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重点1

  • 格式:doc
  • 大小:30.56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学的基本理论

1、(论述P43)汉斯.摩根索的“以权力限定利益”的共识以及“现实主义六原则”乃是其最典型的的代表。摩根索的观点认为:政治是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以权力限定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国家能够在大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取决于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政策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合乎道德,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转换为成功的政治行动;道德和政治行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对立,普遍的道德准则并不能以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政治家也没有权利因不符合道德义务而放弃能够成功的政治行动;普遍的道义法则与特定的国家道义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是权力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现实主义同其他学说的区别,就在于她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强调权力政治的作用。在现实主义看来,权力就是一种控制和支配他人的能力,国际政治就是一种“增强权力、维持权力、现实权力”的斗争。

2、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内容(简答P49)

答:古代中国是一种以“天朝礼治”为核心的朝贡关系,有“亚洲的华夏秩序”、中国的“华夷秩序”之说,这种“礼治主义”与中国人所尊崇的儒家传统密切相关,他们崇尚“仁政”、“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除了“仁、义、礼、智、信”之外,与其相联系的“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并被人们称为是东方和平智慧的本质。这种秩序的含义是多重的:一为伦理秩序,即所谓战争的“义”与“不义”,“有道”或“无道”;二是文化秩序,即是否“仁德”和符合“礼”;三是政治秩序,即是否合乎“王道”和“仁政”。中国古代传统的和平主义观念对19世界末20世纪初中国的士大夫乃至革命者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1、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简答P61)

第一、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二、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三、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

第四、冷战后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国际体系出现严重问题。

2、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论述P68)

最早从理论上研究国际政治格局类型是西方国际关系学者。从一些学者的理论研究来看,他们所研究的国际政治系统,实际上就是国际政治格局,即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大国和以大国为中心的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实际上,区分格局的不同类型,主要应当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所谓内部结构,是指构成一定格局的政治力量的特征以及各种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容与结构。所谓外在形态,是指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组合形式与规模特征。据此,我们把国际政治格局区分为几种基本类型:(1)一元格局,或称单极格局。即某一个主要的大国或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或政治力量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或政治力量,但并不能够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该主要大国或政治力量独霸世界,如自由资本主义初期的大英帝国和所谓的“不列颠统

治下的和平”。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大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对整个国际事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反法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同盟国和签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二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美苏两极对抗是两极格局的典型。

(3)多极格局。即多种政治理想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多极格局中,作为格局构成要素的国际政治力量,可以是单个的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间的联盟,国家联盟可以是集团性的,也可以是一般联合或协调型的。

(4)两级多元格局。这是一个由两极向多极,或由多级向两极的过渡性格局形态。在这种格局状态下,一方面存在着两大集团或阵营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对整个国际相互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另一个方面也存在着独立于两极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这些政治力量不收两极之间关系的直接影响,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构成国际格局中潜在的一级。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1、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简答P83)

(1)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国家行为主体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决定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

(2)非国家行为主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2、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论述P89)

“主权”一词源于西方其基本含义是国内的最高统治权。在古代社会,主权的实质就是源于“君权神授”的君主权力。近代以后,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对主权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现代政治思想家对主权问题同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形成了关于主权问题的众多的学说和理论。尽管如此,在对主权的基本属性问题上还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更:

(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即国家对其领土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形式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主动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际歌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

由此可见,国家主权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即对内的主权和对外的主权。对内的主权即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或事物和领土外的本国公民拥有最高的统治权和管辖权,么个国家有权选择字节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的内外政策,任何外国不得干涉。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权、平等权和自卫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对立的主权国家,都有平等参与国