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数据记录(一)
- 格式:xlsx
- 大小:32.18 KB
- 文档页数:2
碰撞实验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关于弹性与非弹性碰撞的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总动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1 )为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1 、m2 的滑块来碰撞,若忽略气流阻力,根据动量守恒有(2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要求两个滑行器的碰撞面有用弹性良好的弹簧组成的缓冲器,对于完全弹性碰撞,要求两个滑行器的碰撞面有用弹性良好的弹簧组成的缓冲器,我们可用钢圈作完全弹性碰撞器;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面可用尼龙搭扣、橡皮泥或油灰;一般非弹性碰撞用一般金属如合金、铁等,无论哪种碰撞面,必须保证是对心碰撞。
我们可用钢圈作完全弹性碰撞器;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面可用尼龙搭扣、橡皮泥或油灰;一般非弹性碰撞用一般金属如合金、铁等,无论哪种碰撞面,必须保证是对心碰撞。
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作对心碰撞时,忽略气流阻力,且不受他任何水平方向外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作对心碰撞时,忽略气流阻力,且不受他任何水平方向外力的影响,因此这两个滑块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由于滑块作一维运动,因此这两个滑块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由于滑块作一维运动,式(2量)中矢量v 可改成标量可改成标量,的方向由正负号决定,若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相同则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的方向由正负号决定,若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相同则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1 .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即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即(3 )(4 )由(3 )、(4 )两式可解得碰撞后的速度为(5 )(6 )如果v20=0 ,则有(7 )(8 )动量损失率为(9 )能量损失率为(10 )理论上,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都为零,但在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气垫导轨本身的原因,不可能完全为零,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是守恒的。
《大学物理(一)》2014秋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doc实验名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了解气垫导轨的使用和原理。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气垫平台、小车、光门、计时器、电子天平、直尺等。
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气垫导轨:利用气垫技术实现小车在导轨上的滑动。
由于气垫产生的气垫力,平衡了小车的重力,使其很容易平滑地在导轨上移动。
实验步骤:1. 在气垫平台上安装气垫导轨,将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
2. 将小车放置在导轨上,并使用金属卡夹将两个轮子夹紧。
3. 使用直尺测量小车的质量m,并将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4. 首先测量小车在静止状态下的重力G,即将小车放在气垫导轨上,放置好后记录其重量。
5. 用气泵将气垫导轨下面的气注满气,使气垫导轨处于气垫状态。
6. 开始对小车进行加速度的测量。
首先将小车推到一个适合的初始位置,在小车经过光门之前将其停住,然后用电子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加上一定的质量后总重力G1。
记录G1的值。
7. 在小车通过光门后立即按下计时器的启动键,记录下小车通过光门时刻t1。
8. 将小车加上一定的重物,再重复步骤6和步骤7。
9. 再将小车加上重物,重复步骤6和步骤7。
10. 根据公式a=(Gn-G)/m计算小车加速度,其中n代表每次增加质量之后的编号。
11.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测量物品:小车小车质量m=0.150kg静止状态下小车重力G=1.47N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小车+重物的重力G1、G2、G3:G1=(m+0.1kg)g=1.57NG2=(m+0.2kg)g=1.67NG3=(m+0.3kg)g=1.77N计算小车+重物的加速度a1、a2、a3:a1=(G1-G)/m=0.14m/s^2a2=(G2-G)/m=0.16m/s^2a3=(G3-G)/m=0.18m/s^2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可得出,加速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F=ma。
题目:小球自由落体到沙地的记录表一、引言小球自由落体是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
当小球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时,其运动规律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小球自由落体到沙地的情况,而记录下这些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的规律。
二、不同条件下的自由落体实验记录1.高度不同我们进行了不同高度下小球自由落体的实验。
记录表如下:高度(米)时间(秒)1 0.452 0.643 0.79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高度有关。
随着高度的增加,小球下落所需的时间也增加。
2.不同质量的小球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不同质量的小球自由落体实验。
记录表如下:质量(克)时间(秒)50 0.62100 0.68150 0.71通过记录表可以发现,不同质量的小球在自由落体时所需的时间基本相同。
这表明小球的质量对自由落体的影响很小。
3.不同沙地松紧程度我们对不同松紧程度的沙地进行了小球自由落体实验。
记录表如下:沙地松紧程度时间(秒)松0.58适中0.62紧0.67通过记录表可以看出,沙地的松紧程度对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也有一定影响。
松的沙地下,小球下落速度更快。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以上实验记录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高度成正比,与质量基本无关。
这符合自由落体规律的描述。
沙地的松紧程度对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也有一定影响,这一点可能与沙地的弹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通过记录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由落体现象的规律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空气阻力对自由落体的影响,从而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全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测量误差的处理、实验环境的控制等,这些都是深入探究自由落体规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而言,通过实验记录表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小球自由落体到沙地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进行这些实验,离不开对物理规律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学实验的乐趣所在。
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定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名称物理实验:自由落体运动三、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仪(含计时器)2. 纸带3. 重锤4. 刻度尺5. 计时器6. 计算器四、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m/s²。
本实验通过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验证重力加速度的存在。
五、实验步骤1. 将自由落体仪固定在实验桌上,确保仪器稳定。
2. 将纸带穿过自由落体仪的滑轮,并将纸带一端固定在重锤上。
3. 打开计时器,让重锤自由下落,同时计时。
4. 记录下落过程中的时间间隔和相应的纸带长度。
5. 重复步骤3和4,共进行5次实验。
6.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 时间间隔(s) | 纸带长度(m)------- | -------- | --------1 | 1.0 | 0.0982 | 1.2 | 0.1173 | 1.3 | 0.1294 | 1.4 | 0.1385 | 1.5 | 0.148七、数据处理1. 计算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a. 第1次实验:g = (0.098m) / (1.0s) = 0.098m/s²b. 第2次实验:g = (0.117m) / (1.2s) = 0.098m/s²c. 第3次实验:g = (0.129m) / (1.3s) = 0.098m/s²d. 第4次实验:g = (0.138m) / (1.4s) = 0.098m/s²e. 第5次实验:g = (0.148m) / (1.5s) = 0.098m/s²2.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平均值 = (0.098m/s² + 0.098m/s² + 0.098m/s² + 0.098m/s² + 0.098m/s²) / 5 = 0.098m/s²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为0.098m/s²,与理论值9.8m/s²相近。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目录实验1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1)实验2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6)实验3三线摆测刚体转动实验报告 (11)实验4密立根油滴法测定电子电荷实验报告 (18)实验5静电场测绘实验报告 (23)实验6阴极射线示波器实验预习报告 (28)实验7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 (29)实验8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34)实验9导轨上的一维运动实验报告 (40)实验10 测定液体变温粘滞系数实验报告 (47)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预习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原理](实验示意图、主要计算公式等)图1实验示意图解释下列概念或定律:1.刚体2.刚体的转动惯量3. 力矩4.刚体的转动定律5.视差[实验步骤](简要列出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数据表格]下落高度:h1= (m);h2= (m);h= (m) [注意事项]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规格、型号、精度)[实验原理](简述)[数据表格](要求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和摩擦力矩,并作图)表1测量原始数据表砝码下落高度:h 1= (m); h 2= (m); h = (m) 图121t r与r 关系图(在直角坐标纸上做图)[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讨论]1、实验中为何使用25克左右的砝码而不使用比25克大得多或小得多的砝码?2、怎样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预习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原理](简述)图1实验电路原理图[实验步骤](简要列出实验主要操作步骤)1、自组电桥2、箱式电桥[数据表格]1、自组电桥电阻单位:2、箱式电桥电阻单位:[注意事项]箱式电桥倍率与不确定度计算表:惠 斯 通 电 桥 测 电 阻 实 验 报 告班级 组 姓 名 学号 实验成绩 年 月 日 同组人 实验台号 教师签字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规格、型号、精度)[数据表格]1、 自组电桥(要求:分别计算a R 和b R 的均值,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写出计算过程)电阻单位:2、箱式电桥(要求:将表格填写完整,写出a R 和b R 的不确定度的计算过程) 电阻单位:[[结果表达][分析讨论]1、当惠斯通电桥达到平衡后,若交换电源和检流计位置,电桥是否仍保持平衡?2、什么是电桥灵敏度?如何测定灵敏度引入的误差?三线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预习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原理](简述)[实验步骤](简述)[数据表格]表1.圆盘转动惯量测试数据记录表表2. 圆环转动惯量测试数据记录表三线摆转动惯量的理论公式:J盘J环三线摆转动惯量的实验公式:J盘J环[注意事项]三线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图1.三线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原理图[数据表格]表1.圆盘转动惯量测试数据记录表表2.圆环转动惯量测试数据记录表[数据处理]1.转动惯量的计算三线摆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J盘J环三线摆转动惯量的实验计算:J盘J环2.各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3.盘的不确定度的计算4.环的不确定度的计算5.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百分比比较[结果表达] [分析讨论]密立根油滴法测定单电子电荷实验预习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原理](简述)[实验步骤](简述)[数据表格][注意事项]密立根油滴法测定单电子电荷实验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简述)图1.密立根油滴法测定单电子电荷原理图[数据表格][数据处理] t(s)的计算q(c)的计算e(c)的计算不确定度的计算1.2.3.e与单电子电量e0的比较[结果表达][分析讨论]静电场测绘实验预习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原理](简述)[实验步骤](简述)[数据表格] 2a= cm;2b=cm[静电场测绘实验报告班级组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台号教师签字[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用稳恒电流的电场模拟静电场的依据):[实验数据]a= cm;b= cm实验所得的等位线图:(在此处粘贴等位线图)ln a = ;ln b = ;用坐标纸作图。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即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但大于1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使用温度计并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仪器和器材:温度计和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6.估测冷水温度。
7.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为-10~110摄氏度,分度值为1摄氏度。
记录数据:手指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和实测温度。
热:估测温度为5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50摄氏度。
温:估测温度为38摄氏度,实测温度为37摄氏度。
冷:估测温度为1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18摄氏度。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练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刻度尺的量程为0~20mm,分度值为1mm,零刻度线未磨损。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
压。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
的乘积
结论: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就越强。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实验报告篇1器材:木头步骤:第一种: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通过v=m/p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
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怀 化 学 院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实验报告
系别 物信系 年级 2009 专业 电信 班级 09电信1班 姓名 张 三 学号 09104010*** 组别 1 实验日期 2009-10-20
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x n =-
n
k x n k
n
k
,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n S m
=∆,它表示
天平两盘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
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
由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得:
∴)(10)13.001.4(3
4mm V ⨯±=,%1001.413
.0%100)(⨯=⨯=
V
U V U V r =%
数据记录:
表1 米尺测量××的面积数据
米尺量程: 50cm 分度值: 1mm 仪器误差:
表2 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体积数据记录表
分度值: 仪器误差: 零点读数:x 0: 0 mm
表3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直径记录表
分度值: 0.01mm 仪器误差:0.004mm 零点误差:d 0: +0.012
mm
表4 复称法测圆柱体质量
最大称衡质量: 1000g。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5篇)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
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物理实验报告篇二【实验目的】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掌握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的方法。
【实验仪器】分光计,透射光栅,钠光灯,白炽灯。
【实验原理】光栅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并形成明亮细窄的谱线。
光栅分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类,本实验采用透射光栅,它是在一块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宽而又等间距刻痕的元件,刻痕处不透光,未刻处透光,于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宽而又等间距的狭缝。
刻痕和狭缝的宽度之和称为光栅常数,用d 表示。
由光栅衍射的理论可知,当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栅平面上时,透过每一狭缝的光都会发生单缝衍射,同时透过所有狭缝的光又会彼此产生干涉,光栅衍射光谱的强度由单缝衍射和缝间干涉两因素共同决定。
实验记录单时间: 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 组次: ____实验名称:串联与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一、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1.按右图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2.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3.与L2串联的总电压U。
要求:在下面三幅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二、研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按右图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
要求:在下面三幅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单时间: 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 组次: ____实验名称: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实验过程与方法●设计与进行实验A.检查实验器材的数量,并观察杠杆上的分度值和每个钩码的质量B.把杠杆放在支架上,两个细铁丝环位于支点两侧并与支点等距。
C. 在没有挂钩码前,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D.利用铁丝环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移动铁丝环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E.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重复步骤、F按实验要求整理器材记录实验数据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自己实验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分析与论证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2)实验数据记录:。
大一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大全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物理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1.线轴,带有线标尺的细线;2.重物,如小球;3.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线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线标尺垂直于桌面,并调整到适当的高度。
2.将重物通过短绳固定在线轴的下端,线长不超过1米。
3.将重物放在线轴的较高位置,释放后,计时器立即开始计时。
在重物下落过程中,记录下每隔0.1秒的时间t和下落的距离h。
4.根据数据计算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进而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实验数据:时间间隔(s)距离(m)平均速度(m/s)0.1 0.050.2 0.180.3 0.390.4 0.680.5 1.05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²,与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接近,说明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较高。
实验二: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实验装置:1.弹簧;2.质量;3.测力计;4.尺子。
实验步骤:1.将弹簧垂直地固定在支架上,使其自然伸长一段,记下该长度作为参考长度。
2.在弹簧下方挂上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下每次增加的质量m和弹簧的伸长量Δl。
3.根据数据计算得出每次质量增加时的伸长力F,进而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实验数据:质量增加(kg)伸长量(m)伸长力(N)0.1 0.020.2 0.040.3 0.060.4 0.080.5 0.1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平均劲度系数为2 N/m,说明弹簧对力的响应是线性的,符合胡克定律。
实验三:测量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装置:1.电流表;2.电压表;3.电阻;4.电源。
实验步骤:1.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到电路中,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依次设置不同的电阻值,记录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根据数据计算得出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确定电阻的大小。
实验数据:电阻(Ω)电流(A)电压(V)10 0.520 1.030 1.540 2.050 2.5数据分析:通过计算电阻值,根据欧姆定律,验证了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即U = IR,并得出了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
数据记录(源数据)序号i123456长a/mm宽b/mm高H/mm螺旋测微器测量高,最小分度值0.01mm,测量值偏小0.005mm,仪器Δm=0.004mm。
长、宽、高数据处理:序号i 123456平均值长0.000.000.000.000.000.000.00偏差0.000.000.000.000.000.00/宽0.000.000.000.000.000.000.00偏差0.000.000.000.000.000.00/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修正值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偏差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计算平均值 并填入上表3)计算偏差并填入上表4)计算长、宽、高的测值的实验标准差0.000(mm)0.000(mm)0.0000(mm)5)按肖维涅准则,n=6时,系数C(n)=1.73,则应保留测值范围为长a:0.00~0.00(mm)宽b:0.00~0.00(mm)高h:0.005~0.005(mm)经检查,无坏值6)计算不确定度长a:0.000(mm)0.012(mm)(宽b同)0.01(mm)宽b:0.000(mm)0.01(mm)高h:0.0000(mm)0.0023(mm)0.002(mm)制表人:张奇睿7)测量结果为长a=(0.00±0.01)mm(P=68.3%)E(a)=#DIV/0!宽b=(0.00±0.01)mm(P=68.3%)E(b)=#DIV/0!高c=(0.005±0.002)mm(P=68.3%)E(h)=46.188%数据记录(源数据)序号i123456质量m/g质量数据处理:序号i 123456平均值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偏差0.000.000.000.000.000.00/2)计算偏差并填入上表3)计算测值的实验标准差0.000(g)4)按肖维涅准则,n=6时,系数C(n)=1.73,则应保留测值范围为0.00~0.00(g)经检查,无坏值5)计算不确定度0.000(g)0.012(g)0.01(g)6)测量结果为m=(0.00±0.01)g(P=68.3%)E(m)=#DIV/0!数据处理:1)体积:00.00#DIV/0!#DIV/0!体积的最后结果为V=(0.00±#DIV/0!)(P=68.3%)E(V)=#DIV/0!2)密度:#DIV/0!制表人:张奇睿#DIV/0!#DIV/0!ρ=(#DIV/0!±#DIV/0!)E(ρ)=#DIV/0!制表人:张奇睿。
五、数据记录:组号:;姓名1、二极管的正向特性2、二极管的反向特性五、电表改装数据记录:组号:;姓名1、待改装表的电阻Rg =2、将量程为Ig =1mA,毫安表的量程扩大为I=10mA的实验数据原电流表量程:Ig =___ _ mA 改装后量程:I=____ mAR =___ __Ω理论分流电阻:Rs=__ ___Ω实际分流电阻:S校对改装电流的数据:3、将毫安表的扩大电压表的数据原电流表量程:Ig =___ _ mA 改装后量程:U =___ _ VR=____ _Ω理论分压电阻:Rm=___ __Ω实际分压电阻:m 校对改装电压的数据:4、改装欧姆表的数据:中值电阻:;工作电压按下表给定的Rx值标定表面刻度:五、示波器图形与数据记录:组号:;姓名1、观察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要求将一个周期的波形分别画在准备好的坐标绘图纸上,对应记录示波器的扫描时间。
扫描周期(正弦波),扫描周期(方波),扫描周期(三角波),2、将1/2、2和正弦波形画在坐标纸上,并记录示波器扫描时间:扫描周期(1/2个),扫描周期(2个),3、画出频率比为1:1、2:1和1:2的李萨如图形并记录相应的信号频率:(1:1):f x= ,(2:1)f x = ,(1:2个)f x= ,f y= f y = , f y = ,4、测量信号的有效电压:灵敏度:/div,信号所占格数:div,六、数据处理:计算信号的有效值:五、杨氏模量数据记录:组号: ;姓名1、金属丝长度: L = 钢卷尺仪器误差:光杠杆与标尺的距离:D =光杠杆常数:b = 卡尺的仪器误差: 砝码质量: 360g/1个砝码 ; 砝码质量误差: 1g/ 1个砝码 标尺的仪器误差:2、千分尺的零值误差: 千分尺的仪器误差:3、钢丝长度变化记录151r r l -= , 262r r l -=, 373r r l -=, 484r r l -=。
孝感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报告日期:2011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 实验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院系专业: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实验题目】实验1 用米尺、游标尺、螺旋测径器、读数显微镜测量长度【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记录】1.用米尺测量AB间的距离。
2.用游标尺测量铁杯的含铁体积。
表1 用米尺测A、B两点间距离表2 用游标尺测量铁杯的含铁体积3.用螺旋测径器测小钢球的体积。
4.用读数显微器测量挡光片AC、BD 两条边之间的距离。
D ______ mm表3 用螺旋测径器测小钢球的体积表4 用读数显微器测量挡光片AC、BD 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单位:mm)实验数据教师核查签字(未签字数据无效):______________【实验数据处理】1.用米尺测量AB 间的距离测量值 __________iX X n==∑A 类不确定度__________A X u S === B 类不确定度_________B u ∆==用方和根求总不确定度__________X u == 测量结果X X =±___________________X u = 2.用游标尺测量铁杯的含铁体积①外圆柱体积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V D H π==不确定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u V ==____________________VV u u V V=⋅= ②内圆柱体积___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_________v =③杯子含铜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V v =-=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 ==杯测量结果V V =±_______________V u =3.用螺旋测径器测小钢球的体积(不确定度公式的推导及个计算要求实验者自己完成)4.用读数显微器测量挡光片AC 、 BD 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AC AC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AC u =BD BD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BD u =孝感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报告日期: 2011 年 月 日 天气:__________ 实 验 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院系专业: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实验题目】实验2 随机(偶然)误差的统计分布【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记录】测量单摆周期,重复测量120~2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