,有助减轻疼痛。
2.5经皮电刺激,通过刺激粗纤维神经,抑制疼痛的传导;通过刺激传入纤维,改变疼痛的感受。
3 正确而适当地使用镇静剂3.1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2尝试以其他方法减少止痛剂使用的次数和剂量。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体会摘要: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的影响,本文随机对84例骨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2例。
通过对患者术后第1-3天疼痛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0-02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已成为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四大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对骨科患者来说,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远期术后效果,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所以一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
通过近两年的骨科患者术后干预护理,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药物处理、体位改变引导等干预措施,快速而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身体恢复快,患者明显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1 病例资料与研究方法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随机抽取8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2例。
其病理资料齐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病情、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5-69岁,平均(38.2±2.1)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胫腓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10例,手外伤3例,截肢1例,其他3例;干预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3-65岁,平均(32.2±2.3)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8例,手外伤5例,其他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按照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患者主诉疼痛时常规给予止痛药治疗,以患者主动要求为主体,彼此关心和交流较少,护理投入精力有限。
骨科尺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实施心得探究
尺桡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之一,病情严重影响患者肢体的功能。
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在护理这类病患时要特别注意,下面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骨折后立即给患者做好必要的急救处理。
尽可能使患肢减轻疼痛,保持正常生理状态。
其次,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
控制疼痛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并促进康复。
其次,及时进行骨科手术治疗。
这是治疗骨折患者的基本措施,将骨折断面对齐,恢复骨骼的完整性。
术后要给予适当的休息和康复锻炼。
锻炼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开始时不宜过于激烈,渐进增加运动量。
第三,合理的康复护理。
轻度骨折的患者可以较快地康复,但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期。
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患肢的保护。
保持患肢的适宜位置,避免重复扭转或其他损伤,防止感染和滋生细菌的风险。
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骨折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不便,常常伴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解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康复。
综上所述,骨折患者的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锻炼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护理。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护理措施都要加以注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骨科病人术后夜间疼痛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病人术后的疼痛护理体会。
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患者疼痛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统计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果疼痛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3%,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分析骨科患者的疼痛原因,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解除患者痛苦,有助于创伤恢复,加快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骨科患者;疼痛护理;疼痛分级;非药物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3-02医疗界现已将疼痛列为除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外的第5大生命体征[1]。
在临床症状中,疼痛较为常见,其发病机理也较为复杂,是多数骨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疼痛会对骨科疾病的发展、转归产生直接影响。
疼痛除了会带给骨科患者极大的身心痛苦外,还会对使患者惧怕功能锻炼,进而对功能恢复产生影响[2]。
随着疼痛控制方法的不断完善,在疼痛的缓解中,非药物治疗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减轻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疼痛,我院对135例骨科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疼痛缓解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60例,最小年龄11岁,最大68岁,平均(40.23±2.6)岁。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例,创伤性骨折42例,腰肌劳损53例,骨髓炎5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
1.2 方法分析疼痛原因,制订、实施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联合使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关于骨科护理心得体会(通用6篇)关于骨科护理心得体会(通用6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骨科护理心得体会(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骨科护理心得体会1转眼间,我已实习一个月了,回想来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今,一个月已过去年。
当初的期待、彷徨以及迷茫。
在这一个月内也已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工作的坚持,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尊敬。
在骨科的这一个月内,有对工作的见解,对生活的认识,更有对人际关系的另一层理解。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是扫床铺床,我开始有点烦躁,会觉得自己的好多操作都不能做,会觉得扫床铺床是那么无聊,我觉得那些是那么简单,根本起不到锻炼自己增加自己技能和专业素质的作用。
直至我们外科的护士长来到我们科室,询问我们的情况,检查我们的仪容仪表。
她那些话让我开始醒悟,开始反醒自己每天地累是否有所值。
护士长问我们天天都干什么,做了什么操作。
我们都很无所谓的讲起了扫床铺床。
紧接着她又问我们,你们天天这样做,就没有想过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不用天天整,床铺可以工工整整,病人可以感觉很舒服。
当时我们都在想。
尽管我们也想起了很多方法。
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等别人提出问题时,才会突然发觉哦原来还有这种问题。
我们总是不停的抱怨累,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累过后我们换回了什么,是否累有所值,总是刻板的去工作,而不去思考,不去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护士长说要真正的为病人的舒适考虑,不要每天觉得做这些事很无聊,要累并快乐,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在这的每一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病人和家属,他们带给我的有感动,亦有不快,然而,这些无疑都在教会我记住那些感动,忘却那些不快,仍然以微笑来面对。
有时候会觉得很伤心,每天给他们扫床铺床却换回他们对我们的不耐烦和无所谓,或许生活就是这样总不能一帆风顺,这样才更加珍惜那些感动,也因为这样,我们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加甘甜,更加多姿多彩。
一、引言骨科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两方面对骨科术后护理进行探讨。
一、护理诊断1. 疼痛疼痛是骨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
2. 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康复知识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康复进程延缓。
3. 焦虑、恐惧患者因手术、预后等因素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4. 生活自理缺陷患者因手术部位限制、功能障碍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5. 躯体移动障碍患者因手术部位制动、疼痛等原因,活动受限。
6. 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因长期卧床、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原因,易出现压疮、皮肤感染等问题。
7.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患者因长期制动、活动减少等原因,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
8. 肺部并发症患者因手术创伤、卧床休息等原因,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不畅等问题。
9. 泌尿系感染患者因术后卧床、尿潴留等原因,易出现泌尿系感染。
10. 深静脉血栓患者因手术创伤、长期卧床等原因,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二、护理措施1. 疼痛护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
(3)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 知识缺乏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康复知识,提高他们对术后康复的认识。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 焦虑、恐惧护理(1)倾听患者心声,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2)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4. 生活自理缺陷护理(1)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等。
(2)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轮椅等。
5. 躯体移动障碍护理(1)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2)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等。
6. 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7. 预防废用综合症(1)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多数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会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这是由于组织损伤导致的,也属于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
多数患者在恢复期间由于较长的康复周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例如抑郁、慌张等负面情绪。
且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体验也会降低。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成就的不断提升,患者术后的护理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护理模式已经逐渐趋于系统化,因此在对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将重点放在提升病人的护理质量上。
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为了更好地探究护理效果,随机选取了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对100名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对以上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调查,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模式,且护理效果较为明显,详细内容如下。
关键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护理对策1资料与方法1.1常规信息根据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
观察组中有男性64名,女性36名,其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13岁,平均(44.7±7.8)岁。
另外选取2018年1月前来我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名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
对照组中有男性57名,女性43名,其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44.6±7.9)岁。
随后对比所选患者病程、病史、创伤程度等其他基本资料,发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原因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模式,详细操作如下。
1.2.1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1)生理因素:骨科手术患者对于在术后的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保持正确的体位,才能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防止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出现痔疮和肌肉痉挛,每天需要适当的辅助活动,防止骨骼关节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对于恢复不利的情况。
骨科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引言骨科手术是指对骨骼系统进行的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手术、骨折修复手术、脊柱手术等。
骨科手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术后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更好地进行骨科术后护理工作。
二、骨科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骨科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术后疼痛。
护理措施包括:•给予镇痛药物: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等。
•冷敷或热敷:根据患者的痛觉反应,给予冷敷或热敷以缓解疼痛。
•位置调整:帮助患者找到最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感。
2. 伤口护理骨科手术后的伤口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以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
护理措施包括:•每日清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柔清洗伤口,避免用力搓洗。
•消毒处理:根据医嘱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敷料更换:根据医嘱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
3.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护理措施包括:•床上活动: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活动肢体、踝关节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弹力袜使用: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弹力袜,以增加下肢血液回流。
•抗凝治疗: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4. 功能锻炼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护理措施包括:•活动训练: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康复阶段,制定相应的活动训练计划,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
•牵引治疗:根据医嘱进行牵引治疗,以减轻关节压力和促进骨折愈合。
•物理治疗:根据医嘱进行物理治疗,如热疗、电疗、按摩等,以促进康复。
5. 饮食调理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调理,以满足营养需求和促进康复。
护理措施包括:•蛋白质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钙和维生素D摄入: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和骨密度恢复。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1.及时解除疼痛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
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
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
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1)药物镇痛。
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
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
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
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针刺疗法:中医针灸。
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
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
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
病房安静、清洁,最好住单人房间,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内的嘈杂音,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
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注意力。
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
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
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知识小科普疼痛是目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各种骨科疾病的首要症状,受到心理状态、护理措施等因素影响,给疾病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疼痛被作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属于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通常是由两个环节组成,一方面体损伤反应刺激,来激发较强的情感色彩;另一方面,是给身体机能带来损害,从而引起身体方面的疼痛。
有很多忽护士认为骨折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忍耐一段时间就能过去,对疼痛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了解过于浅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一、诱发术后疼痛的因素1、生理因素术后由于受到手术器械的物理刺激,给皮下组织、皮肤血管、骨膜等感觉器官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对激肽敏感,导致疼痛程度不断提高,且由于刺激种类、手术范围、强度等均布相同,其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
而术后疼痛通和普通生理性疼痛不同,不仅外科伤口会给神经末梢带来机械性损伤外,组织损伤后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神经细胞出现反向流动,导致神经末梢产生大量P物质,增加局部血管的通透性,给软组织带来各种不良影响,如水肿。
同时,受到各种炎性致痛物质影响,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缓刺肽等物质,很容易诱发炎性反应,不仅会影响到伤害感受器官,还会造成四周神经敏感化,一旦遇到阈下刺激会出现疼痛感。
2、心理因素患者在手术成功后,经常会出现弹性术后是否能恢复、手术是否成功等想法,从而导致其产生多样化不良心理特征,如忧虑、恐惧、紧张等,这些不良心理活动会导致局部血管出现扩张和收缩,进而产生疼痛感。
一旦患者不能灵活对应自身所感受的疼痛感时,就算知道要如何应对疼痛,同样会出现灰心、消极的心理。
根据专业人员统计发现,患者这些负面情绪会提高术后疼痛感,且这种疼痛感无法被药物所控制。
3、自身因素根据疼痛感控制原理,不同年龄、个人经历、社会文化背景对疼痛的承受度不同,通常年长者和年幼者相比,年长者承受能力更强;性格内向对疼痛的诉求较少,当疼痛程度相同时,性格外向者反应更加激烈;自身疼痛经历会影响到疼痛评估;文化程度高低和疼痛评估有直接联系,高文化患者能准确描述出疼痛的具体情况,而低文化患者对疼痛以无所谓态度为主体,其具有较强的忍耐性;焦虑、紧张等情绪会让交感神经系统更加兴奋,从而提高疼痛程度。
一、引言骨科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骨科术后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骨科术后护理常见问题1. 伤口感染骨科术后伤口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2. 肢体肿胀术后肢体肿胀是骨科术后常见的症状,可能与手术创伤、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有关。
3. 疼痛骨科术后疼痛是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与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因素有关。
4. 功能障碍骨科术后功能障碍是患者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可能与术后护理不当、康复锻炼不足等因素有关。
5. 尿潴留骨科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能与麻醉方式、术后卧床等因素有关。
三、骨科术后护理措施1.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3)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肢体肿胀护理(1)术后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2)适当使用弹力绷带,减轻肿胀。
(3)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3. 疼痛护理(1)了解患者疼痛原因,给予针对性止痛措施。
(2)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3)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4. 功能障碍护理(1)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3)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5. 尿潴留护理(1)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如有尿潴留,及时处理。
(2)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如定时排尿、按摩膀胱等。
(3)必要时给予导尿治疗。
四、其他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意识观察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应加强观察,确保患者安全。
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作者:吴秀梅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骨科大手术术后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室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及时应用镇痛剂或中医治疗方法的同时进行了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
结果:75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20例患者疼痛减轻,5例无明显变化,患者满意度达85%。
结论:加强术后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骨科;手术;疼痛;心理护理骨科疾病损伤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后疼痛是患者面临主要的问题。
术后疼痛作为患者共有的症状,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是机体防御和保护的一种生理机制。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造成患者躯体和精神的痛苦,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等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术后康复。
为此,术后疼痛的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以我们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及时应用镇痛剂或中医治疗方法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手术室行骨科大手术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0例,中学20例,小学30例,文盲10例。
患者均神志清醒、无精神障碍,能正确描述心理及生理感受。
双膝全膝关节置换术17例,单膝关节置换术18例,双髋关节置换术16例,腰椎间盘突出椎板钻孔减压髓核摘除术10例,肱骨干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
2护理方法2.1术前术后评估。
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从病人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全面综合评估。
自我报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包括病人的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
骨科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分析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探寻护理的现状。
简述了骨科术后出现疼痛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
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痛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骨科;术后;护理1引言国际疼痛研究会在其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疼痛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折磨,并且会造成一些潜在的组织损伤。
尤其对于顾客的手术,由于其创口较大,并且手术的时间较长,很容易在术后给患者带来疼痛。
基于这些原因一些患者不愿意接受骨科的手术,甚至拒绝进行手术,这些情况使很多的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甚至使病情出现了恶化的情况。
术后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应激性激素的释放,保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因此,对骨科术后的疼痛原因和护理进行研究是提高骨科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2骨科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2.1患者个体的因素很多一线的医疗工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有很多方面所引起,不仅仅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甚至连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心理因素都会造成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
一些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患者在骨科手术术后,由于担心相关止痛药物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者成瘾,宁可忍受疼痛也不接受相关的疼痛治疗,这些都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2.2与创伤有关的因素骨科手术造成的创伤无疑是疼痛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
术后过程中体位问题、以及手术中的一些辅助的压迫都可能造成骨科手术的术后疼痛。
2.3护理因素我国的护理研究起步比较的晚。
很多的护理人员对比人术后的疼痛护理的认识并不是特别的全面的认识,相关的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欠缺导致其不能很好的处理术后疼痛相关的问题。
林贵平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很多的护理人员,不能对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评估,一些医疗工作者虽然进行了评估,但是其评估结果明显低于患者的自我感受,这些情况都大大的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3骨科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骨科术后的评估方法的研究经过多年了发展,已经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